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鐵路工務 創新型qc成果範例
就是啊,再具體點說說想要哪方面的
㈡ QC小組法的QC小組法實用案例
紅光公司分玻殼車間,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降低玻殼炸裂率。
1.選題
公司1995年方針目標是「三三二一7」,即完成玻殼310萬只,創3000萬元利潤,2個優質產品,l億元以上的產值,事故為零。可是在實際生產中,玻殼炸裂廢品多,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1隻玻殼廠內價為47元)。為此,玻殼QC小組選擇了「降低玻殼炸裂率」這一活動課題。
2.確定目標值
根據統計,玻殼炸裂率為9.7%。經小組討論,力爭使其降低到5%以下。
3.調查現狀
根據1995年1月份的生產月報,QC小組作了玻殼不良品統計表見下表。根據統計表作玻殼不良品排列圖。
從排列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A類廢品中玻殼炸裂是最主要的,占廢品總數的53.7%。
4.分析玻殼炸裂的原因
QC小組全體成員深入現場,用因果圖法對玻殼炸裂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經過分析,可知造成玻殼炸裂的原因很多,人的因素有操作技能。工作責任心問題;設備因素有退火架速度慢、退火爐爐頭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工藝因素有退火溫度曲線不適當等問題。但是,在這些因素中,什麼是最主要因素呢?
5.尋找主要原因
QC小組成員仔細觀察了生產過程,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認真分析了退火爐爐頭構造,認為退火爐第一燃燒室是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根據工藝要求,爐頭區域溫度應是爐內最高溫度區域,用來完成對剛封接好的玻殼進入退火爐內的加熱過程。但由於退火爐爐頭結構設計不合理,第一燃燒室距離爐頭太遠,距離達6.2米,造成爐頭空間溫度偏低,使玻殼入爐後,得不到充足的熱量,造成玻殼炸裂嚴重。由於玻殼炸裂,炸裂的玻璃碎片又造成第一燃燒室附近的煙道堵塞,煙氣無法上升為爐膛內,使該區域熱量減少。這就形成了「炸裂一堵塞一溫度低一炸裂」的惡性循環。所以,要降低玻殼炸裂率,最關鍵的是要解決爐頭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6.制定對策
玻殼生產線是從日本旭硝子公司引進有關設備,其中就包括退火爐爐頭設備,QC小組認為,要用「消化、吸收、提高和創新」的態度對待外國的技術。於是大膽制定了改造退火爐爐頭設備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7.實施
措施表中的計劃,完成了退火爐技術改造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圖;完成了退火爐爐空間增設輻射火頭的設計、製造任務,並通過了可行性實驗;完成了退火爐改造部分的燃燒系統管理設計和施工准備。
在完成上述措施的基礎上,QC小組進行了退火爐爐頭的技術改造實施,重點解決了爐頭空間溫度低的問題;自行設計、製造了爐頭使用的輻射火頭;重新改造了第一火室的煙道,使保證熱循環的燃燒氣體暢通,爐內溫度均勻,杜絕了「炸裂-堵塞-溫度低-炸裂」的惡性循環的根源。
經過採取以上措施,QC小組根據4月初生產報表,統計了玻殼不良品分布情況,炸裂率已從原9.7%下降到6.1%,說明有初步效果。此後,QC小組又經過原因分析,採取了「重新設計製造玻殼退火架」、「調整玻殼推送裝置的推送間隙時間」等4條措施。
8.效果開展
QC小組活動以後,收到了以下明顯的效果:玻殼炸裂率下降。根據1987年5月份生產月報,從玻殼不良品統計表、排列圖可以看出,炸裂占不良品總數已由QC活動前的53.7%下降為43.7%;炸裂占檢驗數的比例由先前的9.7%下降為4.3%,下降了5.4個百分點,達到並超過了 5%的活動目標值。
9.鞏固措施
經過半年多的運行,效果穩定。此後,又採取了以下鞏固措施:按改進後的玻殼退火工藝,編制工藝文件;建立工序質量管理點2個,納入了玻殼生產線工序質量管理文件。
㈢ QC成果案例
給點分啊
㈣ 質量管理體系QC小組的課題類型分哪幾種
按活動程序的不同劃分,QC小組活動有兩種類型,即:問題解決型和創新型。按活內動內容的容不同劃分,QC小組活動的類型可以分為:現場型、服務型、攻關型、管理型和創新型五類。
其中:現場型通常是以改進生產質量、降低消耗、改善生產環境為選題范圍,課題較小,難度不大,活動周期較短,比較容易出成果,但經濟效益不一定大。
服務型通常是以推動服務工作標准化、程序化、科學化、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為選題范圍,課題較小,活動時間不長,見效較快。
攻關型通常是以解決技術關鍵問題為選題范圍,課題難度較大,活動周期較長,需投入較多資源,通常經濟效益顯著。
管理型通常是以提高業務工作質量、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管理水平為選題范圍,課題有大有小,課題難度也不相同,效果也差別較大。
創新型是QC小組成員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創新的方法,開發新產品、新方法,實現預期目標的課題。
㈤ 什麼叫攻關型QC成果
QC課題的類型很多,一般有兩類:
1 現場型選題。為了縮小某一質量特性值的波動幅度,專實現屬均衡生產,降低消耗,保證產品或工作質量使其長期穩定在先進標准水平內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可選擇這類選題。
2攻關型選題。為了滿足用戶新的要求,必須進一步改善質量,有所突破,或者大幅度死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改變環境。為此而進行的一切活動都可提供這類選題。
故此,對應的QC成果一般稱為 現場型QC成果、攻關型QC成果
㈥ qc成果能不能同時是創新型和攻關型
這個要看課題的來源,來源一般分三個方面:一是指令性課題,這個課題必須完成的可以不進行可行性分析;二是指導性課題;三是小組自行選擇的課題,二和三需要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