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小崗村成果

小崗村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3 12:45:26

⑴ 小崗村為什麼改革改革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種變化

1978年,小崗村18戶農民按下紅手印,立下生死狀,簽訂大包干契約,將土地承包到戶,農民獲得了生產自主權,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從此擺脫了飢餓和困苦。這一創舉像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全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創造了著名的「小崗精神」。

1、一是要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落實黨的政策、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2、二是要從農民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入手,逐步提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水平。要形成農村社會發展合力,努力讓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3、三是要突出農民主體作用,激發百姓內生動力,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深化城鄉統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

(1)小崗村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大以來,小崗村改革發展步入快車道。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不斷深化農村關鍵領域改革。先後對集體土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了確權登記頒證,鞏固了所有權,穩定了承包權,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用活了經營權,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成效明顯。

完成了小型水利「兩證一書」改革,解決了用水難問題;探索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拓展村民股權證權能,設立風險補償基金,推廣「興農貸」,讓「紅證書」變成「活資產」,破解了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難題;開展了供銷社改革,讓農民成為社員。

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了首次集體資產收益分紅,村民從「戶戶包田」到「人人持股」到「人人分紅」,讓百姓分享了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

⑵ 1.概述華西村、南街村、大邱庄和小崗村的發展歷程和基本特點。(500字左右)

這兩個網站你可以參考一下,比較具體:
http://county.aweb.com.cn/2009/1/5/480200901051331130.html
http://www.zgxxb.com.cn/news.asp?id=3256

下面是我總結和拼湊的,可以借鑒一下。

各村發展概述: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縣,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農村普遍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華西村頂著很大的壓力還是實行大隊核算。在我國農村取消人民公社後,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華西村是全國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南街村位於河南省臨潁縣城南隅,1984年,村辦企業的總產值只有70萬元,到1995年已經達到12億,實現了飛躍發展。南街村遵循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實現了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
大邱庄屬天津靜海縣,位於天津市西南30公里。大邱庄鎮經濟從改革開放創辦工業以來至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77年-1993年,大邱庄工業從無到有,形成擁有50家企業的四大集團公司。第二階段:從1994年到2001年,實施了以企業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先後對住房制度、交通工具、物業管理制度和企業產權制度進行改革。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堅持工業立鎮、引資興鎮、民營強鎮,通過強強聯合、資源整合等措施,全鎮經濟實現了快速、健康的發展。
小崗村位於安徽鳳陽縣東部,隸屬小溪河鎮。耕地面積1600畝,人均耕地4.29畝。其中承包耕地面積1070畝。經過充分調查和研究,小崗村制定了振興經濟和社會發展「三步走」戰略,確保該村從2003年起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400元以上。第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第二步:以「紀念館」帶動旅遊業。 第三步:著力辦好工業園,實現小崗村跨越發展。

建設新農村的借鑒意義:
1、創新農民組織。要建立暢通的利益表達機制,提高農民 表達能力,就必須建立健全能反映農民利益的獨立組織,為農民利益表達提供載體。當前的村民委員會必須強化其自治功能,弱化其行政組織功能。更重要的是進行組織創新,對於農民來說,最為本質的組織形式是農協。
2、增強農民的利益表達能力。當前農民利益表達難、組織程度低,其主觀原因是農民本身的特質和缺陷:農民受教育機會有限,素質低下;政治意識淡薄,容易異化,難以組織化。這使得農民缺乏利益表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不能形成對政府和政策安排的影響力。現在應該積極採取措施,提升農民政治參與的熱情和有效性。
3、加強以農民自治為核心的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為了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保護農民的正當利益,還必須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
4、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及法律援助體系。在利益意識和表達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農民將會選擇各種方式來表達。由於我國相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農民利用非制度化的渠道進行利益表達的現象日益增多,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此,在鼓勵和引導農民利益表達的同時,要注意法律引導和法律保障。

⑶ 運用文化知識分析,小崗村是如何進行文化創新的

①建立小崗村養殖示範區、「大包干紀念館」,「紅色旅遊」等,立足於社會實踐進行文化創新,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②將歷史悠久的花鼓戲發揚光大,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文化創新活動。
③帶著「大包干」帶頭人、村幹部、村民代表一起赴華西村、南街村等地取經,學習他們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說明小崗村博採眾長,在文化交流中借鑒、吸收有益文化成果,實現文化創新。
④村民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⑷ 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不是18個嗎為什麼查所有資料摁紅手印的圖片都是20個人難道這也是造假的

為18人,不是假的。

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從此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分別是:關延珠、嚴立富、嚴立華、嚴立坤、嚴金昌、嚴家芝、嚴學昌、嚴立學、嚴俊昌、嚴美昌、嚴宏昌、嚴付昌、嚴家其、嚴國品、關友生、關友章、關友江、韓國雲,如今健在的還有11位(2018年1月)。

(4)小崗村成果擴展閱讀:

小崗村「大包干」的相關情況:

1、到1952年底,全國廣大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己全部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結束了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質。

2、土地由剝削階級所有轉為歸農民所有,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標,解決了民主革命時期留下的最大問題,同時也有力地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大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

3、1978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這次土地改革,將土地產權分為所有權和經營權。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經營權則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戶均分包給農戶自主經營,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承包合同履行的監督,公共設施的統一安排、使用和調度,土地調整和分配。

⑸ 小崗村的成就榮譽

2005年8月,獲「中國十大名村」榮譽稱號
2005年11月,村黨支部獲「中國當代經濟建設模範集體」稱號
2006年10月,獲「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2009年10月,評為「中國百佳村莊網站」榮譽稱號
2010年6月,獲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榮譽稱號
2010年3月,獲「2009年度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新進村集體」榮譽稱號
2010年9月,被評為「2010年全國先進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稱號
2010年,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名列第62位
2011年6月,獲「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2011年10月,獲「中國幸福村」榮譽稱號
2011年10月,獲「中國鄉村紅色遺產名村 國家紅色精神遺產範例」榮譽稱號
2011年12月,小崗村民兵連榮獲「全國民兵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名列第45位
2011年12月,《小崗村先鋒網》榮獲「安徽省優秀村黨建網站」稱號
2011年12月,榮獲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1年10月,榮獲第二屆安徽省文明村鎮
2013年3月,榮獲鳳陽小崗美好鄉村示範村建設先進集體
2013年6月,獲2010-2012年度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
2014年,獲全國生態文化村」和「全國旅遊名村」稱號
2015年,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稱號
2015年11月,獲得安徽統一戰線教育基地、安徽社會主義學院實踐教學基地稱號

⑹ 小崗村農民包干到戶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

在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胡錦濤總書記於9月30日專程前往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考察調研,與當年率先實行大包乾的農民代表及各級幹部共商農村改革發展大計。總書記的光臨,使小崗村又一次成為輿論的熱點。在一片贊揚聲中,也有貶低以至反對的聲音不時傳來。反對的理由,無非是說小崗村還沒有富裕起來,與華西、南街村相比,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明顯,並由此得出結論,集體經濟無比優越,而大包干則是一條錯誤的道路。這樣一種論調,缺乏起碼的歷史眼光和科學態度,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反對改革之心,因此有必要加以批駁。
鄧小平曾經說過:「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改革是從安徽開始的。」循著這樣的思路,追蹤安徽農村改革的源頭,小崗村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代表。30年前,小崗村18戶農民冒著殺頭坐牢的危險,在實行包產到戶的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為中國農村改革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小崗村的意義,主要是體現了一種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我們今天討論小崗村的意義,應當拋棄「農業學大寨」的傳統思維,打破「全能典型」、「永遠先進」之類的典型神話,實事求是地評價小崗村。從農業合作化開始到1978年,小崗村沒有向國家做過任何貢獻,年年吃返銷糧,領救濟款,還要經常外出逃荒要飯。實行大包乾的第一年(1979年),就創造了增產增收的奇跡。糧食總產132370斤,油料總產35200斤。全年糧食征購任務2800斤,過去23年一粒未交還年年吃供應糧,這年向國家交售糧食24995斤,超額7倍多。油料統購任務300斤,過去從未交過,這年賣給國家花生、芝麻共24933斤,超額80多倍。全隊還第一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全隊農副業總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元,人均收入比1976年的32元增長12.5倍。這一系列數字充分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大包干是解決農民溫飽問題的正確選擇。小崗村的典型意義,示範作用,正在於此。小崗村的歷史定位,應當是一個從貧困走向溫飽的先進典型,而不是從溫飽走向富裕的先進典型。明確這樣的歷史定位,有利於我們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小崗村,既不必苛求,任意拔高,也不應當無視歷史事實,加以貶低。
今天我們評價小崗村的意義,不能就小崗論小崗,而應當放寬視野,跳出小崗看小崗,立足全國看小崗。正是小崗人率先實行大包干,打開了封閉已久的歷史閘門,為全國億萬農民開出了一條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歷史新路。沒有當年的大包干,農村生產力就不能得到解放,就沒有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就沒有後來的打工潮、創業潮,也就沒有今天農村的新變化、新面貌。這一點,全國的農民兄弟沒有忘記。江蘇省張家港市長江村負責人特地到小崗村參觀,感謝小崗人實行大包乾的無量功德。當看到小崗村的發展還不快的現狀,便無償援建了一條「友誼大道」,銘記不忘小崗人為中國農民的第二次解放所立下的不朽功績。這就是富裕起來的中國農民對小崗人的真實感情,從中也可以看出小崗精神的價值所在。
應當承認,與華西、南街村相比,小崗村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確有差距。但是,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並不是土地的分與合,而是由地理環境、人才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華西、南街村地處縣城邊緣,有發展工業的諸多有利條件。而小崗村地處窮鄉僻壤,多少年來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加上村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根本不具備發展工業的條件。人們常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華西、南街村的富,主要來自工業,而不是農業。小崗村在致富路上的落後,缺的正是工業,單靠種地和外出打工,只能在全國農村中保持一個中等水平,不可能再繼續領先。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相信任何一個不帶偏見的人,都可以懂得。就華西、南街村來說,真正的發展,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如果沒有大包干責任制,農民仍然束縛在土地上不能自由流動,那麼,兩個村辦工業的工人從何而來?沒有眾多的外地打工者在企業里出力流汗,兩個村的財富又從何而來?這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並不需要再作過多的論證。可見,華西、南街的富,是通過工業實現的。如果沒有工業,僅僅實行土地的集體耕種,同樣不可能致富。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麼改革開放以前,這兩個村沒有富起來。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華西、南街村的富,是改革開放的成果,而不是什麼「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富裕起來的華西人、南街人,也應當象長江村人一樣,感謝小崗村,感謝小崗人。
清朝人趙翼有句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就是說,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歷史課題,因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才人、英雄和典型。但是,他們只能是各領風騷,而不可能永遠獨領風騷。小崗人帶頭實行大包乾的歷史功績,已經寫入中國改革開放的輝煌史冊。盡管小崗人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沒有能夠再次領先,然而,他們當年那種勇於在困境中尋找出路,義無反顧,大膽改革的精神,已經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同時,今天本色的小崗村,正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研究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小崗村仍然是一個典型的標本。

⑺ 歷史上的1978年,風陽縣小崗村首創了"大包干"制(包干到戶),即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裡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里召開。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證書。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有三條:一是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會上,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從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來,在關於農村的文字中,「包產到戶」是個出現頻率很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高的詞彙,也是常被質疑和批判的。即使在小崗村獲得豐收的1979年,批評「包產到戶」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村「大包干」的做法。當時國務院主管農業的副總理萬里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這一舉動表示的支持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改革勢在必行。
1982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台,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此後,中國政府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國因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

⑻ 華西村和小崗村有什麼區別他們有什麼成就是怎樣的歷史背景造就的

區別:

1、華西村實行集體公有制,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兩者的地理位置不同;

3、兩者產生的社會效應不同。

成就:華西村是中國第一村,最富裕;小崗村是包產到戶第一村,揭開改革開放序幕。

背景:華西村是在鄉鎮企業發展背景在發展的;小崗村是在改革開放背景造就的。

(8)小崗村成果擴展閱讀

小崗村隸屬於安徽省鳳陽縣,位於滁州市鳳陽縣東部25公里處,距寧洛高速鳳陽出口15公里。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全國十大名村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沈浩精神起源地、中國幸福村、中國鄉村紅色遺產名村、全國旅遊名村、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1978年,十八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截至2008年,轄23個村民組,940戶、3970人,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土地面積1.9萬畝。

華西村隸屬於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

從2001年開始,華西通過"一分五統"的方式,幫帶周邊20個村共同發展,建成了一個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達30340人的大華西,組成了一個"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機場"的鄉村。

華西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並譽為"天下第一村"。

⑼ 1976年,在貧窮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一起勞動,一起分享勞動成果,但卻普遍存在

答案D明顯錯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1980年代初期才在全國實行,其前身就是1978在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的「大包干」政策。題目說的現象時發生在1976年,所以此時還沒有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因而不可能選D 。 A也是錯誤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實施的,所以到1976年已近晚期了。 C答案一下子就可以排除了。所以正確答案是B,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嚴重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所以必然會出現題目中的現象!

⑽ 小崗村的契約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小崗村的契約具體內容就是分田到戶」即後來被稱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俗稱「大包干」)。
小崗村的契約詳細介紹: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裡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里召開。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證書。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有三條:一是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會上,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小崗村的契約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陸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於農村改革,農村改革的標志為「包產到戶(分田到戶)」即後來被稱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俗稱「大包干」)。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根本上體現了農民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的關系。而這一直接結合的特殊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題中應有之意。馬克思認為,「不論社會生產形式如何,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要素……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使它們結合起來,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不同的經濟時期。」在階級社會里,生產資料私有制,決定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作為階級社會最後社會形態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是如此,也恰是資本主義私有制規定著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使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性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導致了一次又一次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危機。也正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馬克思、恩格斯從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和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出發,提出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科學設想。恩格斯指出:「私有制必須廢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生產工具和按共同協議來分配產品。」顯然,恩格斯所闡述的作為對資本主義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否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就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的公有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緊緊地與土地直接結合在一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本質上是社會主義農村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解放了我國農村的生產力,開創了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糧食總產量從1978年的6595億斤,增至2013年的60194萬噸。我國農業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農業的發展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由於利益的內在推動,使家庭承包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能適應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總之,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長期穩定農村基本政策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

閱讀全文

與小崗村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