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軍事的成就
1軍隊改革——重劃戰區、組件聯合作戰機構
適應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中國軍隊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這應該是中國軍隊在2015年取得的最具戰略深層意義的舉動。
2兩種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公開展示
今年9.3大閱兵堪稱中國閱兵史上最為高精尖武器的集中展示,其中尤以兩種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出現最為震撼,這次閱兵不僅公開證實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掌握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國家,而且是一次性裝備了至少兩種!這種非對稱武器對於中國保持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國的戰略平衡態勢極具意義!
3一小時打遍全球—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
在可預見的未來,唯一可能投入實戰的科幻武器,應該就是高超音速武器了,這種可以在一小時內打遍全球的戰略性武器意義堪比核彈,而目前僅僅有中美俄三國具有研製的實力,今年中國多次舉行的這種武器的實驗,已經說明中國在這種武器上已經進入設計定型階段,甚至可以說,在這種武器研製上,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② 新中國國防建設的主要成就
1、國防後備力量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優良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從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明確提出「精乾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由之路」這一基本指導方針之後,作為一支偉大戰略力量的我國國防後備力量,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各級地方黨政領導關心後備力量建設,各級軍事機關狠抓後備力量建設,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後備力量建設的可喜局面。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革,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2、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和領導下。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3、第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事法規體系
新中國成立伊始,如何建設國家,如何建設國家軍事,都沒有經驗,都是向蘇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聯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同年,人民解放軍實行薪金制、軍銜制和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人民解放軍的一些規章,除《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是總結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經驗制定的外,其他基本是照搬或參照蘇聯紅軍的一些軍事規章。
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軍事建設貫徹「以我為主」的方針,從中國國情、軍情出發,編寫制定自己的條令、規章。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軍事法規建設明顯加快。
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等。
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為龍頭,15部專門規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81件軍事法規、88件軍事行政法規、3000多件軍事規章的法體系。
4、第四,全面展開了軍事人才隊伍建設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隊伍中除有極少量知識分子和懂技術的幹部外,總體文化素質很低。據1951年底調查統計,全軍部隊戰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者約佔80%,其中識500字以下者佔30%左右;幹部中不及高小程度者約佔68%,其中初小以下者佔30%左右。
這與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強大國防軍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1952年6月至1953年5月,全軍進行一年速成文化教育,部隊文化水平發生明顯變化,一大批文盲、半文盲語文達到高小畢業程度,初小以下文化程度者已從1951年的67.4%下降到30.2%,初小畢業以上者由16.4%上升到42.1%。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起,全軍即逐漸建立了正規的各級各類軍事指揮院校和專業軍事技術學校,培養軍事指揮和專業軍事技術幹部。改革開放後,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努力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此後軍隊各級領導班子的歷次調整,嚴格按「四化」要求選配幹部。進入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依託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養軍隊幹部制度。
21世紀以來,中央軍委和總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採取措施大力加強軍事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指揮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五支隊伍」為重點,造就大批適應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今天,人民解放軍各級領導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專程度以上,碩士、博士學位的領導幹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五支隊伍建設已初具規模。同時,採取措施鼓勵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入伍當戰士。
5、國防法規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防法規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基本法律依據,是調整國防領域中各種關系,堅持依法治軍,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做好戰爭准備,贏得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
幾十年來,新中國的國防法規建設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范圍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從已經頒發的國防法規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一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發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等;
二是由國務院、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行政法規,如《國防交通條例》、《徵兵工作條例》等;
三是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等;
四是由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如海軍頒發的《艦艇條例》、空軍頒發的《飛行條例》等;
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關於加強人武部建設意見》、《國防教育條例》等。
③ 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的新成就有哪些
國防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
2,展示中國國防
3,中國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的命令,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機關。
國家的中央軍委設立後,中共中央軍委同時存在,為避免機構重疊,中共中央決定,國家軍委與黨的軍委是「一個機構,兩個牌子」,其組成人員完全相同,而且全體軍委委員都由共產黨員擔任。
4,黨的中央軍委與國家中央軍委並存,同時向中央和全國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負責。這種領導體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惟一的執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
5,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關於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的戰略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向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邁進。
6,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7,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8,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3)中國最新軍事成果擴展閱讀:
四種類型
1,擴張型。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2,自衛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持,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我國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3,聯盟型。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一個大國做盟主。
4,中立型。中小發達國家嚴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總體防禦戰略和寓兵子民的防禦體系。如瑞士。
中國屬於積極防禦自衛型的國防。
國際形勢日漸緩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橫行。居安思危,我國既要加速發展,也要確保安全。「國富」「兵強」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兩大支柱。
④ 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軍事
說來說去都是以前那些,最主要說現在,軍事上成就(第一是大國都會有成就,第二南海問題和日本領土問題等多方面問題。制度造成國富民。
⑤ 1949-1956新中國軍事成就
經過抗美援朝和幾年的整訓,軍隊加強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紅軍要更強些,裝備也有所改進。國防工業正在建立。造飛機,造汽車。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助中國156個建設項目中,有41個是國防工業建設軍事綜合信息網開通,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建設取得進展。
⑥ 中國新成就有哪些軍事
最近來自中國的另一個軍事奇跡是其殲-10後掠翼戰斗機揭開面紗公諸於眾。中專國此前一直對殲屬-10戰斗機的研發製造工作嚴加保密,因此它突然出現在世人面前讓大家頗感驚訝。殲-10戰斗機與美國F-16戰斗機、歐洲"台風"戰斗機以及俄羅斯米格-29戰斗機大體上屬於同一代戰斗機,盡管它的具體性能指標目前尚不清楚。不管它是否達到了上述其它一線超音速戰斗機的性能標准,殲-10戰斗機都代表著中國在技術和生產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⑦ 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的新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
2、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回革命答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3、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4、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5、國防法規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⑧ 中國建國以來在軍事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研製生產了坦克、戰車、遠程火炮、導彈、飛機、艦艇等各種常規武器。
②獨立自主地研製了原子彈、氫彈、遠程運載火箭等戰略武器。
③在我國遼闊的後方建設了一批新的科研、生產、試驗等基地。
④軍工部門為煤炭、石油、民用航空、交通運輸等部門生產設備,協助輕紡、
食品等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並生產了各種耐用的消費品。
⑤培養鍛煉了一支堅強的善於攻關的國防科技隊伍,獲得了許多科技成果和重大發明獎。現在我國不僅自己能研究設計出比較先進的常規武器裝備,而且已成為擁有導彈、核武器和掌握空間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