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該成果達到同類院校先進水平

該成果達到同類院校先進水平

發布時間:2021-06-24 20:07:02

⑴ 山東省屬重點大學的實施意見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關於山東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實施意見 魯教高字(2011)14號
各高等學校: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文件精神,按照《山東省高等教育內涵提升計劃(2011-2015年)》(魯教高字[2011]1號)的要求,為加強對高等學校的分類指導,強化內涵和特色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揮名校帶動作用,增強高等教育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制訂本意見。 在山東省地方高校中遴選一批應用基礎型、應用型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進行重點建設。
(一)重點建設3-5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名校。建設成為適應山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
(二)重點建設10-15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成為服務於山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夠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在全國同類高校中有較為突出的辦學特色和較高的辦學聲譽。
(三)重點建設20所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省級示範高職高專院校。建設成為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培養我省行業企業急需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在全國同類高校中有較大影響。 (一)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先進,辦學定位準確,辦學目標明確,改革思路清晰,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
(二)學科專業。建立適應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設置與調整機制,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培育和發展與山東經濟社會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相匹配的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遴選300個基礎、優勢、特色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其中,本科院校每校10個,高職高專院校每校6個。
(三)師資隊伍。加強優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學科專業帶頭人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的引進、選拔與培養,造就一批具有現代教育觀念、教學態度端正、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效果好、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的國家或省級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四)教學改革。牢固確立教學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准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科學制定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改善人才培養結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五)體制機制。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資源共享、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人才培養新機制。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途徑。不斷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競爭激勵機制,以科學的管理確保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六)社會服務。引導高校利用人才資源優勢,面向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提供科技研發、技術改造、產品升級、職工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服務;充分發揮智囊團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重大課題研究;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培養大批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專門人才,增強為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名校建設工程從2011年-2015年由省教育廳、財政廳共同組織實施。按照學校申報、教育行政部門預審、專家評審立項、項目實施、中期檢查、項目驗收等操作程序,按年度、分類別、分批次推進,穩步發展。對入選名校建設工程的學校實行動態管理,對年度績效考核不合格的院校,終止立項。
2011年,制訂建設項目總體規劃和管理辦法,遴選第一批高校進行名校工程建設,其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院校3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院校5所,技能型人才培養省級示範高職高專院校10所。
2012年,遴選第二批高校進行名校工程建設,其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院校2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院校4-6所,技能型人才培養省級示範高職高專院校7所。
2013年,啟動遴選第三批高校進行名校工程建設,其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院校3-4所,技能型人才培養省級示範高職高專院校3所。
2014年,完成首批名校的項目建設並進行驗收。
2015年,完成第二批、第三批名校的項目建設並進行驗收。 國家部委屬高校和已列為國家示範、骨幹院校建設項目的高職院校不在本項目申請范圍,全省其他普通高校均可自願申報,但每個院校只能同時申報一種類型。
(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申報基本條件
1.學校辦學思路清晰,辦學定位準確,辦學理念先進,發展規劃符合區域或行業發展需要,核心競爭力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
2.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有與重點學科相匹配的多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組成的學科專業群。
3.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具有多項國家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實施項目,「十一五」期間獲得過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或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4.社會服務能力強,積極參與經濟社會重大課題研究和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建設,成果轉化率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在引領文化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促進文化繁榮中做出積極貢獻。
5.人才培養質量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扎實,職業素養好,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近三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70%以上。
6.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辦學條件達到標准,資產負債率不超過50%,無嚴重違規辦學行為。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申報基本條件
1.學校辦學思路清晰,辦學理念先進,辦學定位準確,發展規劃符合區域或行業發展需要,有鮮明的辦學特色,有較強的競爭力。
2.具有省部級及以上重點學科,或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有多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組成的優勢專業群。
3.教學改革成就突出,具有國家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實施項目,「十一五」期間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多項省級教學成果獎,有省級教學名師和多個省級教學團隊。
4.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社會重大課題研究和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產學研合作教育成果顯著,橫向課題、行業科技項目經費占當年到帳科研經費總數的60%以上。
5.人才培養質量較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職業素養好,近三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80%以上。
6.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辦學條件達到標准,資產負債率不超過50%,無嚴重違規辦學行為。
(三)技能型人才培養省級示範高職高專院校申報基本條件
1.獨立設置的全日制高職(專科)院校,有三屆(含三屆)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
2.辦學思路清晰,辦學理念先進,辦學定位準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發展規劃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辦學條件達到標准。
3.具有鮮明的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密切,機制健全,各專業都建立了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產學研合作教育成效顯著,在領導能力、綜合水平、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和社會服務等方面處於省內同類院校的領先地位。
4.具有省級及以上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實施項目,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顯著。
5.學生職業素質好,專業技能強,在省級(含省級)以上專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就業水平高,近三年總體就業率達到85%以上。
6.通過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資產負債率不超過50%,無嚴重違規辦學行為。 1.各高校根據本實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對照《山東省「名校建設工程」申報條件(試行)》進行自查自評,如實填寫數據,認定達到申報條件的,向省教育廳提出申請報告。申報時,需提交「名校建設工程」的申報書(見附件1、2)和佐證材料。2011年申報時間截止到12月30日。
2.省教育廳牽頭對申報學校進行初審,經初審合格後,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對學校上報材料進行論證和評審。省教育廳、財政廳審議通過專家論證的材料並對審議結果進行公示,最後確定並公布立項建設院校名單,同時下達項目建設任務書,並提供配套政策和資金支持。 1.加強領導。「名校建設工程」由省教育廳和財政廳共同組織領導,負責制定建設規劃,落實組織、政策等保障措施,為實施「名校工程」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省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成立「名校建設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名校建設工程」的指導和審定工作,省教育廳高教處負責組織協調和申報等日常工作。
2.加大投入。省財政設立名校建設工程專項經費,結合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建設等資金對特色名校給予支持;各建設學校要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同時要多方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市地政府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確保名校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
3.健全制度。建立年度績效考核制度、評審與驗收制度、淘汰和動態管理制度,制定科學的申報評價指標體系和驗收申報評價指標體系,激發名校建設與管理的活力。建立名校資源共享管理制度,提高「名校建設工程」的整體效益和輻射效應。各級部門要充分認識名校發展對全省經濟發展、提升省域品牌的重要性,加強協調配合,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形成重視、關心、支持名校發展的良好局面。

⑵ 張天宇的創新成果

一、 主持參加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3項,國家規范標准編制工作1項
⑴、主持完成省科技重點項目《建築物遠距離多向整體移位技術》獲99年度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已編入國家相關規范,施工技術被選入大專院校相關專業教材。應用於實際工程創造了建築物移位多個之最:一地多幢、多向共軌、遠距離的平移紀錄,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成果已在省內外幾十項工程中成功應用與推廣,產生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⑵、主持完成省科技重點項目《建築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2001H030),該項目於2005年2月通過省科技廳鑒定,獲省政府2005年度科學技術三等獎,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已在幾百項工程中得到應用,每年完成產值近千萬元。
⑶、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排名第三),完成省科技重點項目《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鋼表麵包裹加固法》(98-Z-35),該項目於2005年4月通過省科技廳鑒定,成果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已在多項工程中推廣應用,正申報省政府科學技術獎。
⑷、參加國家規范《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准》編制工作,承擔沿海地區氯離子腐蝕資料收集整理與評定,已完成送審稿。
二、主持編制國家級工法一部
主持編制的《建築物整體移位施工工法》(YJGF42-98)被國家建設部批准為國家級工法(批准文號建建[2000]45號)。
三、從事新技術開發與服務,主持完成的代表性工程
1、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研究開發了厚鋼板,扶壁柱、裂縫無損修復等加固新技術,主持主要完成的建築物結構加固改造工程:福州東百大樓、福州大戲院、福州大飯店、福州中亭街、福州大利嘉城沃爾瑪、泉州群眾戲院、興行銀行馬江大廈、馬尾國際海員俱樂部、福建教育學院男生宿舍樓、泉州金帝花園19、20號樓、泉州房管所危舊直管公房、泉州東湖皇都大廈、漳州大酒店、南安石井鎮企管樓、福州建榮花園C座等。
2、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主持研究開發了建築物整體移位技術,主要工程:廣西北海英國領事館(國家文物)、泉州食品大樓、泉州新星有限公司、南安華興加油站、南安東田衛生院、霞浦中行宿舍樓、南平鋁廠辦公樓、華興加油站高位水塔、莆田自來水廠高位水池、省援藏項目「福建公園」等。
3、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加固技術應用市政與橋梁,主持主要完成工程:廈漳高速西溪大橋、福寧高速寧德橋路基、京福高速南平收費站綜合樓、福寧高速太姥山綜合樓、福清古屯橋等。
4、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研究開發了CFRP加固古木結構等新技術,應用於古建築物、現代文物建築修復與保護,主要工程:觀巷基督教堂、天主教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樓保護、泉州鍾樓、閩海關大樓拆移保護、泉州鯉城區老年大學、漳州農展館等。
四、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工作
承擔設計項目工程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建築結構專業審核人,完成設計工程近百項,工程均已竣工。
五、社會學術團體擔任的職務
全國建築物鑒定與加固技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分委員會副秘書長、副主任委員。受聘擔任省第五屆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工程技術專家、福建省建設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科技咨詢專家。
獲國家省六種獎勵情況:
1、《建築物(群)遠距離多向整體移位技術》,國家建設部99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99-3-2501) 項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2、《建築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省政府2005年度科學技術三等獎 閩建科[2005]55號 閩政文[2005]580 項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3、《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鋼表麵包裹加固法》(98-Z-35), 省政府2006年度科學技術二等獎
撰寫的論文、著作、總結、報告:
代 表 作:《CFRP布包裹加固舊木柱軸壓性能試驗研究》獨立撰寫人,《福建建築》2005年第2期CN35-1120/(ISSN1004-6135)
1、《混凝土結構裂縫現狀調查與統計分析》獨立撰寫人,《福建建設科技》2005年/No.3 CN35-1165/TU
2、《常用裂縫修復技術對比試驗》獨立撰寫人,《福建建設科技》2006年/No.1 CN35-1165/TU
3、《已有建築物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獨立撰寫人,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10 ISBN7-81036-436-7
4、《建築物整體移位施工工法》執筆人,國家級工法 建[2000]45號,《施工技術》2000年第11期 CN11-2831/TU ISSN1002-8498
5、《關於碳纖維加固福州烏塔的建議》第一作者,省建築物鑒定與加固第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001.10
6、《某過火結構構件檢測鑒定與加固處理方案》獨立撰寫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7、《福州烏塔塔身變形分析與評估》第二作者,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8、《既有建築地基基礎加固工程實例應用》第8章既有建築移位 合著第二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1 ISBN-7-112-04861 TU4338
9、《地基處理技術發展與展望》第37章建築物糾傾技術,第38章建築物移位技術 合著第二人,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4.10 ISBN7-5084-2417-4
10、《建(構)築物地基基礎特殊技術》,泉州某八層辦公樓整體平移工程實例分析,合著第二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 ISBN7-114-05361-4
11、《建築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主要執筆人,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技術報告 2004.12
1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表麵包裹加固法》部分執筆人,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技術報告 2004.12

⑶ 新疆大學通信工程的問題

新大的資料你可以上網搜,我就說下網上搜不到的信息吧,通信工程這個專業還是比較好就業的,如果你是個女孩就另說。這專業學好的人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一般也不會差,畢業後可以去華為,中興,電信,移動這樣的單位,這要看你的個人能力能不能應聘上了,人家公司是要這個專業的人的。
這個專業在新大的校本部,就是勝利路14號的那個校區。

⑷ 中南民族大學和濟南大學的計算機哪個好一些

中南民族大學全國排名175名,
濟南大學全國排名174名,
一個水平線上的高校,
計算機專業建議你選擇濟南大學。

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的辦學成果

學院先後獲得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13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著眼軍事斗爭准備,鍛造打贏人才,創多科性綜合院校勤務教學特色》、《堅持「實踐育人、榜樣育人、環境育人」,提高學員第一任職適應能力》等成果獲得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學院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華北地區物理競賽、天津市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在2008年結束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學院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9個。2001年,學院在全軍工程技術院校基礎理論抽測中,高等數學、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等成績名列前茅。在全軍院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中,學院取得優秀成績,被授予「教學優秀單位」。
2008年以來,學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國家發明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三等獎167項。學院現承擔國家、軍隊科研項目180多項。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譯著60多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800多篇,其中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1300多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60多篇,被SCI、EI、ISTP國際三大檢索收錄30多篇。
由學院研製的「特重裝備鐵路裝卸站台車」,有效地解決了野戰條件下我軍主戰重型裝備的鐵路快速卸載問題;「整體自裝卸補給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解放軍一種機動高效的新型集裝化運輸車輛,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越野汽車輪胎中央充放氣系統」,有效地提高了越野汽車在岸灘、荒地、積雪、泥濘、沙漠等松軟地面的通過性和作戰、生存能力,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已在我軍裝備的特種車輛上得到應用;「機場升降裝卸平台」,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該技術使我軍航空物資裝備裝卸機械化達到新的水平,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學院先後有近300項科研成果獲國家、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和總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成果已批量裝備部隊使用,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思路。軍事交通學院在更名後的第一次黨代會上,軍事交通學院提出了「人才興院、質量建院、特色辦院、科技強院、從嚴治院,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辦學思路,確立了五年內「把學院建成在軍內外同類院校中自身特色明顯、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綜合院校」的總體奮斗目標。從此,學院建設和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軍事交通學院現有後方專業勤務、軍事裝備學、軍隊管理學、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五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按照「同類和相近專業合並、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原則,以後方專業勤務和軍事裝備學兩個主幹學科為核心,建成了兩大學科群。一是以後方專業勤務為核心的學科群。以軍事交通運輸為主線和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軍事運籌學、軍事教育訓練學、軍隊管理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管理科學與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等學科。二是以軍事裝備學為核心的學科群。以軍用車輛裝備為主線和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理論及設計等學科。兩大學科群,使得學院「後方專業勤務」、「軍事裝備學」兩個學科內涵更加豐富,優勢更加突出,軍事應用特色更加鮮明。
軍事交通學院實施了「名師工程」,制定了《關於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的意見》,設立了人才培養基金,按照「長計劃、短安排、分層次、多渠道」的思路,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狠抓教員在職培訓。學院制定了《新教員崗前培訓暫行規定》,規范了青年教員崗前培訓工作,同時,注重選送優秀中青年教員到國內外重點院校學習深造、訪問講學。學院實施了人才引進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後引進博士後5名,博士10名,碩士85名。學院制定了《教學工作獎勵暫行規定》、《科研獎勵管理暫行規定》,對教學成績顯著和科研成績突出的教研人員實施重獎。

⑹ 濟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科學研究

學院擁有面積17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建有「山東省網路環境智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信息與控制工程」山東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省國產資料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設有高性能計算中心及三個規模較大的計算機及網路機房,擁有大型並行計算機、伺服器和各類微機近1700台。與企業聯合建立了CISCO網路學院和華為實驗室。學院各專業還建設了計算機體系與組成、DSP、ARM、通訊原理、單片機、光纖通訊、高頻電路、集成電路設計、網路工程、網路集成、網路安全等實驗室,實驗條件達到了國內同類院校的先進水平。
山東省網路環境智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網路環境智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於濟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和「信號與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計算機技術」和「軟體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濟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及山東省特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是山東省強化建設重點學科。
實驗室有智能計算理論與技術、網路計算與信息處理技術、網路虛擬現實技術等三個穩定的核心研究方向,以上穩定方向的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受到國際同行的密切關注,各方向的整體研究水平在省內處於領先水平。結合依託單位的學科建設共設立「智能計算與生物信息學」、「網路服務與雲計算」、「人機交互技術」、「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物聯網及嵌入式計算」、「高性能與科學計算服務」等7個主要研究方向團隊,作為實驗室的主要支撐研究方向。實驗室於1995年在省內率先自主建設了大規模的校園網路,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近70餘項,科研總經費1800餘萬元,在網路體系結構、網路安全、分布式信息處理、計算智能與應用、智能信息處理、圖形圖像處理、虛擬現實、水泥水化過程模擬等技術與應用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取得了多項重要科研成果。近5年內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山東省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山東省計算機優秀應用成果一等獎等廳級以上成果獎10餘項。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Pattern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Science》《Automatica》、《中國科學》和IEEE、IFAC、IFIP、ACM等著名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10餘篇,其中被SCI、EI等國際著名論文資料庫收錄170餘篇,出版教材專著3部。在歷屆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共發表學術論文230餘篇,近40篇被SCI、EI收錄。有4人獲得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人獲得山東省研究生創新成果獎,1人獲得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稱號,2位老師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導師稱號。
實驗室現有研究、實驗和辦公用房約3300平方米,其中,研究人員用房約1500平方米,研究生研究室約1360平方米,資料室及學術報告廳約440平方米。實驗室擁有由曙光3000、曙光4000L、浪潮天梭10000機群、IBM Power6小型機、浪潮倚天萬億次桌面超級計算等組成的高性能計算平台,運算能力可達4萬億次/秒。擁有SUN、HP、浪潮等著名品牌的伺服器系統,擁有CISCO、H3C、Alcatel等多個國際著名廠商的網路設備及FLUKE、HP等公司的協議分析、邏輯分析儀和線纜測試設備。實驗室人員由固定教學與研究人員、客座研究人員、實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目前共有研究人員50人,其中33人擁有博士學位。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的運行管理機制,集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於一體,主要承擔計算機網路和智能計算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項目,對國家級課題和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企業研究項目優先開放。實驗室在以下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並取得了一定的理論突破:(1)分層計算智能理論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高度關注和認可;(2)基於網路的水泥材料建模模擬研究形成與美國NIST、荷蘭Delft大學在同一領域中的「三足鼎立」之勢;(3)三維人手跟蹤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傳統的二維模式,多項研究成果受到領域同行以及企業關注,但實驗室在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引進方面等依然存在不足。實驗室在教育和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國際學術活動服務方面的工作成果產生了較大影響,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山東省國產資料庫研究中心
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山東省國產資料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利用國家優選的三個國產資料庫產品研究開發了一系列面向教育行業的應用系統,其中高校教務管理和學生選課系統在省內外近10所高校推廣應用,「基於Windows的計算機等級考試與自動閱卷系統」成為山東省教育廳指定的軟體用於全省高校的計算機等級考試,上述成果共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基於J2EE架構的「山東省中小學校園網應用平台」已在省內200多所中小學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方向將在國家863計劃和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的支持下,重點作好國產資料庫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推廣應用,順利完成國家科技部和863計劃專家組預定的目標。
山東省資料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濟南大學。濟南大學是經教育部批准建成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國招生和就業。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濟南大學有CISCO、3COM、Nortel、Alcatel等多個國際著名廠商的網路設備,SUN、HP、浪潮等著名品牌的伺服器系統和FLUKE、HP等公司的協議分析、邏輯分析儀和線纜測試設備。濟大校園網採用千兆以太/快速以太/ATM混合技術構造校園主幹,利用VLAN技術劃分為多個IP子網,支持WWW、email、FTP、BBS等Internet服務和自行開發的教務管理、學籍管理、學生選課、圖書資料、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應用。
作為面向我省資料庫應用領域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結合我省教育信息化、製造業信息化進程的需要,與省內外高校和企事業單位密切協作,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努力致力於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和信息化人員培訓,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經過5年左右的建設,使工程技術中心達到國內同類工程技術中心的一流水平。
本中心以圓滿完成國家863計劃「山東省國產資料庫信息集成平台及其示範」項目規定的目標,使我省進入國產資料庫應用示範省的前列;認真完成現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攻關及其它重要的科研課題,爭取在相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未來幾年中積極爭取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使我省的教育信息化保持國內先進水平。
針對國產資料庫的應用與推廣,山東省各地市及中小學的信息系統平台建設規范已由省教育廳正式下發,國產資料庫及相關軟體的應用也已列入其中。工程技術中心將全面配合上述工作,在省教育廳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推動有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為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標准化、規范化作出努力。同時,從教育行業入手,採用國家863計劃推薦的國產資料庫產品建立不同類型的應用系統。以此為基礎,逐漸向其它行業推廣,以整體銷售、平台出租或平台技術轉讓的方式為不同行業和企事業單位用戶提供不同應用背景的解決方案,將課題的研究成果推向省內多個行業。
2005年10月,國家「863」課題「山東省資料庫管理系統關鍵應用示範」通過國家科技部專家驗收,並受到了調度評價,並與「基於國產資料庫的系列軟體開發及應用示範」一起順利通過省級鑒定,2006年,「基於國產資料庫的系列軟體開發及應用示範」項目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山東省科技廳、教育廳的專項支持下,本中心正在進行基於國產資料庫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移植和研發工作。
山東省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信息學院計算機軟體實驗中心分東、西校區兩個機房。東校區機房位於東區綜合樓四層,現有微機360台,可供刷卡使用的有260台,主要負責東校區計算機文化基礎公共課的上機實驗。西校區機房位於新信息樓四、五、六三層,每層有兩個大的機房,每個機房可放置270台微機。本中心佔地面積達3500平米,管理的設備資產達1200萬元,微機總量1260台,可供學生刷卡使用的有1160台微機全部都是P4級以上的微機,其中雙核微機有540台。
信息學院硬體實驗中心分布於信息學院二層、三層及八層。主要負責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專業、通信專業及網路工程四個專業的所有硬體實驗及相關實習。本中心下設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數字邏輯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綜合研發開放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EDA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程式控制交換實驗室、DSP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共12個實驗室,佔地面積達1000餘平米,管理的設備資產達330萬元。
濟南大學-美國賽靈思公司 FPGA聯合實驗室
「FPGA聯合實驗室」由濟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和美國賽靈思公司(XILINX)共同組建,已加入Xilinx大學計劃,在實驗設備和開發工具等方面受到Xilinx公司的大力資助,擁有Xilinx的各系列FPGA評估板卡、開發工具、綜合實驗平台和正版開發工具。
聯合實驗室向廣大師生提供先進的FPGA教學、實驗和技術開發環境,承擔學校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軟體工程、智能科學技術等相關專業的FPGA技術課程的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聯合實驗室的研究重點是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和FPGA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主要方向:大規模網路安全集成電路設計、專用嵌入式處理器設計、智能計算專用集成電路設計。
聯合實驗室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先進的開發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才使聯合實驗室具備了為廣大業內人士提供FPGA軟、硬體的技術支持與服務、產品研發的能力。
濟南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
九五期間,在山東省重點建設的同時,學校也高度重視重點實驗室的科研設備投入,2002年高性能計算中心的省內首套曙光-3000大型計算機安裝就位,首批裝備6個高性能節點和一套共計32節點的C-1700、HP和浪潮機群系,具有1000億次以上的分布式並行計算環境。2005年裝備的曙光4000大型計算機能提供計算能力達5000億次。
在異構環境下構建部署了基於Globus的具有5600億次./秒計算能力,10TB存儲容量規模的水泥模擬網格基礎平台,並在此平台上封裝了水泥模擬應用、量子化學計算、計算智能輔助設計等應用資源,開展多個領域的網格服務。
(1)水泥材料模擬應用
用計算機模擬水泥水化過程及其微觀結構是計算材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泥的水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由於顆粒大小不均(差別較大)、形狀復雜以及多物相等特性,使得水泥顆粒的數字表示變得十分復雜。而研究水泥的水化硬化過程、水化產物以及硬化水泥漿體的組成和結構又對水泥的生產和使用具有重要現實的意義。總結前期的研究成果,我們已經可以實現在得到二維掃描電鏡圖像、X-Ray圖像的基礎上重構三維微觀結構,並利用細胞自動機理論結合水泥水化的物理化學規則對水泥水化的微觀過程進行三維動態模擬,揭示微觀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能夠對水泥材料進行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和工具。然而,水化過程中顆粒反應的局部性、環境因素對反應整體影響的復雜性,決定了該模擬過程必將是一個高計算強度的過程,需要多計算結點的並行協同工作才能更真實地再現水化反應過程。通過濟南大學的水泥建材模擬網格平台,對水泥的水化過程、二維圖像的處理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的計算平台,為我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計算環境。
(2)量子化學計算應用
量子化學是理論的一個分支,是應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研究化學問題的一門基礎學科。量子化學的研究范圍包括穩定和不穩定的分子的結構、性能,及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反應等問題。量子化學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類,基礎研究主要是尋求量子化學中的自身規律,建立量子化學的多體方法和計算方法等;應用研究是利用量子化學方法處理化學問題,用量子化學的結構解釋化學現象。
化學化工學院是我校重點院系之一,主要從事生物理論化學,環境氣體化學的計算和模擬及功能材料分子的設計等工作。最初的計算都是在普通的台式電腦上用Gaussian98程序以及輔助軟體進行的,雖然也取的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於電腦的配置以及運算速度的限制,很多程序無法得到較好的結果,有些程序由於單機運行時間太長也嚴重影響了整個工作的進行。通過利用濟南大學的網格計算平台上的Gaussian03計算環境,提高的程序的運行的速度,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發表相關的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多篇學術論文被SCI和EI收錄,從而大大推進了眾多課題的研究進程。
(3)計算機智能輔助設計應用
計算智能實驗室是濟南大學重點實驗室之一,主要研究包括進化計算、神經網路和模糊系統等技術。計算智能實驗室已經在信號處理、智能控制、模式識別、機器視覺、非線性優化、自動目標識別、知識處理、遙感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課題組近幾年來從事復雜的進化優化問題、神經網路和模糊系統的學習問題的研究,在神經網路應用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當學習樣本達到海量程度,神經網路的輸入增多時,需要很長的訓練時間,甚至達不到理想結果。模糊系統以及神經—模糊系統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即當模糊系統的輸入個數增大時,模糊規則的條數會以指數形式增加,導致在單個CPU上運行的整個模糊系統無法工作。通過濟南大學的計算智能網格服務平台,加快了計算的速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推動了本實驗室的研究進程。課題組在相關的國際國內的學術會議及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4)網路流量監測和完全分析
網路中心作為我校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教學、科研及網路建設與管理部門,網路中心主要承擔校園主幹網及數字化校園數據中心的建設與維護工作,並擔負信息學科部分本科課程及研究生培養任務。網路中心在水泥材料模擬網格項目中,參與了對水泥材料模擬計算平台、量子化學計算平台以及計算智能模擬平台的測試工作。經過測試,網格服務平台用戶界面良好,系統架構合理,系統負載均衡且具有較好的運算速率。能夠為水泥材料的研究和開發、量子化學的計算以及計算智能的相關學習問題提供科學的計算平台同時藉助該平台和網路中心的優勢網路資源,可以對流量進行監控,對網路安全行為進行分析,對校內的用戶提供服務。

⑺ 山西農業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嗎

是的

山西農業大學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共建,是山西省唯一的農業高校,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第七批獲得博士學位授權的高校之一,改革開放初99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學校始建於1907年孔祥熙創辦的私立銘賢學堂,1951年改私立為公辦,成立山西農學院;1979年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

(7)該成果達到同類院校先進水平擴展閱讀:

學校有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林學院、園藝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城鄉建設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等16個教學單位。

教職員工1700餘人,專任教師1086人,其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人,「青年三晉學者」6人,

本科專業63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

⑻ 龍岩學院本幾

本二

⑼ 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建設內容

學科主要研究領域
A 、多語種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方向:多語種信息處理技術及應用方向。
研究開發基於Linux和Windows XP的多語種操作系統平台及應用軟體、民漢兼容處理的辦公套件和民漢兼容處理的網路應用軟體。進行各類民文信息處理用規則與標准制定、民文信息處理語法、句法、詞法規則的制定。開發多語種智能化系統及應用軟體即:維吾爾語自動分析系統、維漢機器輔助翻譯系統、 民文自動摘要系統、多文種網上圖書銷售及檢索系統、大型英-漢-維三向通用電子詞典、維吾爾語音識別與合成系統、維哈柯文字識別系統、智能化輸入/輸出系統、維哈柯少數民族遠程教育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多語種電子政務系統及信息網路安全技術等。
B 、光電子與光信息技術實驗室
研究方向:光電子與光信息技術方向。
開發出針對新疆地區環境的光學動態監測技術。開發可應用於新疆地區農業、石油、化工、食品、工業加工和環境治理領域中的光學感測技術。推廣新疆各領域中的激光應用技術。同時進一步加強本學科中已有的優勢研究方向如光電子器件和磁性體毫米波天線的基礎研究工作。該實驗室將是我區第一個從事光學和光電子專業研究的實驗室。這對該區開展光學和光電子學科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C 、通信與信號處理實驗室
研究方向:新疆特殊環境需要的通信與信號處理技術方向。
解決現代通信中的抗干擾技術,信息掩藏技術、信道加密技術和信道資源分配技術,研究新疆特殊環境(如強地磁)對有線、尤其對無線通信的影響,以及無線通信的多徑干擾和幅度衰落的影響,在軍事,民航和物探等方面進行應用性研究。
D 、可擴展軟體國際研究所
積極吸引海外學者參加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擴大研究所的研究隊伍,構建一個以新疆大學為中心,以虛擬網路為手段,符合國際科研機構工作環境的研究所。加強與國際、國內學術界的聯系,努力使新疆大學成為中國教育科研網格計劃的二期建設的學校,實現CERNET環境下的資源共享,使新疆能盡快融入中國教育科研網格之中,以此帶動新疆網格計算科研與應用發展,並最終服務於新疆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由新疆大學牽頭,充分利用新疆教育科研城域網基礎平台,連接烏魯木齊市各類計算資源和信息資源,形成網格運算的共享資源,構建新疆「XinjiangGrid」網格,爭取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政府的支持,為「新疆信息網格及其應用」的研究提供經費支持。
長遠建設目標
建立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應用和工程技術為主導的教學科研體制,形成以基礎理論研究、產品應用開發和工程技術推廣三者銜接的基地和育人環境。
通過多學科交叉與滲透,與有關部門合作,研究新疆信息處理和通信技術中存在的各種特殊問題,為新疆信息社會提供信息處理和通信特需技術,主要為:新疆特殊環境和民族文化需求的通信、多語種信息處理技術及其多媒體化、智能化和網路化等關鍵新技術,以及面向新疆經濟建設的其他電子信息處理技術。
開發具有新疆特色的電子信息新產品和新技術,直接面向新疆本地各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並與中西亞有關國家建立有效的聯系途徑和機制,推動新疆電子信息技術產品的實用化和國際化。
「十五」 建設目標
在「211工程」一期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已取得的成果擴大和提升。本項目在「211工程」一期建設期間,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圓滿地完成了立項計劃的各項任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標志性的成果,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項目的二期建設的立足點是根據學院的現狀,繼續加強原一期建設的優勢方向,同時納入近幾年已打下良好基礎、發展快、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具有發展前景的研究方向。
力爭學科建設總體水平達到國內民族地區同類院校先進水平,達到中亞地區的領先水平

⑽ 我報了龍岩學院 理科503 會進嗎還有龍岩學院好嗎

如果是本二提前批的話可能能進,如果是本二批的話可能有點懸。
龍岩學院不錯,環境很好,宿舍樓都比較新,姐姐四年就那麼過來了。師資嘛!作為本二批的尾巴院校,師資肯定沒有本二批排頭的院校實力那麼強悍,但是我覺得你的成績也只能報這類的院校了,老師都挺和藹的,不是非常強大,但也不垃圾。

閱讀全文

與該成果達到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