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的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嗎
在戰國中期以後,各國紛紛變法,承認土地私有。從此以後,到新中國成立之前,在土地私有制情況下,一般是可以自由買賣的。這就造成了歷史上的「土地兼並」現象,加劇了社會矛盾。因此,北魏以後至唐初,一度限制土地兼並。但到了宋朝以後,政策又放開了。
② 中國對私人土地買賣規定是怎樣的啊
這個是最新通過的《物權法》 裡面詳細說明了 你看看吧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對物權法草案進行了第六次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應當自動續期。但是對原草案所規定的支付土地使用費、續期的期限、土地使用費支付的標准和方法,則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委員認為,住宅建設用地自動續期以後,住戶還要支付土地使用費,這樣的規定是否合適。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研究認為,對這一問題須慎重對待,目前以不作規定為宜。
如果說此前的物權法草案還授權國務院作出規定,給公民以可期待的空間,那麼,刪除這一規定,就意味著公民的住宅所有權將處於不穩定狀態。
當前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住宅土地使用70年後,政府機關會自動續期,所以,所有權人不用擔心。之所以沒有明確是否應當繳納土地使用金,是因為其中涉及到國有土地所有權問題。在我國憲法沒有作出實質性修改的情況下,我國物權法不便將問題明晰化。
如果土地使用權到期之後,不需要繳納土地使用費,自動續期,那麼,中國的房地產將會出現新一輪的漲價熱潮。道理非常簡單,投資土地,一次繳納土地出讓金,將會使子子孫孫從中受益。購買了商品房,就意味著永遠佔有其下的土地,土地的國有制在物權法中被解體為實實在在的土地私有制。
由於目前尚未找到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制度之間有效對接的基本法律制度,或者,部分決策者認為目前我們沒有必要考慮土地使用權的時間性,所以,在物權法草案討論過程中,各種問題紛至沓來。要想走出這個歷史的法律困境,需要我們尋求恰當的理論依據。
傳統的破窗理論認為,當供需之間處於相對停滯狀態的時候,整個社會資源的流轉速度就會減緩,財富增長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如何打破這種平衡呢?一些學者認為,就像啟動汽車需要電瓶一樣,啟動經濟發展必須打破窗子。按照破窗理論,當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住宅所有權人可以自動續期,永續利用土地,土地的國家所有制就會化為烏有,而且房地產的發展也將失去內在的動力。
規定土地使用權期限,並且按照法律規定要求土地使用權人必須繳納土地使用費,是一種典型的破窗理論制度設計。這樣的規定可以加速土地的流轉,並且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立法機關千萬不能誤解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制度,將憲法中所規定的土地國有制改為土地私有制。如果像有些委員所建議的那樣,住宅用戶不需要支付土地使用費,那麼不僅與現行的憲法不合,而且與發展經濟的目標也不相一致。當土地使用權到期之後,通過新一輪的利益調整,不但可以確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在整個社會實現財富的再分配。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住宅用戶只需象徵性地繳納土地使用費,繼續獲得土地使用權。這樣的觀點同樣荒謬。如果只是繳納手續費,或者,微不足道的補償費,那麼,中國的土地使用權制度毫無價值,土地的國有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國憲法之所以設計土地使用權制度,就是希望在不改變土地國有制基礎之上,通過國有土地的有償轉讓,提高國有土地的利用效率。如果土地使用權轉讓不能給國家帶來收益,或者,人們通過購買商品房可以永久取得土地使用權,那麼,土地的國家所有制也就徹底落空了。
土地是中國最大的國有資產。物權法在土地使用權問題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土地這一國有資產出現永久性的流失。當前我國住房分配極不平衡,如果允許少數商品房所有權人依據物權法永久無償佔用土地,那麼在中國將會爆發土地革命。在沒有解決房地產領域分配不公的問題之前,必須堅持憲法中所規定的土地國有制和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出讓制度,決不允許物權法草案中出現任何導致土地私有化的行為規范。
③ 中國土地可不可以私人買賣
中國土地的所有權只分為二類: 國家所有和農民集體所有。 國家所有是真正所有,集體所有實際是集體組織擁有一定范圍內使用權。土地買賣的基本要素不存在,私人買賣就無從提起了。私人買賣也就是地面上建築物和相對的地面使用權。
④ 中國還有多少地可以轉讓轉讓完土地然後呢
移民?
⑤ 我想問,在中國土地可以買賣嗎
土地不允許買賣!
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屬於個人所有!土地屬於國有,不屬於任何個人或單位,所以土地不允許買賣,只能出讓或是轉讓土地使用權。
按照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集體土地不行,要通過徵收以後由政府進行買賣,政府是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
⑥ 在中國土地允許買賣嗎
據我所知,中國的土地不允許買賣。因為中國的土地都是屬於公有土地或者是集體土地,這些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但是土地是可以流轉的,可以放棄使用權,而將土地在合理的途徑流轉出去,當作資本取得收益的,但是這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才可以的。
⑦ 中國農村土地可以作為私有財產出售嗎
不行
根據物權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於農業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第一百二十五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第一百二十六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前款規定的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
解釋:
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絕對沒有私有。農民擁有的物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種用益物權,是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並列的一種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簡單的說,就是你擁有除所有權之外的幾乎所有權利,例如,你可以自己用,也可以租給其他人用來收取租金,但是,絕對不能買賣,因為所有權不歸你,打個簡單的比方,你爸爸有個汽車,他給你用了,所以你可以自己用,也可以給你女朋友用,或者借給你朋友用,或者租給你不認識的人用,都可以。但是你絕對不能把它賣了,因為汽車不是你的。
另外,關於宅基地有點不同,因為國家規定,宅基地絕對不能買賣,但是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可以買賣,而且買賣房屋的時候宅基地要隨房屋一起買賣,因此變相的,再賣房子的時候,其實是把宅基地使用權一起轉讓了,但是把自己的宅基地賣了以後不能再要求分配宅基地。說白了,還是說房子你可以賣,那是你的私產,但宅基地不能賣,因為他是集體所有的,你有的只是宅基地的使用權,你轉讓房屋的時候只是轉讓了宅基地的使用權,而不是轉讓了宅基地的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