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土地流轉相關法律規定
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四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
第三十五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單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不得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第三十六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轉包費、租金、轉讓費等,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流轉的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繳。
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九條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第四十條 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第四十一條 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
⑵ 土地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涉及的法律法規(包括所有的土地管理法,招投標法等等等等)
知道法律法規的名稱,到網上搜索就可以得到的,需要電子版的話,就復制後再粘貼到WORD上就可以了。土地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國有土地出讓、轉讓條例》。
⑶ 土地流轉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有哪些法律法規
國家推行土地流轉,必然要保護農民的權益,也要保證土地流轉合法適宜,適度經營。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各地方政府也根據中央的政策,會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地方性的政策通知,可以去地方的國土資源局或者農經局等相關政府公開信息網站查詢。
⑷ 關於土地轉讓的法律問題
1.在我國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只有國家和集體兩種。個人不能擁有土地所有權,只能享有土地使用權、承包權等權利,你說的應該是向甲購買了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管理法》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2.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但應當進行登記,建設用地使用權自登記時設立。A與甲簽訂了轉讓合同後還需要到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變更登記,由登記部門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使用權證書上的權利人為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合法權利人。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相應的合同。使用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剩餘期限。
第一百四十五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
3.如果登記的時候是A和B兩人的名字,那麼A擅自將土地出售是不合法的。你可以以共有人的身份要求甲返還4畝地的錢。如果登記的時候是A一個人的名字,那麼B就不是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權利人,B只能依據與A的合同,請求A承擔違約責任。
⑸ 有關土地轉讓的法律有哪些
涉及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大約有200多部,包括土地、房地產、財稅等各個方面,其中核心法律大約10幾部。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土地法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暫行條例;
4、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5、劃撥用地使用權管理辦法;
6、中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7、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批規定;
8、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9、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
10、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11、農村土地承包法;
12、物權法;
13、測繪管理辦法;
⑹ 憲法規定土地的什麼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使用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提出檢舉和控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條 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⑺ 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具體是哪個法規
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違反了《中華人名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版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權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的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和徒刑,並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的罰金。
⑻ 土地轉讓交納的稅種出自國家頒布哪些法規
一、營業稅及附加(出讓方):
1、按轉讓價與購置價的差價繳納5%的營業稅。
2、按繳納的營業稅繳納7%的城建稅和3%的教育費附加。
二、印花稅和契稅(雙方):
1、按產權轉移書據(合同)所載金額繳納0.05%的印花稅。
2、按成交價格(合同)繳納3%的契稅(有的地方是5%)。
三、土地增值稅(出讓方):
1、按取得收入減除規定扣除項目金額後的增值額,繳納土地增值稅。
2、規定扣除項目: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成本、費用;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等。
3、稅率的確定四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50%的部分,稅率為3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50%至100%的,稅率為4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100%至200%的,稅率為5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稅率為60%。
為計算方便,可以通過速算公式計算: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
(0、5%、15%、35%分別對應30%、40%、50%、60%稅率)。
大概就這些了,不知對你是否有用。
補充:
一、營業稅及附加(出讓方),小計7700元:
1、營業稅=(45-31)*5%=7000元
2、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7000*(7%+3%)=700元。
二、印花稅和契稅(雙方),小計13725元:
1、印花稅=45*0.05%=225元
2、契稅=45*3%=13500元
三、土地增值稅(出讓方),35572.5元:
1、增值額=45萬元-(31萬元+7700元+13725元)=118575元
2、規定扣除項目:331425元
3、增值額占扣除項目金額的比例:36%(118575/331425*100%),因此適用第一檔稅率30%:
土地增值稅稅額=118575*30%=35572.5元
四、出讓方共需繳納稅費款為56997.5元,受讓方為13725元。
五、除契稅向財政局的農稅中心(局)繳納以外,其他統一向地稅局繳納。
1、需要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繳納5%的營業稅及附加。
2、土地增值稅按轉讓房地產收入扣除規定項目金額的增值額繳納(按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的50%、100%、200%和超過200%的,分別適用30%,40%,50%,60%等不同稅率)。
補充:
1、《營業稅問題解答(之一)》國家稅務總局1995年4月27日國稅函發〔1995〕156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1993年12月13日第138號令。
⑼ 土地出讓法律法規
《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司法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