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近年化學的主要成果

近年化學的主要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1 22:41:31

1. 近年來有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物理、化學、數學方面

等離子炮、激光炮、空天飛機、深潛機器人、可燃冰開發;艾滋病毒疫苗、動植物低聚肽;4G網路手機;超級水稻、超級小麥。。。。。。。。。。

2. 中國化學科技成就

公元前100年中國發明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蔡倫總結並推廣了紙技術,而歐洲人還在用羊皮抄書呢!
公元700…800年唐朝孫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歸早記載了黑火葯的三組分(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火葯於13 世紀傳入阿拉伯,14世紀才傳入歐洲.
公元前200…後400年中國煉丹術興起.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和葛洪的《抱撲子》記錄了汞、鉛、金、硫等元素和數十葯物的性狀與配製.公元750年中國煉丹太傳入阿拉伯.
公元800年唐朝茅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氧氣的人.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世界紀錄就是唐朝茅華,他比英國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氣約早1000年.
我國是「纖維之王」…蠶絲的故鄉.公元前2000年 中國已經養蠶.公元200年養蠶技術傳入日本.
公元前600年中國已掌握冶鐵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國煉出了球墨鑄鐵,比英美領先2000年.
1000多年前中國就能煉鋅,早於歐洲400年.
公元前2000年中國已會熔鑄紅銅 .公元前1700年中國已開始冶鑄青銅.公元900多年我國的膽水浸銅 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置換法).
1700多年前,中國已能煉鉛及銅鉛合金.
公元前8000…6000年中國已製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國比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術 .
3000多年前我國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料和製作漆器的國家,約有7000年歷史.
公元前4000…3000年中國已會釀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國已掌握制曲技術,比歐洲的「澱粉發酵法」製造酒精早2000多年.

3. 近幾年化學成就

2000年,美國科學家艾倫·黑格、艾倫·馬克迪爾米德以及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他們在導電聚合物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與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們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另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萊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2年,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學家庫爾特·維特里希。他們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識別和結構分析的方法.
2003年,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和羅德里克·麥金農。他們因為在細胞膜通道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獎.
2004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他們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
2005年三位獲獎者分別是法國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萬、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羅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查德·施羅克。他們獲獎的原因是在有機化學的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烯烴復分解反應廣泛用於生產葯品和先進塑料等材料,使得生產效率更高,產品更穩定,而且產生的有害廢物較少.

4. 化學方面的最新成果

1、 高性能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
採用插層復合法成功地制備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合物/無機納米復合材料,如:聚醯胺、聚酯(PET和PBT)、聚苯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系列納米復合材料,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性能,具有強度高、耐熱性好、密度低和加工性能良好的特性,可廣泛應用於包裝薄膜、各類管材和其它結構材料等。2、 納米功能表面材料
基於二元協同概念,研究對水相和油相具有超雙親或超雙疏特性的納米功能表面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在建築、紡織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 超大特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環氧塑封料
"九五"期間研製出的5個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行研究設計建成了年產2000噸規模的生產線,已試車成功。
"八五"期間研製生產的20多個產品已在國內30多個半導體廠使用。累積創產值8500多萬元,利稅1700多萬元。是電子材料國產化的成功範例。榮獲國家專利優秀獎。
4、 有機光導鼓
採用自行研製的高性能電荷傳輸及電荷產生材料,藉助獨特的小計量塗布技術,研製開發系列激光列印技術中的核心部件用OPC鼓。正與兩個企業合作,建立年產50-60萬支光導鼓生產線。
5、 聚丙烯CS系列高效催化劑
通過對烯烴聚合高效催化劑體系的體統研究,如載體作用本質、活性中心結構和聚合反應機理等,開發了CS-1和CS-2型(球形)丙烯聚合高效催化劑,具有催化效率高、聚合動力學行為好、聚合物性能優異等特點。在遼寧省營口向陽化工廠(化學所聯營廠)實現產業化,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並有部分出口。年產值達億元,利稅3500萬元。共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6、 高效羰基合成新型催化劑
從催化原理和分子設計出發,研製出系列新型高效催化劑,以煤炭、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國家急需的醋酸、酸酐等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綜合指標比國際上通用BP催化劑高三倍。已申請專利9項,正與有關國有企業合作,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萬噸級生產工藝。
7、 杜仲膠
立足於我國豐富的杜仲綠色資源,開發了對杜仲膠的深入研究,創立了國際公認的杜仲膠材料工程學的理論體系,在其指導下開發出杜仲膠醫用功能、形狀記憶、硫化彈性橡膠等熱塑性、熱彈性及橡膠三大類材料,成為國際關注的高性能"綠色"輪胎的材料之一。已申請專利11項,授權8項。

5. 近年來中國在天然產物化學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在2018年中,中國學者在天然產物研究領域取版得了諸多成果,一系權列結構新穎、生物活性顯著的天然分子被發現和研究,其中73個化合物被國際權威期刊NatProdRep評為熱點化合物。

6. 近代化學界的重要成就有哪些

這五項化學發明改變了世界
LCD屏幕隨處可見——甚至在美術館。圖片來源:Dominic Alves/Flickr, CC BY-SA
不論你是否承認,跟其他學科相比,化學常常是被忽略的那一個。《科學》雜志在Twitter上公布的50位科學大師中,沒有一位是化學家;化學新聞往往也不像物理和天文項目那樣受關注,即便項目的主要內容是登陸彗星以後在上面進行的化學實驗。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調查了人們對化學、化學家和化學品的真實想法,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並不十分了解化學家在做什麼,也不清楚化學對現代社會有哪些貢獻。
化學名人堂。圖片來源:Andy Brunning/[Compound Interest], Author provided
這真是太遺憾了,要知道,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社會。為此,我挑選了五項最重要的化學發明,正是它們塑造了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
青黴素
這可不是牛棚,而是戰時的青黴素生產車間。圖片來源:Wellcome Images
青黴素很可能挽救過你的生命。沒有它,哪怕是小小刺傷或喉嚨痛都可能致命。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培養皿上的霉塊能抑制周圍細菌的生長,並把發揮抑菌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青黴素(又稱盤尼西林,penicillin)。
但是,他窮其所能也未曾從黴菌提取出可以使用的青黴素。弗萊明放棄了,他的工作也沉寂了10年之久。直到1939年,澳大利亞葯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他的化學家團隊才終於找到了一種大量提純青黴素的方法,使之真正投入使用。
然而,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科學儀器非常短缺。該團隊只得用浴缸、牛奶攪拌器和書架組裝成一個功能齊備的青黴素生產車間。不出意料,媒體被這種神奇的新葯震驚了,但弗洛里和他的同事都不喜歡拋頭露面,反而是弗萊明出了風頭。
圖為弗洛里。圖片來源:Howard Florey. Wikimedia
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始於1944年,化學工程師瑪格麗特•哈欽森•魯索(Margaret Hutchinson Rousseau)將弗洛里設計的半調子的儀器設備改進為大規模生產車間。
哈伯-博斯(Haber-Bosch)制氨法
氮肥的出現使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片來源:eutrophication&hypoxia/Flickr, CCBY-SA
氮元素在每一個生命體的生物化學反應中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氮氣還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不過氮氣通常比較惰性,這意味著植物和動物無法從空氣中直接獲得氮。因而,氮的來源問題一直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瓶頸。
1910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卡爾•博斯(Carl Bosch)用氮氣和氫氣制備出氨氣,改變了這一切。它可以作為肥料,提高作物產量,最終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食物。
如今,我們體內80%的氮都來自於哈伯-博斯制氨法,這個化學反應幾乎是過去一百年間人口暴漲的最主要原因。
聚乙烯——意外的發明
雖是塑料,但歷史悠久,價值斐然。圖片來源:Dacidd/Flickr, CC BY-SA
大部分塑料製品,從水管到食品袋和安全帽,都由聚乙烯製成。這種年產量8000萬噸、在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來源於兩次意外發現。
第一次發生在1898年,德國化學家漢斯•馮•佩希曼(Hans von Pechmann)發現他的試管底有一些蠟狀的奇怪物質。他和同事一道研究了這個物質,發現它是一種長鏈分子,稱之為聚亞甲基(polymethylene)。不過他們的制備方法沒有實用價值,因而像青黴素的故事一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毫無進展。
到了1933年,ICI(一家已被收購的化學品公司)的化學家終於發明了一種製造聚乙烯的新方法。他們在一些高壓反應中發現了馮•佩希曼曾留意過的蠟狀物質。一開始他們沒法重復這個反應,後來發現最初的反應中,氧氣泄露進了反應體系。兩年後ICI將這一偶然發現變成了實用的合成方法,生產出了如今唾手可得的塑料。
從墨西哥山葯中提取出的避孕葯
美味的墨西哥山葯。圖片來源:KatjaSchulz/Flickr, CC BY-SA
早在20世紀30年代,醫生們便知道激素可以用來治療癌症和月經失調,也能用於避孕,但相關研究由於缺少高效合成激素的方法而陷入停滯。當時黃體酮價格高達每克1000美元(以今天的物價水平),而如今每克只賣幾美元。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有機化學教授拉塞爾•馬克(Russel Marker)發現了合成黃體酮的捷徑,降低了生產成本。他在植物中尋找結構類似黃體酮的分子,最終在墨西哥山葯中分離得到一種化合物,只需一步便能轉化成黃體酮,製成第一代避孕葯。
你面前的液晶顯示屏
LCD屏幕在顯示搖滾音樂會的場景。圖片來源:lan T. McFarland/Flickr, CC BY-SA
你一定想不到,平面彩色顯示器的歷史居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晚期:當時英國國防部想要發明一種新的平面顯示器,以代替軍用車輛裝備的笨重且昂貴的陰極管顯示器。研究人員立即想到可以利用液晶材料來實現,當時已經有人提出了液晶顯示器(LCD)的概念,但問題是它們只能在高溫下工作。除非你把它們安裝在烤箱中,否則沒什麼實用價值。
1970年,英國國防部委託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的喬治•格雷(George Gray),讓他想辦法使LCD能在更實用的溫度下工作。他合成出了一種新的分子叫做5CB,終於實現了這一點。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全世界90%的LCD設備都使用了5CB,直到現在,便宜的手錶和計算器中仍在使用它。同時,5CB的衍生物也直接促進了手機、電腦、電視的誕生。

7. 中國在近些年的化學成果

中國在近些年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化學成果,
主要就是追趕、效仿其它國家的研究成果,縮短和這些國家之間的差異。

8. 現代化學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http://shell.windows.com/fileassoc/0409/ENFallback.asp?LangID=BadFormat&EXT=pdf
需要付費.

9.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對中甸島弧西斑岩帶內發育的印支期中酸性淺成-超淺成相斑 (玢) 岩侵入體和賦存於其中的典型礦床-春都斑岩銅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岩成礦模式的研究, 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 通過野外觀察和室內鏡下鑒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綜合分析研究表明: ①春都礦區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侵入體主要岩石類型為閃長玢岩, 其次為花崗閃長斑岩, 均屬於亞鹼岩系中的鈣鹼性岩類。②閃長玢岩、花崗閃長斑岩中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Sr、K、Rb、Ba、Th, 高場強元素Ta、Nb、P、Hf、Ti、HREE相對虧損, 具有島弧火成岩基本特徵; 斑 (玢) 岩中成礦金屬元素W、Sn、Mo、Bi、Cu、Pb、Zn豐度高。③閃長玢岩稀土元素總量變化於87.25~255.49之間, 球粒隕石標准化曲線為輕稀土元素富集型, 分配曲線右傾, 有輕微的銪正異常; 花崗閃長斑岩稀土元素總量變化於184.34~294.87之間, 球粒隕石標准化圖為輕稀土富集型, 分配曲線右傾, 有微弱銪負異常和微弱鈰負異常。輕、重稀土元素的分異程度高, 由早期的閃長玢岩→晚期的花崗閃長斑岩演化, 岩漿中的輕稀土富集程度和鹼性程度趨於增強, 閃長玢岩岩漿侵入早於花崗閃長斑岩, 是同源或相似岩漿不同演化過程的產物。

(2) 在宏觀地質研究基礎上, 依據岩漿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分析, 對春都礦區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成岩成礦構造構造環境進行了判別, 對物質來源和岩漿演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①研究區侵入岩物質主要來源於與俯沖造山作用有關的地幔和地殼的混合, 產生於印支期甘孜-理塘洋殼向格咱微陸塊俯沖的消減帶 (俯沖帶)構造環境; 具I型花崗岩的特徵, 是活動大陸邊緣的產物。②研究區金屬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值變化於-6.54‰~0.14‰之間, 極差為6.40‰, 均值為-2.28‰, 硫同位素組成變化范圍較窄, 成礦物質來源比較單一, 硫主要來自深部岩漿, 具幔源硫的特徵 (0±3 ‰), 同時有一定數量的地殼沉積物還原硫的混入。 研究區鉛同位素的206Pb/204Pb值變化於17.863~18.036之間, 極差為0.173; 207Pb/204 Pb值變化於15.448~15.614之間, 極差為0.166; 208Pb/204Pb值變化於37.753~38.188之間, 極差為0.435; 具有單一的成礦物質來源。依據硫化物的鉛μ值及鉛平均增長曲線圖、鉛同位素△β-△γ成因分類圖解、鉛同位素構造環境判別圖的判別, 礦石鉛主要來自於下地殼或上地幔。③通過含礦石英脈樣品進行氫、氧同位素測試。δD值為-73.1‰~100‰, 變化幅度較大;δ18OSMOW值為13.2‰~13.9‰, 分布較為集中; 研究區成礦流體主要為原始岩漿水為主, 同時有大氣降水的加入。④閃長玢岩樣品的DI值介於60.43~75.13之間, 平均為67.25; 花崗閃長斑岩樣品的DI值介於77.60~90.55之間, 平均為81.16; 花崗閃長斑岩分異和酸性程度均較高於閃長玢岩。研究區閃長玢岩形成明顯受結晶分異作用所控制, 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微弱; 花崗閃長斑岩同時受部分熔融和分離結晶作用所控制; 二者具有同源岩漿結晶分異演化關系, 屬於同源異相的產物。 閃長玢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質量百分數與lgSI值的線性關系均不明顯。 花崗閃長斑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質量百分數與lgSI值的線性關系均明顯, 春都閃長玢岩發生同化混染作用,有地殼物質的混入; 花崗閃長斑岩岩漿中也有少量大陸地殼物質混入, 同化混染作用較弱。

(3) 通過研究區侵入岩與埃達克質岩的對比研究, 並結合其宏觀地質特徵分析, 研究區侵入岩地球化學特徵具有高Sr、低Y、低Yb、高Sr/Y、富輕稀土, 無Eu異常或僅有輕微的負Eu異常, 與埃達克質岩特徵相似。

(4) 研究區蝕變分帶明顯, 存在以呈雁列式產出的花崗閃長斑岩岩枝或岩脈為中心,向外依次出現鉀硅化帶 (鉀長石、黑雲母及硅化帶)→絹英岩化帶 (石英絹雲母化帶)→(泥化帶)→青磐岩化帶→角岩化帶, 具有與 「二長岩蝕變」 模式相似的蝕變特徵, 但蝕變分帶的規律性相對較差, 存在重復-偏對稱現象, 顯示蝕變類型及其分帶受岩體控制的空間分布特徵。 一般情況下, 銅礦化強度與蝕變類型有顯著關系, 在硅鉀化帶、絹英岩化帶及其過渡帶礦化強度較好。

(5) 中甸島弧西斑岩帶展布於爛泥塘—雪雞坪—刺來—春都一帶, 斑岩體由閃長玢岩及其以岩枝、岩脈侵入其中的花崗閃長斑岩組成的復式岩體。春都硅化鉀化閃長玢岩鋯石LA-ICP-MS U-Pb微區定年分析的年齡為246.1±3.0Ma~260.8±2.5Ma, 與雪雞坪石英閃長玢岩體的角閃石40Ar-39Ar法年齡 (249.92±4.99Ma) 和刺來閃長玢岩鋯石LA-ICP-MS U-Pb年齡 (252.3±3.4Ma) 基本一致, 但推測實際閃長玢岩成岩年齡應晚於246.1±3.0Ma~260.8±2.5Ma, 大約240Ma左右。 春都含礦母岩花崗閃長斑岩體鋯石LA-ICP-MS U-Pb年齡為217.5±1.9~217.3±1.8Ma, 表明春都含礦母岩花崗閃長斑岩體年齡與中甸島弧岩漿活動的高峰成礦期215Ma基本一致。 無礦閃長玢岩形成比花崗閃長斑岩早約25Ma。 如此之久的岩漿-熱液系統是形成具有規模的斑岩銅礦必要條件之一。

(6) 通過野外地質工作發現, 研究區花崗閃長斑岩中可見閃長玢岩捕虜和穿插閃長玢岩的關系, 礦化與蝕變以花崗閃長斑岩為中心, 從花崗閃長斑岩體向外蝕變逐漸變弱;同位素測年結果表明, 春都花崗閃長斑岩體年齡與中甸島弧岩漿活動的高峰成礦期215Ma基本一致。 揭示了研究區成礦母岩為印支晚期侵位的花崗閃長斑岩。

(7) 建立了春都礦區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的斑岩成因模式。 中三疊世-晚三疊世早期甘孜-理塘洋殼開始向西俯沖, 隨著俯沖深度的增加, 導致板片脫水和部分熔融, 引發地幔物質部分熔融, 從而形成了上侵的鈣鹼性系列的岩漿, 岩漿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分異演化, 當演化至安山岩漿時, 於晚三疊世沿NNW向的格咱河區域深大斷裂發生淺成-超淺成侵入, 形成早期呈岩株或岩枝產出的無礦閃長玢岩。 晚三疊世中晚期, 研究區底部的安山質岩漿演化為英安質岩漿, 英安質岩漿沿著閃長玢岩底部的構造薄弱帶 (NNW向斷裂構造系統) 上侵進入玢岩體內, 隨著溫度、壓力的降低, 最終形成春都花崗閃長斑岩,同時由於岩漿熱液的對流循環, 在斑岩體和圍岩 (早期侵位的玢岩或三疊系地層) 中形成了不同礦物組合及蝕變分帶。 由於西斑岩帶先期侵位的閃長玢岩的阻隔或壓製作用, 本階段岩漿侵入活動主體區域向東遷移至中-東斑岩帶, 所以西斑岩帶岩漿侵入活動相對較弱或侵位較深。 岩體在東斑岩帶主要呈岩株或岩枝產出, 而在西斑岩帶主要呈岩枝或岩脈產出, 岩體規模相對較小; 本期侵入體主要岩石類型有石英二長斑岩、花崗閃長斑岩等,本期侵入體主要岩石類型有石英二長斑岩、花崗閃長斑岩等, 為斑岩型銅 (鉬) 礦床的成礦母岩。

(8) 通過總結礦床成因及成礦規律, 建立了春都 「雁列式斑岩脈」 控礦模式。 在東西向的洋盆擠壓俯沖作用下, 中甸島弧區西斑岩帶的NNW向斷裂構造產生左行走滑, 由此派生一定量的NE-SW向局部引張, 形成雁列式斷裂構造系統。 花崗閃長斑岩岩漿沿NNW向雁列式走滑斷裂構造系統侵入早期玢岩體內或圍岩, 形成 「雁列式花崗閃長斑岩脈」。 當含礦熱液從花崗閃長斑岩岩漿中分離, 進入閃長玢岩或花崗閃長斑岩頂部的裂隙帶, 與下滲的大氣降水及溶解其中的部分成礦物質混合, 形成混合流體, 這種富含Cu、Pb、Zn、Fe等成礦物質和H2O、CO2、S2-、Cl-等揮發性組分的成礦流體進入圍岩裂隙中, 與圍岩發生硅鉀化、絹英岩化等交代蝕變作用, 熱液中的Cu等金屬元素與硫結合,形成浸染狀產出的黃鐵礦、黃銅礦等金屬硫化物; 或隨著溫度的降低成礦流體中的金屬硫化物直接析出形成脈狀的金屬硫化物。 受NNW向雁列式花崗閃長斑岩脈的控製作用, 春都銅礦床的礦體也呈現出雁列式分布的特徵, 形成與典型斑岩銅礦床不同的礦化格局。研究表明這種控礦模式在中甸島弧西斑岩帶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9) 系統分析了春都銅礦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成礦地質條件, 總結了找礦標志。 對區內印支期發育的斑岩銅礦進行了詳盡的對比分析, 依據春都 「雁列式斑岩脈」 控礦模式, 優選了6個找礦靶區。 同時指出, 在今後的找礦工作中, 應把握好 「雁列式斑岩脈」控礦模式對含礦斑岩和礦體的控制規律, 在平行NNW走滑雁列式斷裂構造系統和沿其走向延伸方向做重點的控制和總體部署, 並加強深部找礦工作。

10. 近五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5年,托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里奇,美國、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

成就: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2019年 ,約翰·B·古迪納夫,美國 、M·斯坦利·威廷漢,英國、吉野彰,日本
成就: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近年化學的主要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