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如何有效地開展剪紙特色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是學生的興趣與經驗,它的主要內容是學生生活以及與學生的社會生活緊密關聯的各種現實性、實踐性、綜合性、自主性為一體的問題。這種活動是一種全新的課程,研究性就是它的指導方式。因此,在新課標中,這項新的內容有了一席之地,它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發展綜合實踐能力的機會,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❷ 有關 剪紙中的種類有哪些的綜合實踐教案
教學目標:
1、以剪紙作品引入,引導學生走近我國民間藝術初步了解剪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2、學生通過總結交流剪紙知識,欣賞剪紙作品,了解剪紙的語言符號,激發探究興趣.
3、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了解製作團花的製作過程,在小組合作完成作品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精品意識,養成主動探究,團結合作、樂於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 學會剪簡單的團花。
2、 培養合作創新精神和精品意識。
教學難點:學會簡單的團花剪紙方法。
活動准備:
老師准備:課件、剪紙作品、剪刀、彩紙。
學生准備:剪刀、膠水、彩色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剪紙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介紹剪紙是我國的民間藝術,運用小小的剪刀,我們可以剪刻出許多精美的圖案。早在1500多年以前就有剪紙,民間藝人能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創作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貼課題——剪紙)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精美的剪紙作品,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
二、交流剪紙知識,欣賞剪紙作品,激發探究興趣。
1、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剪紙的哪些了解。
(學生通過前期的有關「剪紙」的研究性學習,對剪紙的歷史、流派、剪紙的手法等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在這個環節,學生會就他們研究的這些方面進行交流)
2、老師出示課件:簡介剪紙的歷史,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中外剪紙的交流等內容。
3、學生交流看了這些資料後的感想。
4、引導學生說出剪紙需要的工具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小結: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張簡單的紙,就可以剪出令人贊嘆不已的作品。我相信,這節課,同學們也會用自己的巧手剪出精品的。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課件展示,學生對剪紙有了更多的了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願望。】
三、師共同探究團花的製作方法:
1、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個團花,小組合作探究團花的製作過程。
學生在小組通過探究,可以研究明白團花的製作過程。
2、全班交流,總結團花的製作過程:折、畫、剪、展、帖。
3、帶領學生根據總結出的團花的製作過程逐步演示。
J 折:把一張正方形彩紙折成三角形。
(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從第三折開始,始終圍繞中心點折)
預設:有的學生會沒有圍繞中心點折。
【設計意圖:眼高手低是我們的通病,學生看著好像明白了,但實際操作起來有很多關鍵點他們不能正確的掌握。而正確的將正方形紙折成三角形,是能否剪出團花的關鍵,這個過程必須通過演示讓學生明了。】
J 畫:先向學生介紹剪紙的語言符號,並引導學生學會畫幾個簡單的語言符號。在此基礎上,在折好的紙上畫上要剪的圖形,需要剪掉的地方塗上陰影。
J 剪:先問問學生如何使用剪刀會比較省力。然後指導學生在三角形的底部剪出圓弧形,再剪陰影部分。
【設計意圖:正確使用工具是對學生勞動技能和技巧的培養】
J 展:小心翼翼的展開,不滿意的地方可以重合後修剪。
J 貼:在襯紙上塗上膠貼上去。
【設計意圖:「展」和「貼」的環節之所以要小心翼翼,是為了給學生在製作時力求製作出精品起了引領作用】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清楚了團花的製作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過程。交流的過程,就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過程。他們可以通過老師給的剪紙成品中的蛛絲馬跡,解決很多問題。最終達成目的。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團花完整的製作過程,能夠給學生直觀認識,為下個環節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四、實踐探究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剪團花比賽。
2、比賽前出示溫馨提示。
3、學生合作完成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巡視指導,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共性的問題,就要及時地組織學生解決這些新生成的問題,以保障製作過程的順利進行。
預設:有的學生會剪不出團花。這時,引導他可以向小組里已經學會的同學請教。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剪團花,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小組完成「合作花」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精品意識】
五、展示、評價作品
1、小組長帶著自己小組的作品上台展示。
2、三十秒自己介紹小組作品的優點。
3、學生對各小組作品進行點評。
4、教師總結點評。
【設計意圖: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學生通過這個環節可以向別的小組展示自己,也在這個環節和其他的小組進行了交流,肯定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六、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的最大收獲是什麼?課後請同學們繼續研究除了團花我們還可以剪出什麼樣的圖案。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課後做延伸,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板書設計:
❸ 怎麼用一段話寫剪紙的過程
寫作思路:可以寫自己在第一次剪紙和第N次剪紙的過程,比如拿起剪子就剪。白色的部分是要剪掉的。我先在上面捅出一個小洞,再沿著邊兒剪,剪子卻怎麼都不聽使喚,不是跑偏了,就是線條斷斷續續等等。
正文:
剪紙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藝術,主要用紅紙,可以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媽媽最近迷上了剪紙,我也想嘗試一下。
其實步驟很簡單:列印一個圖案,蓋在一張紅紙上,拿曲別針固定,剪。我滿不在乎地想:這有什麼難的?
准備好了,我躍躍欲試,拿起剪子就剪。白色的部分是要剪掉的。我先在上面捅出一個小洞,再沿著邊兒剪,剪子卻怎麼都不聽使喚,不是跑偏了,就是線條斷斷續續。有好幾次我都只剪到了白紙,紅紙還完好無損。看著自己剪出來的東西,我哭笑不得。剪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我第二次拿起剪子時,先仔細看了圖案後才開始剪,好不容易把面積大的部分剪完了,我才研究起小塊的。我小心翼翼地戳下去,不停地轉動著紙,腦袋都跟著晃來晃去。終於,一個小圓片剪出來了。看著大大小小的圓片,我深吸了一口氣,剛一放鬆,沒想到「啪」的一聲脆響,我竟然把紙挑斷了......
第N次時,看著手裡漂亮的剪紙作品,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練習這么長時間,總算有成果了!我輕輕地把它用書壓平整,心裡突然湧出一股成就感: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剪紙為我帶來了許多樂趣,我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❹ 什麼是美術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伴隨當前新課改應運而生的一門新型課型,它是當前課程改革探索的重要課題,也體現課程發展的趨勢。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小學美術知識為載體,把其他形式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的一種課程模式。實踐證明:開展小學美術綜合實踐課,有利於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加強學科整合,使美術課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實用和合理;有利於開發美術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教師更新觀念,教學相長,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然而,在城鄉由於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美術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並不理想,如何利用城鄉豐厚的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是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的應思考的問題。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已幾年了,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新的課型,是當前課程改革要探索的一個主題,也是課程發展的趨勢。作為一名專職美術教師,加強美術學科的綜合,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到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是美術課程發展的需要,也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美術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在由於受到一城鄉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並不理想。如何利用城鄉豐厚的課程資源?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探索一條適合我們課城鄉程發展的教學模式,是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的應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城鄉美術教師,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城鄉學生要上好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應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有什麼價值意義?如何開展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如果教師連這些問題都不清楚,要想指導學生上好這門課程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那麼,怎樣才能對綜合實踐課有個科學的認識呢?《美術課程標准》在說明為什麼要設置「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時指出:設置「綜合.探索」,旨在跨學科的角度,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之處,並更有效地運用各科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由此可見,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將學科知識具有的內在關系和美術學習內容及其他形式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的一種課程模式。它以美術為載體,通過學生的探索,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的差異和聯系,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發展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通過探索開闊視野,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由於受傳統課程觀的影響,認為美術課是副科。在城鄉學校,由於過分強調所謂主科,美術課受到學科歧視也是一種「榮幸」」 。那麼如何才能改變城鄉美術課教育教學現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好呢?這就要求大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清楚的認識。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讓學生從過去的被動的獲取知識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學習也不再局限在課堂40分鍾內,它加強了學科整合,實現了美術課程的開放化、綜合化、實踐化、活動化。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能主動學習,樂於探究,積極參與實踐體驗,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完善自我,學生紛紛參與。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擺脫了過去那種「客體的」、「受動的」和「依賴
性很強」學習方式,主體性、能力性、獨立性在學習中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我國中小學的美術課程,雖然進行改革發展,但課程結構仍然存在學科本位,教學中的技能訓練,這就造成中小學美術教育朝專業化、技能化發展,而忽視了它的社會作用和教育功能。美術綜合實踐課的開展,對於教師來說也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它因學科內容綜合、學生學習自主、教學方法靈活、教學評價多樣合理,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當我們教師面對這一新生事物時,必須改變了學科本位的思想,樹立教育素質觀、學生自主觀、能力和應用觀,這也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教師開發校本資源
美術綜合實踐課的開展,使美術教學內容不再受制於課堂,局限於書本,它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大自然賜予我們豐富的、獨特的自然材料,尤其是在我們,城鄉利用自然材料不僅可以豐富和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可以解決城鄉學生美術材料購買的困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等情感。如在我們阜陽,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蔚盛:在文化方面,這里是書畫之鄉,是歷史名人管仲故里、甘羅的家鄉;在自然風光方面,這里有湖天一色水上公園八里河、有與杭州西湖齊名的潁州西湖;在民間藝術方面,這里有享譽中外的「東方芭蕾」花鼓燈藝術,是聞名全國的剪紙之地,有獨具特色的臨泉肘歌等;在自然資源方面,這里的四季如歌,鳥語花香,處處
孕育著原生態藝術。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都可以成為教師開發校本教研課程的好素材。例如,我在教學時,就曾用泥土上過雕塑課;用樹葉上過裝飾課;用麥秸上過編織課。學生在利用這些資源學習時,因內容貼近生活,也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去關注,他們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增加了能力;同時感受到了美術和自己的關系,噢,原來美術就在我身邊!這樣的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構建「鄉土城鄉」美術課程,豐富校本教研內容。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變教學條件,都有一定積極作用。因此,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新型課,大家要積極對待,要改變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將新課改理念貫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唯有新理念的指導,才會有新的教學實踐。
三、解決實踐問題
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綜合實踐活動課「難」上。難就難在它的結果不是預設的,而是通過實踐活動生成的;它的方法是多樣的,結果也不是唯一的。怎樣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到有價值、有意義的結果,這是我們在引導學生參與[綜合.探索]活動時要解決的問題,怎樣解決,教師的引導是關鍵。因此,我們教師要加強綜合實踐方面的學習和實踐。首先要明白綜合實踐課是什麼、綜合實踐要探究哪些內容、學生通過實踐應達到什麼目標,以及各學段的教學活動如何設計與開展,要做到胸有成竹。以筆者為例,由於本人所授課程為初中美術內容,我必須清楚7--9年級學段綜合實踐活動要安排什麼內容。
《美術課程標准》只是從大的方面作指導: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具體安排什麼活動,還需要我們認真籌劃設計。我們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和本地區的特點,選擇一些基礎性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內容進行設計教學。如在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後,我讓學生對農村進行一次綜合實踐調查,並發揮想像畫出自己認為比較理想的新農村藍圖。學生在對農村居住條件、生活水平、道路設施、交通工具、通訊信息、文化氛圍等方面進行調查後,充分發揮了想像,描繪了一幅幅「新農村」景象。這樣的活動,不僅培養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也讓學生增加了建設家鄉、美化家鄉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社會責任心和責任感。因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達到學習目的。其次,教師要有指導學生科學選題的能力。綜合實踐課不是美術課內容的重復和提高,也不是多個活動的簡單拼湊組合,它是一門以綜合性為主,以學生自主活動和自主探索為主要特徵的課程。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選題的基礎上要正確引導,
所選課題要實用、具有可操作性,能促進學生自身發展和能力提高;再次,教師要有合理利用評價機制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中:多元的評價,恰當的鼓勵,最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機智。這樣的機智從哪裡來,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加強綜合實踐方面理論的學習,並且還要多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實踐體會,豐富自身指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感和能力,教學相長。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實施時要有科學的依據、合理的安排、可行的操作。我們不能因追求形式而嘩眾取寵,不能為了形式的綜合而捨本逐末。
四、解決學生參與問題
從多年來的課改經驗可以看出:課程只有適應學生的發展,才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才有利於民族素養的提高。怎樣才能適應學生發展呢?《美術課程標准》也始終貫穿著這個目標,它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不再要求學科知識專業化,積極倡導學科知識綜合,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自我發展的能力。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以這種理念為指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探索,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平台。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物理學家丁肈中先生在《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對我國的學生現狀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中國的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用這樣的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功課成績好,而在研究工作中所需要拿主意時,就不知所措。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智。綜合活動課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學會了「格物」,而且能「致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綜合實踐課是新課改催生的新課型,它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學生除了在探究中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外,還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也是解決問題能力形成的基石。馬克思說過:「一個缺乏想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愛因斯坦也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美術綜合實踐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通過參與美術綜合活動課學習,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地開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
五、解決評價問題
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對美術教育的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合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對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既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又要加強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特別是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影響很大,我們不能僅用簡單的「好」或「不好」去評價,要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及內在的激勵作用。例如,在學生參與每次實踐活動時,我們都制訂詳細的評價細則,從學生參與的態度、參與過程的表現、參與效果及綜合成績(包括活動計劃、記錄、自我評價)等方面全面評價,讓學生通過合理的評價,能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利於學生的發展。
總之,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主動探索自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生活、體驗快樂的過程。學生學習時,主動參與,樂在其中,不僅豐富了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也拓寬了美術教學的閾限,在情感方面得到充分的體驗。
❺ 綜合實踐活動剪紙的記錄單怎麼寫
http://wenku..com/link?url=rvMG_lFT-yq67GL-gp0JCFBLV2vnAaHWnLgTomfyLUjV-GKprv4yd3ajqWcw1RCd1ujzkVueJ_你可以點擊進去看看一下 具體是怎麼寫的 也許能幫助到你哈!
❻ 剪紙的手工過程怎樣寫一段話
寫作思路:可以寫自己在第一次剪紙和第N次剪紙的過程,比如拿起剪子就剪。白色的部分是要剪掉的。我先在上面捅出一個小洞,再沿著邊兒剪,剪子卻怎麼都不聽使喚,不是跑偏了,就是線條斷斷續續等等。
正文:
剪紙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藝術,主要用紅紙,可以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媽媽最近迷上了剪紙,我也想嘗試一下。
其實步驟很簡單:列印一個圖案,蓋在一張紅紙上,拿曲別針固定,剪。我滿不在乎地想:這有什麼難的?
准備好了,我躍躍欲試,拿起剪子就剪。白色的部分是要剪掉的。我先在上面捅出一個小洞,再沿著邊兒剪,剪子卻怎麼都不聽使喚,不是跑偏了,就是線條斷斷續續。有好幾次我都只剪到了白紙,紅紙還完好無損。看著自己剪出來的東西,我哭笑不得。剪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我第二次拿起剪子時,先仔細看了圖案後才開始剪,好不容易把面積大的部分剪完了,我才研究起小塊的。我小心翼翼地戳下去,不停地轉動著紙,腦袋都跟著晃來晃去。終於,一個小圓片剪出來了。看著大大小小的圓片,我深吸了一口氣,剛一放鬆,沒想到「啪」的一聲脆響,我竟然把紙挑斷了......
第N次時,看著手裡漂亮的剪紙作品,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練習這么長時間,總算有成果了!我輕輕地把它用書壓平整,心裡突然湧出一股成就感: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剪紙為我帶來了許多樂趣,我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❼ 剪紙藝術有什麼意義
http://ke..com/view/25552.htm
自己看吧,剪紙的意義和用途上面講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