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技術所有權轉讓收入免企業所得稅的問題
居民企業的年度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所稱技術包括專利(含國防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其中,專利是指法律授予獨占權的發明、實用新型以及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的外觀設計。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相關稅費-應分攤期間費用
技術轉讓收入是指轉讓方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不屬於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的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收入,不得計入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許可使用權轉讓收入,應按轉讓協議約定的許可使用權人應付許可使用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是指該無形資產按稅法規定當年計算攤銷的費用。涉及自用和對外許可使用的,應按照受益原則合理劃分。
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有關稅費,包括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合同簽訂費用、律師費等相關費用。
應分攤期間費用(不含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和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按照當年銷售收入佔比分攤的期間費用。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2號)
2. 為什麼計算轉讓技術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時,要先減去600萬,不能直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問題如下圖
答:地稅函〔2009〕239號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各市地方稅務局,省地方稅務局直屬局:現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12號)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九年五月七日
國稅函〔2009〕212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相關規定,現就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通知如下:?一、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四)項規定,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享受優惠的技術轉讓主體是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 (二)技術轉讓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范圍;? (三)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 (四)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 (五)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二、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應按以下方法計算:?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轉讓成本-相關稅費?技術轉讓收入是指當事人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不屬於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收入,不得計入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轉讓成本是指轉讓的無形資產的凈值,即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在資產使用期間按照規定計算的攤銷扣除額後的余額。?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有關稅費,包括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合同簽訂費用、律師費等相關費用及其他支出。?三、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應單獨計算技術轉讓所得,並合理分攤企業的期間費用;沒有單獨計算的,不得享受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優惠。?四、企業發生技術轉讓,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至報送年度納稅申報表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免稅備案手續。? (一)企業發生境內技術轉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時應報送以下資料:? 1.技術轉讓合同(副本);? 2.省級以上科技部門出具的技術合同登記證明;? 3.技術轉讓所得歸集、分攤、計算的相關資料;? 4.實際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資料;? 5.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二)企業向境外轉讓技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時應報送以下資料:?1.技術出口合同(副本);?2.省級以上商務部門出具的技術出口合同登記證書或技術出口許可證;?3.技術出口合同數據表;?4.技術轉讓所得歸集、分攤、計算的相關資料;?5.實際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資料;?6.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執行。
3. 轉讓商標的收入屬於財產性收入嗎
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知識產權:獲利嶄露頭角
「去年,蘭州知識產權人均所得2.85元,而在以往,蘭州財產性收入中這一項為零。」日前,國家統計局蘭州調查隊隊長魏其高興地說。隨著人們對知識產權認識的深入,包括版權、發明專利在內的知識產權轉讓所獲得的收入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
郎咸平在某論壇上發言指出,一個普通家庭何以富裕,主要歸納為三點:
第一,依靠資源;第二,依靠勞力;第三,靠知識技能創造力,「你們家發
明了一種神奇的配方,能專治謝頂或者不孕,方圓幾百里都有人求著你,你們家想不發財都難;或者你們有一種別人都不會的稀缺技能和知識,比如會算命,或者有
藝術才華也可以發財。」郎咸平舉例說,美國的國民財富中,大概科技原創力的貢獻率在50%以上。
事實上,國外早已將知識產權視為一項資產,是投資回報的一個部分,而不是業務運營的一部分成本。它們把從專利中挖掘收入作為一項獨立的業務對待,如果你因循守舊,只懂得用專利保護公司產品,那麼就會錯失包括利用專利創收在內的各種良機。
如果把全球電影視作一個王國,那麼好萊塢無疑就是它的首都。這座「夢工廠」不僅源源不斷地製造出璀璨的才子佳人明星產品,更是靠一塊大銀幕
就能讓人們的發財夢「夢想成真」。
風靡全球的電影《哈里·波特》第一集的製造投入超過3170萬美元,到2004年為止總共收入是12億4900萬美元,
其中最大的一塊來自其DVD的全球利潤(4億3600萬美元)。這就是說,票房已經不是娛樂大亨們最高大的的搖錢樹了,製片商是靠出售「知識產權」的長期
效應賺錢。如今,好萊塢的主要任務已經不是把名導演、影星和所有的拍攝資源捆綁在一起生產電影,而是把從知識產權中掙到的錢「攢」在一起,然後再分配到不
同的地方,包括創造、發行和為知識產權投資的人手中。
專家指出,十七大提出的「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原則,不僅要求我們要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機會,讓老百姓的財富保值增值,而且,要開辟新渠道讓老百姓擁有和獲得更多的財富。
財產性收入還包括品牌的轉讓、域名的轉讓、品牌和商業信譽的使用許可、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轉讓所獲得的收入。這就為我們廣大創業者進行品牌擴張,網路連鎖、專利折價入股等提供了新的商機和新的思路。創業者應該抓住機會實現多路進財,多維創收。
4.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取得得的收入應視同銷售該項無形資產一次性確認收入嗎
一、如何確認收入有三種情況
1.如果合同或協議規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費,且不提供後續服務的,應當視同銷售該項資產一次性確認收入。
2.提供後續服務的,應在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
3.如果合同或協議規定分期收取使用費的,應按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確定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二、銷售無形資產收入確認條件
首先要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這個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前提。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三、無形資產確認的基本條件
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職業判斷時,需要考慮如下相關因素: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等內在因素。
四、判斷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否確定
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五、無形資產轉讓如何交稅
轉讓無形資產如何交稅
如果是專利技術或非專利技術的,免交增值稅;
如果是土地使用權的,按11%的稅率繳納增值稅;
其他無形資產處置均按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
如果為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稅率繳納增值稅。
六、轉讓無形資產會計處理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相關稅費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計入資產處置損益科目。
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計入當期損益,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
七、無形資產的含義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
5. 企業取得財產轉讓等所得應如何確認收入實現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取得財產轉讓等所得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9號)規定,企業取得財產(包括各類資產、股權、債權等)轉讓收入、債務重組收入、接受捐贈收入、無法償付的應付款收入等,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非貨幣形式體現,除另有規定外,均應一次性計入確認收入的年度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2008年1月1日至本公告施行前,各地就上述收入計算的所得,已分5年平均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的,在本公告發布後,對尚未計算納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應一次性作為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
6. 技術轉讓費屬於財產性收入嗎
屬於營業外收入。
7. 轉讓股權收入在會計上屬於其他業務收入還是營業外收入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股權轉讓所得不屬於營業收入,是投資收益實收資本,但是創業投資企業除外,他們的主營業務就是投資,所以投資收益屬於銷售收入。
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入賬,會計分錄:
借:實收資本--原股東
貸:實收資本--新股東
1、企業在一般的股權(包括轉讓股票或股份)買賣中,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有關規定執行,股權轉讓人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或累計盈餘公積應確認為股權轉讓所得,不得確認為股息性質的所得。
2、企業進行清算或轉讓全資子公司以及持股95%以上的企業時,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改組改制中若干所得稅業務問題的暫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8]9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投資方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應確認為投資方股息性質的所得。為避免對稅後利潤重復征稅,影響企業改組活動。在計算投資方的股權轉讓所得時,允許從轉讓收入中減除上述股息性質的所得。
股權轉讓的程序
1、召開公司股東大會,研究股權出售和收購股權的可行性,分析出售和收購股權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並對收購方的經濟實力經營能力進行分析,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程序進行操作。
2、聘請律師進行律師盡職調查。
3、出讓和受讓雙方進行實質性的協商和談判。
4、出讓方(國有、集體)企業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股權轉讓申請,並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5、評估、驗資(私營有限公司也可以協商確定股權轉讓價格)。
6、出讓的股權屬於國有企業或國有獨資有限公司的,需到國有資產辦進行立項、確認,然後再到資產評估事務所進行評估。其他類型企業可直接到會計事務所對變更後的資本進行驗資。
7、出讓方召開職工大會或股東大會。集體企業性質的企業需召開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按《工會法》條例形成職代會決議。有限公司性質的需召開股東(部分)大會,並形成股東大會決議,按照公司章程規定的程序和表決方法通過並形成書面的股東會決議。
8、股權變動的公司需召開股東大會,並形成決議。
9、出讓方和受讓方簽定股權轉讓合同或股權轉讓協議。
10、由產權交易中心審理合同及附件,並辦理交割手續(私營有限公司可不需要)。
11、到各有關部門辦理變更、登記等手續。
8. 土地轉包出去後收入算財產性收入嗎
是按生產要素分配,優化農村資源配置,為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提供市場機制
財產性收入是財產所有人通過行使對自己財產的使用權、佔有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等權利,從而獲得的收入。財產性收入往往不需要生產經營來獲得,而是通過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收藏品市場等活動,使財產進入市場的競爭機制中,在資源配置中獲取財產性收入。因此,有效的市場機制是獲得財產性收入的必要前提。首先,土地流轉促使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流轉為農民各盡其能創造了有利條件,善於務農的務農,強於經營的經營,能務工的務工,使勞動力面向市場重新選擇職業,促進了農村的分工分業發展,大大提高了土地的資本效用,促進了農業的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發展。其次,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和城市資本的良性互動,同時還可以使城市的資金、科技、設備等生產要素流到農村,加快農業的現代化步伐,增加農民收入。最後,土地流轉帶動了流轉市場的發展。土地既然要流轉,就必定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流轉市場,這些機構有助於農村市場的發展,為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投資環境。
9. 為什麼計算轉讓技術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時,要先減去600萬,不能直接調增超過,問題如圖
因為要先進行納稅調整。
居民企業轉讓技術,在會計上處理為營業外收入,也就是計入了當期損益金額為700-100=600萬元,這個600萬元包含在當期利潤總額1200萬元裡面,而這個600萬元是不需要全額納稅的,所以先把這600萬從利潤總額裡面納稅調減,減出來後,再加上這600萬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如果沒有調減這一步,就會造成企業轉讓技術不但全額納稅,還按照優惠政策再納稅。
(9)轉讓性收入擴展閱讀:
應交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允許抵免的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准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是正確計算應交所得稅的前提。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辦法,企業應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減納稅調整額後計算出「納稅調整後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包括收入類、扣除類、資產類等一次性和暫時性差異)通過納稅調整明細表集中體現。
10. 轉讓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收入120萬元,該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余額為85萬,怎麼做賬務處理
假定賬面價值85萬中,初始成本為60萬,公允價值變動為25萬,則如下處理:
借:內銀行存款 120
公允價值變容動損益 25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6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5
投資收益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