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煤炭煤質成果

煤炭煤質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1 03:08:46

『壹』 選煤效果與煤質有什麼關系

你看看下面 就明白了
無煙煤
無煙煤是高變質煤,具有堅硬、 光澤強等特點。燃燒時間長,火力旺 。無煙煤主要用於化肥、化工生產。 陽泉無煙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點,是 理想的高爐噴吹用燃料。晉城、陽城 一帶的無煙煤被稱為蘭花炭聞名中外 。山西的無煙煤資源儲量大,質量好 ,居全國首位。
長焰煤
長焰煤是最低級的煙煤。粘結性極弱,揮發分和焦油產率高。主要用於發電、機車、造氣和一般鍋燃料。亦可加氫液化制石油、低溫干鎦和民用。主要產地大同、河曲、偏關。
弱粘煤

煤級從低到中等。粘結性較弱,雖可煉焦,但所煉焦炭多數質次粉多。主要為氣化和動力用煤。亦可在煉焦中適當配入代替氣、焦和瘦煤。大同、左雲的低灰、低硫高發熱量的弱粘煤是聞名中外的優質動力煤,大同馬武等礦山弱粘煤是較好的煉焦配煤。

瘦煤

單煤類煉焦耐磨性差。是煉焦配煤中焦、肥煤不可替代的瘦化劑。瘦煤發熱量甚高,不僅是重要的煉焦配煤,而且是上乘的動力用煤。西山、清徐、離石、交城、東山、長治、襄垣、臨汾、洪洞、沁源、古縣、盂縣、鄉寧、襄汾、武鄉、翼城和屯留等地均有產出

氣煤
氣煤,低煤級,較高揮發分,粘結性中等偏強。單煤煉焦強度較差,但作配煤氣孔率高,反應性好? 主要用於配焦。另外氣煤是最理想的水漿用煤,亦可用於氣化、低溫干餾、動力和民用。大同、左雲、霍縣、右玉、平魯、朔縣、懷仁、河曲、偏關、原平、寧武、渾源、興縣、婁煩和 嵐縣大量產出。
肥煤
肥煤是煉焦用煤的一種,用肥煤煉出的焦炭 橫裂紋 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粘結 力很強,能與粘結力較弱的煤搭配後煉出優質煤稱肥煤為配焦煤之母。因該肥煤品種稀少,只佔全國 探明煤炭資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儲量約佔全國 的50%,主要分部在霍縣礦區、三交礦區和古交礦區
焦煤
焦煤是煉焦用煤中之主焦煤,變質程度中, 結焦性和粘結性最佳。山西之焦煤所產焦炭度大 、裂紋少、抗碎強度大、抗磨性好,為煉用煤之珍品。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爐氣。焦 炭除供給冶煉外,還可造氣和電石。焦油和焦爐 氣可作為燃料,還能提煉數十種化產品。
山西河東煤田中、南部的離石、柳林和鄉礦 區屬低硫、低灰主焦煤。所產焦炭為特優焦,列為全國之重點。
1/2中粘煤
1/2中粘煤是一種中等粘結性的中高揮發分煤。雖可煉焦,但焦炭質次粉多。主要作氣化、動力用煤,亦可在煉焦中適量配入,代替氣、焦和瘦煤。在大同、左雲、右玉、懷仁、平魯、朔縣、保德和 興縣有零星產出。
不粘煤
因成煤時受相當程度氧化而形成極微弱的粘結性,煤級由低至中等。水分大於一般煙煤,含氧常在10%以上,絲炭含量高。主要用於發電、機車、造氣燒制水泥、燒鍋爐和民用。主要產地大同和左雲。
氣肥煤
原分類中揮發分大於37%的肥煤。膠質體雖多,但稀薄,煉焦時能產生大量煤氣和液態化學產品。該類煤最適宜製造城市煤氣和配焦。原平、五台、寧武、懷仁、臨縣、方山、嵐縣、保德、靜樂、興縣、汾西、霍縣、靈石、蒲縣、交口、靜樂和古交均有產出。
貧瘦煤
貧瘦煤是一種具有弱粘性的煉焦用煤,在配煤煉焦中能起瘦煤的瘦化作用。另外發熱量較高,因此,它既是配煤煉焦用煤,又是良好的動力煤和民用煤。西山、古交、清徐、東山、交城、文水、平遙、沁源、古縣、襄垣、長治、屯留、武鄉、左權、盂縣和壽陽均有產出。
貧煤
貧煤是煤級最高的煙煤,不粘結或微粘結,發熱量較高耐燒,除作一般鍋爐用煤外,還可發電和民用。太原東西山、交城、文水、清徐、汾陽、平遙、沁源、長治、臨汾、壽陽、陽泉、平定、昔陽、襄垣、長子、榆次、曲沃、屯留、高平、襄汾、翼城和左權等地均有所產。
什麼是水煤漿
水煤漿是煤炭深加工後的液態燃料,具有易燃、穩定、流動性強的特性。在工業鍋爐、電站鍋爐、工業窯爐上,它能代替油、氣、煤燃燒。其燃燒效率高,產生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對較低,是當今世界潔凈能源的一個重要品種。
褐煤
褐煤是煤級最低的煤。特點是水分和揮發分高,燃點低,不粘結,易風化變質,含原生腐植酸,含氧高,化學反應性強,熱穩定性差。主要用於坑口發電、氣化、加氧液化製造石油、提取褐煤蠟,製取有機化肥和活性炭,主要產地繁峙縣。

一、礦物原料特點
(一) 煤的物理性質
煤的物理性質是煤的一定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的外部表現。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質及其聚積條件、轉化過程、煤化程度和風、氧化程度等因素所決定。包括顏色、光澤、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斷口及導電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導電性需要在實驗室測定外,其他根據肉眼觀察就可以確定。煤的物理性質可以作為初步評價煤質的依據,並用以研究煤的成因、變質機理和解決煤層對比等地質問題。
1.顏色
是指新鮮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對不同波長的光波吸收的結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隨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漸加深。
2.光澤
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瀝青、玻璃和金剛光澤。煤化程度越高,光澤越強;礦物質含量越多,光澤越暗;風、氧化程度越深,光澤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
指將煤研成粉末的顏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劃時留下的痕跡,所以又稱為條痕色。呈淺棕色—黑色。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
煤的比重又稱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內的一定體積的煤的重量與同溫度、同體積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稱煤的體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內的一定體積的煤的重量與同溫度、同體積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計算煤層儲量的重要指標。褐煤的容重一般為1.05~1.2,煙煤為1.2~1.4,無煙煤變化范圍較大,可由1.35~1.8。煤岩組成、煤化程度、煤中礦物質的成分和含量是影響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礦物質含量相同的情況下,煤的比重隨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
是指煤抵抗外來機械作用的能力。根據外來機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進一步將煤的硬度分為刻劃硬度、壓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類。煤的硬度與煤化程度有關,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約2~2.5;無煙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
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質、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對煤的脆度有影響。在不同變質程度的煤中,長焰煤和氣煤的脆度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無煙煤的脆度最小。
7.斷口
是指煤受外力打擊後形成的斷面的形狀。在煤中常見的斷口有貝殼狀斷口、參差狀斷口等。煤的原始物質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斷口形狀各異。
8.導電性
是指煤傳導電流的能力,通常用電阻率來表示。褐煤電阻率低。褐煤向煙煤過渡時,電阻率劇增。煙煤是不良導體,隨著煤化程度增高,電阻率減小,至無煙煤時急劇下降,而具良好牡嫉縲浴?/p>
(二) 煤的化學組成
煤的化學組成很復雜,但歸納起來可分為有機質和無機質兩大類,以有機質為主體。 煤中的有機質主要由碳、氫、氧、氮和有機硫等五種元素組成。其中,碳、氫、氧佔有機質的95%以上。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煤中有機質的元素組成,隨煤化程度的變化而有規律地變化。一般來講,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氫和氧的含量越低,氮的含量也稍有降低。唯硫的含量則與煤的成因類型有關。碳和氫是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熱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構成了有機質的主體。煤炭燃燒時,氮不產生熱量,常以游離狀態析出,但在高溫條件下,一部分氮轉變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可以回收製造硫酸氨、尿素及氮肥。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含硫多的煤在燃燒時生成硫化物氣體,不僅腐蝕金屬設備,與空氣中的水反應形成酸雨,污染環境,危害植物生產,而且將含有硫和磷的煤用作冶金煉焦時,煤中的硫和磷大部分轉入焦炭中,冶煉時又轉入鋼鐵中,嚴重影響焦炭和鋼鐵質量,不利於鋼鐵的鑄造和機械加工。用含有氟和氯的煤燃燒或煉焦時,各種管道和爐壁會遭到強烈腐蝕。將含有砷的煤用於釀造和食品工業作燃料,砷含量過高,會增加產品毒性,危及人民身體健康。
煤中的無機質主要是水分和礦物質,它們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質量和利用價值,其中絕大多數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另外,還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鍺、鎵、銦、釷、釩、鈦、鈾……等,它們分別以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的形態存在於煤中。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達到工業品位或可綜合利用時,就是重要的礦產資源。
通過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學組成及其含量,通過工業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質,大致判斷煤的種類和用途。煤的工業分析包括對水分、灰分、揮發分的測定和固定碳的計算四項內容。
1.水分
指單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內在水分和結晶水三種存在狀態。一般以煤的內在水分作為評定煤質的指標。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內部表面積越大,水分含量越高。水分對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質。在煤的貯存過程中,它能加速風化、破裂,甚至自燃;在運輸時,會增加運量,浪費運力,增加運費;煉焦時,消耗熱量,降低爐溫,延長煉焦時間,降低生產效率;燃燒時,降低有效發熱量;在高寒地區的冬季,還會使煤凍結,造成裝卸困難。只有在壓制煤磚和煤球時,需要適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2.灰分
是指煤在規定條件下完全燃燒後剩下的固體殘渣。它是煤中的礦物質經過氧化、分解而來。灰分對煤的加工利用極為不利。灰分越高,熱效率越低;燃燒時,熔化的灰分還會在爐內結成爐渣,影響煤的氣化和燃燒,同時造成排渣困難;煉焦時,全部轉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強度,嚴重影響焦炭質量。煤灰成分十分復雜,成分不同直接影響到灰分的熔點。灰熔點低的煤,燃燒和氣化時,會給生產操作帶來許多困難。為此,在評價煤的工業用途時,必須分析灰成分,測定灰熔點。
3.揮發分
指煤中的有機物質受熱分解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它是對煤進行分類的主要指標,並被用來初步確定煤的加工利用性質。煤的揮發分產率與煤化程度有密切關系,煤化程度越低,揮發分越高,隨著煤化程度加深,揮發分逐漸降低。
4.固定碳
測定煤的揮發分時,剩下的不揮發物稱為焦渣。焦渣減去灰分稱為固定碳。它是煤中不揮發的固體可燃物,可以用計算方法算出。焦渣的外觀與煤中有機質的性質有密切關系,因此,根據焦渣的外觀特徵,可以定性地判斷煤的粘結性和工業用途。
(三)煤的工藝性質
為了提高煤的綜合利用價值,必須了解、研究煤的工藝性質,以滿足各方面對煤質的要求。煤的工藝性質主要包括:粘結性和結焦性、發熱量、化學反應性、熱穩定性、透光率、機械強度和可選性等。
1.粘結性和結焦性
粘結性是指煤在干餾過程中,由於煤中有機質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夠相互粘結成塊的性能。結焦性是指煤在干餾時能夠結成焦炭的性能。煤的粘結性是結焦性的必要條件,結焦性好的煤必須具有良好的粘結性,但粘結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單獨煉出質量好的焦炭。這就是為什麼要進行配煤煉焦的道理。粘結性是進行煤的工業分類的主要指標,一般用煤中有機質受熱分解、軟化形成的膠質體的厚度來表示,常稱膠質層厚度。膠質層越厚,粘結性越好。測定粘結性和結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膠質層測定法外,還有羅加指數法、奧亞膨脹度試驗等等。粘結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礦物質含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沒有粘結性,膠質層厚度也很小。
2.發熱量
是指單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亦稱熱值,常用106J/kg表示。它是評價煤炭質量,尤其是評價動力用煤的重要指標。國際市場上動力用煤以熱值計價。我國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幾十年的以灰分計價為以熱值計價。發熱量主要與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關。為便於比較耗煤量,在工業生產中,常常將實際消耗的煤量摺合成發熱量為2.930368×107J/kg的標准煤來進行計算。
3.化學反應性
又稱活性。是指煤在一定溫度下與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相互作用的反應能力。它是評價氣化用煤和動力用煤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應性強弱直接影響到耗煤量和煤氣的有效成分。煤的活性一般隨煤化程度加深而減弱。
4.熱穩定性
又稱耐熱性。是指煤在高溫作用下保持原來粒度的性能。它是評價氣化用煤和動力用煤的又一項重要指標。熱穩定性的好壞,直接影響爐內能否正常生產以及煤的氣化和燃燒效率。
5.透光率
指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長焰煤等),在規定條件下用硝酸與磷酸的混合液處理後,所得溶液對光的透過率稱為透光率。隨著煤化程度加深,透光率逐漸加大。因此,它是區別褐煤、長焰煤和氣煤的重要指標。
6.機械強度
是指塊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難易程度。機械強度低的煤投入氣化爐時,容易碎成小塊和粉末,影響氣化爐正常操作。因此,氣化用煤必須具備較高的機械強度。
7.可選性
是指煤通過洗選,除去其中的夾矸和礦物質的難易程度。我國現行的選煤方法,詳見第四節。
二、用途與技術經濟指標
(一) 煤的工業分類
1958年,國家頒布了以煉焦用煤為主的分類方案,為工業部門合理使用煤炭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認真分析研究和吸收國外先進分類方法的基礎上,為了使各項分類的技術經濟指標最能反映煤的質量特點,達到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資源的目的,1986年,國家重新頒布了從褐煤到無煙煤的全面技術分類標准,將自然界中的煤劃分為14大類,其中,褐煤和無煙煤又分別劃分為2個和3個小類(表2.2.1)。這就是我國現行的煤炭分類國家標准。
表 2.2.1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准 (GB5751-86)
(1) 分類指標及其符號Vr為乾燥無灰基揮發分(%);Hr為乾燥無灰基氫含量(%);GR.I(簡記G)為煙煤的粘結指數;Y為煙煤的膠質層最大厚度;PM為煤樣的透光率(%);b為煙煤的奧亞膨脹度(%);Q-A.GNGW為煤的恆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MJ/kg)。
(2) 煤類的編碼各類煤用兩位阿拉伯數碼表示。10位表示煤的揮發分,個位數在無煙煤及褐煤表示煤化程度,在煙煤表示結粘性。
(二) 各煤類的主要特徵和用途
1.褐煤
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點是水分高、比重小、揮發分高、不粘結、化學反應性強、熱穩定性差、發熱量低,含有不同數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氣化或低溫干餾的原料,也可用來提取褐煤蠟、腐殖酸,製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號褐煤還可以作農田、果園的有機肥料。
2.長焰煤
它的揮發分含量很高,沒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結性,膠質層厚度不超過5mm,易燃燒,燃燒時有很長的火焰,故得名長焰煤。可作為氣化和低溫干餾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動力燃料。
3.不粘煤
它水分大,沒有粘結性,加熱時基本上不產生膠質體,燃燒時發熱量較小,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殖酸。主要用作製造煤氣和民用或動力燃料。
4.弱粘煤
水分大,粘結性較弱,揮發分較高,加熱時能產生較少的膠質體,能單獨結焦,但結成的焦塊小而易碎,粉焦率高。這種煤主要用作氣化原料和動力燃料。
5. 1/2中粘煤
它具有中等粘結性和中高揮發分。可以作為配煤煉焦的原料,也可以作為氣化用煤和動力燃料。
6.氣煤
揮發分高,膠質層較厚,熱穩定性差。能單獨結焦,但煉出的焦炭細長易碎,收縮率大,且縱裂紋多,抗碎和耐磨性較差。故只能用作配煤煉焦,還可用來煉油、製造煤氣、生產氮肥或作動力燃料。
7.氣肥煤
它的揮發分和粘結性都很高,結焦性介於氣煤和肥煤之間,單獨煉焦時能產生大量的氣體和液體化學物質。最適合高溫干餾製造煤氣,更是配煤煉焦的好原料。
8.肥煤
具有很好的粘結性和中等及中高等揮發分,加熱時能產生大量的膠質體,形成大於25mm的膠質層,結焦性最強。用這種煤來煉焦,可以煉出熔融性和耐磨性都很好的焦炭,但這種焦炭橫裂紋多,且焦根部分常有蜂焦,易碎成小塊。由於粘結性強,因此,它是配煤煉焦中的主要成分。
9. 1/3焦煤
它是介於焦煤、肥煤和氣煤之間的過渡煤,具有很強的粘結性和中高等揮發分,單獨用來煉焦時,可以形成熔融性良好、強度較大的焦炭。因此,它是良好的配煤煉焦的基礎煤。
10.焦煤
具有中低等揮發分和中高等粘結性,加熱時可形成穩定性很好的膠質體,單獨用來煉焦,能形成結構緻密、塊度大、強度高、耐磨性好、裂紋少、不易破碎的焦炭。但因其膨脹壓力大,易造成推焦困難,損壞爐體,故一般都作為煉焦配煤使用。
11.瘦煤
具有較低揮發分和中等粘結性。單獨煉焦時,能形成塊度大、裂紋少、抗碎強度較好,但耐磨性較差的焦炭。因此,用它加入配煤煉焦,可以增加焦炭的塊度和強度。
12.貧瘦煤
揮發分低,粘結性較弱,結焦性較差。單獨煉焦時,生成的焦粉很多。但它能起到瘦化劑的作用。故可作煉焦配煤使用,同時,也是民用和動力的好燃料。
13.貧煤
具有一定的揮發分,加熱時不產生膠質體,沒有粘結性或只有微弱的粘結性,燃燒火焰短,煉焦時不結焦。主要用於動力和民用燃料。在缺乏瘦料的地區,也可充當配煤煉焦的瘦化劑。
14.無煙煤
它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揮發分低、比重大、硬度高、燃燒時煙少火苗短、火力強。通常作民用和動力燃料。質量好的無煙煤可作氣化原料、高爐噴吹和燒結鐵礦石的燃料,以及製造電石、電極和炭素材料等。
(三) 工業用煤的質量要求
煤的工業用途非常廣泛,歸納起來主要是冶金、化工和動力三個方面。同時,在煉油、醫葯、精密鑄造和航空航天工業等領域也有廣闊的利用前景。各工業部門對所用的煤都有特定的質量要求和技術標准。簡要介紹如下:
1.煉焦用煤
煉焦是將煤放在干餾爐中加熱,隨著溫度的升高(最終達到1 000℃左右),煤中有機質逐漸分解,其中,揮發性物質呈氣態或蒸汽狀態逸出,成為煤氣和煤焦油,殘留下的不揮發性產物就是焦炭。焦炭在煉鐵爐中起著還原、熔化礦石,提供熱能和支撐爐料,保持爐料透氣性能良好的作用。因此,煉焦用煤的質量要求,是以能得到機械強度高、塊度均勻、灰分和硫分低的優質冶金焦為目的。國家對冶金焦用煤有專門的質量標准,見表2.2.2。
表 2.2.2冶金焦用煤質量標准 (GB397-65)見上圖
2氣化用煤
煤的氣化是以氧、水、二氧化碳、氫等為氣體介質,經過熱化學處理過程,把煤轉變為各種用途的煤氣。煤氣化所得的氣體產物可作工業和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常用的制氣方法有兩種:①固定床氣化法。目前國內主要用無煙煤和焦炭作氣化原料,製造合成氨原料氣。要求作為原料煤的固定碳>80%,灰分(Ag)<25%,硫分(SgQ)≤2%,要求粒度要均勻,25~75mm,或19~50mm,或13~25mm,機械強度>65%,熱穩定性S+13>60%,灰熔點(T2)>1 250℃,揮發分不高於9%,化學反應性愈強愈好。②沸騰層氣化法。對原料煤的質量要求是:化學反應性要大於60%,不粘結或弱粘結,灰分(Ag)<25%,硫分(SgQ)<2%,水分(WQ)<10%,灰熔點(T2)>1 200℃,粒度<10mm,主要使用褐煤、長焰煤和弱粘煤等。
3.煉油用煤
一般以褐煤、長焰煤為主,弱粘煤和氣煤也可以使用,其要求取決於煉油方法。①低溫干餾法,是將煤置於550℃左右的溫度下進行干餾,以製取低溫焦油,同時還可以得到半焦和低溫焦爐煤氣。煤種為褐煤、長焰煤、不粘煤或弱粘煤、氣煤。對原料煤的質量要求是:焦油產率(Tf)>7%,膠質層厚度<9mm,熱穩定性S+13>40%,粒度6~13mm,最好為20~80mm 。②加氫液化法,是將煤、催化劑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溫高壓下使煤中有機質破壞,與氫作用轉化成低分子液態或氣態產物,進一步加工可得到汽油、柴油等燃料。原料煤主要為褐煤、長焰煤及氣煤。要求煤的碳氫化(C/H)<16,揮發分>35%,灰分(Ag)<5%,煤岩的絲炭含量<2%。
4.燃料用煤
任何一種煤都可以作為工業和民用的燃料。不同工業部門對燃料用煤的質量要求不一樣。蒸汽機車用煤要求較高,國家規定是:揮發分(Vr)≥20%,灰分(Ag)≤24%,灰熔點(T2)≥1 200℃,硫分(SgQ)長隧道及隧道群區段≤1%,低位發熱量2.09312×107~2.51174×107J/kg以上。發電廠一般應盡量用灰分(Ag)>30%的劣質煤,少數大型鍋爐可用灰分(Ag)20%左右的煤。為了將優質煤用於發展冶金和化學工業,近年來,我國在開展低熱值煤的應用方面取得了較快的進展,不少發熱量僅有8 372.5J/ kg左右的劣質煤和煤矸石也能用於一般工廠,有的發電廠已摻燒煤矸石達30%。
煤的其他用途還很多。如,褐煤和氧化煤可以生產腐殖酸類肥料;從褐煤中可以提取褐煤蠟供電氣、印刷、精密鑄造、化工等部門使用;用優質無煙煤可以製造碳化硅、碳粒砂、人造剛玉、人造石墨、電極、電石和供高爐噴吹或作鑄造燃料;用煤瀝青製成的碳素纖維,其抗拉強度比鋼材大千倍,且重量輕、耐高溫,是發展太空技術的重要材料;用煤瀝青還可以製成針狀焦,生產新型的電爐電極,可提高電爐煉鋼的生產效率等等。總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煤炭的綜合利用技術也在迅速發展,煤炭的綜合利用領域必將繼續擴大。

『貳』 煤炭的成分和特性

構成煤炭有機質的元素
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特性
煤炭燃燒時,氮不產生熱量,在高溫下轉變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離狀態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為重要。煤炭燃燒時絕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隨煙氣排放,污染大氣,危害動、植物生長及人類健康,腐蝕金屬設備;當含硫多的煤用於冶金煉焦時,還影響焦炭和鋼鐵的質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評價煤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煤中的有機質在一定溫度和條件下,受熱分解後產生的可燃性氣體,被稱為「揮發分」,它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氫氣、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組成的混合氣體。揮發分也是主要的煤質指標,在確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徑和工藝條件時,揮發分有重要的參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揮發分較多。如果燃燒條件不適當,揮發分高的煤燃燒時易產生未燃盡的碳粒,俗稱「黑煙」;並產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環芳烴類、醛類等污染物,熱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據煤的揮發分選擇適當的燃燒條件和設備

『叄』 煤炭的成分

煤中有機質是復雜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主要由碳、氫、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組成,而碳、氫、氧三者總和約佔有機質的95%以上;煤中的無機質也含有少量的碳、氫、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組分,其含量隨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為50%~60%,褐煤為60%~70%,煙煤為74%~92%,無煙煤為
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學成分。煤燃燒時,其中硫生成SO2,腐蝕金屬設備,污染環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為
5
級:高硫煤,大於4%;富硫煤,為2.5%~4%;中硫煤,為1.5%~2.5%;低硫煤,為1.0%~1.5%;特低硫煤
,小於或等於1%。煤中硫又可分為有機硫和無機硫兩大類。
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於燃燒、煉焦、氣化、低溫干餾、加氫液化等。①燃燒。煤炭是人類的重要能源資源,任何煤都可作為工業和民用燃料。②煉焦。把煤置於干餾爐中,隔絕空氣加熱,煤中有機質隨溫度升高逐漸被分解,其中揮發性物質以氣態或蒸氣狀態逸出,成為焦爐煤氣和煤焦油,而非揮發性固體剩留物即為焦炭。焦爐煤氣是一種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焦油可用於生產化肥、農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油漆、染料、醫葯、炸葯等。焦炭主要用於高爐煉鐵和鑄造,也可用來製造氮肥、電石。電石是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合成化工產品。③氣化。氣化是指轉變為可作為工業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氣。④低溫干餾。把煤或油頁岩置於
550℃左右的溫度下低溫干餾可製取低溫焦油和低溫焦爐煤氣,低溫焦油可用於製取高級液體燃料和作為化工原料。⑤加氫液化。將煤、催化劑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溫高壓下使煤中有機質破壞,與氫作用轉化為低分子液態和氣態產物,進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體燃料。加氫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長焰煤、氣煤為主。

『肆』 煤質化驗中,Mt、Mad、Aad、Vad各代表什麼意思

Mt代表全水份、Mad代表空氣乾燥基水份、Aad代表灰分、Vad代表揮發分。

煤中水分分為內在水分、外在水分、結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過大是,不利於加工、運輸等,燃燒時會影響熱穩定性和熱傳導,煉焦時會降低焦產率和延長焦化周期。

灰分指煤在燃燒的後留下的殘渣。不是煤中礦物質總和,而是這些礦物質在化學和分解後的殘余物。灰分高,說明煤中可燃成份較低。發熱量就低。

測定

准確稱取粒度小於0.2mm的空氣乾燥煤樣 (1±0.1)g(稱准到0.0002g), 放入燒杯(3.3.4)中,加入(0.5~1)mL乙醇(3.2.7)潤濕,然後加入50mL鹽酸溶液(3.2.1),蓋上表面皿(3.3.5),搖勻,在電熱板上加熱,微沸30min。

向濾液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3.2.8),用氨水(3.2.2)中和至微鹼性(溶液呈黃色),再加鹽酸調至溶液成微酸性(溶液呈紅色),再過量2mL,加熱到沸騰,在不斷攪拌下滴加10%氯化鋇溶液(3.2.3)10 mL,放在電熱板上或沙浴上微沸2h或放置過夜,最後保持溶液的體積在200mL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煤質化驗

『伍』 煤級和煤質的影響

關於岩漿侵入對煤級和煤質的影響,國內外雖然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楊起等,1987;趙海舟,1994;趙民等,2000;Barkeret al.,1998),然而卻並沒有針對各種岩漿侵入類型進行分別探討。本文從岩漿侵入對煤層氣影響的角度出發,以五個典型礦區的實際觀測結果及樣品測試分析結果為依據,系統研究了岩漿侵入對煤級、煤中的水分、灰分和揮發分等的影響。

岩漿侵入煤層,使煤發生熱化學分解,改變了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甚至與煤層發生物質交換,使接觸帶及其附近的煤質發生一系列變化。一般認為岩漿侵入煤層使煤級增高,水分、灰分增高,揮發分則大幅降低(趙民等,2000;Barkeret al.,1998)。在研究的五個典型礦區內,不同的侵入類型有不同的煤變質和煤質變化規律。

紅菱礦以輝綠岩脈侵入為主(圖3.1),靠近岩體的G1樣品為焦化煤樣品,鏡質組反射率為2.49%,而離G1樣品約3m的G2樣品的反射率略有升高,為2.7%,再遠處兩個樣品的反射率與G2相比幾乎沒有變化(表3.1)。這個規律似乎與靠近岩漿處煤級較高的規律相悖。作者認為G1樣品僅比其他樣品高0.2%,可能是由於對天然焦化煤樣的反射率測試誤差造成的,不能代表實際的變化規律。從四個樣品的煤質分析數據看(圖3.1):一方面,靠近岩漿處煤的灰分明顯要高許多;另一方面,四個樣品的其他三個組分含量的變化具有很強的規律性,且G3和G4兩個樣品的各項煤質參數均較一致,這說明岩漿對煤質的影響僅局限在G3樣品處,即離開岩體約5m(近似為該處岩漿侵入體的寬度)的距離范圍內。

孟庄礦為層內花崗岩體侵入類型(圖3.2),在三個樣品中,靠近岩漿處煤的揮發分相對較低,而水分和灰分與相應煤級的正常煤相比都偏高(圖3.7),說明岩漿侵入的熱量和外來物質改變了煤的物理化學性質及成分。煤的碳含量變化規律不明顯,而氫含量表現為離岩體越遠含量越高的趨勢。向岩漿岩方向煤的煤級有增高的趨勢,但是在緊靠岩漿岩處(B1樣)煤的反射率反而迅速下降。值得指出的是,美國學者Cooper等(2007)在研究拉頓盆地煤的岩漿接觸變質規律時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①由於岩體侵入時的熱傳導或對流向上方向強而向下方向弱,造成岩體對底部煤層的煤級和煤質的影響規律本身較弱。據采樣觀察,該處岩體之下直接與煤層接觸,而並未發現天然焦帶和焦化煤帶,也說明岩體對之下煤層的線性影響規律不明顯。②采樣點地質條件復雜,構造應力非常強,構造煤十分發育(四個樣品均為鱗片狀和糜棱狀樣品)。說明該區在岩漿侵入前或侵入後煤層經受了強烈構造熱活動,因此在該區小規模的區域熱變質作用可能造成三個樣品的煤級相近、均較正常煤高且變化規律不明顯的現象。③煤的鏡質組反射率測試對部分焦化煤可能實用性較差,特別是靠近岩體約半個侵入寬度之內的煤。

圖3.7 孟庄礦樣品隨距岩體遠近的煤質變化規律

朱庄礦為典型的底板侵入型(圖3.3)。該處除A1號的天然焦樣品外,其他五個樣品均在靠近岩漿處呈現灰分和水分含量高,揮發分含量低,且線性變化規律很明顯的特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煤層底板由天然焦和砂質泥岩組成的「焦岩混合帶」組成,因此靠近岩漿處煤中大量的灰分主要來自於其直接底板的岩石中。與孟庄礦類似,該區五個樣品也呈現碳含量和煤的反射率的變化區間較小,且規律不明顯(圖3.3)的特點。造成這種的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可能與該區由閃長岩和砂質泥岩構成的「焦岩混合帶」的復雜的底板形態以及復雜的岩性組合對岩漿熱傳導的影響有關;二是可能與該區煤層中存在的薄層夾矸造成的層內非均質性並進而引起岩漿的熱傳導不均有關;三是該區存在多期次的岩漿侵入,侵入後的連續岩漿流,會造成冷卻時,反應不敏感,因此岩體控制規律不明顯。

郭二庄礦為典型的頂板侵入型(圖3.4),該處岩漿侵入並吞蝕9#煤層頂部,同時部分吞蝕離頂約1m處的一層炭質泥岩夾矸。採集的四個樣品中E1和E2均靠近岩漿,而E1樣品位於粉砂岩和炭質泥岩構成的約1m厚的夾矸之上,E2樣品位於未被岩漿侵入的粉砂岩之下(圖3.4),這些差異造成兩個樣品雖距離岩體距離相當,卻在煤岩組成和煤級上具有顯著的差別。其中E1號煤的反射率、灰分和水分均比E2高,而揮發分卻比E2低,說明與E2樣鄰近的粉砂岩提供了良好的熱傳導性能,使得E2樣煤級升高,同時夾矸中的灰分大量帶入到E2樣中,使得該樣的灰分非常高。同樣原理,E3和E4樣較E2樣離岩漿遠,因此煤級和灰分相應適當降低(圖3.8)。此外,E2、E3和E4三個樣品的煤級變化規律並不呈線性衰減,可能與該區的熱傳導和對流方式有關。據Barker等(1998)的研究,當煤變質周圍水文地質活動較強時,岩漿熱液中大量的水蒸汽會影響煤的熱傳導和對流方式,進而影響煤的熱變質剖面。郭二庄礦9煤層與底板的奧陶系灰岩相隔僅幾米,整個礦區內受奧陶系灰岩水的影響顯著,采樣點處礦井充水現象也十分顯著,因此推斷該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也對岩漿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圖3.8 郭二庄礦樣品的煤級和煤質隨距離岩體遠近的變化規律

陶一礦是該區典型的混合侵入,且規律非常明顯。該區頂底板均受到岩漿侵入,侵入體厚度在1m左右,而在上下岩漿岩體的中間部分存在一層約20cm的炭質泥岩夾矸(圖3.5)。受這種地質條件所控制,該處的靠近頂板岩漿和底板岩漿的兩個樣品均為異常高變質煤,四個樣的反射率均在5.5%以上,而在中部炭質泥岩附近的樣品的反射率已回歸正常值(反射率為1.87%)。同時,靠近岩漿處的四個樣品的水分含量均較高而揮發分含量均較低,且規律明顯。灰分含量在頂底板岩漿的不同處存在差別,在底板岩漿處樣品的灰分含量較高。由該區接觸變質特點可總結出如下規律:①岩漿接觸變質的影響范圍一般都在約1.5個岩體寬度的范圍內;②煤層中的夾矸可起到良好的隔熱作用,如果岩漿岩體與煤層之間存在夾矸,則岩漿對煤層的各種指標的影響將顯著減弱。③該處樣品中靠近兩個岩體的D5和D2樣品的反射率均比D4和D1略低,而D5和D4均在離岩體約半個岩體寬度的范圍內,這進一步證明了在離岩體約半個岩體距離內的煤(或焦化煤)的反射率測試可能失真的情況。

總結以上典型的五種類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①無論是那種類型岩漿侵入均可引起接觸帶煤的煤級增高,揮發分降低,灰分和水分含量增高。但不同的侵入類型影響的程度不同,其中底板岩床的影響最大,而頂板岩床和岩脈的影響稍小。②岩漿侵入對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受煤層的結構和非均質性的影響比較嚴重,如果岩漿岩體和煤層之間存在一層熱傳導較差的泥岩則可能減小岩漿的影響程度,但若存在一層傳導性較好的砂岩則可能增強岩漿的影響程度。③無論是岩脈還是岩床,岩漿熱對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范圍或距離均有限。岩床對上部煤層的影響距離較寬,約為1.5個岩體寬度,而對岩床之下影響的范圍稍窄。岩脈對煤的影響范圍一般在岩體周邊1個岩體寬度內。④岩漿對煤的影響的變化規律還受到區域內的其他構造熱事件、水文地質事件,以及其他熱液事件所控制。如果在岩體周圍存在流動的熱液,則可能形成小范圍的區域變質事件,從而形成不同的煤變質分帶。⑤在離岩體非常近,一般在半個岩體寬度內,由於受天然焦化的影響,可能造成煤的反射率測試值失真並偏小的現象(孟庄礦和陶一礦)。這可能是由於靠近岩體周圍煤的芳香碳官能團排列混亂或被破壞造成的。

總結岩漿侵入對煤的變質程度和煤質的影響可知,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控制:①岩體的規模及侵入產狀;②離岩體的距離:距離越遠,影響越小;③侵入部位:如侵入煤層頂板、底板以及層內均產生不同的影響,單層和多層侵入的影響不同等;④煤層中的夾矸的岩性:岩體與煤層之間的夾矸的岩性為泥岩,則由於其岩石緻密,透氣性差,熱導率低,成為熱的自然屏障;若為砂岩,則由於其透氣性好,熱導率高,可使岩漿熱影響到更大的范圍。

『陸』 鄭庄-樊庄高階煤煤層氣評價成果與認識

孟慶春 張永平 郭希波

(華北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河北 062552)

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專項「山西沁水盆地煤層氣水平井開發示範工程」(2011ZX05061)

作者簡介:孟慶春,男,高級工程師,從事油田開發及煤層氣開發研究。E-mail:yjy_mqc@petrochina.com.cn。

摘 要:本文詳細介紹了中國山西沁水盆地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歷程、基本地質特徵、主要成果和認識以 及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新進展,特別是通過對「十五」 以來沁水盆地南部已探明鄭庄-樊庄千億立方米煤層氣 田的評價工作的系統認識和總結,將有效指導煤層氣的高效評價和開發。

關鍵詞:沁水盆地;高階煤;煤層氣;評價;成效與認識

The Effect & Knowledge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High Rank Coal CBM of Fanzhuang-Zhengzhuang

Meng Qingchun,Zhang Yongping,Guo Xibo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Huabei Oilfield Company,Hebei 06255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tailedly introces the history,the essential geologic feature、the main resuls & knowledge and the new progresses on the exploratory & development of the CBM,in Qinshui Basin,Shanxi Province,China.Especially,the systemic knowledges and conclusions we have gained ring the evaluation work about the coalbed methane field in Fanzhuang and Zhengzhuang Block in the South of Qinshui Basin,where we have explored hundreds of billion cubic meter gas 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will guide us to evaluate and exploit the CBM efficiently.

Key words:Qinshui Basin;high rank coal;coalbed methane;evaluation;effect & knowledge

沁水盆地位於山西省中南部,北臨五台山隆起、南坻中條山隆起、東依太行山隆起、西靠霍山凸起 與呂梁山隆起相望,盆地整體上呈北北東向展布,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整裝、高豐度、高階煤煤層氣 田。沁水盆地面積2.7×104km2,煤層氣總資源量3.97×1012m3,佔全國總量的10.8%。其中1000m 以淺的資源量為1.9×1012m3。沁水盆地共登記煤層氣礦權20塊,總面積14619.386km2。其中中國石 油7塊,面積5169.076km2,中國石化1塊,面積1057.29km2,中聯煤9塊,面積7910.25km2,地方 企業3塊,面積482.78km2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資料,全球煤層氣資源量約(91~260)×1012m3,其中約90%分布在10個 主要產煤國(中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南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波蘭、哈薩克和哥倫 比亞)。我國煤層氣資源量非常豐富,煤層埋深2000米以淺煤層氣資源總量為36.81×1012m3(與陸上 常規天然氣資源量38×1012m3基本相當),可采資源量11×1012m3。煤層氣資源量居世界第三(前兩 位是俄羅斯、加拿大,煤層氣資源量分別為113×1012m3、76×1012m3)。

沁水煤層氣田一直是煤層氣勘探開發的熱點地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勘探至今認為,該盆地是 目前是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最有潛力的盆地,也是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投入較大、研究程度較高、產量 最高的地區。截止2010年底,該區已有各類井1139口,上交煤層氣探明儲量超過1000×108m3,沁水 煤層氣田鄭庄樊庄區塊位於盆地南部,總礦權面積771.249km2,其中目前有采礦權面積193.1km2,截 止2010年底,已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1152.54×108m3

通過對該區典型區塊——鄭庄-樊庄區塊煤層氣評價成效與認識的研究,對指導沁水盆地其它區塊 下部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1 概況

1.1 勘探開發簡況

1.1.1 煤層氣勘探評價突破階段

1997~1999年,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在礦權區內鑽探煤層氣參數井和試驗井4口,TL-004、TL- 006、TL-007、TL-010;1997年10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新區事業部煤層氣勘探項目部在樊庄 區塊完成了晉試1井鑽探,1998年,在樊庄區塊晉試1井附近鑽探晉1-1、晉1-2、晉1-3、晉1- 4、晉1 -5等5口井和晉試2、3、4三口評價井,1999年進行井組排水采氣試驗,除晉1-5井外,其 餘5口井均獲工業氣流,單井日產氣2839 ~3394m3,最高日產氣量晉1 -2井達9780m3。1999年在鄭 庄區塊鑽探了晉試5和晉試6井,分別獲得了日產2736m3和1455m3的工業氣流,最高日產氣分別達到 3085m3、2721m3。2004年在鄭庄區塊補充鑽探了晉試10井,2006年中國石油廊坊分院又鑽探了6口 探井(晉試7、晉試8、晉試9、晉試11、晉試12和晉試13井),對煤層段進行了系統取心測試,獲得 了大量的資料,並對3#煤層進行了壓裂試氣,目前部分井的產量已經達到2000m3以上,產量還在穩步 上升。

1.1.2 資源評價、上交探明儲量,規模開發階段

2001年以來,中石油在樊庄區塊上交煤層氣探明儲量上交煤層氣探明含氣面積247.69km2,探明儲 量352.26×108m3。2007年以來,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華北油田通過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現場評價 工作量的投入,完成二維地震185條1865.5km,測網密度達到0.5km×0.5km~2km×4km,完成三維 地震94.75km2,按照掌控資源、優選有利建產區,整體評價探明儲量的原則,2008~2009年共鑽探評 價井88口,上交探明含氣面積408.05km2,上交探明儲量693.06 × 108m3,累積上交探明儲量 1152.54×108m3

2005年12月15日,以樊庄區塊煤層氣羽狀水平井晉平2井組的開鑽為標志,拉開了煤層氣田大規 模開發建設的序幕。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在樊庄區塊開展水平井先導試驗,鑽探晉平2水平井井 組;截止到2010年底該區已有完鑽井1139口,其中探井、評價井95口,羽狀水平井66口,產能井(直井)978口,已經建成生產能力8×108m3,並建成國內第一個數字化、規模化煤層氣田,實現了商 業化運營。

1.2 主要地質特徵

本區含煤地層主要是上石炭系太原組和下二疊系山西組。本溪組、下石盒子組均只含薄煤層或煤 線,未發現具經濟價值的可採煤層。其中,主要可採煤層為二疊系山西組3#和石炭系太原組15#煤,平 面上分布較為穩定。

(1)構造特徵。鄭庄-樊庄3#煤層頂面形態基本為西北傾的斜坡。區內斷層走向主要為NE向,一般延伸較短。寺頭、後城腰斷層斷距較大,達到100~350m,對構造起到控製作用,其中寺頭斷層延 伸貫穿全區。

(2)儲層特徵。煤儲層物性特徵表明孔隙度、滲透率低,樊庄區塊孔隙度3.08% ~10.9%,平 均6.41%。

鄭庄區塊孔隙度0.65%~10.5%,平均5.2%;壓裂前煤層滲透率一般為(0.02~0.51)×10-3μm2,平均0.12×10-3μm2

該區煤岩類型主要為光亮煤,有少量半亮煤及半暗煤。為碎裂結構煤、原生結構煤。

3#煤多發育兩組裂隙,近垂直層理。主裂隙長度一般為0.5~6.0cm,密度11~25條/5cm,高度 0.5~6cm;次裂隙與主裂隙近直交,長度受主裂隙控制,一般為0.5cm,密度7~8條/5cm。裂隙中充 填有少量礦物薄膜,裂隙連通性中等-好。

孔隙見氣孔、組織孔、變形的組織孔、鑄模孔、殘留的變形胞腔孔、裂隙、縮聚裂隙、裂隙孔等。部分見充填礦物質條帶的裂隙。可見裂隙垂直或斜交於層理現象。

煤岩顯微組分以鏡質組為主,根據山西組3#煤層煤岩顯微組分、煤質組分分析分析,顯微組分以 鏡質組為主,鏡質組含量65.9%~83.4%,平均76.9%;惰質組含量16.6%~34.1%,平均23.0%。

煤岩煤質組分為中-低灰煤,煤岩灰分含量9.23%~20.37%,平均13.0%,屬中-低灰煤;水分 含量0.7%~1.7%,平均1.2%;揮發分含量5.9%~7.8%,平均6.9%。

根據煤岩分析,本區煤岩熱演化程度高,3#煤鏡質體反射率為(Ro)2.79%~3.98%,煤化程度 為三號無煙煤。

(3)煤層分布。樊庄總體上東南部較厚,往北西減薄,再至北西又增厚之變化趨勢。區域上3煤 厚度4.06~7.19m,一般4.0~6.0m,最厚固10-9#厚度達13.65m,最薄為華固40-11井煤層厚度僅 為0.5m。鄭庄北部煤層厚度>6.0m,其餘地區煤層厚度介於5.0~6.0m之間。

(4)煤層埋深。鄭庄一樊庄區塊整體上呈現東淺西深、南淺北深的變化趨勢,樊庄埋深為300~ 750m;鄭庄埋深為500~1337m。區塊內大於1000m的部分主要位於鄭庄的北部靠近馬必的區域,其中 鄭試60井最深為1337m。

(5)煤層含氣性。根據煤含氣量測試資料統計,樊庄區塊3含氣量在17.1~25.29m3/t,15含氣 量在12.7~23.64m3/t;鄭庄區塊3含氣量在8.06~30.04m3/t,15含氣量在18.9~24.76m3/t。平均 含氣量在20m3/t以上。煤層氣吸附性:3#煤吸附能力強,根據3煤層煤岩等溫吸附試驗結果:煤層空 氣乾燥基最大吸附氣量為31.51~41.44m3/t,蘭氏壓力3#煤為2.09~3.38MPa。表明3煤吸附能力強(圖1)。

圖1 鄭庄3等溫吸附試驗圖

2 煤層氣評價工作主要做法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視早期普查和勘探研究工作,優選有利區帶進行地質深入研究和評價井的部署鑽探。該階段 我們吸取一些經驗教訓,充分利用地震等勘探技術手段,進一步落實構造和儲層展布特徵,對於水平井 部署區域,更要開展三維地震,來提高對煤層的精細認識。

二是加強對產能的評價,提交優質可動用資源。除了開展單井點煤層氣井排采以外,更加重視煤層 氣井組的排采來提高認識,如晉試1井組的鑽探和排采,為首次上交探明儲量提供了充分依據。

三是重視對開發可行性的評價,在資源評價的基礎上,我們更重視今後規模投入開發的可行性研 究,為提高產能建設的到位率做好技術支持。

四是通過對已開發區開發經驗的總結,來優化我們的評價程序,指導下一步評價工作,目前基本形 成以少數資料經鑽探—井組試采—提交探明儲量—先導試驗區—規模開發這樣一個環節,各環節互相補 充,實現資源的有效評價和開發。

3 煤層氣主要評價成效

3.1 累計探明千億方大型、整裝、高豐度大氣田,為開發建設提供資源基礎

鄭庄-樊庄區塊,以寺頭斷層為界劃分為兩個區塊,斷層以西為鄭庄區塊,以東為樊庄區塊。截止 2010年底已上報探明含氣面積729.88km2,探明儲量1152.53×108m3。其中,3#煤探明含氣面積 664.41km2,地質儲量1088.21×108m3;15煤探明含氣面積65.47km2,地質儲量64.32×108m3。探明 千億方整裝大氣田(儲量>300×108m3為大氣田)。

鄭庄區塊山西組3號煤煤層氣儲量探明三個井區(晉試7、東大、里必),探明含氣面積 482.19km2,煤層氣地質儲量800.27×108m3;資源豐度達1.66×108m3/km2。其中晉試7井區含氣面 積74.14km2,煤層氣地質儲量107.21×108m3。東大井區3號煤層煤層氣探明含氣面積228.79km2,煤 層氣地質儲量384.57×108m3。里必井區3號煤層煤層氣探明含氣面積179.26km2,煤層氣地質儲量 308.49×108m3

樊庄區塊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352.26×108m3;資源豐度達1.58×108m3/km2。其中山西組3號煤 層煤層氣含氣面積182.22km2,煤層氣地質儲量287.94×108m3;太原組15號煤層煤層氣含氣面積 65.47km2,煤層氣地質儲量64.32×108m3;資源豐度為0.98×108m3/km2

3.2 深化煤儲層評價技術體系,優選有利建產目標區域

通過對儲層資源參數(含氣量、厚度)、地質參數(埋深、構造)、儲層物性參數(孔隙度)評價 分類(表1),形成一套適合本區的煤儲層評價技術體系。

Ⅰ類:構造簡單,平緩,埋深<800m,含氣量>20m3/t,煤層有效厚度>5m,有效孔隙度>5%;

Ⅱ類:斷層較少,起伏不大,埋深800~1000m,含氣量15~20m3/t,煤層有效厚度3~5m,有效 孔隙度3% ~5%;

Ⅲ類:構造復雜,斷層、陷落柱發育,埋深>1000m,含氣量<15m3/t,煤層有效厚度<3m,有效 孔隙度<3%;

通過研究,掌握了區內含氣量分布特徵(一般在15~25m3/t之間,平均20.2m3/t,66%的井含氣 量大於20m3/t),劃分出3個Ⅰ類建產區、4個Ⅱ類區建產區、4個Ⅲ類建產區,為產能建設提供了有 利區塊。

表1 煤儲層參數評價分類表

續表

Ⅰ、Ⅱ類為優質可動用資源區塊,作為2011~2012年產能建設的主力區塊。主要分布在東大井區 中部和里必井區(圖2)。

圖2 沁水煤層氣田鄭庄區塊P1s3號煤層有利區帶劃分圖

3.3 不斷深化認識,優化調整部署,為產能建設井位部署打下堅實基礎

鄭庄區塊3煤層已探明含氣面積482.19km2,探明煤層氣儲量800.27×108m3。已鑽探各類井397 口,其中鑽探評價井88口,產能井(直井)304口,羽狀水平井5口。完成二維地震129條 1558.5km,二維地震測網密度達到0.5km×0.5km ~2km×4km,三維地震94.75km2。有54口井排采,見氣39口。其中日產氣量>3000m3/d,4口井;>2000m3/d,10口井;>1000m3/d,15口井;<1000m3/d,10口井。

在區塊整體評價的基礎上,優選有利區帶,進行產能建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考慮,分步實施,優先考慮水平井部署;

(2)選擇地質條件較好的位置優先部署,避開含氣量15m3/t以下的區域;

(3)避開斷層、陷落柱等不利位置,根據二維、三維地震資料進行構造解釋和井位部署;

(4)部署區域的煤層埋深選擇300~1000m之間,主要集中在800m以淺;

(5)直井採用300m的井距,同時考慮小井距(250m)井組和叢式井組進行產能對比;

(6)水平井的鑽進方向以上傾為主,結合地質條件盡量在同一井組設計較多口的水平井。

根據以上原則,在揭示沁水煤層氣高產富集規律的基礎上,建立開發單元,指導有利區塊優選及井 位標定,整體部署直井900口和水平井60口。

2008年鄭庄9億方產能建設方案,是以2007年對樊庄的開發認識為基礎逐步改進而形成的,它從 根本上仍沿用了依賴多分支水平井的思想,且基本上是停留在室內技術的論證層面。2008年以977公 里的二維地震測線和東大43口評價井為認識基礎,以水平井為主,直井為輔,部署區域在800m以淺 含氣量大於15方/噸,部署水平井146口(水平井單井日產1.8萬方),直井為116口(直井單井日產 2300方)。建產9.15億方立方米。

2010年9月,根據二維地震資料及新井(20口評價井)資料的補充,對鄭庄區塊重新進行了構造 解釋;結合對樊庄水平井鑽井、排采效果的分析總結,樊庄投產水平井55口,開井50口,產氣井36 口,日產氣量24萬m3,平均單井日產氣量6700方,只有設計能力的37%,且鄭庄區塊較樊庄埋深深 300~500m,構造較樊庄復雜,水平井鑽井難度大,國內外大規模開發煤層氣的經驗較少。認為水平井 為主的建產思路目前的技術條件尚不成熟,方案調整為部署水平井123口,直井450口,建產 9.15×108m3

2011年底在綜合考慮地質因素和地面條件影響,對部署的井位和井數進行了修改和調整,部署水 平井60口,備用9口;直井900口,備用214口,同時考慮叢式井。建產9.1×108m3

4 幾點認識

4.1 斷塊內部構造復雜,小斷層和陷落柱發育

沁水盆地位於華北地台中部,為一個寬緩的復向斜,褶曲和斷裂主要是形成於燕山期,喜馬拉雅期 又有所改造,形成了現今改造。總體構造形態為一走向北北東,傾向北西,傾角一般在5°~10°的單斜 構造,伴有寬緩褶曲和小型斷裂,致使局部地層傾角達10°以上。其主要構造是一系列褶皺,局部見壓 性斷裂,它們的延伸方向大致為北東25°,該褶皺帶雖普遍發育,但規模不大,一般10~20km,極為開 闊平緩,兩翼岩層傾角在10°左右,最大20°,相對背斜而言,向斜顯得更為開闊,壓性斷裂不發育。

研究區內寺頭斷層和後城腰斷層的屬於較大斷層,斷距比較大、延伸長度比較遠,對構造起著重要 控製作用。其中,寺頭斷層位於鄭庄區塊東部,是鄭庄、樊庄兩個區塊的分界斷層,斷層由南—北,走 向NE60°-NE25°,傾向NW-NWW,為喜馬拉雅期形成的張性正斷層,斷層斷距在100~350m,全長 40km,在工區內延伸35km,貫穿全區。該斷層對鄭庄區塊-樊庄區塊的地質結構和構造格局有著比較 重要的控製作用,斷層下降盤的鄭庄區塊,地層埋深明顯加大。後城腰斷層位於鄭庄區塊的東南部,呈 NE走向,傾向SE,斷層斷距100 ~450m。

寺頭正斷層兩側為山西組一太原組地層與上石盒子組地層相接觸,斷層本身不導水和整體上導水性 差。除上述主要斷層外,發現一些斷距不大的次級正斷層,可能起局部導水作用。

通過二維、三維地震資料構造精細研究,鄭庄區塊構造復雜,小斷層發育,陷落柱較多。主要發育 NE向正斷層,另有部分NNE或NEE向展布的正斷層。大部分斷層斷距比較小,一般小於60m;斷層 延伸長度多數也比較短,一般在3~7km。斷層傾角為50°~60°,產狀比較陡。已經解釋出褶皺構造30 多個,以北東和南北向為主,解釋斷層350條,疑似陷落柱29個,為產能部署特別是水平井部署提供 了有利的支撐。

樊庄區塊地震資料較少,二維地震56條僅307km,且分布不均勻,對樊庄區塊構造解釋有影響。主要是勘探初期,普遍認為鄭庄-樊庄區塊整體地層寬闊平緩,區內斷層稀少,屬構造相對簡單的斜坡 帶。近幾年根據實鑽結果和二維、三維地震資料看,區內構造較復雜,小斷層和陷落柱比較發育,與以 前的認識差異較大。由於小斷層和陷落柱發育,對水平井鑽探不利。

從樊庄區塊幾年來排采經驗看,煤層產氣量和斷層和陷落柱有很大關系,斷層和陷落柱附近煤岩破 碎,乃至缺失,不利於煤層氣的富集,如華固24-2井鑽遇陷落柱,3煤層缺失。

鄭試35井-鄭試43井所在區域(圖3)、晉試97-鄭試39井所在區域(圖4)及鄭試25井所在 區域。

圖3 鄭試35井—鄭試43井區域含氣量圖

圖4 鄭試97井—鄭試43井區域含氣量圖

鄭試35井到鄭試43井所在區域靠近寺頭斷層,區域內NNE向伴生小斷層發育,而鄭試35井和鄭 試43井均處於斷層邊緣,距離斷層不超過一百米。斷層切割煤層會破壞頂底板的封存性能,加速煤層 氣的解析、逸散。而部分斷層可能溝通煤儲層附近含水層,導致煤儲層物性變差,並伴隨煤層氣的溶解 流失。因此,鄭試35井到鄭試43井區域內含氣量普遍較低,兩個井的含氣量只有3.24m3/t和 8.06m3/t。

鄭試97井-鄭試39井所在區域和鄭試25井區域與之類似,鄭試97井-鄭試39井區域位於寺頭 斷層與後城腰斷層之間,區域內伴生小斷層較多,是區域的含氣量普遍較低。鄭試39井距斷層不超過 100m,鄭試97井距離斷層較遠,大約300m,兩口井的含氣量也均低於16m3/t。鄭試25井距離斷層不 到100m,含氣量只有11.78m3/t。

規模較小的斷層,使岩層破碎,增強了含水岩系內部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富水性相對要好,煤層頂板突水量相對其它地段明顯增大。因此,上述三個區域均屬於以斷層為主要原因的低含氣量 區域。

4.2 煤層厚度較大,埋深適中,埋深大於1000米仍具有較好產氣能力

鑽井資料表明,3煤層厚度為3.55~7.35m,一般5~6m,平均5.4m;15#煤層厚度變化大厚度(1.85~6.7m,一般2.6~5.5m)平均3.50m。

本區主力煤層3煤層埋深在300~1300m之間,樊庄西南部成庄區塊的埋深小於300米,大部分地 區埋深300~500m,鄭庄北部大於1000m,南部寺頭斷層和後城腰斷層地塹中埋深大於1000m,大部分 井區在300~1000m之間,鄭庄地區3#煤層埋深較淺的區域含氣量普遍較低。例如鄭試86井-鄭試89 井區域(圖5、圖6),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埋深的增加,地層的壓力提升明顯,煤吸附甲烷的能力與 地層壓力(埋深)成正比。鄭試86井-鄭試89井區域煤層埋深在300~600m之間,因此,煤儲層吸 附能力較差,導致含氣量偏低。

圖5 鄭庄地區3煤埋深等值線圖

圖6 鄭庄地區3煤含氣量等值線圖

晉試11井區塊與之類似,晉試11井區域3煤層埋深較前一區域深,但也不超過700m,並且,兩 個區域均有斷層穿過,在一定范圍內導致了煤層氣的逸散。

因此,上述兩個區域屬於以埋深較淺為主要原因的低含氣量區域。導致含氣量偏低的其他原因包括 斷層切割等。

本區主力煤層由於煤質好、鏡質組含量高、加之熱演化程度高,因此煤岩生氣強度大、割理裂隙發 育,在埋深大於1000m的區域仍具有一定的滲透性和較高的產氣能力。目前,鄭庄區塊總計有41口井 煤層1000m以深的區域,其中有19口井進行了試采,有9口井獲得了穩產工業氣流,有2口井在獲工 業氣流前關井,其餘8口新井目前正在排采。證實了沁南地區埋深1000m以下區域具有較好的開采價 值。目前,工業氣流井最大深度已達到1336.9m。

鄭試60井:3煤層埋深1336.9m,2008年9月5日投產,10月8日解析見套壓,穩產氣量在 2000m3以上,穩產時間達到139天。鄭試53井:15#煤層埋深1133.2m,2008年8月26日投產,10月 17日解析見套壓,穩產氣量在2000m3以上,穩產時間達到129天。

4.3 煤層頂底板對煤層氣的賦存有較大的影響

煤層頂底板岩石的物性特徵對煤層氣的封閉和保存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造成含氣量差異 的主要因素為工區內的埋深和頂底板岩層的組合特徵、煤層厚度及其構造特徵等,致使煤層含氣量分布 在一定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性。

良好的封蓋層不但可以阻止煤層氣的垂向逸散,保持較高的地層壓力和煤層氣的吸附量,而且還可 阻止地層水的垂向交替,減少煤層氣的逸散量。沁水盆地含煤地層3煤層為二疊統山西組,其上覆地 層為二疊統石盒子組,在上覆地層中發育著較穩定的泥岩,對煤層氣的保存具有良好的封閉作用。這種 封閉作用主要體現在盆地南部的東西部由於煤系地層的強烈剝蝕,其封閉條件較差。

當頂板為泥岩類隔水層時,有利於煤層氣的保存與富集,但在泥岩類隔水層相變為砂岩的局部地段 特別是砂岩上又有泥岩覆蓋的地方則有利於煤層氣的地面開發。

當煤層的頂底板為含水層時,頂底板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可以和煤層中的地下水產生壓力互動、流體 互補現象,一旦在煤層或其頂底板含水層中產生流體流動,則將引起煤層-煤層頂底板含水層系統的共 同響應。進而可以導致大范圍內煤儲層壓力的下降和煤層氣的解吸。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區內15煤層底板一般厚度為1.0~2.55m的泥岩,局部為粉砂岩;3煤層 底板為泥岩、粉砂岩,二個主要煤層的底板岩性均具有較好的封擋性能。相對而言,雖然3煤層底 板的粉砂岩多於15煤層,封擋性略遜於15煤,但對於以吸附氣為主的煤層氣做來說,不會影響 太大。

鄭試53井區域、鄭試15井-鄭12 -7井區域和鄭試61井-鄭試49井區域(圖7、圖8):

圖7 鄭庄區塊3煤頂板與含氣量示意圖

圖8 鄭庄區塊3煤底板與含氣量示意圖

鄭庄地區3煤層頂底板岩性以泥岩、砂質泥岩為主,具備很好的封堵效果,但鄭試53井所在區域 頂板為灰岩,鄭試15井-鄭12 -7井所在區域頂底板均為泥質砂岩,兩塊區域頂底板的封堵效果不及 泥岩區域,導致含氣量與周邊區域相比較低。

此外,鄭庄區塊東北角鄭試61井-鄭試49井所在區域(圖9、圖10)盡管埋深條件較好,且構造 條件簡單,但是因為鄭試61井頂底板泥岩厚度較薄,鄭試49井區域頂板岩性為泥質砂岩,封堵效果不 好,導致含氣量較低。

圖9 鄭庄區塊3煤頂板厚度與含氣量圖

圖10 鄭庄區塊3煤底板厚度與含氣量圖

因此,上述三個區域均屬於以頂底板封存能力較差為主要原因的低含氣量區域。

5 結論

(1)形成一套煤層氣評價的工作程序。

(2)煤層氣評價工作是獲得千億立方米煤層氣探明儲量的重要保障。

(3)鄭庄樊庄區塊煤層氣評價工作所取得的認識為今後類似區塊的評價提供了借鑒。

(4)評價研究成果為煤層氣合理開發技術政策的制定和開發部署調整提供了重要依據。

(5)評價工作豐富了對煤層氣富集高產的認識,即煤層氣實現高產,深度不是瓶頸。

參考文獻

[1]馮三利,葉建平.中國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究進展.中國煤田地質,2003,(6).

[2]錢伯章等.煤層氣開發與利用新進展.天然氣與石油,2010,(8).

『柒』 煤炭化驗和煤質分析是一個意思嗎

基本一樣,河南省鶴壁市銀海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煤質儀器、煤質化驗設備、量熱儀、測硫儀、工業分析儀、測硫儀器|煤質儀器|煤質分析儀器|煤炭化驗設備|煤炭分析設備|煤焦化驗儀器|化驗煤的設備|化驗煤的儀器量熱議 發熱量儀器 發熱量設備不錯

『捌』 晚二疊世煤礦區煤質及煤岩綜合特徵

1.晚二疊世煤礦區煤質及煤岩綜合特徵

(1)煤質化驗綜合特徵

按新《煤炭地質勘查規范》說明,一個礦區(井田)煤層的最高灰分(或硫分),是指該煤層全部可采見煤點的灰分(或硫分)平均值。昭通地區晚二疊世煤層之煤質,在東部海陸交互區為中灰、中高 高硫煤,向西過渡為陸相沉積區後,為中高-高灰、低-特低硫煤。煤類以無煙煤為主,東部小部分(新莊煤礦區)為貧煤,如表6-18所示。

圖6-14 丁木樹煤礦區地質圖

表6-17 丁木樹煤礦區煤質化驗成果表

表6-18 各礦區分煤層平均煤質化驗成果匯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煤質變化規律。昭通晚二疊世鎮雄煤田和鹽津煤田煤層之主要煤質變化,由東部海陸交互相區向西部過渡為陸相區時,灰分由低變高、硫分由高變低。在洛旺向斜(不含洛旺)以東海陸交互相沉積的主要礦區,以20.01%~30.00%的中灰煤為主,一般灰分為22%,少數為10.01%~20.00%的低中灰煤,其中,新莊向斜北翼C5煤層灰分最低,為15%左右,鎮雄、以古礦區 C5煤層也低於20%;母享、則底煤礦區因煤層較薄,灰分略超過30%,為中高灰煤。洛旺向斜及其以西的廟壩、興隆等煤礦區,因接近沉積邊緣陸源物質供給區,煤層灰分增高,為30.01%~40.00%的中高灰煤,灰分26.20%~38.99%,平均31.50,再向西至綏江五角堡礦區所開採的2~4層煤中,灰分41.29%~45.26%,平均43.04%,為高灰煤。一般在一層煤中,上、下部灰分較高,中部灰分較低。煤的硫分,大致以洛旺礦區南界—廟壩煤礦區一線為界,以西為低硫 特低硫區,但興隆向斜中部以東幾層可採煤層有低硫也有中高硫,反映其局部仍受海水影響。此線以東鎮雄煤田各礦區,為中高硫—高硫煤層。所採煤樣化驗結果,多為中高硫煤,也有低硫煤點;已勘查的墨黑煤礦C5煤層20個樣中,全硫2.43%~8.84%,平均4.12%,目前勘查的觀音山礦段302鑽孔所採的煤層樣全為高硫煤。一般在一層煤中,上、下部含硫較高,中部含硫較低。最典型的宏觀可見的黃鐵礦結核,是木卓鄉坡上煤礦C5煤層上部0.50m含大量黃鐵礦結核,似礫石狀結構,堅硬如石板,稱蓬炭或打鐵炭,向東南至石坎向斜六井煤礦,C5煤頂部也見扁豆狀蝌蚪狀結核。可見各煤礦區在平面上和煤層垂向上,硫的分面不均勻,這是由於濱海平原網狀河潮坪沼澤環境的不均勻性造成,網狀河道是潮汐通道,受微地形影響,在普遍受海水影響的高硫煤大背景下,也有局部低硫煤存在,高、低硫帶的方向大致為北西向,有待以後勘探時注意證實。

全區主要可採煤層C5、C6,具有下部的C6煤層灰分較高、硫分低,向上至C5煤層灰分降低,硫分增高的明顯規律。

(2)煤岩鑒定特徵

宏觀煤岩特徵。以半暗型—半亮型為主,一般都具有條帶狀及線理狀結構,光亮條帶與暗淡條帶常呈互層狀出現。長透鏡狀結構也常見,它往往是絲炭層以大小不等的透鏡狀、扁豆狀順層分布形成的。煤層外生及內生裂隙均較發育,普遍有摩擦痕跡及滑動鏡面出現,表明該地區的煤層普遍經受過較強地殼應力作用。絲炭體及煤裂隙中普遍具礦化現象,多數為方解石礦化充填,少數為黃鐵礦礦化。絲炭體普遍礦化,且礦化後變硬,密度增大,這是本區煤炭的一個特點。

顯微煤岩特徵。有機組分:顯微煤岩組分中的鏡質組、惰質組以及殼質組均可見到,但以鏡質組占絕大多數,佔80%以上,惰質組含量不多,以半絲質體及絲質體為主,一般約佔2%~4%。殼質組一般較惰質組為多,這些樣品其變質程度雖然介於貧煤—無煙煤間,但殼質組分在反射光下的色調和反射力仍然與其他組分可以區別,所以單獨將它們鑒別出來,為了區別於煙煤變質階段的正常殼質組分,故在該組分前面冠以「變」字,以示本區該組分的特點。無機組分:粘土類、硫化物類、碳酸鹽類及氧化硅類均有出現。其中以黏土類為主,其次是硫化物(黃鐵礦),碳酸鹽類和氧化硅類含量較少,由於黃鐵礦是影響本區硫含量高的主體因素,本書專對它的特徵進行分析,如表6-19所示。

表6-19 煤質化驗及煤岩鑒定成果表

續表

煤中黃鐵礦賦存狀況及特徵分析。宏觀煤岩鑒定中的黃鐵礦賦存狀況。煤層是塊粉混合狀出現者較多,完整塊狀層及細碎的粉狀層均較少,樣品的大部分(約佔90%)所含黃鐵礦均未形成明顯的獨立分層,也未見在頂部、底部或夾矸層中成小層獨立出現。基本上是以肉眼辨別不出的形態在有機質中隱蔽出現。但在暗淡型或半暗型煤中,約有10%的樣品內肉眼可見黃鐵礦顆粒或黃鐵礦被地下水淋濾後留下的氧化鐵膜痕跡。說明在暗淡型或半暗型煤中黃鐵礦可能存著相對集中的趨勢。肉眼可辨黃鐵礦可分為三類:一類以結核狀出現,其較小者2~20mm,較大結核20mm×60mm,一般以約10mm×30mm的長透鏡狀出現在暗淡分層中;第二類在裂隙、節理縫中以充填狀出現;第三類是星點狀結晶體狀(0.5~1mm)散布於暗淡的煤分層或絲炭層中(如鎮雄梨子梗)。肉眼可辨別的這部分黃鐵礦在洗選中較易去掉。

(3)顯微煤岩鑒定中的黃鐵礦綜合分析

各礦點的所有樣品均普遍見到數量不等、形態各異的黃鐵礦微粒。這可能與該區屬瀉湖潮坪相成煤、成煤時泥炭沼澤受海水影響直接有關。黃鐵礦是與有機質緊密共生的。其在有機質中的形態有:①莓粒狀、微粒狀、微結核狀或自形晶體狀、細胞腔充填狀和微裂隙充填狀,粒狀體的大小在4~50μm間,一般10~40μm。②礦化有機質的團塊,呈似層狀延伸,顯微層厚和延伸長度為(10~35)μm×(100~200)μm。據目前已獲得的資料分析來看,調查區內煤中硫是以黃鐵礦硫為主(大部分樣品的全硫成分中還含有約10%~30%的有機硫),黃鐵礦在煤中的嵌布及賦存形態存在差異,除極少數為結核狀的黃鐵礦很容易剔除外,絕大多數是以顯微鏡才可以識別的微粒形態與有機質緊密共生的,這就給選煤脫硫提出了需要重點攻關的課題。調查區的煤層存在隨樣品粒度的減小全硫含量逐漸降低的趨勢。因而選煤脫硫的工藝似應在小粒度級別上進行研究。以找出回收率要高、脫硫效果又要好的先進的工藝方法。

『玖』 什麼是煤質

煤質就是煤炭質量,是指煤炭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其適用性,其主要指標有灰分、水分、硫分、發熱量、揮發分、塊煤限率、含矸率以及結焦性、粘結性等。

產品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企業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生產適銷對路、品種優良的產品,是社會主義生產企業的重要任務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客觀要求。產品質量是指產品、過程或服務滿足規定或潛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徵或特性的總和。質量有狹義質量和廣義質量之分。狹義質量是指產品質量和有關的工作質量;廣義質量不僅指產品質量和有關的工作質量,而且還包括產品形成的過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等,它把產品質量、過程質量和服務質量三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考慮,更加體現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產品質量的高度重視和質量在競爭中的決定作用。

『拾』 煤質化驗的全過成講解

煤炭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設備有哪些?煤質化驗的質量指標不同,煤質檢驗實驗室所需要配備的煤質儀器也就不一樣,要了解煤炭檢驗檢測需要哪些全套設備,必須得了解煤炭檢驗檢測主要的內容,了解煤炭檢驗的主要煤炭質量指標,這樣就能知道在做煤炭化驗實驗時需要用的哪些設備了。下面鶴壁市華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為您推薦一下常用的煤炭實驗室儀器設備有:
1、量熱儀系列:用於測定煤炭的熱值、發熱量。
2、定硫儀系列:用於測定煤中全硫的含量。
3、水份測定儀系列:用於測定煤中水份的含量。
4、碳氫元素分析儀:用於測定煤中碳氫元素的含量。
5、灰熔點測定儀(灰熔融性測定儀),用於測定煤炭的灰熔融性。
6、煤炭工業分析儀器系列
7、煤炭破碎制樣系列:顎式破碎機,密封錘式破碎縮分機,破碎縮分聯合制樣機,密封式制樣粉碎機等
8、煤炭的稱量儀器系列:用於煤樣的稱重、稱量,主要包括電子秤和萬分之一電子天平等。
另外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配備碳氫測定儀系列、灰熔融性測試儀系列、膠質層測定儀系列、粘結指數測定儀等常見化驗儀器設備。

閱讀全文

與煤炭煤質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