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稀(山東)稀土有限公司怎麼樣
中稀(山東)稀土有限公司是2014-11-10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南王鎮南王精細化工園加華路12號。
中稀(山東)稀土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3003262139974,企業法人楊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稀(山東)稀土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稀土有色金屬礦產品的生產技術研發和轉讓,稀土有色金屬冶煉分離產品、加工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機械設備的研發和銷售;稀土及相關產品應用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按照監管規定以自有資金對未上市企業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進行投資;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山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3005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2家。
中稀(山東)稀土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稀(山東)稀土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什麼是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違法行為
、礦產資源違行概念特徵礦產資源違行行政管理相違反礦產資源管理律規規章依應追究律責任行 礦產資源違般由四要素構: 1、礦產資源違行主體礦產違主體達定責任齡、責任能力自、社組織礦產違行與其違行同其自身特殊性礦產違行主體首先主要采礦權探礦權;其證采礦證勘查自、或社組織;第三質礦產主管部門工作員 2、礦產資源違行客體礦產資源違行客體礦產資源管理規所保護社關系管理制度即礦產資源律關系礦產資源律關系經律調整礦產資源財產關系管理關系依據礦產資源規所形保護合理勘查、發利用礦產資源面經濟權利經濟義務關系例依批准取采礦許證礦山企業(或體采礦者)與家間經濟權利義務關系即采礦權依享采礦權利獲定經濟利益同要承擔支付相應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義務;同礦產資源所權——家依取相應經濟利益同承擔保護探礦權、采礦權合權利義務種關系種礦產資源律關系礦產資源律關系家通礦產資源律規定強制力量保證實現 3、礦產資源違行主觀面礦產違行主觀面要求行錯即行主觀存著故意或失所謂故意指行明知自行發危害社結並希望或者放任種結發理狀態例采礦權明知律規定禁止越界采進行越界採行種故意行所謂失指違行應預見自行能發危害社結疏忽意沒預見或已經預見輕信能夠避免致發危害結理狀態例采礦權采礦產資源應預見采礦給環境造定影響應採取適保護措施卻意沒採取保護措施致使環境污染發種疏忽意失 4、礦產資源違行客觀面任何違行都相應客觀事實存同礦產違行必須違反礦產資源規客觀事實存礦產違行行積極作形式實施消極作形式實施積極作形式違行用積極行實施礦產資源規所禁止行例家三令五申禁止任何單位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礦產資源要保障礦產資源合理發利用些聽禁令未經批准亂采濫挖造態環境破壞礦產資源浪費消極作形式指違行消極實施礦產資源規規定應作行礦產資源規規定采礦權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應同提交已采礦產品礦種、產量、銷售數量、銷售價格實際采采率等資料采礦權違反規定沒報送些資料行消極作形式實施種違行 二、礦產資源違行種類根據《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實施細則》、《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礦產資源采登記管理辦》、《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辦》、《質災害防治條例》、《質資料管理條例》、《湖南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湖南省質環境保護條例》等規所設定律責任看礦產資源違行主要幾種: ()、違反礦產資源規劃管理類 (1)、違反礦產資源規劃行礦產資源規劃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采宏觀調控重要手段各級民政府質礦產主管部門依礦產資源勘查、發利用與保護進行監督管理依據規劃經制定具定效力違反規劃進行資源勘查、發管理都造秩序混亂種違行應承擔相應律責任違反礦產資源規劃行包括兩種情況:①違反規劃勘查、采礦產資源;②違反規劃審批、頒發勘查許證、采礦許證批准佔用儲量登記申請 (二)、違反礦產資源勘查管理類 證勘查證勘查指未辦理勘查許證進行礦產資源勘查行證勘查行包括3種情況:未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擅自展礦產資源勘查行;二雖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管理機關認符合條件予批准事擅自展礦產資源勘查行;三持超效期勘查許證展礦產資源勘查行 越界勘查越界勘查指已取勘查許證探礦權超越批准勘查范圍進行礦產資源勘查行 擅自邊探邊采未經批准擅自進行滾勘探發、邊探邊采或者試採行 未完低勘查投入 按規定備案、報告關情況、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弄虛作假 已經領取勘查許證勘查項目滿6月未始施工或者施工故停止勘查工作滿6月 按規定辦理勘查許證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按期繳納關費用 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證、采礦許證 (三)、違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類 按規定評審延誤儲量認定 違反規定進行礦產儲量登記 質勘查單位、礦山企業填報度基層礦產儲量表 逾期匯交質資料 偽造質資料或者質資料匯交弄虛作假 (四)、違反礦產資源發利用管理律制度類 證采礦證采礦指未辦理采礦許證采礦產資源證采礦行包括5種情況:①未取采礦許證擅自采礦(效采礦許證包括已經期采礦許證非定機關頒發采礦許證);②擅自進入家規劃礦區采礦; ③擅自進入民經濟具重要價值礦區采礦;④擅自采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采特定礦種;⑤擅自進入礦區范圍采礦家規劃礦區指家根據建設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建設、型礦山劃定礦產資源布區域我省現家規劃礦區2民經濟具重要價值礦區指家根據民經濟發展需要劃定尚未列入家建設規劃儲量、質量、具發前景礦產資源保護區域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采特定礦種指務院根據民經濟建設高科技發展需要及資源稀缺、貴重程度確定由務院關主管部門按照家計劃批准采礦種目前離型稀土、鎢、錫、銻、鉬等8種 越界采礦指已領取采礦許證礦山企業超越批准礦區范圍采礦行界定越界采礦限於持合效采礦許證礦山企業超越批准礦區范圍采礦行采礦許證能認定證采礦能認定越界采根據礦業權管理實際情況礦山企業礦區范圍立體范圍由三維坐標構越界採行范圍包括兩種情況:超越平面批准范圍越界采;二超越標高批准范圍越界采即平所說超深越界采現已嚴格規定同立體同平面能重疊設置礦權 違反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行礦產資源補償費采礦權采家所礦產資源種補償家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種手段違反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行包括4種情形:①采礦權規定期限內未足額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 ②采礦權未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滯納金;③采礦權採取偽報礦種隱匿產量、銷售數量、或者偽報銷售價格、實際采采率等手段繳或少繳礦產資源補償費;④采礦權未按照規定報送與資源補償費征繳關資料 依提交度報告、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弄虛作假 按規定辦理采礦許證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破壞或者擅自移礦區范圍界樁或面標志 (五)、違反礦業權市場秩序管理類 非轉讓礦業權行培育、規范礦業權市場根據《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礦產資源采登記管理辦》《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200010月31土資源部發布《礦業權讓轉讓管理暫行辦》根據《礦業權讓轉讓管理暫行辦》第3條規定探礦權、采礦權財產權統稱礦業權礦產資源屬於家所礦業權由礦產資源所權派我礦業權管理十嚴格礦業權轉讓必須符合律規定條件並經轉讓審批機關審查批准未經批准自行轉讓都屬於非轉讓行應承擔相應律責任根據《礦產資源》第42條、《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第14、15條規定非轉讓礦業權包括四情形:①買賣、租或者其形式轉讓礦產資源; ②未經批准擅自轉讓探礦權、采礦權; ③承包等式擅自采礦權轉讓給進行采礦;④直接探礦權、采礦權倒賣牟利何區別承包承包式轉讓采礦權行承包經濟體制產物承包經營責任制簡稱社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承包屬於種合經濟行承包式采礦權轉讓給別借用種形式合外衣掩蓋非轉讓采礦權行才能區別合承包承包式非轉讓采礦權呢我認采礦權指采礦權采核定礦種並獲礦產品權利采礦權利益於采礦權采礦產品占、處收益權利通礦產品加工或者銷售獲利益目前礦山企業承包主要經營承包勞務承包兩種形式兩種形式行范圍行象與采礦權權利范圍權利象相同獲利益式卻同論經營承包勞務承包承包利益通完承包任務發包取勞報酬采礦產品享占、處收益權利承包承包式轉讓采礦權根本區別於承包或者所謂承包否要獲取采礦產品實踐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每采噸礦產品發包給承包少錢說明承包要獲取采礦產品種約定符合承包要件應允許許所謂承包合同約定承包每采噸礦產品承包給發包交少錢其礦區范圍內采礦種約定論先交錢交錢其實質都拿錢買采礦權利其目要采礦行獲取礦產品於種承包我認定非轉讓采礦權行我認凡未經依批准擅自約定承包采礦產品享占、處收益所謂承包認定采礦權非轉讓應依據《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第15條規定予行政處罰 違反規定投標、競標、評標行 (六)、違反礦產監督管理類 破壞性采礦礦產資源家重要資源資產必須十珍惜、效保護、合理利用礦產資源采礦產資源作嚴格規定《礦產資源》第29條規定采礦產資源必須採取合理采順序、采選礦工藝礦山企業采采率、采礦貧化率選礦收率應達設計要求;第37條規定集體礦山企業體采礦應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礦產資源收率禁止亂挖濫采破壞礦產資源由見合理利用、效保護礦產資源采礦權定義務礦產資源采著嚴格技術規程採取破壞性采采礦產資源必導致礦產資源破壞、損失構破壞性采礦行應承擔律責任破壞性采包括4面:違反關主管部門頒發技術規范采礦造礦產資源破壞;二采富棄貧、采厚丟薄、采易棄難造礦產資源破壞損失;三家已探明資源儲量礦區亂采濫挖使整體礦床受破壞;四採用家明令禁止采造礦產資源破壞破壞性采礦行適用於與持合效采礦許證礦山企業證或持效采礦許證企業論其採取何種破壞性采都能適用證采礦能同適用破壞性采礦處罰 違反質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行 ①質環境保護工程設施與礦山工程主體同設計、同施工、同投入使用;②采礦產資源造質環境破壞沒採取恢復或者治理措施; ③擅自移破壞質環境保護設備、設施標志;④保護區內及能質遺跡造影響定范圍內採石、取土、礦、放牧、砍伐及採集標本化石;⑤保護區內修建與質遺跡保護關廠房或其建築設施質遺跡造污染破壞 違反質災害防治管理規定行 ①質災害危險區內事容易誘發質災害; ②故意發布虛假質災害預報信息造損失;③侵佔、盜竊、毀損或者破壞質災害監測、治理工程設施; ④阻礙防治質災害工程施工; ⑤按防災預案要求承擔監測預防任務;⑥其危害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質礦產行政管理瀆職行根據質礦產管理律規規定質礦產行政機關及其工作員執行公務依履行職責列情形構質礦產管理瀆職行應承擔相應律責任①違反礦產資源規定非批准勘查、采礦產資源頒發勘查許證、采礦許證; ②非審批探礦權、采礦權轉讓;③違采礦行依予制止、處罰; ④負責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家工作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⑤違反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玩忽職守、監守自盜破壞遺跡;⑥違反質資料管理規定非披露、提供利用或者封鎖、損毀質資料 三、礦產資源違行行政制裁 礦產違行行政制裁指質礦產主管部門關單位違反礦產行政管理律、規、規章行實施強制性措施行政制裁包括行政處理、行政處、行政處罰行政處理指質礦產主管部門事雖違行情節顯著輕微夠行政處罰於存問題需要事糾處理措施比限期改、限期恢復、限期補交資料、通報批評、撤銷違決定等行政處指質礦產主管部門依照行政隸屬關系違反礦產行政規礦行政工作員所作懲罰措施行政處主要依據《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華民共行政監察》根據《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第33條規定行政處警告、記、記、降級、撤職除六種形式《礦產資源》第47條明確規定家工作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違批准勘查、采礦產資源頒發勘查許證、采礦許證,情節較輕構犯罪給予行政處行政處罰指質礦產主管部門或其關家行政機關違反礦產資源規行政管理相實施懲戒性制裁行政處罰主要針質礦產行政管理相違行採取行政手段礦行政管理相指具體礦產資源行政管理律關系處於管理事家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團體及外組織公民外 礦產資源行政處罰形式主要幾類: (1)、警告警告行政處罰機關違反礦產資源規行政相譴責或警戒目於引起違者精神警惕使其再違警告作種式處罰形式必須由執行行政處罰機關作書面裁決口警告能算作行政處罰種批評教育式警告主要適用與情節輕微或未構實際危害違行種較輕處罰 (2)、責令停止采責令停止采指行政處罰機關違反礦產資源規行政管理相訓誡並責令其立即停止違行情節嚴重暫停其權利主體資格處罰責令停止采適用范圍:①未取采礦許證擅自采礦;②擅自進入家規劃礦區、民經濟具重要價值礦區礦區范圍采礦;③擅自采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采特定礦種責令停止采處罰適用於采礦權主體資格采礦行其要件第證采礦第二未經批准進入幾種礦區采礦或擅自采礦種根據《礦產資源實施細則》規定適用責令停止採行政處罰,處違所50%罰款 (3)、停產整頓停產整頓指行政處罰機關礦產違者作暫停產或經營行政處罰屬於行政處罰資格或能力罰停產整頓適用於取采礦權主體資格礦山企業破壞性采礦、造質災害、破壞態環境、發安全事故或存安全隱患等情形該項違合礦處罰非礦能適用能關閉涉及礦山安全停產整頓由縣級民政府決定涉及資源破壞損失停產整頓由質礦產主管部門決定 (4)、沒收違所沒收違所指行政處罰機關違反礦產資源規行政管理相依沒收其采礦產品或違所財產繳庫行政處罰適用范圍:①證采;②越界采;③買賣、租或其形式轉讓礦產資源;④探礦權、采礦權倒賣牟利;⑤違收購銷售家統收購礦產品;⑥擅自印製或偽造、冒用采礦許證勘查許證 (5)、罰款罰款行政處罰機關依給予違反礦產資源規或履行定義務行政管理相強制其定期限內繳納定數額貨幣種行政處罰罰款適用范圍幾乎涉及整礦產資源規列舉需要強調罰款標准要控制合理尺度內 (6)、吊銷證照吊銷證照礦產資源違行實施行政處罰嚴厲處罰吊銷證照包括吊銷礦產資源勘查許證、礦產資源采礦許證吊銷證照指行政處罰機關違反礦產資源規行政管理相取消或剝奪其探礦權主體資格、采礦權主體資格收其勘查許證、采礦許證並宣布作廢種行政處罰吊銷證照處罰主體原發證機關 吊銷勘查許證適用范圍: ①擅自轉讓探礦權倒賣牟利; ②按規定備案、報告關情況、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者弄虛作假情節嚴重; ③未完低勘查投入情節嚴重; ④已經領取勘查許證勘查項目滿6月未始施工或者施工故停止勘查工作滿6月; ⑤辦理勘查許證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責令限期改逾期改; ⑥按期限繳納探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繳納探礦權吊銷勘查許證6月內再申請探礦權 吊銷采礦許證適用范圍: ①超越批准礦區范圍采仍拒退本礦區范圍內采造礦產資源破壞; ②擅自轉讓采礦權倒賣牟利; ③採取破壞性采采礦產資源; ④違反《礦產資源采登記管理辦》第17條、第18條、第21條、第22條規定情節嚴重; ⑤違反《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第23條規定情節嚴重; ⑥違反《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第14條、第15條、第16條規定情節嚴重采礦權吊銷采礦許證2內再申請采礦權礦產資源違行進行行政處罰種類列舉要強調點行政處罰種類要嚴格按照《行政處罰》第8條明確規定范圍確定除外性規、規章、其規范性文件及行政機關自行創設行政處罰種類與《行政處罰》規定致都合行政處
③ 礦業權出讓協議方式將被嚴格限制是怎麼回事
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必須切實完善以礦業權出讓制度為重要內容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和礦業規律,改革完善礦業權出讓制度,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競爭出讓更加全面,有償使用更加完善,事權劃分更加合理,監管服務更加到位」的礦業權出讓制度。
勘查市場進一步向社會資本放開:對於如何調動社會資金投資礦產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改革中,通過積極創新礦業權經濟調節機制、合理收繳礦業權出讓收益、完善國家財政出資探礦權管理等激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擴大社會投資空間。
礦業權使用費徵收方式調整的原則是:低費率起步,充分保障礦業權人合理勘查開發的工作需求;累進制調整,遏制礦業權人「跑馬圈地」和長期「圈而不探」的行為,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具體的徵收標准將根據礦產品價格變動情況和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動態調整,避免徵收標准長期不變,調控能力減弱。
據介紹,為了減輕企業尤其是勘查企業的負擔,礦業權出讓收益可以分段、分期繳納。其中,探礦權取得勘查許可證時,首次僅繳納一定比例,其餘部分可以在轉為采礦權後在采礦權有效期內繼續繳納;采礦權在取得采礦權許可證時繳納一定比例後,其餘部分可在采礦權有效期內分期繳納。
該負責人強調,此次改革在礦業權出讓方式上大大壓縮了申請在先、協議出讓等行政配置資源的空間,為社會投資公平參與競爭創造了更多機會。今後,財政資金將逐步退出社會資本有意願、有能力、有競爭的商業性勘查領域,將勘查市場進一步放開。除部分特殊規劃區和特殊礦種外,財政資金主要用於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
以上內容引自人民日報,政策解讀。
④ 礦業權人出讓礦業權可以得到什麼
中辦國辦印發《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一般不得協議出讓礦業權,特殊情形通過試點不斷完善。協議出讓范圍嚴格控制在國務院確定的特定勘查開采主體和批準的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大中型礦山已設采礦權深部。協議出讓必須實行集體決策、價格評估、結果公示,建立協議出讓基準價制度,完善國家財政出資探礦權管理。礦業權人未經批准,隨意出讓礦業權的將得到嚴厲處分。詳細內容如下:
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為主,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出讓,嚴格限制礦業權協議出讓,下放審批許可權,強化監管服務;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競爭出讓更加全面,有償使用更加完善,事權劃分更加合理,監管服務更加到位」的礦業權出讓制度。
《方案》明確了改革主要思路,即以礦產資源規劃為基礎,以市場化出讓為主線,以創新出讓方式為重點,突出問題導向,堅持試點先行,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嚴格限制協議出讓行為,調整礦業權審批許可權,強化出讓監管服務,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礦業規律的礦業權出讓制度。要求堅持市場競爭取向,遵循礦業發展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確保礦產資源國家安全;保障國家所有者權益,維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等基本原則。
完善礦業權競爭出讓制度方面,《方案》強調,做好礦業權出讓基礎工作,對油氣與非油氣礦產等特殊情形下的重疊設置作出專門規定。除特殊情形外,礦業權一律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由市場判斷勘查開采風險,決定礦業權出讓收益。改革礦業權出讓收益管理,出讓收益可按年度分期繳納。對探礦權,取得勘查許可證時首次繳納金額不低於一定比例,其餘部分在轉為采礦權後按年度繳納。創新礦業權經濟調節機制,全面調整探礦權佔用費收取標准,建立累進動態調整機制,有效遏制「圈而不探」現象;根據礦產品價格變動和經濟發展需要,適時調整采礦權佔用費和最低勘查投入標准。
嚴格限制礦業權協議出讓方面,《方案》要求一般不得協議出讓礦業權,特殊情形通過試點不斷完善。協議出讓范圍嚴格控制在國務院確定的特定勘查開采主體和批準的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大中型礦山已設采礦權深部。協議出讓必須實行集體決策、價格評估、結果公示,建立協議出讓基準價制度,完善國家財政出資探礦權管理。
《方案》提出,下放審批許可權、強化監管服務。國土資源部負責石油、烴類天然氣、頁岩氣、放射性礦產、鎢、稀土6種礦產的探礦權采礦權審批,負責資源儲量規模10億噸以上的煤以及資源儲量規模大型以上的煤層氣、金、鐵、銅、鋁、錫、銻、鉬、磷、鉀11種礦產的采礦權審批,其他原由國土資源部審批的下放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強化礦產資源規劃對礦業權出讓的源頭管控作用;嚴格出讓交易監管,建立全國聯網的礦業權出讓信息公開查詢系統;加強配號監管服務,全面實行痕跡管理;改革礦業權人監管方式,全面實行礦業權人勘查開採信息公開制度。
《方案》要求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組織做好改革相關工作。選取山西、福建、江西、湖北、貴州、新疆6個省(區)有序開展試點。2017年啟動試點工作;2018年在繼續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出台和修改完善相關規范性文件;在總結評估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9年在全國推廣實施。
⑤ 中國為什麼不禁止出口稀土開采完了怎麼辦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及出口國,已查明的稀土資源儲量佔世界55.7%,出口量卻占國際市場份額的90%以上。由於缺乏管控,相當一部分中國稀土都以低價出售給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國。
近年來,中國加強對稀土出口的管理和限制,一直享受著進口廉價稀土的日美等國,自然極為不滿,在不同場合向中國施壓。 然而,中國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已到了不能不管的關頭。
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工業品處處長晁寧早前警示,中國稀土大國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他指出,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著供應世界的角色。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按現有生產速度,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 中國在不斷付出,而美日等國則將進口稀土儲存起來以備後用。
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的稀土儲量達130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3%,產量為零;日本年稀土進口量約為3萬噸,產量同樣為零。假如中國不加以控制稀土出口,美國就有可能替代中國而成為稀土大國,屆時,稀土價格將完全受制於人。
首先,我覺得中國這個方面處理的不太好, 稀土是未來戰爭的重要資源,導彈中需要稀土。我國地大物博,所以稀土的數量相對較多,價錢也比較貴!一是可以帶動經濟,和他國的經濟交往。 但是,從自身的角度來說,我不希望我國出售稀土!因為是未來的重要戰略資源!
但為什麼我國要對外出售稀土呢?中國在稀土領域既沒有很好的提煉技術和提純能力,又缺乏高端的產品研發能力和應用技術,應用低端是我們喪失定價權的致命硬傷。
目前,全球與稀土應用技術相關的有效專利高達5000多項,但絕大部分核心專利屬於歐美日,他們一面廉價使用著中國稀土,一面又對中國設置技術轉讓壁壘,中國對稀土資源的應用處於非常低端階段。
因此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一邊出口稀土資源,一邊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和應用技術。
⑥ 關於調整鎢和稀土礦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登記許可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為進一步加強對鎢、稀土等優勢礦種的管理,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的要求,部正在研究制訂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管理辦法。 在具體辦法未出台前。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經研究,部決定調整鎢、稀土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登記審批許可權,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繼續嚴格控制鎢、稀土勘查開采管理,凡新申請鎢、稀土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以及申請擴大勘查開采范圍的,一律由國土資源部負責辦理。
二、原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已頒發的鎢、稀土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在申請延續、轉讓、變更時,按《關於規范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許可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200號)規定辦理,但涉及擴大礦山企業生產能力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後,報部辦理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手續。
三、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管理辦法出台後,鎢、稀土礦產的勘查登記、采礦登記工作按新規定辦理。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二日
⑦ 儲量與礦業權管理
歷時5年,由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八大行業的910多個基層管理和技術服務單位完成了25753個核查礦區,45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的儲量調查工作。收集整理各類礦區儲量報告超過10萬份,繪制各類電子圖件50餘萬份。國土資源部印發了《國土資源部關於規范礦產勘查資源儲量成果信息發布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34號),規定了礦產勘查資源儲量成果信息發布的職責分工、暫緩發布程序和發布媒體及方式。2012年以來,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中國國土資源報,已發布了4期國土資源部評審備案資源儲量的信息431 條,其中石油天然氣礦產122條,其他礦產309條。
國土資源部下發了《關於嚴格控制和規范礦業權協議出讓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80號),要求協議出讓礦業權實行部省兩級審批制度。2012年成功舉辦兩輪頁岩氣區塊招標工作,並完成了常規油氣探礦權的首次競爭性出讓工作。
2012年,新立勘查許可證1033個,新立采礦許可證1848個。轉讓探礦權686個,采礦權1752個。
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探礦權32899個,其中34個重要礦種探礦權數佔87.5%。共有采礦權96952個,設計產能144.68億噸/年,34個重要礦種采礦權數佔25%(表6—2)。
表6—2 2012年中國礦業權數量及變化
專欄6—1 煤炭礦業權設置方案制度執行情況
2004年、2006年中國分兩批公告了45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目前已全面完成其礦業權設置方案的編制和審查批復工作。此外,編制了42個非煤炭國家規劃礦區礦業權設置方案,並報部備案。礦業權設置方案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煤炭勘查開采布局優化。
2.完善采礦權登記管理
根據《關於進一步完善采礦權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不斷完善采礦權登記管理的措施,明確劃定礦區范圍定義、辦理程序及要件,規范采礦權新立、延續和審批管理,嚴格轉讓、變更條件及審批,細化抵押備案、注銷條件,規范了采礦權市場秩序,維護了采礦權人合法權益,對多年采礦權管理的難點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填補了管理空白。
3.順利推進礦業權網上出讓
296個礦業權交易機構正式投入運行,省市兩級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全國36個省、市級礦業權網上交易開始試點,其中湖南、寧夏、江西、吉林等省(自治區)已全部實現網上出讓,遼寧、貴州、廣西等省(自治區)部分實現網上出讓。
4.礦業權出讓轉讓信息更加透明
2011年4月以來,全面實現礦業權出讓、轉讓交易活動及相關信息公示公開,包括申請在先、招拍掛、協議出讓,探礦權轉采礦權、有形市場的出(轉)讓、申請協議出讓等信息。截至2012年底,已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公告、公示和公開項目近3萬項次,其中探礦權采礦權招拍掛公告11107項次,結果公示8283項次;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公示4599項次,申請協議出讓247項次,其他探礦權采礦權出讓5380項次。接受社會查詢驗證12萬項次,自動滾動公告信息登記12.6萬項次。
5.對優勢礦產資源實行跨區域聯動監管機制
建立全國南北方9省(區)20市(州)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動新機制,多地開展聯合檢查和跨區域聯合執法行動,實現南北互動、輕重並舉的稀土開發監管新格局。組織相關省清理、核查稀土礦業權,公告10個稀土探礦權、113個采礦權。
鄂湘川黔滇五省國土資源廳聯合出台實施五省磷礦資源監管聯查聯控、勘查開采准入等5項創新制度。
⑧ 2.礦業權市場
(1)新立礦業權大幅減少
全國礦業權市場進一步規范,礦業開發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2010年全國有效和新立勘查許可證,以及有效和新立采礦許可證同比均有所減少。新立礦業權下降主要受近年來整裝勘查、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從2007年開始到2013年12月31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合、對鎢、銻、稀土等優勢礦產開采實行總量控制,並暫停受理其探礦權、采礦權申請等政策的影響。
全國有效勘查許可證6年來首降,新立勘查許可證同比減少過半。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效勘查許可證31676個,同比減少15.8%,其中,2010年新立勘查許可證2064個,同比減少54.8%。從2006年到2010年,全國有效勘查許可證由27447個增加到31676個,新立勘查許可證由8018個減少到2046個(圖23)。
圖 23 勘查許可證發放情況
全國有效采礦許可證和新立采礦許可證同比減少。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效采礦許可證95284個,同比減少10.6%,其中,2010年新立6741個,同比減少20.1%。從2006年到2010年,全國有效采礦許可證由111350件減少到95284件,新立采礦許可證由15983件減少到6741件(圖24)。
圖 24 采礦許可證發放情況
專欄 10 加快推進礦業權有形市場建設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開始推進礦業權市場建設,隨著2002年以來礦業升溫、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全面推開,我國礦業權市場日趨活躍,礦業權交易宗數、交易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市場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以及日趨活躍的礦業權轉讓市場,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礦業權有形市場,更充分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2009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9〕27號)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土地、礦業權等要素市場,規范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市場交易行為。中央領導在國務院廉政工作會上多次提出,著力推進土地和礦業權交易市場建設。中紀委反復強調,要加強土地和礦業權市場建設。國土資源部發出了《關於建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45號),核心內容主要有:
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礦業權有形市場。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加快礦業權交易機構建設步伐。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建立礦業權交易機構,市級礦業權交易機構的建立由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行決定,縣級原則上不建立礦業權交易機構。礦業權交易機構受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礦業權人的委託進行礦業權出讓轉讓等相關的交易活動。
二是推進礦業權出讓轉讓進場公開。有三種情況:第一,以招拍掛方式出讓礦業權的,一律進場公開操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委託交易機構,承辦編制出讓文件、發布公告、組織實施招拍掛、確認結果等具體工作,並公示交易結果,公示無異議的方可辦理登記手續。第二,以申請在先方式出讓探礦權、探礦權轉采礦權和以協議方式出讓礦業權的,一律進場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申請後,應在政務大廳和門戶網站和交易機構大廳中公開。第三,礦業權轉讓的,一律進場鑒證,公開交易,轉讓人和受讓人在交易機構的鑒證下進場簽訂轉讓合同。轉讓合同簽訂後,礦業權轉讓人、受讓人的主要事項應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方可辦理登記手續。
三是強化對礦業權有形市場的指導和監管。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全國礦業權有形市場的監督管理,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轄區礦業權有形市場管理辦法。省級(含)以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是同級礦業權交易機構的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礦業權交易的過程和結果,查處違反交易規則的行為。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監督下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礦業權交易活動,上級礦業權交易機構對下級礦業權交易機構提供業務指導等。
根據《通知》要求,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於2011年3月底前建立省級礦業權交易機構並投入運行。從2011年4月起,礦業權轉讓項目必須在礦業權交易機構中公開交易,即轉讓人和受讓人在交易機構的鑒證下進場簽訂轉讓合同,礦業權轉讓人、受讓人的主要事項要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方可辦理登記手續。對於2011年3月底前的礦業權轉讓項目仍然按照原有規定執行。
目前天津、重慶已完成礦業權有形市場建設,四川、浙江、江蘇、廣西、湖北、寧夏和黑龍江等省(區)正在籌建。
(2)礦業權市場進一步完善
探礦權招拍掛出讓數佔全年探礦權出讓總數的四分之一強。全年探礦權出讓2064個,探礦權出讓價款17.91億元。其中,招拍掛出讓563個,占總探礦權出讓數的27.3%;招拍掛出讓價款16.97億元,占總探礦權出讓價款的94.7%。
采礦權招拍掛出讓數佔全年采礦權出讓總數八成以上。全年采礦權出讓6741個,采礦權出讓價款553.52億元。其中,招拍掛出讓5501個,占總采礦權出讓數的81.6%;招拍掛出讓價款476.19億元,占總采礦權出讓價款的86.0%。
專欄 11 全國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及整治
近年來全國開展了兩輪礦產資源整合工作:一是200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的意見》(國辦發〔2006〕108號),對全國整合工作進行具體部署、規范,文件規定的整合范圍包括煤、鐵、錳、銅、鋁、鉛、鋅、鉬、金、鎢、錫、銻、稀土、磷、鉀鹽等15個重要礦種,以及其他對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礦種。二是2009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國礦業結構調整和礦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要求編制整合實施方案,在2010年年底前按照經批準的整合實施方案全面完成整合工作任務。2011年起,整合工作轉入常態化管理。
通過第一輪的礦產整合,2009年全國礦山數量比2006年減少近萬個,減少7.9%,2009年全國原礦產量增加10億噸,增長了17.2%,礦產資源開發集約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在2010年6月的第二輪整合過程中,國土資源部在全國集中組織開展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分兩批對469個重點礦區整合工作進行掛牌督辦,各地也採取經濟引導、政策扶持、法律援助、技術推廣、典型總結、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加快推進整合工作。目前第二輪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截至2010年底,全國1528個礦區整合任務基本完成,減少礦權3885個。
為進一步整頓規范礦產開發秩序,2010年5月,國土資源部統一部署,在全國26個省(區)開展了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各省(區)採取「拉網式」排查方式,共清理排查稀土、鎢、銻、錫、鉬、高鋁黏土、螢石等礦產探礦權890個,采礦權1527個。其中,稀土是重點整治對象,今年8月啟動的「南方五省十五市稀土礦產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為整頓規范礦產開發秩序探索出一種新形式。在國土資源部的協調下,南方五省按照《南方五省(區)十五市稀土礦產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方案》,統一規劃稀土產業發展,扎實推進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監管區域聯動的模式。通過專項整治行動,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無證勘查開采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勘查開發監管機製得到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蒙魯川輕稀土勘查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啟動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⑨ (2)礦業權二級市場更關注建材非金屬類礦產
全年轉讓探礦權523個,下降23.8%;轉讓采礦權2093個,增長19.5%。探礦權轉讓價款小幅增長3.7%,采礦權轉讓價款大幅增長63.2%。探礦權轉讓主要集中在鐵、銅、鉛、金和煤礦,轉讓價款以煤、鉛鋅、鋁土礦最多,其次是金、鐵及多金屬礦。采礦權轉讓中有一半以上是建材非金屬類礦產,轉讓價款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煤礦,佔27.8%,再次是鐵礦,佔5.7%(圖2-23)。
圖2-22 采礦權出讓個數佔比情況
圖2-23 采礦權轉讓礦種價款構成(單位:%)
專欄6 2013年我國與礦業投資經營及礦業權有關的審批權精簡
相關規定
取消了12項行政審批,《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13)44號)規定,國土資源部取消:中外合作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前置性審查,地質調查備案核准,礦業權投放計劃審批,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省煤炭礦業權審批項目備案核准,部級對在國家地質公園遺跡保護區外的園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工程建設活動審批,中國溫泉之鄉(城、都)命名審批,對國家出資從事區域性礦產地質調查的地區暫停受理新的探礦權備案核准申請,整裝勘查實施方案審批。國家發改委、地方政府及煤管局取消:煤炭生產許可證核發及設立煤炭經營企業審批。商務部取消:鎢、銻生產企業出口供貨資格審批。稅務總局取消: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優惠政策中資源綜合利用數據核准。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27號)。能源局取消「電力、煤炭、油氣企業的發展建設規劃和專項發展建設規劃審批」。
下放了5項審批權,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19號),國家發改委將「企業投資鉀礦肥、磷礦肥項目核准」、「企業投資國家規劃礦區內新增年產能力低於120萬噸的煤礦開發項目核准」、「企業投資除稀土礦山開發項目和已探明工業儲量5000萬噸及以上規模的鐵礦開發項目(不含煤礦、鈾礦)核准」、「企業投資稀土深加工項目核准」下放到省級投資主管部門。國家能源局將「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下放到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