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商隱的文學成就有哪些
李商隱,唐詩人。其詩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和時政弊端多有所反映,《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賈生》、《隋宮》、《富平少侯》等較突出。「無題」詩膾炙人口,至其實際含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失,後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2.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成就
李商隱的詩歌內容豐富,師承極廣,繼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託手法,阮籍旨趣遙深、難以情測的風格,杜甫的憂國傷時的精神和沉鬱頓挫的詩風,韓愈的雄奇橫放,李賀的幽冷奇艷,六朝詩歌的精工穠麗,以及民歌的清新流麗。
①構思縝密,情致深蘊。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語,詩中大量運用比興,象徵等手法,造成一種纏綿頓挫,縝密深曲的特色。精確的對偶,工麗深細的語言,和美婉轉的音律,外形特別美麗,意義往往隱晦。《錦瑟》中,詩人大量借用庄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像,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
②長於用典,精工貼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產生更多的聯想,如《安定城樓》,作者表達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緒,「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詩中以這兩位古人自比,顯得既含蓄而又貼切。「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雛競未休」借用莊子寓言告誡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從而表明自己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典故的靈活運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詩人通過典故可以表達更多的思想內容,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錘煉字句,工於造語。李商隱的詩語言凝練而豐富,不但注重錘煉實詞,選擇虛詞,運用疊字,同時注重對成語典故、民諺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詩歌語言造境新穎,蘊涵豐富。《向晚》「花情羞脈脈,柳意悵微微」中疊字的運用,創造出了聲、色、情俱佳的境界。另外,李商隱的詩歌中,在後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傳世。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干」等等。
④總之,李商隱詩穠麗而時帶沉鬱,搖拽而不失厚重。豐富深厚的思想內容與曲折見意的表現形式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形成「深情綿邈」、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以其意蘊的深婉、詞採的精美和朦朧的美學追求,為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天地,為古典詩歌以及後世詞、曲的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李商隱的事跡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滎陽。
李商隱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從此,李商隱便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不得志,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窮水盡的下滑趨勢,而李商隱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http://ke..com/view/6028.htm詳細的
4.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成就,論述題,不要太長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6]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贊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後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李商隱詩2首根據劉學鍇、余恕誠的整理研究[7],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從吟詠的題材來看,李商隱的詩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政治和詠史。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於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懷和詠物。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於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感情詩。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後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台詩》、《碧城三首》、《重過聖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應酬和交際。在李商隱用於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綯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綯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李商隱:錦瑟李詩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鬱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艷,學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格。李詩還善於用典,藉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2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後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清朝喜歡寫艷情詩的人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王彥泓的《疑雲集》和《疑雨集》。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艷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關於李商隱對後世的影響,可以參看吳調公《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李商隱在清代的餘波綺麗》、王玉祥《李商隱對蘇曼殊詩的影響》、王兆陽《論李商隱的詩對詞的獨特風格形成的影響》、劉學鍇《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等論文。
5. 為什麼李商隱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詩人
李商隱(約813—約858年),晚唐成就最高的詩人。字義山,號玉豁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後移居鄭州滎陽。史稱李商隱「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捲入「牛李黨爭」,隨著兩黨的得失而時起時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但這種苦難生活也成就了詩人,使得他在詩歌領域創造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峰。晚年的詩人朦朧地感到唐朝前途無望,思想逐漸崩潰。就是在這個時期,李商隱創作了大量意境朦朧的無題詩和詠史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作品輯於《李義山文集》。《李義山文集》又稱《樊南文集》,主要收錄李商隱的詩歌。
6. 請問李商隱現在的研究狀況如何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滎陽。
李商隱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從此,李商隱便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不得志,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窮水盡的下滑趨勢,而李商隱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已經相當遙遠了。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過,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現實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恆(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今河南獲嘉縣)令。
7. 李商隱詩的成就有哪些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贊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後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根據劉學鍇、余恕誠的整理研究,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又《集》外詩16首,陳尚君《全唐詩補編》錄入4首,共存詩614首,但是有的詩顯然為誤入。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8. 如何評價李商隱的文學成就
李商隱以他別具一格的詩風、唯美纏綿的語言、低回婉轉的情感,成為了晚唐時站在巔峰的詩人之一。然而,雖然他以愛情詩而出名,但他也並非只沉淪於情愛之中,他也有著如杜甫一般,憂國憂民的心。同時,李商隱的詩,也對後世婉約詞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李商隱的藝術風格對以後的唐宋婉約詞和婉約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婉約派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李商隱的創作風格,後世許多的婉約詩詞中都能找到李商隱詩文的影子。
他在詩歌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9. 李商隱成就最高的詩有哪幾類
李商隱存詩約600首。像李商隱的詩作以詠史詩、感懷詩、無題詩成就最高。李商隱是關心現實與國家命運的詩人,詠史詩便多針對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進行諷慨,政治批判色彩很濃。感懷詩則大多托物寓慨,表現詩人的境遇命運、人生體驗和精神意緒。李商隱的詩作中,最為傑出的還是以無題為中心的愛情詩。這些詩歌在李詩中不佔多數,卻是李商隱獨特的藝術風貌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