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津冀都市圈、環首都經濟圈 、首都經濟圈到底有什麼區別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區域,該區擁有中國的 政 治、文化中心和曾經的近代中國經濟中心。2004年11月,國 家 發 改 委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
【環首都經濟圈】
「環首都經濟圈」是在北京周邊的十餘個區縣,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圈。
1圈: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環首都經濟圈
4區: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
6基地:在環首都經濟圈內建設養老、健身、休閑度假、觀光旅遊、有機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13+1 縣(市):環繞北京的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興隆縣(增補)
【首都經濟圈】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北京市將以「三個轉變、八個輻射」努力打造首都經濟圈。
這「三個轉變」,一是從過去注重功能集聚,特別是經濟功能集聚向功能疏解和輻射轉變;二是從過去更多強調外省市保障北京向主動為外省市提供服務轉變;三是從過去強調服務首都自身向通過服務區域、服務全國來實現自身發展轉變。
「八個輻射」主要突出了北京市輻射和帶動首都經濟圈發展有很多資源優勢。北京市可以在金融資本、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市場和流通、總部經濟、人才和教育資源、信息、高新技術和現代製造業等八個方面加強對區域的輻射。
藉助北京方面的「三個轉變和八個輻射」,打造首都經濟圈對河北省區域經濟格局將產生重要影響。
在建立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環京津休閑旅遊帶等一系列樓市利好消息,北京周邊住房消費、投資預期後勁並未因國家宏觀調控而停滯,房價一度水漲船高。位於京西南世界地質公園的華銀天鵝湖正是"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典型受益者。
"華銀天鵝湖"是以"歐洲小城鎮建設"的成功理念為基礎,結合群山大湖的資源,打造的一座集生態人居、旅遊度假、商務會議、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復合型休閑城鎮。它是"首都經濟圈"的重點工程,也是目前掀動京西南"主動外溢"熱潮的領袖項目,更是一種慢調山水生活方式的締造者。
㈡ 京津冀協同發展情況如何了
近年來,京津冀區域在協同發展、功能定位、產業轉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由於人口、環境、城市規模等壓力,北京開始從多功能首都城市向單功能首都城市轉變,這一轉變使京津冀城市群由城市個體、無序發展向城市組團、協調發展過渡。
盡管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並正在快步推進。但由於京津冀區域發展涉及城市定位、產業分工、區域協同、利益協調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仍任重而道遠,需要中央、京津冀三地政府、企業的共同努力
希望越來越好
㈢ 京津冀一體化具體內容
據2019年最新半年報統計,京津冀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河北建設與發展形勢大好,GDP高達17700億元,比2018年上半年漲了7.1%,高出全國平均值0.8%,北京GDP總量15212.5億元,增速6.3%,和全國平均增速持平,而天津盡管上半年首超萬億元,但增速只有4.6%,幾乎是全國最低建設與發展速度。
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資源優勢十分明顯,但經濟活躍程度卻和兩者相比差別很大。那麼,究竟如何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才能翻盤,趕上長三角、珠三角的步伐呢?
實際上,在京津冀區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還很嚴重,中型城市的聯系和支持相對薄弱,特大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中小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滯後。因此,建設與發展中等城市是提高京津冀區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質量、優化城市群結構的重點和關鍵。
6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區域協同建設與發展的壁壘,形成開放建設與發展格局
要解決整個地區經濟建設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必須支持形成經濟協調建設與發展的協同作用和動力的機制和體系。在京津冀協調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機制和體制不協調的現象。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是激發各地區建設與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重要保障。
加快區域的開放融合建設與發展,協同建設自貿區,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合作建設與發展相關機構和機制的建設。建立產業轉移與合作利益共享機制,構建法治條件下的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商業機會制度。尤其要推動市場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促進要素資源的充分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㈣ 如何引進轉化京津冀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
河北省與中國工程院簽署科技合作協議。今後,河北省與工程院將在開展重大決策咨詢、聯合推進重點科技創新工程、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建立省院合作協調機制、營造良好合作環境等五個方面展開重點合作。
為落實好合作協議,河北要求著力把握四個重點,即圍繞河北沿海經濟發展,努力為打造「兩大增長極」加強雙方科技合作,針對產業發展重大科技需求,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積極參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等;圍繞京津冀一體化,著力推動京津科技成果尤其是兩院院士科技成果在河北轉化的工作;圍繞河北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強與中國工程院科技合作;圍繞扶貧攻堅和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與中國工程院的科技合作。
近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積極參與河北曹妃甸大港等重大項目建設、鋼鐵、裝備製造、生物制、新材料、新能源、農業等重點產業發展;先後有100多位院士與河北高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並受聘擔任了河北高校的名譽校長、院長、博導等職務;多位院士參與河北重大決策、考察咨詢、評審論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河北科學發展水平。
河北為推動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合作,2000年8月,在河北科技廳率先成立了「河北省院士聯誼會」,院士會員由開始的70多位發展到現在的269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53位。目前,河北還建設了60家院士工作站,加強省院合作。同時,河北省還對駐冀院士每年給予生活補助20萬元;對新當選院士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科技項目獎勵經費和20萬元的住房補貼;醫療享受副省級待遇。
㈤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國際城市,多少年可以看到成果河北有哪些城市在規劃內在這方面又有哪些創業機遇
北京會把高污染企業、低端企業搬去河北,河北GDP會提高,但是環境會變差。
天津打腫臉充胖子,又想接受北京搬出去的低端企業,又怕對面子,進退兩難;再加上天津房地產泡沫破滅和化工廠鋼鐵廠發展的不可持續,經濟會越來越糟糕。
北京環境會變好,但經濟增長變慢。
㈥ 京津冀都市圈的相關事件
河北實施「環京津」戰略
河北省利用環京津這一特有的區位優勢,通過主動對接,錯位發展,形成體制梯度差、政策梯度差、服務梯度差和綜合環境梯度差的新優勢,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日前出台的《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明確了河北的定位:中國北方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戰略資源儲備調配中心區;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休閑旅遊、綠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產業聚集發展樣板區,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區。
河北與京津兩地分別簽署了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會談紀要,在規劃銜接,設施對接,生態共建,能源、農業、金融、商貿、旅遊合作等方面達成廣泛共識,著力打造環京津休閑旅遊產業帶、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環京津特色農業帶等。
河北與京津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各方面更趨一體。以北京、天津和石家莊為綜合交通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已經成形,環京津各市都在努力與京津構建1小時交通圈。京津冀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已經開通,「京津人才家園」計劃正式啟動,部分緊鄰京津的縣市,積極與京津基礎設施全面對接,朝著同城化目標邁進。涿州、大廠、香河、三河等地初步實現了與北京公交、供電、通訊、供熱等一體化,涿州在醫保、公積金等方面也基本對接。
同時,河北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錯位發展促共贏。保定提出建成京津經濟發展協作區、產業配套合作區和休閑旅遊區,廊坊精心打造「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唐山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大城市」,承德確立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目標等。如今,環京津地區已形成聚集高新技術產業的省級以上園區39個,省級高新技術區域特色產業基地30個。這些園區基地已經吸引北京外遷企業項目1200多個,2008年以來引進北京技術4000多項,合同成交額70多億元。
在此基礎上,河北將緊鄰北京、交通便利、基礎較好、潛力較大的涿州、淶水等13縣(市、區),打造環首都經濟圈,努力實現「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目標,建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
㈦ 京津冀協同發展新三年行動計劃有何亮點
北京7月30日,《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公布,將推動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出台。
與此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扎實推進。該負責人指出,通州區總體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規即將出台。行政辦公區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談到今年下半年工作,這位負責人表示,北京在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方面,將聯合河北省研究制定「交鑰匙」項目實施暫行辦法,加快推進「交鑰匙」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年底具備開工條件;將啟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善支持雄安新區衛生事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並適時簽署,加快啟動4所醫療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將推動京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年底前具備開工條件。
㈧ 京津冀協同合作有何優勢
據報道,京津冀三地協同合作的優勢尤其明顯,將有助於三地優勢互補產業升級,協同走向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該產業港已集聚各類機器人企業超過80家,其中75家來自北京,未來這里將打造成集服裝設計研發、面輔料一站式采購、金融服務、倉儲物流等於一體的服裝產業集群。
位於河北滄州的明珠商貿城已經聚集了8000多家來自北京的服裝批發商,吸引他們真正紮根留下的,是滄州給他們打造的服裝全產業鏈。明珠商貿城不遠處,總投資500億元、能容納近萬家企業的服飾產業特色小鎮已經初具規模。
文章來源:央廣網
㈨ 京津冀一體化重大戰略包括哪些內容
筆者認為,應該將北京的國企總部盡可能轉移到外地,不僅是轉移到津冀,而且范圍應該更廣。國外跨國公司總部都在企業發源地,而非集中在大城市,目的就是保有企業文化的根。北京央企集中,更多出於政治因素。一個更好辦法是,將央企分類轉移到產業相關集中地區,如將中石油遷到大慶,將中石化遷到蘭州,讓他們保留石油企業根脈,也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央企總部搬遷,應該作為經濟戰略來探討,不能局限於京津冀區域發展。當然,在目前情況下,將合適企業集中到天津,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因為天津產業鏈齊全,且有港口。將天津真正打造為環渤海地區製造業中心,這是比京津冀協調發展更高的戰略布局。
京津冀協調發展,是改善北京環境,乃至治理華北污染的重要一步,更可以促進這一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目前京津兩地負責人都是外來幹部,沒有過去老京津幫的過深根基,因而利於中央進行利益分配,但阻礙區域發展的觀念依舊存在,而這是天津和河北的大問題。沒有觀念更新,京津冀協調發展並不會順利,而這需要時間。
++++++++++ yin行咔+8055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