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風所成果

風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1 00:11:13

⑴ 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貢獻和災害

「解落三秋葉,能開丑月花。過江千尺浪,人竹萬竿斜。」這是唐人描寫風的一首謎語詩,每句都不乏氣候和物候的要素。

風是一種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人類最熟悉的天氣要素之一。春風和煦,風清月明,風是一種看不見的景緻;「風如拔山怒,拔出千尺松」(陸游詩),風則是一種災害。其實,科學地說,作為空氣水平流動的風,是一種能量。據估算,地球表面大氣每年自然產生的風能是1670萬億度,相當於全球每年燒煤產生的能量的1000倍。

人類對自然風的利用,最早莫過於船帆了。《周易》載:「伏羲氏刳木為舟。」《物原》載:「伏羲始乘桴……夏禹作舵加以篷帆檣。」可見,在父系氏族社會,人們就已經發明了船和筏,到了夏禹時代,就開始使用帆。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上,也曾多次出現帆的象形文字。到了1405~1430年,鄭和七下西洋所率的巨型船隊,不僅帆多檣眾,而且還善於利用季風規律,比哥倫布橫渡大西洋要早出半個多世紀。

古代人類利用風能的另一項成果是風車。中國、埃及、古巴比倫是風車的發源地。傳說公元前17世紀時,巴比倫國王曾打算製造能藉助風力的風車,灌溉富饒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公元前3世紀,埃及英雄亞歷山大設計了一種四葉片卧軸式風車。在我國遼陽出土的東漢墓壁畫上,有許多風車的圖形,可見,至少在1700年前,我國便有了風車。至於歐洲的風車,則是在十字軍東征時(11世紀末至13世紀),由東方傳至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後來又傳到英國、荷蘭和德國。享有「風車王國」之稱的荷蘭,其使用風車的歷史並不太長。

風為古代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風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性工具。倘若地球上沒有風,水汽就無法輸送到大陸,陸地將很少有降水,久而久之,河川斷流,湖泊乾涸,地下水也會日益枯竭。與此同時,因為沒有風,高低緯度的熱量不能交換,熱帶地區將更加炎熱,寒冷地區也將愈趨寒冷。沒有了生命不可缺少的水,沒有了適宜的溫度環境,人類還能生存下去嗎?

當然,風也有發脾氣的時候,甚至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狂風捲起黃沙,吞沒農田,毀壞道路,影響人民生活,「沙塵暴」已成為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氣象災害。而南方地區的夏秋季節,則常常會受到台風的影響,受害最明顯的當屬沿海地區。挾有巨大能量的台風,確有排山倒海之勢,令人心驚膽戰;伴隨台風的強降水、強對流(如雷暴、冰雹),常常讓邊境地區遭受滅頂之災。不過,隨著人工影響天氣水平的日益提高,總有一天,人類會讓風成為「乖孩子」,使之只能做好事,不會做壞事,為人類的文明再立新功。

⑵ ()風光 ()成果

彰顯
收獲

⑶ 我國風能、水能有什麼成就

水能的利用

(1)在人類生活的地球上,水的蘊藏量非常豐富.在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海洋.因此,人類對水能的利用由來已久.我國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製造了木製水輪機,讓流水沖擊木輪轉動,用來汲水、磨粉、碾谷.我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他的著作《天工開物》中,曾詳細記載了古代人民對水能的利用(放錄像觀看課本圖1-9水磨).

(2)到了十八世紀,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上越來越需要強大的動力機,這種需要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製造大功率的水輪機來供紡織廠、冶金廠使用.但是工廠必須建造在河流邊.

(3)到了十九世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就會用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再把電送到工廠中去,擴大了水能的使用范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能製造出越來越大,越來越好的水輪機.現代大型水輪機不但功率大而且效率高,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當然要推動大型水輪機發電,需要水流具有很大能量.通常在河流上修築堤壩來提高水位.水位提高,水的機械能增加.

(4)近年來,人們在潮汐發電上的研究已取得了成功.在我國長達1800千米的海岸線上,已經建成一些中小型潮汐電站.

(5)我國的水資源非常豐富.有較大的河流1500多條,水能蘊藏量達6.8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3.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建國以來,我們在水能利用上已取得很大成績,在黃河、長江上修建了大型水電站.如在長江幹流上已建成的葛洲壩水電站,發電能力為271.5萬千瓦.還有正在修建的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以上.

我國還有許多水資源有待開發,這正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人類造福.

風能的利用

(1)大家都看過帆船比賽,它的動力就是風.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利用風來驅動帆船航行.

(2)利用風能發電

在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同時安裝幾十台到幾百台風力發電機一起供電.如我國的新疆的一座容量為2050千瓦的風力發電站,它由14台風力發電機組成.

⑷ 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製造超級計算機、人工合成蛋白質、成功研製激光器、載人航天技術、袁隆平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等

1、超級計算機

神威藍光,中國以國產微處理器為基礎製造出本國第一台超級計算機。這台名為「神威藍光」的計算機2012年9月16日安裝在山東省的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

神威系統每秒能進行約1千萬億次運算,很可能排在世界最快的20台計算機之列。更為重要的是,該系統採用的8700片神威1600微處理器是由本國的一家計算機研究所設計、在上海製造的。

2、人工合成蛋白質

從195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三個單位聯合,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肽鏈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經過嚴格鑒定,它的結構、生物活力、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完全一樣。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

3、激光器

在激光技術方面從1961年中國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製成功,上世紀80年代華中科技大學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和激光技術,經過20多年努力,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技術的國家。

4、載人航天技術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5、秈型雜交水稻

1973年,水稻專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該水稻畝產比普通水稻增產20%以上,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因此獲得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⑸ ()成果

科技成果

科學技術,簡稱科技,科學與技術的通稱,通常人們先於掌握科學的內原理之前,早有容利用該原理的技術。一般認為,高科技是一種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密集、信息密集、產業密集、競爭性和滲透性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的高端,精銳的科學技術。這將是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科學技術是通過研究和利用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達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產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科學技術有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

⑹ 形容成果豐碩的成語有什麼急!!!

形容成果豐碩的成語:碩果累累、五穀豐登、穰穰滿家、滿載而歸、豐功偉績
1、碩果累累:shuò guǒ lěi lěi
解釋: 碩果:大的果實;累累:形容積累很多。指結的大的果實特別多。也比喻取得的優異成績相當多。
出處: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
2、穰穰滿家:ráng ráng mǎn jiā
解釋: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譯文:《史記·滑稽列傳》:「甌貧窮滿點燃,骯臟邪惡滿車,五穀蕃成熟,滿倉。」
3、五穀豐登:wǔ gǔ fēng dēng
解釋: 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出處: 《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登,社稷安寧。」
譯文:《六韜龍韜.立將》:「於是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寧。」
4、滿載而歸:mǎn zài ér guī
解釋: 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 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譯文:第二.李禮物《焚書.又焦弱侯》:「但是汝寧林知府剛才三任,他沒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5、豐功偉績[ fēng gōng wěi jì ]
釋義:偉大的功績。
出 處:宋·包拯《天章閣對策》:「睿謀神斷;豐功偉績;歷選明辟;未之前聞。」
譯文:宋.包拯《天章閣回答策》:「睿策劃神斷;豐功偉績;經過選拔第二開;以前沒有聽說過。

⑺ 風給人們帶來哪些巨大的貢獻

風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是唐人描寫風的一首謎語詩,每句都不乏氣候和物候的要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五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唐人描寫風的一首謎語詩,每句都不乏氣候和物候的要素。風是一種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人類最熟悉的天氣要素之一。春風和煦,風清月明,風是一種看不見的景緻;「風如拔山怒」、「拔出千尺松」(陸游詩),風則是一種災害。其實,科學地說,作為空氣水平流動的風,是一種能量。據估算,地球表面大氣每年自然產生的風能是1670萬億度,相當於全球每年燒煤產生的能量的1000倍。人類對自然風的利用,最早莫過於船帆了。《周易》載:「伏羲氏刳木為舟。」《物原》載:「伏羲始乘桴……夏禹作舵加以篷帆檣。」可見,在父系氏族社會,人們就已經發明了船和筏,到了夏禹時代,就開始使用帆。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上,也曾多次出現帆的象形文字。到了1405~1430年,鄭和七下西洋所率的巨型船隊,不僅帆多檣眾,而且還善於利用季風規律,比哥倫布橫渡大西洋要早出半個多世紀。古代人類利用風能的另一項成果是風車。中國、埃及、古巴比倫是風車的發源地。傳說公元前17世紀時,巴比倫國王曾打算製造能藉助風力的風車,灌溉富饒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公元前3世紀,埃及英雄亞利山大設計了一種四葉片卧軸式風車。在我國遼陽出土的東漢墓壁畫上,有許多風車的圖形,可見,至少在1700年前,我國便有了風車。至於歐洲的風車,則是由十字軍東征時(11世紀末至13世紀),由東方傳至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後來又傳到英國、荷蘭和德國。享有「風車王國」之稱的荷蘭,其使用風車的歷史並不太長。風為古代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風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性工具。倘若地球上沒有風,水汽就無法輸送到大陸,陸地將很少有降水,久而久之,河川斷流,湖泊乾涸,地下水也會日益枯竭。與此同時,因為沒有風,高低緯度的熱量不能交換,熱帶地區將更加炎熱,寒冷地區也將愈趨寒冷。沒有了生命不可缺少的水,沒有了適宜的溫度環境,人類還能生存下去嗎?當然,風也有發脾氣的時候,甚至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狂風捲起黃沙,吞沒農田,毀壞道路,影響人民生活,「沙塵暴」已成為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氣象災害。而南方地區的夏秋季節,則常常會受到台風的影響,受害最明顯的當屬沿海地區。挾有巨大能量的台風,確有排山倒海之氣勢,令人心驚膽顫;伴隨台風的強降水、強對流(如雷暴、冰雹),常常讓過境地區遭受滅頂之災。不過,隨著人工影響天氣水平的日益提高,總有一天,人類會讓風成為「乖孩子」,使之只能做好事,不會做壞事,為人類的文明再立新功。

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專
1、全面加強黨的屬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2、貫徹新時期好乾部標准,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
3、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把紀律挺在前面,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出台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巡視利劍作用彰顯,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
4、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閱讀全文

與風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