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能告訴我四川達洲那能挖到金礦
你知道丹巴縣金礦廠不嘛,達洲管的。那裡就有金礦了哈,不過你去不叫挖了,人家會說你去搶.
古董什麼的,我推薦去挖墓,那種老點的,特別是清代那種,農村都是有的。運氣好挖個幾件來,你發達了
你這樣開玩笑,我想起我小時候,那個時候我在農村,有一天,我看見路邊(我讀書上學的路上,一個森林)有個墳被挖了一個大洞洞,我就跑去看,就看就一個「圈圈」是金黃色的,上面還有龍的圖案,剛好可以帶到手指上,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後來有人看到,給我一塊錢,哇~!好安逸啊,我吃了20個棒棒糖,我那個時候很便宜的....
『貳』 四川白玉縣呷村銀多金屬礦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該工程需要有效解決其銅鉛分離利用、銅鉛鋅混合精礦的濕法冶金處理技術工業實踐問題。四川白玉縣呷村銀多金屬礦位於我國三江多金屬成礦帶上,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黑礦型」特大型高品位銀多金屬礦。呷村銀多金屬礦鉛鋅儲量為超大型,銀的儲量也為超大型,伴生金構成大型。呷村是三江地域內最具代表性的銀多金屬礦床之一,是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重要基地。但存在精礦產品互含嚴重,後續處理困難。開展呷村銀多金屬礦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有效解決其分選利用問題,不僅可緩解我國金、銀、銅等貴重有色金屬的供需矛盾,增加出口創匯能力,而且對三江地區巴塘夏塞、道孚農戈山、德欽羊拉-魯春、南汀河、思茅白秧坪、大平掌等一大批多金屬礦的綜合利用有較好的典型示範作用。
『叄』 金礦不是歸國家所有嗎,怎麼還可以個人開采呢!我想開採金礦,要具備哪些資質,到哪裡去申請啊!
一、采礦權設立
(一)採用競爭方式審批采礦權
按照國土資源部《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有下列5種情形之一的新采礦權設置,采礦權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授予采礦權:
1. 國家出資勘查並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地;
2.采礦權滅失的礦產地;
3.探礦權滅失的可供開採的礦產地;
4.主管部門規定無需勘查即可直接開採的礦產地;
5.國土資源部、省級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批准申請方式出讓采礦權
根據《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礦權主管部門不得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授予采礦權:
1.探礦權人依法申請其勘查區塊范圍內的采礦權;
2.符合礦產資源規劃或者礦區總體規劃的礦山企業的接續礦區、已設采礦權的礦區范圍上下部需要統一開採的區域;
3.為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建築用礦產;
4.探礦權采礦權權屬有爭議;
5.法律法規另有規定以及主管部門規定因特殊情形不適於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授予的。
我國實行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探明的礦產地的采礦權時,采礦權申請人需繳納經評估確認的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方可獲得采礦權。
二、采礦權轉讓中的受讓人獲得采礦權
因企業合並、分立,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或者因企業資產出售以及有其他變更企業資產產權的情形而需要變更采礦權主體的,經依法批准,采礦權可以轉讓,受讓人辦理變更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肆』 四川那裡有金礦
木里縣有金礦。
『伍』 老闆拖欠工資求幫助!!!我們在金礦幹活、我們65人我們來到這幹了1個月、突然金礦轉讓、現在工資也不
集體去工商局說下情況
『陸』 金礦采礦權轉讓有沒有有一千萬左右的
一千萬左右的探礦權可以有談的慾望,采礦權?騙人的吧,用一半大腦想想也知道有問題,不是礦是假的,就是賣的人有問題,總之接手就是個麻煩。
『柒』 儲藏量5噸的金礦,轉讓費多少
轉讓費是你個人定的,這要看你的金礦的儲量和品味,如果品味高的話當然能值點錢,回不過5噸不是特別多答,如果品味高,個人就可以選別、冶煉出來了。依照最近的黃金價格在210左右,按品味5~10g/t算,(這是最理想的了)也就25~50g再乘以個回收率95%23.75~47.5g,再乘以金子價210,4987.5~9975元你還得讓買方盈利些所以差不多還有比這個低點,最近金價不行啊,等高了在轉讓吧
『捌』 四川金礦轉讓你知道嗎
我知道,加348056022了解詳情
『玖』 關於四川省礦業權及其相關問題的調研報告
調研組一行4人,於2005年5月17日至24日對四川省礦業權運作及其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先後在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省地勘局、西南石油局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多方收集資料。現將調研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礦產勘查的基本情況
2004年全省審核頒發勘查許可證680個,其中,新立184個,變更87個,延續394個,保留15個。探礦權人以國有地勘單位和國有企業為最多,共345個,佔50.7%;其次是有限責任公司,144個,佔21.2%;涉外企業16個,佔2.4%。從勘查階段看,普查為616個,佔90.1%,詳查13個,勘探8個。
2004年投入勘查資金1.67億元,其中,以社會資金為主,占總投入的88%;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僅佔12%。在社會資金投入中,國內企事業單位為1.14億元,個人投入為1549萬元。投入的礦種主要是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兩者投入總和為1.27億元,占總投入的78.3%。其中,金礦6702萬元,占總投入的41.3%。地質勘查面積9357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資金僅為17324元。投入強度較低,投入規模偏小,投入10萬元以下的項目138個,佔10%;投入20萬元的項目157個,佔20%;投入50萬元的項目157個,佔50%;投入100萬元的項目57個,投入大於100萬元的項目25個,其中,投入200萬元以上的項目僅為3個。全省完成鑽探工作量23095米,坑探工作量66473米。
2004年地質成果顯著,控制的大型礦床11個,中型礦床38個,小型礦床318個;預測的大型礦床34個,中型礦床82個,小型礦床358個。在礦種上有色金屬242個,占總數622個的36.6%,金礦235個,占總數的35.5%,黑色金屬50個,占總數的7.6%,能源礦產31個,占總數的4.7%。
總的看,2004年是近10年來礦產勘查發展最快的一年,投入資金比2003年增長35.6%,比2002年增長111.6%,發展勢頭強勁。其主要動力是礦產品需求旺盛,促使礦產品價格上漲,進而推動礦業權價款上漲。樂山市一個煤礦的礦權,在拍賣時起價只有800萬元,最後賣出3300萬,高出起價的3倍多。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反映,過去每噸煤炭的勘探費用僅為3~5元,而現在已漲到10元以上。
二、礦業權運作的基本情況
1.關於對礦業權的認識
對礦業權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礦業權運作中的多方面關系。一般說對采礦權作為財產權的認識是比較一致的,但對探礦權作為財產權的認識卻分歧明顯:有的認為它屬於物權中的他物權,是由礦產資源所有權中派生出來的,是礦產勘查投入形式的。但當前的法律法規對他的保護不完善,因而常常受到侵犯,甚至在會計核算上至今也沒有把它作為財產權處理;有的認為探礦權作為信息產品,其價值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勘查投入,二是探礦權人的貢獻(主要是指技術知識成果),因而要求分享知識產權;有的認為礦業權和礦產資源所有權是連在一起的,所有者既可以支配礦產資源,也可以支配礦業權,因而導致各級政府要直接掌控所有礦業權。
2.關於礦業權的「招、拍、掛」
對礦業權的「招、拍、掛」,四川省早在2002年就發出了3個文件,作了明確規定。這個規定同國土資源部2003年頒布的辦法基本一致。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宋廳長對此很堅決。他說政府掌控的礦業權實行「招、拍、掛」,至少有4大好處:①有利於防止腐敗。凡是不通過「招、拍、掛」出讓的礦權,在追查時幾乎都有問題;②有利於公平公正,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和聲譽;③有利於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出高價者在資源利用上必然更加珍惜;④有利於權益保護,由於是出錢購買礦業權,權益保護理直氣壯。
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礦業權的「招、拍、掛」。2005年四川省委曾以川委辦[2005]6號文提出「全面推進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的通知」,強調「對新設置的礦權的出讓和國有礦山企業破產後采礦權的重新出讓,除國家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都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以拍賣為主。國有企業單位的采礦權轉讓,也必須公開透明」、四川省紀委也以川紀發[2004]20號文,以黨紀的高度,要求加快推行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工作。強調「在資源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環節,必須毫不動搖地實行公開競價、公平競爭。
上述的認識和要求,從總的原則說無疑是正確的,但在具體細節和操作層面上有兩大疑點:一是所有礦權都搞「招、拍、掛」出讓,與國土資源部頒布的辦法不一致;二是要求國有企事業單位轉讓礦權也必須搞「招、拍、掛」,與國家有關保護經營自主權的規定相悖,因而引起許多反映。
3.關於礦業權的出讓和轉讓
2004年全省通過「招、拍、掛」出讓探礦權36處,收取價款8842萬元,上繳省財政專戶1675萬元,約佔20%;其餘80%留給地、縣兩級政府。價款的使用原則上規定用於地質工作,實際上也沒有跟蹤檢查。出讓礦種最多的是有色金屬,共14宗;成交價款最多的是黑色金屬,11宗收回價款6652萬元。
2004年全省轉讓探礦權;申請84個,批准58個,成交價款7639萬元,其中出售6388萬元,作價出資1250萬元。轉讓礦種主要是貴金屬和有色金屬。
2004年采礦權出讓和轉讓比較活躍,總共成交額達13億元,比2003年成交的2.2億元多出5倍。價款也比較高,有的煤礦采礦權,一處買出3億元,被天津企業買走。
總體看,礦業權交易雖然比較活躍,較前幾年也有很大的發展,但橫向比或與礦產勘查登記比較,還是不夠理想,主要是市場發育不成熟,有的是一級市場好,是二級市場差;有的是二級市場好,一級市場差。而與省外比較,特別是與雲南省比較,四川省是落後的。
三、地勘單位的基本情況
地勘單位是礦業權交易的重要市場主體,一方面它佔有大量的探礦權和地質資料;另一方面它又處於由事業單位向企業過渡的轉型期。從地勘單位這個側面了解礦業權運作有特殊意義。
四川省地勘局是原地礦部所屬單位,1999年屬地化管理。5年多來在與地方經濟的融合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5年地方財政為該地勘局增加地質勘探費1.8億元,相當於原下放基數(2億元)的90%,加上自己的創收2004年總收入達10.67億,年增長13.7%。四川局形成的4大產業都是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當前的市場形勢也很好。4大產業是:
(1)做精地質找礦業;
(2)做優工程勘查和基礎施工業;
(3)做強礦產開發業;
(4)做好商貿服務業。
其中地質找礦和礦業開發,都與礦業權緊密相關。該局提出要「三集中」,即集中資金、集中技術力量、集中管理精英,抓好地質找礦,特別要在找礦激勵機制上深化改革,取得突破。下面是該局近幾年礦業權經營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四川省2002~2004年礦業權經營情況
該局所佔用的探礦權,佔全省探礦權總數的37.8%,在全省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局轉讓探礦權的方式主要是兩種,一是合資、合作,二是出售。該局與南非礦業公司合作找礦,首次投資2000萬美元,取得成功後,再增加3000萬美元,是利用外資在國內找礦的重大舉措。該局認為,從長遠看,不宜過分依賴礦權轉讓取得收入,而應立足於礦產開發。因此,今後取得的探礦權,大多數要轉為采礦權,以保證地勘單位的發展後勁。這個認識是值得重視。
西南石油局也是原地礦部所屬地勘單位,1996年正式的一次性轉企,沒有過渡期,取得成功。如今已是年產19億立方天然氣規模的油氣企業,2004年生產經營總收入22.8億,實現利潤1.88億元。
該局的礦業權具有壟斷性,相對固體礦產較少受到侵犯。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有兩個淺層天然氣區塊,地方也進入了。後來經過省政府的協調,以合資開發的形式給予解決。現在仍以兩個獨立子公司的身份隸屬於中國石化總公司西南分公司。當前油氣開發的主要問題是征、租地困難,地方協調難度增大,有一個工區,因青苗賠償、過橋過路而發生的強行收費,使施工期拖延一個月之久,影響了整個工程。
總的看,地勘單位屬地化和改企之後,隊伍穩定,與地方經濟的融入緊密,發展勢頭良好。實踐證明,《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所確定的地勘隊伍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確的,所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是切實可行的。
四、問題和建議
在調查研究中,各方面以礦業權運作為主題,在肯定成績的和主流的同時,也反映不少問題,其中主要有:
1.在政府實施「招、拍、掛」的礦業權中,邊界有些不清
對此雖然在國土資源部頒發的辦法中規定4條,在四川省的辦法中規定3條,但都不夠具體,操作起來具有多解性。更主要的是在利益的驅動下,有些地方政府無視上級規定,任意擴大探礦權的「招、拍、掛」范圍。如涼山州召集在該區工作的地勘單位開會,幫助政府把全州劃出50個成礦區塊,然後全部實行「招、拍、掛」出讓礦權。結果該州再沒有可以登記申請礦權的區塊了。還有的地縣礦管部門,只要你一申請登記,他們就在登記的區塊、設置「招、拍、掛」的礦權。上述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則多是從防腐敗角度出發,具有政治考慮。這樣,下邊有利益驅動,上邊有政治要求,使這個問題很難糾正。此外,國家發改委還規定,煤炭的礦權,只能賣給國有企業,也是不符中央政策的。
2.在礦業權「招、拍、掛」的主體上有些不清
本來政府頒布的辦法,只限於政府掌控的礦權,實施的主體是政府。可是四川省把它擴大到國有企事業單位,要求他們去轉讓或處置礦權時,也必須「招、拍、掛」。這就產生兩個問題,一是侵犯了企業的經濟自主權,因為礦業權是企業的法人財產權;二是有的礦權處置不適合「招、拍、掛」,如地勘單位與外商、內資合作勘探,完全憑借合作夥伴主觀認可,雙方自願,無法搞「招、拍、掛」。四川地勘局在涼山州的一個金礦,已談好與福建紫金礦業合作,但申請一年多,州政府就是不批。原因是州政府要拿去「招、拍、掛」。這種做法已嚴重干擾地勘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3.政府直接從事礦業權經營,已形成一種很強的勢頭
具體做法是把所有可能形成初級探礦的地段,政府全部控制起來,然後通過政府立項,向地勘單位發包技術勞務,取得升值的探礦權或采礦權之後,再由政府招、拍、掛。顯然這已不是行政行為了,而是生產經營行為,但又不搞工商注冊,不搞企業核算,不搞勘查登記,完全憑借行政權利,在礦業權市場上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發展下去會產生許多消極影響。
4.對探礦權優先獲得采礦權的規定,在實際運作中受到質疑
有人花許多錢購買探礦權,可是卻無法保證獲得采礦權,實在是不合理。而在解釋「優先」時,有些地方政府說成是同等價款的優先,即探礦成功之後還要拍賣,價優者優先,更增加了投資者的顧慮。對此,有些地方把兩權合一拍賣,在出讓條件上註明,必須完成的探礦工作之後方能轉入采礦。
5.對政府拍賣礦業權所得價款的使用,雖然有要求但沒有檢查,實際用途不夠清楚
有人認為,由於這些價款地方政府分大頭,要真的都用於地質工作也不盡合理。如有的地區一年可收回幾個億,在本地根本沒有地方可用。
6.從四川省探礦權的總體情況看,勘查登記的面積相對於勘查投入,投資強度太小,每平方公里每年的投入僅為1.7萬元
這對礦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其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現在的地勘單位屬於事業性質,自有資金不足,又不肯大膽轉企,只能用佔地盤辦法來實現他們的過渡。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必須明確,礦業權「招、拍、掛」辦法所規定的出讓主體,只是政府,其他礦業權主體(包括國有企事業)用什麼辦法轉讓,應當由他們自己決定。同時在一個省區范圍內,應當把拍賣的探礦權同批准授予的探礦許可權具體分開,防止地、縣政府任意擴大拍賣范圍。總的指導思想是降低探礦權進入的門檻。
(2)必須明確,對礦產勘查的區塊或項目,一經投入就是探礦行為,也就是進入了礦業權市場從事經營,因而也就必須按規定的游戲規則行事。這一點作為礦業權市場的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廳)應當向各級領導講清楚,並履行自己的責任。而各級政府也應當按照游戲規則的規定,組建礦產勘查公司,以企業法人的身份從事礦產勘查,政府則是出資者,其干預不是用行政辦法,而是用資本的辦法。
(3)關於探礦權和采礦權的統分問題。從實際看,合二為一是完全必要的,關鍵是如何防止以探代采,對此只要在探礦權自然轉為采礦權時,增加一些必要條件就可解決,不必非要搞兩權分離。
(4)對政府出讓礦業權所獲得價款的分成和使用,確有必要加以改進。主要是分成的大頭應當上交中央,理由是既然是國有資產收入,就不能由產地佔大頭。而且地方佔大頭,也會助長為片面追求權益而擴大礦業權的「招、拍、掛」范圍,同時也不利於在更大范圍內把價款用於地質工作。
(5)對有些探礦權人佔有勘查面積過大,單位面積資金投太少的問題,應當引起國土資源部主管部門重視。這不僅關繫到個別礦產勘查單位,更關繫到其他社會資金的進入,進而影響中國礦業的發展後勁。建議列出專題進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