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Fboys拍攝用真火,火苗躥到肩膀高,成片卻像p的
人氣三人團體 TFBOYS 久違合體拍攝一組寫真,其中一張照片是三人帥氣站在燒得正旺的火焰後面,讓三人看起來又颯又酷。
然而最近曝光的幕後花絮,粉絲們才得知原來該火焰不是靠後制的,而是使用真的火焰!
從幕後花絮中可以看到,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三位成員面前的火焰竟然是真的在燃燒,而且看起來相當危險。不僅如此,火焰的火苗躥得很高,幾乎已到他們三人的肩膀處。
不過他們也是很敬業,在拍攝過程中幾乎連眼睛都不眨,這也讓粉絲大誇他們敬業。
然而,雖使用真火,可是疑似因修圖過度,最終照片出來的成果讓三人面前明明是真的火焰看起來很像假的。
想當然爾,這讓部分粉絲極為不滿,認為團隊不顧成員的安危,並希望下次不要再有這么危險的拍攝。也有粉絲表示,「能把真火拍得像假的,也是厲害。」、「反正最後也和假的一樣,為啥不直接p。等等留言。
你們怎麼看呢?
這一組寫真是 TFBOYS 為了 7 周年演唱會而拍攝的,在上個月 TFBOYS 官博則公開了 7 周年演唱會的紀錄片,引起了網友的,3人在裡面竟然零互動,也只有在表演歌曲的時候合體而已。
這個情況也讓大家認為他們是不是不敵成長呢?當初的戰友如今形同陌路,讓人不勝唏噓,不過,現在 TFBOYS 三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業,易烊千璽憑借《少年的你》備受認可,王源在留學讀音樂,王俊凱也參演了許多熱門影視作品,即使不在一起,也希望未來他們越來越好。
『貳』 肖戰排練《如夢之夢》花絮照曝光,13萬人同時搶票讓人驚嘆,你怎麼看
我覺得正是因為肖戰的努力,才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希望肖戰能繼續加油,在未來的影視作品中展現自己的演技,用實力回應質疑。
如夢之夢肖戰的參演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對於這個話劇,很多人還是非常喜歡的,希望肖戰能把握機會,磨練自己的演技。
『叄』 山楂樹之戀的幕後花絮
1.為了更好的塑造好「靜秋」這個角色,王珞丹甚至暫時「冰封」了其人氣頗高的微博。每天潛心讀劇本,讓自己整個兒的沉浸在靜秋的世界裡。另外還要練就拉手風琴、打乒乓球、織毛衣等「十八般武藝」,王珞丹向導演「匯報成果」時說,自己的右胳膊明顯比左胳膊結實了不少,苦練成效可見一斑。
2.李光潔的定妝造型格外搶眼,秒殺一眾女性工作人員,為了能在劇中展現「老三」超凡的手風琴水平,李光潔更是私下拜師學起了手風琴 。
3.《山楂樹之戀》劇組紮根湖北宜昌拍攝長達4個月,每天工作時間超過20小時。之所以戰線拉得如此之長,原因在於該劇每個鏡頭幾乎都要拍攝20條以上,從導演到演員輪流要求重拍。有一場戲,王珞丹和黃梅瑩哭得涕淚橫流,導演表示可以通過了,但是她們還硬要再來一次 !
4.青年女演員宋軼出演靜秋的閨蜜好友鍾萍,相貌出眾清純的她為了更貼近劇中人物,毅然狠下心剪掉留了十年的長發,在加上老式帶邊眼鏡,干凈秀氣的連衣裙,清新甜美的模樣十分惹人喜愛 。
5.在談到接拍《山楂樹之戀》,王珞丹坦言這個角色是自己「騙」來的,開始的時候她並不是第一人選,導演也不了解她。有人介紹她去『面試』時,她很討巧,當天只畫了淡妝,穿了一身白底綠印花的裙子。平時她很愛說話,但和導演談話的時候故意放慢語速,導演問十句她才答一句,結果她給導演的印象是很真很純 。
『肆』 求作文:寒假生活花絮 600字 急用!!!!
寒假花絮一眨眼,寒假就快要結束了,回想快樂的寒假生活,就好像一個泡泡樂園,每一個泡泡都承載著一段美好、開心的小故事。瞧,這些調皮的泡泡精靈們飛過來啦! 說起大年三十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直奔奶奶家,因為我要去貼春聯,這種「重大事情」怎能少得了我呢? 我跨進家門,奶奶正在調制糨糊呢。准備工作就緒了,我便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出「雞爪」,拿起對聯,取出一張,用刷子蘸上粘稠的糨糊,跑到大門前,往門上一貼,接著又貼上另一張。看著自己的「傑作」,我不禁仰天大笑:「我真是天才!哈哈哈!」「天上的蠢才!」突然一個腦瓜崩無情地敲在我的頭上。原來是姐姐,她指著這副對聯說:「糨糊抹得不均勻,你看有的地方都擠出來了,而且上下聯反了!」「反了?可這上下聯該怎樣分呀?」我一臉疑惑。姐姐裝出一副老先生的樣子,說:「這個嘛,我來告訴你。古人對對子講究『平』和『仄』,『平』就是現在的第一聲和第二聲,『仄』就是第三聲和第四聲,一般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哦,原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貼春聯也有規則呀!我竟把上聯「福門吉祥千財旺 」和下聯「家順人和萬事興」這哥兒倆弄錯了位置,變成了「左上右下」啦!唉,我這糊塗蟲真是丟人丟到家了! 接下來,我在姐姐的指導下又一次「再創輝煌」!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沾滿糨糊的刷子,從上到下,不緊不慢地均勻地塗在對聯反面,由於動作不嫻熟,小手上也沾滿了乳白色的糨糊,變成了花貓爪,然後我笨手笨腳地將上聯「綠柳舒眉辭舊歲」貼在右邊,用手輕輕抹平,把擠出的糨糊擦去。嘿,上聯大功告成了!按照這樣的方法,又將下聯「紅桃開口賀新年」安家落戶。哇!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好有成就感呀!
『伍』 《長歌行》花絮太甜了,你覺得這部劇的亮點在哪裡
我覺得長歌行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是講家國情懷的一些正劇,而不是情情愛愛的古偶劇…
長歌行這部劇自開播以來就備受爭議。我個人覺得這部劇還是蠻好看的。劇情節奏發展的非常的快,毫不拖沓冗長。而且演員的演技都非常的在線。看起來也比較精彩。長歌行這部劇,為何一直備受爭議?
我覺得這跟每個人的喜歡類型都不一樣有關系。每部劇播出來後,都會有一定的爭議,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因為每個人喜歡的類型跟題材都不一樣。所以總會有一些不喜歡的人去吐槽它。但是,我覺得長歌行這部劇整體還是很不錯的,也比較還原漫畫。看起來節奏也比較快。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差,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斥責它吐槽它。我覺得每一部劇,從開始製作到開播以來,都是很多人的心血,都非常的不容易的,不喜歡可以不看,但不要去過多吐槽,畢竟我們要尊重其他人的勞動成果。
『陸』 踩過界的幕後花絮
這是一部重拍片,改編拍攝於1974年的義大利影片,原片的名字完整翻譯過來是:《八月的一天由於不凡的命運在藍色大海上踩過界》。執導該片的是義大利著名女導演麗娜·沃特穆勒(Lina Wertmuller),碟市上曾經出現過這部片子和她的另外一部作品《七美圖》。製片公司是SKA公司,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和《掠奪》都是與該公司合作的成果。影片尚未拍竣,就已經爭議連連。蓋·里奇和麥當娜夫妻第一次合作,題材與里奇以前的題材相去甚遠,雖然裡面依然涉及金錢、毒品、性,但是絕對不是蓋·里奇習慣的有多到讓觀眾頭暈的角色、並且角色之間關系錯綜復雜的黑幫題材。男女主角之間的暴力鏡頭讓兩個人後來相愛的情節難以自圓其說,在拍攝過程中,據傳麥當娜有相當多的要求,讓老公疲於奔命。
歌壇大姐麥當娜的音樂事業經過低谷以後,連連上揚,從專輯《Ray of Light》成功轉型到現在,即將為最新的007電影《擇日再死》獻唱歌曲。而她的電影生涯則一直差強人意,從早年的《拚命尋找蘇珊》、《迪克·特雷西》、《女子棒球隊》,到近期的《借借你的愛》(The Next Best Thing)她的角色一概惡評如潮,盡管《艾薇塔》給她贏得了一座金球獎,她依然無法擺脫「票房毒葯」的稱號。與丈夫蓋·里奇的合作好像也沒有改變這個狀況,已經有評論指蓋·里奇不但沒有拍出麥當娜最好的一面,反倒惡化了麥姐的形象。但是從影片里麥姐和著古巴音樂發揮特長,大跳其舞的鏡頭看來,這個指控值得懷疑。麥當娜還在即將上映的《擇日再死》裡面客串了一個小角色,也許這一年麥當娜可以證明她有表演的才能也未可知。
扮演吉塞佩的是阿德里亞諾·喬萬尼,在1974年的版本里,他的父親吉安卡洛(Giancarlo Giannini)扮演了同一個角色。如果肌肉發達的麥當娜不能吸引你的眼光,至少這個義大利帥男英俊的外表和壯碩的身材也可以值回票價。阿德里亞諾1993年開始涉足電影行業,從做攝影助理起步,1999年開始進行正規的表演訓練。這是他的第一部用英語表演的電影,之前他出演了兩部義大利電影。濃重的義大利口音加強了影片的異域風情。想像一下,美麗的地中海小島,身邊只有一個英俊的義大利男人,墮入愛河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就算他不停的用拳腳來報復以前所受的屈辱。
扮演丈夫托尼的布魯斯·格林伍德曾經演出過《雙重危險》和《13日》,還獲得過一項被稱為加拿大奧斯卡的Genie獎的最佳男主角。此前在網站上出現的演員名單里還有布拉德·皮特的夫人詹尼弗·安妮斯頓的名字,飾演一個叫卡蜜歐的角色,但是後來這個角色卻好像消失了,看來這確實是謠言。
這是一部重拍之作,原作是義大利著名女導演麗娜·維爾特米勒(LinaWertmuller)1974年拍攝的一部同名喜劇片。據說有人在看過蓋·里奇拍攝的廣告片《Star》之後,便向他說這個廣告片讓他想起了維爾特米勒的《踩過界》。在《Star》中,麥當娜以一個脾氣暴躁的搖滾歌手的形象與她的司機展開了一場驚心之旅。這種說法當時並未引起未看過《踩過界》的蓋·里奇注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看過《踩過界》之後,蓋·里奇立即被片中的這段奇情所吸引,馬上想到這部影片可以以一個新的形式出現,更想到要讓自己的妻子麥當娜出演片中女主角。影片試映後卻遭到很多觀眾的抗議,稱其有侮辱女性的嫌疑。盡管經過再三的刪減,但影片最後的級別仍舊是R級,僅是這個級別就足以讓觀眾想像娜姐在片中到底會有多麼大膽的演出。
影壇之上子承父業的人很多,在1974年的《踩過界》中,出演船員的是義大利著名演員季昂卡洛·吉安尼尼(G.Giannini),而在新版中,出演這一角色的是他的兒子阿德里安諾。能夠有機會演父親當年演過的角色,對於吉安尼尼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當然這也是導演蓋·里奇的有心之舉,誰都看得出這種子承父業的選角模式很具新聞性。不過,找一個義大利演員來演義大利人,也是一件最為合適不過的事,況且小吉安尼尼還能從老爸那裡討教一些演好這一角色的秘訣。對於影迷而言,這樣的父子片緣既有意思,也有看頭。
『柒』 電影是咋拍成的 為什麼有花絮 該要的要 不該要的能剪掉
電影的拍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經過一個一個片段的拍攝和內剪輯,也可以理容解是拼湊而成的。只不過好電影的故事情節銜接的都很好,差的電影就會讓你看的一頭霧水。
花絮一般是笑場的,ng的片段,也是不符合導演所想向的,一部影片拍攝最短的也要幾十天,長的就更不用說了,幾年十幾年的都有。導演為了達到他預想的效果,肯定會反復的拍攝和剪輯,以達到他所認為的『完美』。以至於最後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雖然只有一到兩個小時,卻是經過不斷的刪減的最終成果。還有些電影會有刪節版和完整版,刪節版的大多是在所放映地區和國家的有關部門審核不能通過,提出整改意見,導演為能博得當地的票房才『忍痛』刪減的。
以上言論,純屬個見。
『捌』 有哪些演員笑場,最後卻成就了經典
所謂笑場,是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忽然忍不住發笑,使得表演或拍攝無法再繼續。一般來說,笑場屬於表演事故或者舞台事故,是要盡量避免發生的。
表演喜劇更容易遇到這種場景,由於自己的台詞可笑,或者對方的表演好笑,演員很有可能綳不住想樂,能夠壓抑住笑意還好,一旦笑出來,拍攝就得重來。
我們觀眾一般看不到拍攝現場,因此通常也是看不到演員笑場的場景的,除非導演有意把笑場畫面露出。
這次要說的,是經典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的一段笑場。盡管它並沒有出現在正片當中,而是在全劇的花絮中,這一段也成為後來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經典畫面。
在《我愛我家》的很多觀眾看來,宋丹丹這次不同尋常的笑場,連同和平在劇中很多經典畫面一起,都成為全劇重要的記憶點。「背影兒」這三個原本不是劇本笑點的字,也陰錯陽差成為這部劇最著名的歡樂點之一。
『玖』 蜜蜂總動員的幕後花絮
【傑瑞·宋飛與夢工廠的一次聯姻】
好萊塢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格言,如今已經變成一條真理廣泛流傳--那就是「你要知道什麼才真正的自我」。而動畫影片《蜜蜂總動員》的起源,似乎就是這條真理在現實中最完美的一個例子,而且,它還對其進行了有效的擴展,變成了「你不僅要知道自己是誰,還要讓別人也知道」。
夢工廠動畫製作部門的主席傑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從10多年前開始,就一直有心想要拉喜劇界的標志性人物傑瑞·宋飛入伙,將他那天才的搞笑腦瓜用在動畫作品上,而且從未放棄過努力。現在過去差不多10年了,宋飛在喜劇領域中已經建立了不可動搖的王者地位,同時也成長為一名引人注目的喜劇明星了,他參與創作並主演的那部情景喜劇《宋飛正傳》,曾經帶給人們多大的歡樂啊。可惜宋飛實在是太忙了,排得滿滿當當的工作表,密密麻麻地記滿了進行直播的旅遊節目以及需要長時間創作的電視劇,工作之餘,宋飛還得履行做父親的義務--繁重的工作總是會讓人們前進的步伐放慢,難有發展的機會,所以宋飛連考慮一下的時間都沒有,即使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對動畫電影的喜愛之情,可是沒有時間沒有靈感的情況下,現在似乎還不是進軍動畫領域的合適時機……直到有一天,宋飛和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共進晚餐的時候,機會竟然像餡餅一樣自己砸到了他的頭上。
傑瑞·宋飛和斯皮爾伯格選擇在漢普頓斯進行了一次會面,順便吃了一頓飯。宋飛還記得,本來非常愉快的聊天氣氛,突然出現了冷場。為了緩和空氣中彌漫著的緊張情緒,宋飛來了一場即興表演,還取了一個極其老套的名字「蜜蜂電影」,然後照搬好萊塢黃金時期低預算電影的模式,把自己假裝成一隻蜜蜂……宋飛信手拈來的一段普通耍寶,到了斯皮爾伯格的眼睛裡,卻變成了一個不錯的電影點子,於是,他立刻給他在夢工廠的搭檔傑弗瑞·卡森伯格打電話,第二天一早,卡森伯格就聯繫到宋飛,說自己有意投拍那部「蜜蜂電影」,宋飛回憶道:「我當時的感覺是有點發懵,因為我對這部影片完全沒有想法,除了一個題目,幸運地是,我最終完成了它。」
確實,當傑瑞·宋飛和斯皮爾伯格說起這個故事點子的時候,完全把它當成了是一個用來救場的笑話,然而其背後的意義卻遠不止如此,其實在這之前,宋飛就一直都對蜜蜂的世界有著深厚的興趣:「我特別喜歡觀察蜂箱的結構,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蜜蜂之間竟然也存在著社會階層之分,還有它們所構建的那種幾何學。也許你沒辦法想像得到,那麼甜的蜂蜜竟然是由一種昆蟲製造的,所以這個想法最終變得可行之後,我發現自己還真挺躊躇滿志的,有點躍躍欲試的興奮感了。」
傑瑞·宋飛認為,蜜蜂是最被世人所誤解的一種昆蟲,所以他決定好好藉助影片探索一下它們的秘密生活,那是一個充滿誘惑、同時還很甜蜜的世界,他表示:「如果你想講述一個關於小蜜蜂的故事,會從哪方面著手?我覺得目前這個物種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它們的蜂蜜被人類『偷』走了,它們如此辛勤地勞作著,積攢起來的蜂蜜,就被我們這樣拿走了,然後放到帶著標簽的瓶瓶罐罐中,以此賺錢,就好像蜜蜂成了人類製造蜂蜜的奴隸--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我要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個好漢三個幫】
雖然這么多年來,傑瑞·宋飛一直活躍在電影娛樂工業中,但就動畫領域,他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手,好在背後支持著他的是電影歷史上等級最高、最有創造力、也是最成功的動畫工作室--即創造了一個名叫「史萊克」的綠色怪物的夢工廠。
一旦《蜜蜂總動員》擁有了足夠的資金和環境運作起來,傑瑞·宋飛承認自己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惡補」CG動畫方面的知識。在工作室里,宋飛不但接受了最高級別的動畫培訓課程,傑弗瑞·卡森伯格還一直陪伴在左右,給影片做了全程的專職顧問,宋飛說:「對於這些打動人心的動畫電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所以我不得不從頭學起。卡森伯格不但把他知道的東西都教給了我,還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一直從旁指導我。我知道怎樣創作出有趣的故事,卻不懂得如何用動畫的形式將它們表現出來,所以我真的是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卡森伯格不斷脅迫我,一切都讓我自己動手去做。我對於他真的是非常信任,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如果沒有他教我怎麼去做,我根本不可能製作出這樣一個精彩的動畫故事。」
沒錯,《蜜蜂總動員》不再是以前傑瑞·宋飛經常會「自己寫、自己拍」的那種作品了,不過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還是讓他認為自己有這個義務--因為只要是冠上了他的名字,不管是什麼類型,都要做到最好,好在他的這部動畫處女作,從任何角度看,似乎都取得了與他那裡程碑式的滑稽幽默電視劇作品相同的效果。電影的製作過程歷時4年,宋飛也終於無愧自己頭上的那三個名銜:編劇、製片人、主要配音演員。宋飛將自己從未出過紕漏的喜劇天賦,完美地融匯到影片的每一個畫面當中,算是為動畫電影開創了另一個先河:故事對焦的是一隻稀鬆平常的小蜜蜂巴瑞·B·拜森,他在蜂箱之外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可是一場訴訟卻把他帶到了一個跨種族的案件當中,無論判決的結果為何,都會對蜜蜂和人類產生深遠的影響。宋飛表示:「怎麼說呢,製作影片的時候讓我想起了童年玩的那種沙盒,你可以用它把沙子弄成任何形狀、任何樣子。你拿它做什麼都可以,用你喜歡的風格、喜歡的方式,創造你能想像得到的事物。只不過我的情況有點不一樣,因為他們每次只肯給我一粒沙子,所以我們用掉了該死的4年時間。」
而透過經驗豐富的電影導演兼CG漫畫師西蒙·J·史密斯的眼睛,傑瑞·宋飛將人類的世界和蜜蜂的世界結合起來的想法,實在是超凡脫俗到讓他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史密斯說:「坦白地說,我對劇本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太荒唐了,這真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你不能否認的是,宋飛確實創造出了一個最棒的故事,你甚至能夠感受得到其中的角色的成長,那種感覺挺夢幻的。我想說,這個劇本出色的地方就在於它將宋飛那獨特的幽默感結合進一個蜜蜂的世界中--我們之前從沒見過類似的影片。這正是劇本最讓你迷惑的地方,裡面突出了一個屬於我們所有人的世界,有社會問題、行為問題,我們會透過一隻蜜蜂的眼睛看到,原來大部分時間里,我們是如此荒謬可笑。」
影片的另一位導演史蒂夫·希克納也是一位優秀的漫畫師,他發現,原來給傑瑞·宋飛一個蜜蜂的外形,竟然可以製造一個如此充滿靈性的故事:「在喜劇世界裡,宋飛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我看過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出色,內容大多都是描述人類的怪癖與特質的,只是使用的方式是我們聞所未聞的,竟然讓我們都笑出了眼淚……宋飛當然算是影片中的巴瑞·B·拜森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這個角色與你以往在電視上看到宋飛所呈現的樣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依靠電視的理念,裡面的角色都是未完成的,因為一旦完成,也就意味著電視劇的終結。但是到了電影領域,你就需要提煉出一個完整的角色,所以,小蜜蜂巴瑞體現出的是宋飛以前很少展示出來的側面。」
花絮
·最初,編劇兼製片人兼主要配音演員傑瑞·宋飛傾向於製作一部真人動畫電影,並拍出了兩個預告片,但當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看到這些糟糕的成果時,他問:「你為什麼不幹脆將它拍成一部動畫片?」
『拾』 鷹眼的幕後花絮
「試映」會讓影片失去神秘感
導演卡盧索在拍攝《鷹眼》之初,就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一個觀點,那就是這部影片拍攝完畢之後,堅決繞開「試映」這一常規步驟,而他所採取的策略,就是將《鷹眼》的後期製作完成的時間盡量拖後,不給「試映」留下任何迴旋的餘地,卡盧索說:「這種做法可能不太地道,卻非常好用,反正我個人覺得,如果我們用光了所有的時間,完全不留下任何空隙,『試映』也只能就此被取消了……說實話,我很高興我們最終成功了。」製片人艾里克斯·庫茲曼則認為:「《鷹眼》是一部規模非常大的動作驚悚片,為了讓其產生更具震撼力的效果,作為製片人的你最好用安撫去替代急躁,因為你最終會發現,像這種即使在前期做好了大量准備工作的作品,拍攝的時候由於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協調,所以導演的某些拖延行為,還是有他一定的道理在的,完全在可理解的范圍內。不過讓我沒想到的是,卡盧索竟然是為了避開『試映會』而故意延長了影片的後期製作,確實被他耍的小計謀給騙了。」
《鷹眼》的片長初步被設定在了152分鍾,這也許並不是一個非常確定的數字,但卡盧索也承諾,在這個基礎上,不會出現太大的上下浮動,他繼續說:「在好萊塢,兩個半小時的時間確實有點過長,尤其是對一部動作片來說……當然,影片里仍然存在著需要斟酌和打磨的地方,這種情況在前兩卷膠片中尤其明顯,還有很多選擇可供參考,所以,我只能說一切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外,卡盧索還表明,《鷹眼》確實在很大程度受到了自己之前做過導演的電視劇《盾牌》的影響,他說:「雖然我們並沒有直接聘用《盾牌》相關的幕後工作人員,但《鷹眼》在風格上與這部電視劇還是頗有淵源的,不過,《諜影重重》系列也給了我相當大的沖擊和感觸……說到這里也許有人要說了,『它們是三部非常偉大的動作電影。』但我的回答卻是,『我們差不多6年前就在《盾牌》中做過相似的嘗試了。』我確實傾向於用便攜攝像機去拍攝《鷹眼》的某些場景,因為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好萊塢進入了一個怪圈當中,便攜攝像機的使用頻率的確有點過高了,基於這個原因,我希望通過一種『偽紀錄片』的形式正確地記錄下我們想要講述的一切,但絕對不是瘋狂地濫用過度。不管你相不相信,這還是我導演事業中第一次使用斯坦尼康--即攝影機穩定器,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拍攝裝置,我很喜歡它,因為斯坦尼康不僅能夠讓畫面維持住便攜攝像機所製造出的那種特有的感覺,同時還幫助你消除了這種拍攝方式的一些不確定因素。」
這一次,卡盧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因為拍攝一部影片時,適當地使用便攜攝像機真的能夠帶給觀眾一種真實紀錄的現場感,再加上卡盧索還結合了實拍和CGI特效,令所有的汽車追逐場景都產生了一種讓人心臟抽動的風馳電掣,他表示:「這類電影似乎已經沒辦法避免數碼特效的輔助功能了,不過我們一直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實拍的部分一定不會去依靠CGI。比如說《鷹眼》中那些被碾碎了的汽車,就全部都是真實拍攝出來的,惟一使到特效技術的部分,就是用CGI來消除纜繩的痕跡,因為我們需要借用纜繩加大動力,讓汽車與汽車以最猛烈的方式撞到一起。所以說,影片中的那些逼真的汽車追逐場景,並不是特效製作出來的成果,尤其是那種需要藉助起重支架才能拍攝出來的一些大場面,你不用CGI進行道具的抹除,幾乎是沒辦法完成的。你必須要給《鷹眼》制定一個非常高的起點,因為它畢竟和《變形金剛》這樣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使用太多奇幻到不真實的元素去驚掉觀眾的下巴,一旦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你就不會覺得數碼特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電影技術了。」艾里克斯·庫茲曼則稍微進行了一下補充:「《變形金剛》對焦在了一個過度被關注的世界裡,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但也結合了卡通的虛幻。而《鷹眼》的故事所存在的環境卻有著非常本質的區別,這使得我們做出了相應的變動和選擇,只為一個目的,那就是維持住這部影片的真實感,你可以稱之為『極光錄影』,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像到的專業形容詞……不過拍攝之初,我們真的沒有考慮過那麼多,就是想製作一部真正能夠得到觀眾喜愛的動作電影而已。」
用潛移默化來製造驚悚
對於導演卡盧索來說,《鷹眼》更像是一部現代版本的《法國販毒網》,他說:「當我和艾里克斯·庫茲曼第一次見面並開始討論這部影片的時候,就產生過類似的感覺,尤其是從電影技術的角度出發,你會發現兩部影片真的存在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和庫茲曼從一開始就達成了一個共識,盡量維持住畫面和故事的真實性,包括它的自然主義風格,我希望當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觀眾將會切身感受到我們的主角正在面對的危機和恐懼。」
關於影片中可能會起到決定作用的關鍵情節,卡盧索堅守住了電影人一貫使用的「保密」原則,給人留下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懸念,他表示:「這已經成為電影工業中的『人之常情』了,而且我們的製片人可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好萊塢里最喜歡玩神秘、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揭曉答案的電影人之一,在他的影響下,再加上我的一點點堅持,《鷹眼》一定可以用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維持住它的新鮮度。也許這部影片並不具備那種讓人恍然大悟的突發性驚人時刻,但是它的故事發展的方式卻是潛移默化的,一點一點地滲透進了腦髓,最終的答案可能並不是你想要的,卻也讓你感到除此之外別無選擇。鑒於《鷹眼》中所佔比重非常大的驚悚部分,我當然希望觀眾能夠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影片上,一直到最後結局的時候仍然在費解,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萬里追凶》就具備了這種調調——最初的時候,裡面發生的一切讓你備感迷茫,可是對於我來說,這樣的懸疑氣氛,正是一個非傳統故事應該具備的能量之一。不過,《鷹眼》可能要比你想像的更加註重情節的對搭,在角色與故事的選擇上,身為導演的我經常糾結於其中,孰輕孰重總是要掂量許久,當你真正看到影片的時候,就會知道這些矛盾的部分是多麼地蓄勢待發了。」製片人艾里克斯·庫茲曼則認為:「單分析這一點還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說如果你是一位編劇,你肯定會說,角色就是劇情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你不得不讓它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或者讓它們各自在所屬的領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讓觀眾看到其中的一個,就能感覺得到另一個。然而這只是文字方面的需要,將這樣的情感用畫面表達出來,可就不是那麼輕鬆了。」另一位製片人羅伯托·奧利奇也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卡盧索當然希望觀眾能夠主觀地進入影片中主角所處的環境,所以這種時候,肯定是他們知道的越少,越有可能感同身受。」
卡盧索還認為,《鷹眼》在這方面的設定,與許多電腦游戲所採用的是相似的概念:「回想一下你心目中的那些最偉大的電腦游戲,它們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能夠讓你身陷於未知的世界,處在不知道下一秒鍾會發生什麼事情的緊迫環境當中……《鷹眼》的前半部分,就好像是一部游戲最開始的兩個關卡,你不但可以輕松過關,還將一切都控制在了自己的掌握之中。但隨著故事的發展,你會發現之前的一切都被推翻了,沒了選擇的依據,你不得不走出最初的優勢,重新在困難中拼搏出一條出路——不管是游戲還是電影,這都是它們真正的趣味所在。」艾里克斯·庫茲曼接著說:「從這個觀點出發,我覺得這部影片還從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作品中借鑒了許多不二的法寶,整個觀影的過程就好像是在玩一個猜謎游戲:最後的結局究竟是什麼呢?這些捲入到其中的人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身份?而講述這樣的故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旁觀者的視角出發,然後去想像主角有可能經歷的一切。」如此說來,《鷹眼》的關鍵點並不在於「誰」,而是在於「為什麼」,當你最終發現那個「誰」的真正身份時,也就是謎底揭曉的時候了,你將會意識到影片講述了一個多麼充滿誘惑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