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反饋表活動收獲家長的話怎麼寫
詳見_扒樂網_親子活動方案回顧,您是想寫書香家庭親子活動的的感想吧或者是過程吧。 下面一些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營造書香家庭、開展「親子共讀」: 第一是固定時間,養成習慣。什麼時間讀書無關緊要,但每天在相同的時間進行讀書是有益處的。比如在睡覺前和孩子讀讀書,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二是全家參與,人人關心。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工作忙的、不太忙的,都來參與「親子共讀」活動。在我們學校有許多政府、企業、單位的領導,他們一直堅持過問孩子的學習,陪孩子讀書,效果很好。 第三是做好准備,有書可讀。大量事實說明,在裝滿圖書的房子里長大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家長們應精心選擇,購買好書,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應反復讀,以加強對故事的理解,一些經典的古詩、散文應誦讀成背,以後才能出口成章,信手捻來,熟練運用。 第四是邊讀邊想,注意積累。如何引導孩子看,從中學習什麼,怎麼引導孩子思考,這些如同給孩子選擇材料一樣重要。以前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書好像也看得不少,但為什麼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不見得高呢?我想如果讀書時能多思考、多積累,每一次閱讀都有一點小收獲,日積月累,就有大收獲了。所以,起步階段可由家長能同孩子一起看,邊看邊講,在看和講的過程中,向孩子提一些思考性的問題,碰到不認識的字或意思不懂的詞,可引導孩子讀讀拼音記住讀音、聯系圖或前後文來理解,也可引導孩子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看後還可以就某個問題與孩子展開討論,或一起回憶書的內容,如:文章講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或學到了什麼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自己有哪些想法?文中有好詞或精彩句子讓孩子多讀讀,最好能設一本采蜜本,專門摘錄好詞好句。 第五是利用媒體,兼收並蓄。現在有數字電視了,可有選擇地引導孩子進行電視閱讀,有電腦的家庭,可讓孩子進行網上閱讀。例如我們班級博客上有老師、同學及家長的文章,希望能引導閱讀,激發讀寫興趣。為了便於老師了解和及時表揚孩子,最好讓孩子在回復中寫一兩句感想或簡單的寫上某某已讀。 第六是堅持下去,不要中斷。讓孩子讀書,不是權宜之計,不是一日之功,養成不讀書就好像少了什麼的習慣。除了讀書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寫一點日記,有多少寫多少,主要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家裡有電腦的,可把日記直接發表到我的博客上去。
『貳』 書香門第伴我成長讀後惑
書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一縷書香伴我成長。
一抺書香比煙花更璀璨。因為我可以看著它在紙頁中靜靜的舞動。它可以演繹永恆的旋律。
在溫暖的陽光下,書成了我最忠實的朋友,一本好書,就像無邊無際的海洋,百讀不厭。書,是我最好的伴侶,在我寂寞時,它告訴我: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忍受孤獨、寂寞。在我失敗時,它鼓勵我:就算失敗了一百次,也要做一百零一次的強者。
記得小時候,我天真的告訴媽媽,我想有一對翅膀,可以飛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書中自有書中的寶物,或許可以幫你實現願望。」於是,我便開始讀書,我生平讀的第一本書是《海的女兒》,這本書的令我至今難忘。每當我讀到公主變成泡沫,飛向天空……,我的淚水便會潸然而下,有時,我會氣憤的對媽媽說:「那個公主為什麼要變成泡沫飛向天空,那個王子真壞。」「不是的,因為那個公主太善良,她會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的很好,還能飛呢!」媽媽耐心的回答。難道善良就會飛嗎?我心想。書讀完了,可是我還是沒能飛。難道是我書讀的不夠,還是我不夠善良?
《海的女兒》讓我學會了善良,《從小就有好習慣》讓我從小養成了許多好習慣。
許許多多的故事書,僮我度過了兒時的歲月,也使我從中獲得了許多的樂趣。
漸漸的,我長大了,可以讀一些不帶拼音的書籍了。帶圖版的家喻戶曉的《西遊記》的一些情節讓人捧腹。豬八戒的好吃懶做讓人哭笑不得。後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品味海倫·凱勒的故事與精神。當我讀到海倫憑借自己的意志和老師的幫助,在哈佛大學學習時,使我感到無比震撼,一位盲、聾、啞的殘疾人能夠堅持學習,使我學到了不向困難低頭。
隨著年級的升高,讀的書也越來越多了。《中學生美文品讀》里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母愛是不求回報的,懂得了父愛無疆,懂得了金錢、名利這些東西與友誼相比都是極小不過的。……
一本本好書伴我度過了金色童年,使我從中也懂得了許多許多。
不知不覺中,我進入了人生中的花季歲月,成為一名中學生。接觸了歷史、生物、地理等有趣的科目,也從閱讀中獲取了更多的知識。
我從歷史書中知道中國人為什麼被稱為「炎黃子孫」,知道了中國歷史上每朝代的興亡……記憶最深的還是知道了整天被我叫來叫去的「唐僧」原來叫「玄奘」,又被稱為三藏法師。只有書籍可以幫我改正兒時犯下的錯誤。
生物讓我了解人體的器官,讓我知道了人類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有,明白了無償獻血的重要性……
地理讓我知道了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和國際上的一些組織,以及世界各大洲的氣候特徵……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作人的基本准則和言行處事的行為規范。
……
兒時讀書給我帶來的是樂趣,童年讀書賦予我以知識,現在讀書更多地讓我了解生活和社會。
現在,讀書成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它是最簡朴的表達生活的方式,許多味道都隨著歲月越來越淡,但只有一縷溫柔、淡雅的書香久久不能忘懷。
只有讀書多了,心靈才會得到豐富,思路才會活躍,生活才會不斷升華。
雖然、現在讀了很多書,但我仍未了解什麼是真正的飛翔,我要去尋找。或許,讀書才是真正飛翔的羽翼吧!
『叄』 古人常稱讀書人家為「書香門第」,有什麼典故
古代的讀書人家會被稱為「書香門第」,這是因為古代的書籍都是紙質的,放久了書容易被蟲子咬壞,為了保存書籍,古人們就用書本裡面放一些香草,這樣書本上面就會留下香草的味道,讀書人家的書籍比較多,古人又重視門第觀念,所以就稱讀書人家為書香門第。
封建社會結束之後,人們受到新文化的影響,人們的門第觀念沒有那麼重了,書香門第的說法也比較少提及。個人認為,可以把書香門第好的家風給傳承下來,我們從小就要教育子女多讀書,並以身作則去讀書,給孩子打造好的讀書環境,做好榜樣。
『肆』 如何打造書香門第 世界讀書日系列文章七
如何打造書香門第
周凡
通過傾聽郭老師的如何打造書香門第,讓我豁然開朗了很多。雖然我現在還只是一名大學生,但從現在開始,也是時候該反省反省自身,好好讀書學習了。為了自己,為了培養自己的後輩,為了打造書香門第。可以說,聽了這個講座後,我是幸福的。至少從現在開始,我就在學習,學習如何打造書香門第。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打造書香門第之責任重大,不僅要為下一代打好基礎,而且和上一代做好建設性的交流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何為書香門第?其實,「書香門第」我認為應該是「書」和「香」並列才是正確的解釋。自古讀書人必然家中備有「香」。讀書時必然熏香、焚香,閑暇時的雅事就是——斗香。我國對於子嗣的傳承叫香火傳承,海南地區有一習俗,就是會在自家庭院種植沉香樹,當兄弟分家時,會將這顆沉香樹砍下按兄弟數分成段,每一人分得一段作為香火傳承的象徵。它除了意味著實質的香火,還有這個家族精神意義的傳承。書香門第,是一種禮贊,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作為現代人何其有幸,也是何其不幸;有幸的是我們生長在這個前所未有的盛世,物質豐富,國家安定;不幸的是卻因文化斷代造成了人們主流價值觀失落,信仰模糊,缺少優雅文化內修的失衡時代。尤其在這個資訊洪流的時代,混雜過多的資訊比資訊欠缺更容易讓人迷失。這些都時不時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
那在打造書香門第中,家長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如何培養我們的子孫後代已經成為現在每一個中國家庭與家長面臨的首要問題。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可見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有多大。耳濡目染,才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家長的行為、價值觀、愛好等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凈化、美化、智化家庭環境,對孩子的熏陶影響大有益處。給孩子營建一個讀書的好環境,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不讀書的家庭,都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那些物質生活豐富,高檔的現代化電器齊全,居室寬敞明亮,但家裡卻無書可讀,也不想讀書的家庭很難說是文明的,更談不上美滿、溫馨和幸福。反之,這個家庭可能只算是衣食無憂,或者比較清貧,但家庭讀書氛圍濃郁,孩子、家長都以讀書為樂事,家中有書讀,甚至是有一定數量的藏書,那麼這個家庭的精神上是充實的,心靈上是融通的,因而充溢著溫馨、祥和、安樂、幸福之感。生在這樣的家庭,孩子絕對不會庸俗、空虛、百無聊賴之感,也很難被電腦、電視等現代媒體所誘惑。
可以說,「書香門第」不一定富有,但一定富足的,即使是窮人,一樣可以為孩子打造「書香門第」。當你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無論你是否是個「文化人」,是否是一個愛讀書的人,都要為孩子提供好的閱讀環境的意識,有人說:「一切教育教育的問題都是閱讀問題」,一點兒也沒錯,不讀書的孩子,理解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會比愛讀書的孩子差。即使暫時成績上看不出差距,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視野上、志趣上都會變現出較大的差異。
要營造培養家庭讀書的氛圍,首先要有書,要有一定數量的藏書。所以,每個家庭都應該擠出點資金購買些書籍,只要有書了,讀書氛圍是可以營造培養起來的。每個家庭都應該為孩子開辟一個讀書的場所。房間不大,可以為孩子創設一個寧靜的讀書角:遠離電視,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盞光線柔和的台燈。走入那個角落,就能聞到書香,抬手就能撫摸自己心愛的書,欣賞到藏書帶來的自豪與快樂。將來的我,就會這樣做,或許,這也可以說是我將來為孩子營造氛圍的一個設想吧。
讀書使人高尚,讀書使人睿智,讀書使人遠離蒙昧野蠻而走向文明。自己再累也要讀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在少也要讀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只有家長愛上讀書,孩子才能親近書,如果我們這一代不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孩子,請讓我們的下一代讓書香引路,暢游萬里吧。呼籲所有的家長,也算是對自己未來要做家長的忠告。
『伍』 書香門第是什麼意思
解釋: 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如今眼看著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
舉例造句:
1、他家真可謂是書香門第,歷代都有讀書人。
2、她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
3、出生在書香門第,長大後卻不學無術,真是個不肖子孫。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讀書人的家庭。
英文: literary family
近義詞
1、 世代書香
【拼音】: shì dài shū xiāng
【解釋】: 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舉例造句】: 跟你談起鄭家的事,你就滿口世代書香,家學淵源。
2、書香門戶
【拼音】: shū xiāng mén hù
【解釋】: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戶子弟。」
3、 書香人家
【拼音】: shū xiāng rén jiā
【解釋】: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舉例造句】: 你看,全是這樣的子弟,詩禮人家,書香人家,還有什麼希望?
『陸』 家庭讀書活動成果簡介怎麼寫
是給孩子寫的嗎?我給上小學的孩子寫過這樣的材料,很簡單拉,先寫都讀了哪些書,把書的主要內容簡述下,最後說下讀後感,也就是對於整體家庭來講有什麼收獲啊意義啊啟發啊之類的。
『柒』 我不知道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是什麼意思,還有書香彌漫的書香
1、書香門第
書香門第是一個成語,拼音是shū xiāng mén dì,舊時指出自讀書人家庭,泛指好的家庭背景。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是指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一種芸香草,這種草有清香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後清香襲人,故稱為"書香"。
(7)書香門第讀書成果擴展閱讀:
古時的讀書人家,一般都擁有較多的書籍。我們的古人為了有效的防止書籍出現霉變,蟲蛀等問題,用常見的樟木製成書箱來存放書籍;或者,用做傢俱後剩下的樟木片放在大量書籍的間隙中;另外還有一種防蛀的方法,就是放一種叫芸香草的中葯。無論是芸香草,還是樟木片,放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會散發出一種香味,蛀蟲聞到這個味道就會遠離,會讓書籍得到非常好的保護。在放置了芸香草和樟木片後,隨著時間的積累,當書的主人打開書箱,翻閱書籍時,就會有一股香氣撲面而來,也就形成了「書香」的概念。
『捌』 書香門第的書香是什麼意思
書香,古人以芸香草藏書辟蠹,久而久之,翻閱書籍時,便有一股香氣撲面,故書香指的是文雅氣息。門地,猶門第,通假,是對古代詩禮傳家、有文化、有地位的家族的尊稱。現在,書香門地通指有讀書傳統的家庭。「書香門地」的品牌名稱不僅「所指」其目標人群,也「能指」其產品以及產品的文化內涵。「至若以文明世者,家有賢子孫,能昭祖父書香,昭箕裘於不墜,則其文久而彌彰,流傳不朽矣。 」——宋 劉克庄<後村集 序>
『玖』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指什麼
「書香門第」是一個成語,其中「書香」指的是放置了芸香草的書籍打開之後散發出的清香。
【拼音】
shū xiāng mén dì
【釋義】
舊時指出自讀書人家庭,泛指好的家庭背景。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如今眼看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例句】
他家真可謂是書香門第,歷代都有讀書人。
古時的讀書人家,一般都擁有較多的書籍。為了有效的防止書籍出現霉變,蟲蛀等問題,便在大量書籍的間隙中放一種叫芸香草的中葯。芸草留香能力強、長年氣味香飄,久存不散,可維持三十多年,當蛀蟲聞到這個香味就會遠離,從而讓書籍得到非常好的保護。放置了芸香草的書籍,翻閱時會有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於是就形成了「書香」的概念,「書香門第」之稱即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