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發現第三種新冠變異病毒,與普通的新冠病毒有何不同之處
一:美國疫情美國發現第三種新冠變異病毒,與普通的新冠病毒相比,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可能這是目前傳染力最強的新冠病毒。
美國目前累計確診病例已超2327萬例,死亡病例超38.8萬例,超過13萬病例目前在院治療,美國各地的醫療系統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鑒於當前美國的疫情形勢,美國疾控中心更是預測未來三周將有9萬人死於新冠病毒,另一方面美國的新冠病毒研究人員在研究新冠病毒的過程中,在近日發現了源於美國的第三種變異新冠病毒,該變異病毒最早出現在2020年5月,並表示這有可能是目前傳染力最強的新冠病毒,所幸目前變異病毒只出現在美國局部洲內,為傳出境外。
⑵ 新冠病毒再次變異,為何如此厲害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新冠病毒再次變異,感染力變得更強了,傳播速度更快。這應該就是新冠病毒如此厲害的原因。新型病毒變異對於一些西方國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給疫情防控增添了難度。對於以後的新冠病毒是否會變異的更強,我們不得而知,病毒的變異我們無法阻止,但我們可以科學地應對,無論病毒是否惡化,我們都有信心戰勝它,中國能戰勝病毒一次,就能戰勝它第二次,我們的預防措施已經做到了人類可以做到的極限。現在我國的防控形勢已經逐漸好轉,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新冠病毒變異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的傳播性很強,但只要我們做好防護措施,切斷它的傳播途徑,就能阻止疫情的發生。
⑶ 什麼是新冠病毒
新生冠狀病毒肺炎是由新生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目前我國正處於疫情防治的關鍵時期,該疾病具有傳染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目前疫情已得到一定控制,但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原菌為新型冠狀病毒,它是一種有包膜、呈圓形或橢圓形、形狀為花冠狀、與非典型肺炎病毒有一定同源性,但又是不同的病毒亞型。新冠狀病毒的病毒學及實驗室研究表明,該病毒對紫外光和熱敏感,56℃30分鍾左右即可殺死,另有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但氯已定不能殺死該病毒。
新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另外無症狀的病人也可成為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否存在其它一些特殊的傳播途徑尚不清楚,人群中普遍易感,感染後可出現不同類型的輕症,也可出現一些嚴重病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以及其它一些症狀。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目前尚缺乏特效葯,應給予對症支持治療,特別是一些中草葯,對其療效較好,但對一些重症患者,應加強支持治療,以減少後遺症的發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⑷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如何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取得了積極成果。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日前發表論文,介紹了中國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他們對一種新冠病毒疫苗開展了1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夠誘導人體快速產生免疫應答。
試驗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種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團隊在試驗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願者,年齡在18歲至60歲間。這些志願者分成不同組別接種了不同劑量的疫苗。報告介紹,接種後的28天內,這種疫苗在不同劑量的組別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沒有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陳薇在《柳葉刀》發布的新聞稿中說,1期臨床試驗表明接種這種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能夠在14天內誘導產生病毒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這些結果代表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4)新冠病毒的成果擴展閱讀:
新冠疫苗研發的階段性成果引發美英等國科學家好評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傳染病系主任羅伯特·斯庫利對新華社記者說,接種3種不同劑量候選疫苗的志願者都產生了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同時顯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種後28天內,大多數人體內中和抗體增加了4倍以上,這一結果「令人鼓舞」。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丹尼爾·奧爾特曼表示,這是報告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結果的第一篇論文,疫苗誘導產生了與接種劑量相關的中和抗體應答,志願者也沒有嚴重不良反應,所以「開端很好」,試驗結果「相當令人欣慰」。
⑸ 研製出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葯,今年能得到諾貝爾獎嗎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已經在全世界蔓延,已造成數百萬人感染,二十餘萬人死亡。在有醫療資源保障的情況下,其致死率雖然不及SARS和MERS,但傳染能力明顯要強。對於新冠肺炎,目前沒有什麼有效的葯物能夠殺死致病病毒,主要是依靠人的免疫系統將病毒清除掉。如果有人能夠研製出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葯,為其頒發諾貝爾獎應該是不成問題的。至於什麼時候能獲獎,至少也要等十幾年。
如果葯物真的研發成功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要拿諾貝爾獎還有一個時間問題。這個時間長也正常,短也正常。屠呦呦在70年代發現青蒿素,到了2015年才獲得諾貝爾獎。目前大多數獲諾貝爾獎的成果要經歷這種時間的考驗。
⑹ 世界第一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數據發布是怎麼回事
5月22日21時許,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
據報道,《柳葉刀》在線刊登了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和江蘇省疾控中心朱鳳才教授團隊的新冠疫苗人體試驗臨床數據結果,這是世界第一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數據。
此項研究是在108名健康成年人中進行的開放標簽試驗,對以腺病毒Ad5為載體的新冠疫苗進行評估:在接種疫苗後的第14天開始就發現了快速的特異性T細胞反應,並在第28天對SARS-CoV-2的體液免疫反應達到高峰,且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
(6)新冠病毒的成果擴展閱讀:
陳薇在《柳葉刀》發布的新聞稿中說,1期臨床試驗表明接種這種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能夠在14天內誘導產生病毒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這些結果代表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不過,陳薇同時指出,要謹慎對待相關成果,開發新冠病毒疫苗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並且能夠引發免疫應答並不一定意味著疫苗能夠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該項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的很好前景,但我們離這種疫苗達到讓所有人使用的階段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報告說,這項臨床試驗的主要限制包括樣本規模較小、試驗期較短、缺乏隨機對照組等,因此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驗證。
⑺ 張文宏說新冠病毒會常態化,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張文宏說新冠病毒會常態化,雖然這個事實大家不想承認,但現在不得不承認,這個預測是非常對的,因為從新冠病毒出現到現在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具體第一例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不知道,但是在2020年元旦之前就已經有了,只不過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這次新冠病毒面前疫苗的研究速度已經算是很快的了,這個是藉助了AI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模擬等方面的新技術的,正常來說研究一款疫苗,它的時間是在10年到15年,但我們在短短的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把這個東西研究出來了,所以現在肯定是需要更久時間的應用來逐漸發現應用中的問題,採取做不斷更多的改進,才能保證它有更好的效果。
⑻ 疫情期間,中國大規模的新冠病毒檢測速度怎麼樣
疫情以來,武漢新冠爆發,第一次開展了大規模的檢測,18天內檢測990萬人次,這在當時是非常令人吃驚的檢測速度,很多國家都很佩服;再一次的檢測更是超過了武漢,5天內檢測了一千多萬人,這樣的檢測速度創下了記錄也引起了世界的反響。
還有報道顯示,利物浦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新冠檢測,他用了兩周的時間才檢測了二十萬人,這樣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中國。為什麼中國檢測新冠病毒的速度如此之快呢?
縱觀整個疫情,只有在中國才能辦集中大事,其他地方很難做到,這就是我們的優勢,加油中國!雖然中國為此作出的努力已經夠多了,但是國際總體疫情形勢不見好轉,國內壓力還是很大的。所以,疫情一刻不結束,我們一刻都不能放鬆警惕,時刻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讓人民早日脫離出門就要帶口罩的情況。
⑼ 我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為什麼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原因:
第一,有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有正確的應對方法措施。
第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持全民動員、聯防聯控、公開透明,打響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
第三,中國社會的動員能力及科研力量極其強大,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
第四,注重科學防控,加大科學投入,加強對病毒檢測試劑的研發與生產,中西醫協同配合結合,使中國更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第五,全國人民一呼百應,堅信國家的措施正確有效。充分發揮體制優勢作用,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中國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
第六,加強嚴格診斷與全面監測。在疫情流行的幾個月中,中國開發出一種智能手機監測程序——電子「健康碼」,可對用戶健康數據進行科學統計與跟蹤,顯示居民的不同健康狀態,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七,隔離成為正確戰略。美國媒體此前抨擊中國「封城」措施,如今中國的這些疫情防控經驗正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多國借鑒,成為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
⑽ 新冠病毒的首個3D圖像曝光,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樣子
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樣子?近日,奧地利研究人員通過提取,掃描和數字化樣本中完整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顆粒,成功拍攝了該病毒的3D照片。今日俄羅斯RT稱,這是新冠病毒首個3D圖像。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
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並盡可能避免與任何錶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2020年8月,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高傳染性和高隱蔽性 ;9月,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10月,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個月 。12月23日,英國繼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