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金岳霖成果

金岳霖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0 05:26:03

⑴ 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後,曾表示對金岳霖動心,梁思成如何作答

金岳霖

左右為難的林徽因聽到丈夫對自己的此番表態,很是動容,選擇斬斷對於金岳霖的感情,與丈夫攜手共度此生。

對於林徽因,應是先看到她做為一個新時代獨立女性的卓越貢獻,然後才是她的美貌。至於所謂"緋聞"從客觀角度看待事實,尊重事實,則是對林徽因本人最好的看待,最大的尊重了。

⑵ 金岳森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那林徽因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哲學家金岳霖對林徽因的「單戀」可謂家喻戶曉,眾多文章把金岳霖塑造成神話般的人,為愛不惜枯守一生。

「她是美國人,頭發剪得很短,有點像男生頭,個子高高,說話很響,一點不文雅也不好看,所以我不怎麼喜歡她。」

雖然徐志摩不怎麼喜歡秦麗蓮,但秦麗蓮與金岳霖感情甚篤,二人在北京共同生活了五年多。

一直到1931年,二人試婚無果,便勞燕分飛了。秦麗蓮返回美國,之後再沒來過中國。

金岳霖是通過徐志摩認識的林徽因,但徐志摩從前追求林徽因時的孟浪,金岳霖並不贊同。

金岳霖自始至終以理智駕馭著感情,他曾說徐志摩不自量,因為梁林兩小無猜,兩家又是世家,二人的結合非常好,也不容易。因此,金岳霖從不會做出失了分寸和原則的事,他欣賞林徽因,同時又和梁思成互為知己,他們三人的友誼,保持了一生。

⑶ 金岳霖這個人怎麼樣

金岳霖是一位樂觀幽默、風流儒雅、用情至深的學者。

⑷ 歐陽中石的學術成就

他早年主修邏輯專業,曾從金岳霖等前輩學者問學,並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參加了國家「六·五」項目五卷本《中國邏輯史》的編寫,擔任隋唐至明部分。其他著作尚有《中國邏輯史資料選·先秦卷》(合著)、《邏輯》(主編)、《中國邏輯思想史教程》(合著)等。

⑸ 近代史作業 近代人物調查 金岳霖

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字龍蓀,祖籍浙江諸暨,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岳霖出生在一個清朝後期的洋務派官僚家庭,父親是浙江人,在湖南做小官,知府級。從他後來到黑龍江穆河做了金礦局的總辦來看,他的大,背後是有人的。後來因事被抓到聖彼得堡,以後回到了長沙。

金岳霖有六個哥,大哥,父親教育他走的是傳統的路,入學,鄉試,會試,廷試,後來到了舉人。父親讓他自立,他在外縣做了家庭教師,不久死了。二哥卻送到了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三呆送到黑龍江北岸的海蘭泡。是要三哥學些技術性的東西南北。由此看,父親是個十足的洋務派。四哥、五哥是母親安排的,後來的成人之事金不是太清楚。

金岳霖是第一個運用西方哲學的方法,融會中國哲學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學體系的中國哲學家。他創建的哲學體系,其中包括本體論和知識論。《論道》一書是他的本體論;《知識論》一書是他的知識論,即通常所說的認識論。他的知識論是以他的本體論為基礎的。這個哲學體系,不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金岳霖走過的哲學之路及其創建的哲學體系,為研究中國哲學,推進和發展中國哲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為紀念金岳霖,經中國金岳霖學術基金會和中國邏輯學會共同組織,設立有金岳霖學術基金會。並從1990年設立金岳霖學術獎,主要獎勵邏輯學和現代哲學方面的優秀成果,為我國邏輯學研究的最高學術獎項,也是中國學界享有盛譽的學術獎項之一。

⑹ 丹飛的主要成就

出版
在各任上主持或參與打造了羅志祥《羅志祥豬式會社》,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南派三叔《盜墓筆記》,流瀲紫《後宮——甄嬛傳》,「知青文學之父」梁曉聲教授《政協委員》,《廊橋遺夢》作者J.R.沃勒《高原上的探戈》,布克獎得主約翰·班維爾《海》,「史上最紅小和尚」釋戒嗔《戒嗔的白粥館》,《參考消息》力薦楊白勞《世界歷史有一套》等口碑文化產品,邀來金岳霖弟子、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中國錢幣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學勤教授擔任大型歷史叢書《歷史中國》總顧問,邀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劉兵教授擔任科普叢書《簡史》主編,邀來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曹文軒擔任新概念作文叢書《文曇》主編,邀來《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擔任MOOK《吹燈錄》主編。個人署名主編/編選圖書有《清華九十年美文選》、《很多愛:說出來已是淚流滿面》等。
·經紀
經紀及促成《甄嬛傳》、《婚姻扣》、《婚姻門》(《婚姻》)、《娶我為妻》、《房比天大》、《殺八方》、《草莽》、《盪寇》、《老少爺們拿起槍》、《愛神的黑白羽翼》、《84號公路》、《婆婆媳婦那些事》、《七年之癢》、《圈裡圈套》等影視劇改編權。
·電影孵化
協助孵化《狼圖騰》動畫電影(初定《獅子王》第二導演羅伯·明可夫執導)、游戲、真人電視劇等全產業鏈資產包的包裝設計,整體打包與第三方版權與投資合作;組織孵化李安與張藝謀紐約對談主持人、紐約大學電影系前系主任崔明慧導演、教授得意門生、紐約版《戀愛的犀牛》導演溫偉廉編劇、導演院線電影。
·微電影
微電影《婚前X行為》、《荷爾蒙在飛》、清華大學水利系招生微電影《愛這里》的出品人/策劃人。
·作詞作曲
《尋龍記》、《劍俠緣》、《男人歌》、《人在他鄉》等大型網游、電視欄目主題歌作詞人,曲、唱則由廣州亞運會主題歌作曲人撈仔、中國游戲音樂第一人羅曉音、滾石實力歌手郁可唯等擔綱。用直接開腔吟唱的方式作曲(「唱作」),作詞作曲創作了《中國紅》、《追夢在路上》、《錦瑟》、《海上花》、《迷路》、《一顆星亮在天邊》、When I』m Old Enough等大量歌曲。
·專欄
在中文核心期刊《出版廣角》及《書香兩岸》、《出版營銷》、搜狐娛樂、《搜狐電視周刊》等媒體開設《見好不收》等專欄或撰寫封面文章。
媒體報道:
報紙
多次接受多種報紙文化版、社會版、讀書版、出版營銷版專訪、報道。
電視
廣東電視台於2009年、2014年(兩部)三度攝制其個人紀錄片《丹飛的穿行》(2008—2009年度中國紀錄片十優作品)、《中國父親》 (Le Père Chinois)(第四屆歐洲電影節中國銀幕(Les Ecrans de Chine)特別獎,與其他紀錄片一起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獲廣東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娃娃》(2014年10月2日播出)。

⑺ 金岳霖在哲學方面有哪些成就

主要成就
折疊哲學思想
知識論金岳霖是第一個運用西方哲學的方法,融會中國哲學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學體系的中國哲學家。他創建的哲學體系,其中包括本體論和知識論。《論道》一書是他的本體論;《知識論》一書是他的知識論,即通常所說的認識論。他的知識論是以他的本體論為基礎的。這個哲學體系,不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金岳霖走過的哲學之路及其創建的哲學體系,為研究中國哲學,推進和發展中國哲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於《知識論》,金岳霖曾經說過:"這本《知識論》是一本多災多難的書。抗戰期間,我在昆明時已經把它寫完了。有一次空襲警報,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邊的蛇山躲著,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報解除後,我站起來就走。等到我記起時,返回去稿子已經沒有了。這是幾十萬字的書,重寫並不容易。可是,得重寫。《知識論》是我花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本書!"
金岳霖最早把現代邏輯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他深入研究了邏輯哲學,並把邏輯分析方法應用於哲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金先生認為,"各種學問都有它自己的系統","既為系統,就不能離開邏輯"。就是說,各門學問要系統化,都必須運用邏輯工具。哲學這個學問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確化和系統化,也必須完善和發展邏輯工具。金岳霖本人的哲學就以細密的邏輯分析見長,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嚴密論證的特色,形成一種獨特的嚴謹學風。
哲學本體論
在哲學本體論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個基本哲學范疇,認為個別事物都具有許多殊相,而殊相表現共相。個別事物還具有一種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樣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構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認為,能出入於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變動生滅乃至整個現實世界的過程和規律,也就是道。
《論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戰爭期間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國現代哲學中系統最完備,最富有創造性的本體論專著。書中以道、式、能為基本范疇,採用邏輯學書寫形式,每一條都是一個邏輯命題,通過純邏輯的推演建構出獨特的本體論。這本書的問世使中國學術史產生了方法論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輕邏輯的中國文化圈中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書充分體現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風格,他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最高概念"道"將"式"、"能"統括起來,成為他的哲學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書中大量採用無極、太極、理、勢、體、用、幾、數等中國傳統哲學術語,並有意使用很多中國傳統哲學命題,但賦予新解。
認識論
在認識論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獨立於認識主體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個別事物的變動生滅,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關聯。認識主體通過他的認識活動就可獲得許多關於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題。認識主體同時又應用他已獲得的意念、概念、意思與命題去規范和指導他對本然世界的認識。金岳霖認為,認識有一發展過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知識論
金岳霖曾經說過:知識論是甚麼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問題,它是以知識為對象而作理論的陳述底學問。它是學問,它有對象,有某某套的問題,對於每一套的問題,歷來研究這門學問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底綜合成一理論的系統。它與別的學問底分別下節即提出討論。知識論既以知識為對象,最重要的問題當然是知識究竟是甚麼。
折疊著述要目
專著
1.《邏輯》,清華大學出版社,1935年,商務印書館,1936年,1937年第2版;三聯書店,1961年,1982年重印。
2.《論道》,商務印書館,1940年,1985年重印。
3.《知識論》,商務印書館,1983年。
4.《羅素的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論文
1.《唯物哲學與科學》,1926年6月發表於《晨報·副刊》第57期。
2.《自由意志與因果關系的關系》,1926年8月發表於《晨報·副刊》第59期。
3.《說變》,1926年10月發表於《晨報·副刊》第61期。
4.Prolegomena,1927年4月、6月發表於《哲學評論》1卷1-2期。
5.《論自相矛盾》,1927年8月發表於《哲學評論》1卷3期。
6.《同·等與經驗》,1927年11月發表於《哲學評論》1卷5期。
7.《休謨知識論的批評(限於Treatise中的知識論)》,1928年8月發表於《哲學評論》2卷3期。
8.《外在關系(ExternalRelation)》,1928年12月發表於《哲學評論》2卷3期。
9.《知覺現象》,1930年3月發表於《哲學評論》3卷2期。
10.InternalandExternalRelations,1930年8月發表於《清華學報》6卷1期。
11.《A.E.I.O的直接推論》,1930年8月發表於《哲學評論》3卷3期。
12.《論事實》,1931年7月發表於《哲學評論》4卷1期。
13.《思想律與自相矛盾》,1932年1月發表於《清華學報》7卷1期。
14.《釋必然》,1933年6月發表於《清華學報》8卷2期。
論道15.《彼此不相融的邏輯系統與概念實用主義》,1933年10月5日發表於大公報《世界思潮》副刊。
16.《范圍的邏輯》,1933年11月發表於《哲學評論》5卷2期。
17.,1934年發表於TheMonist44卷。
18.《不相融的邏輯系統》,1934年4月發表於《清華學報》9卷2期。
19.《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載《中國哲學史·附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9月。
20.《關於真假的一個意見》,1935年3月發表於《哲學評論》6卷1期。
21.《論手術論》,1936年1月發表於《清華學報》11卷1期。
22.《道,式,能》,1936年9月發表於《哲學評論》7卷1期。
23.《可能底現實》,1936年12月發表於《哲學評論》7卷2期。
24.《現實底個體化》(部分),1937年3月發表於《哲學評論》7卷3期。
25.《現實底個體化》(摘要),1937年3月發表於《哲學評論》7卷3期。
26.TruthinTrueNovel,1937年發表於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7.OnPoliticalThought,1939年發表於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8.,1940年發表於TheJournalofPhilosophy37卷7期。
29.《論不同的邏輯》,1941年4月發表於《清華學報》13卷1期。
30.《勢至原則》,1943年5月發表於《哲學評論》8卷1期。
31.《歸納總則與將來》,1943年7月發表於《哲學評論》8卷2期。
32.《自然》,1943年11月發表於《哲學評論》8卷4期。
33.《思想》,1944年5月、7月發表於《哲學評論》9卷1-2期。
34.ChinesePhilosophy,發表於SocialScienceinChina1980年第1期。
折疊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金岳霖學術思想評傳中國現代哲學家張岱年:我的家兄張生輔先生說過,現在中國如有個哲學界的話,第一人是金岳霖先生。
現代著名思想史學者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①中國近50年思想方法上,真正能融會各種方法系統,另立一新的方法系統,在中國近日恐怕只有金岳霖先生一人了。②思想過於周密,理論過於深邃,而文字過於謹嚴,不善於用符號的人不能了解其學說思想,而善於運用符號的人既不多,故了解金先生的學說思想的人甚寥寥。
更新大師馮友蘭:①金先生的風度很像魏晉大玄學家嵇康。嵇康的特點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爛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邏輯性強;欣賞藝術,審美感高。我認為,這幾句話可以概括嵇康的風度。這幾句話對於金先生的風度也完全可以適用。②我想像中的嵇康,和我記憶中的金先生,相互輝應。嵇康的風度是中國文化傳統所說的'雅人深致'、'晉人風流'的具體表現。金先生是嵇康風度在現代的影子。
詩人徐志摩:金先生的嗜好是撿起一根名詞的頭發,耐心地拿在手裡給分。他可以暫時不吃飯,但這頭發絲粗得怪討厭的,非給它劈開了不得舒服。
邏輯學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於1949年以前及以後追求了兩個很不相同的理想。這兩種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薦,值得追求。但我不以為一個人可以同時追求這樣一對難於兼得的理想。
著名作家汪曾祺(《蒲橋集》):金先生治學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學叢書里的《邏輯》,我所知道的,還有一本《論道》。
中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殷海光(《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曾這樣描述當年金岳霖對他的影響:"在這樣的氛圍里,我忽然碰見業師金岳霖先生。真像濃霧里看見太陽!這對我一輩子在思想上的影響太具決定作用了。他不僅是一位教邏輯和英國經驗論的教授,並且是一位道德感極強烈的知識分子。昆明七年教誨,嚴峻的論斷,以及道德意識的呼喚,現在回想起來實在鑄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論他本人,他是那麼質實、謹嚴、和易、幽默、格調高,從來不拿恭維話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際一點也不含糊。
哲學家賀麟:(《《邏輯》》)國內惟一具新水準之邏輯教本。
華東師大哲學系教授楊國榮:中國近代新實在論的另一重鎮是金岳霖。但與馮友蘭以人生哲學為目標構建新理學不同,金岳霖的注重點更多地指向認識論與方法論,其理論與新實在論有親近的一面,也有與之相出入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金岳霖的理論建樹可以看作是中國近代實證主義思潮的邏輯終結。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他隨便得很,教授沒有像他那麼隨便的,他有時候在講壇上走來走去,這個不說了,有時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對著大家,在那裡講課。他還有個特點,他不寫字,很少在黑板上寫字,也帶支粉筆,不過沒什麼用。
張申府:在中國哲學界,以金岳霖先生為第一人。
費正清(《自傳》):(金岳霖)英語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能在音調、含義、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語中最細微的差別。
折疊編輯本段人物軼事
金岳霖與朋友
和朋友合影金岳霖一生是在朋友中度過的。他16歲(1911年)那年離開長沙到北平清華學堂讀書。開始時他的六哥也在北平讀書,對他常有關照。1913年夏,六哥因溺水而死。事實上,從這一年起,他"已經是獨立於封建家庭的人了"。他差不多不回到長沙老家去,到上海去也只有一兩次住在二哥家裡。金岳霖又是一位終身未娶的哲學家。他"脫離了親戚的生活",也沒有自己的家庭,便完全"進入了朋友的生活"。他的朋友很多,有"好幾套"。當然學界的朋友居多,如張奚若、胡適、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錢端升、陳岱孫、周培源、鄧叔存、陶孟和……美國的費正清、英國的瑞洽慈……也有興趣相投者,如梨園名角,斗蛐蛐的高手……抗戰前,每到星期六下午,他的客廳里就滿座高朋,高談闊論,成為當時北平一處有名的沙龍。
金岳霖的幽默
金岳霖是一個很風趣和有幽默感的人,他一生中說過許多有趣的話,在西南聯大時,有一次學生請他講小說和哲學的關系,他講完之後的結論是小說和哲學沒有關系。50年代北京大學請艾思奇講演,批判形式邏輯,艾思奇講完後,金岳霖就說,剛才艾先生的講話完全符合形式邏輯。金岳霖28歲的時候說一段話,當時他在《晨報·副鐫》上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優秀分子與今日社會》,是參加當時由蔡元培、胡適發起的關於"好人政府"的討論的。金岳霖在這篇文章中說了這樣一段話:"與其做官,不如開剃頭店,與其在部里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當時金岳霖有一個看法,說是希望知識分子能成為"獨立進款"的人,所謂"獨立進款",簡單說就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這話聽起來很簡單,但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特別是在今天,對於從事自然科學的知識分子來說,做到"獨立進款"的條件大體已具備了,因為他們要真有本事,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對於從事人文科學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們學會的那點辦報辦刊辦出版社的本事,就不能像自然科學研究那樣,想干就干,他們還得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工作,他們還很難成為"獨立進款"的人,這實際才是當代文人的尷尬處境。但這和真正的"獨立進款"還不是一回事,這一點文人不能糊塗,大家也不能糊塗。"與其在部里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這是一種人生境界,不說更遠大的理想了,在今日,能實踐金岳霖這個早年的願望就很不容易。
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總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從不為名利所累。他不願做行政工作,怕與人打交道。初到清華,創辦哲學系,他做第一任系主任,不久馮友蘭到了清華,他就立即請馮友蘭做了系主任。解放初期,讓他當清華文學院院長,他也基本上是無為而治。他身材高大,儀表端莊,有時西服革履,執手杖,戴墨鏡,一副英國紳士派頭;有時著運動衫,穿短褲,球鞋,舉手抬足像一個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有時在西裝外面套個中式長袍,戴個老八路的棉軍帽……金岳霖又是一個樂觀、幽默的人。冰心女士說,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資料的人,總是開朗、樂觀而豁達的人,使人願意接近。她說金岳霖就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資料的人,他有"豐富的幽默感。她記得有一次金岳霖笑著對她說:"我這個人真是老了,我的記性壞到了'忘我'的地步!有一次我出門訪友,到人家門口按了鈴,這家的女工出來開門,問我'貴姓'。我忽然忘了我'貴姓'了。我說請你等一會兒,我去問我的司機同志我'貴姓',弄得那位女工張著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紳士養雞
金岳霖從青年時代起就飽受歐風美雨的沐浴,生活相當西化。西裝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個頭,儀表堂堂,極富紳士氣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紳士。他酷愛養大斗雞,屋角還擺著許多蛐蛐缸。吃飯時,大斗雞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餚,他竟安之若泰,與雞平等共餐。聽說他眼疾怕光,長年戴著像網球運動員的一圈大檐兒帽子,連上課也不例外。他的眼鏡,據傳兩邊不一樣,一邊竟是黑的。
可愛的書獃子
金岳霖,"中國哲學第一人",一個泰斗級的人物。
泰斗也是個書獃子。他不愛做官,他有一名言:"與其做官,不如開剃頭店,與其在部里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50年代初,時任清華大學教務長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堅持,無奈,他只好到系主任辦公室辦公。可是他卻不知道"公"是怎麼辦的,就恭恭敬敬地在辦公室里待著,見沒人找也沒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書去了。後來學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職務。
忘記了自己
金岳霖生前經常做一些有趣的事,他有時居然會把自己的名字忘記。有一回他給陶孟和打電話,陶家的傭人問:"您哪位?"他張口結舌答不出來,又不好意思說忘記了,只好說:"你不要管,請陶先生接電話就行了。"但那個傭人說不行,他便又請求了兩三次,還是不行。於是他跑去問給他拉洋車的王喜,誰想王喜也說不知道。他急了,問:"你有沒有聽別人說過?"王喜這才想起:"我聽見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彌陀佛,原來姓"金"!
懷念林徽因
真正懂得愛情的是金岳霖,他對林徽因的痴戀才叫"三洲人士共驚聞"。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裡幾乎每周都有沙龍聚會,金岳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岳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贊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講道:金岳霖對林徽因的談吐才華,十分欣賞。現在的年輕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學建築的,但是對文學的趣味極高,精於鑒賞,所寫的詩和小說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風格清新,一時無二。林徽因死後,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飯店請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納悶:老金為什麼請客?到了之後,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他終生未娶,愛了林徽因一生。
《知識論》的出版
金岳霖的《知識論》寫了兩遍,費時十餘年,從完稿到正式出版又用了35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張岱年碰見金岳霖,問金的《知識論》可曾寫好。金答曰:已經寫好了,我寫了這本書,我可以死矣。1983年,就在金岳霖去世前一年,商務印書館終於出版了《知識論》,金岳霖在序中說:"《知識論》是一本多災多難的書……是我花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本書,它今天能夠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高興。"

⑻ 梅貽琦的個人成就

梅貽琦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起研究電機工程,後轉為專攻物理。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他的教育理論和主張,對中國三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中國著名的兩所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都是和梅貽琦的名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在他任清華大學校長的17年裡,清華大學得到長足發展,全校設有文、理、工、法、農等5個學院26個系,在校師生2400多人。
梅貽琦自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WorcesterPolytechnicInstitute)學成歸國,即到清華擔任教學和教務長等多種職務。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自此後一直到他在台灣去世,一直服務於清華,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
不過,不要因此就以為清華大學的校長是好當的,情形恰恰相反,梅貽琦出任校長的時候,國內情勢風雨飄搖,學潮起盪,尤以北大清華為甚。以清華來說,驅逐校長的運動可以說是此起彼伏,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清華的學生們都是擁護梅校長。梅貽琦為人重實干,時人稱之為「寡言君子」,有一句話可以作為佐證,他說: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在他的領導下,清華大學才得以在十年之間從一所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而躋身於國內名牌大學之列。
與胡適相比,梅貽琦顯然沒有「暴得大名」的胡適那麼風光,他的一生僅僅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功地出掌清華並奠定了清華的校格。據陳岱孫的說法,這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師資人才的嚴格遴選和延聘,這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具體表現。這句話也常為時賢所徵引;二是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民主制度,具體的體現就是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會、評議會和校務會議組成的行政體制。不過,歷史自有其可玩味之處,「諸君子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獨有梅貽琦在身後贏得「翕然稱之」、「胥無異詞」。清華校史專家黃延復在「比較廣泛的材料收集和研究的過程中,一直抱著『苛求』的心理」,搜尋人們對梅貽琦的「異詞」或「謗語」,但卻迄無所獲。這也證明了「翕然稱之」、「胥無異詞」所言不虛。 梅貽琦在長達47年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許多極有參考價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並以此指導其從事於教育工作,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豐碩成果,這些經驗和思想是值得我們後人加以吸收、總結、研究和珍藏的,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該加以繼承和借鑒。同時,他的令人稱道的人格魅力與品德氣質以及個人修養,都反映出近代中西兩種異質文化之間在人格方面有機、完美、和諧的融合與統一。
梅貽琦認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從清華大學到西南聯大,梅貽琦的教育思想是變化的,其在西南聯大時期發表的《大學一解》中,體現了梅貽琦教育思想定型之後的核心觀念。
梅貽琦首先提出了「通才教育」這一核心觀念。這種「通才教育」並非西方「LiberalEcation」的簡單搬移,而是一種以中國古代儒家「大學」教育思想為基礎,博採近代中外大學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而成的具有獨立性的思想體系。梅貽琦認為,大學階段的直接培養目標應該是「通才」,不應該也不可能負擔起直接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專才」的任務。這種任務應該由其他教育機構來承擔。而大學應著眼於為學生們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訓練。
其次,梅貽琦針對當時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專才,不重通才;重實科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針指出,大學應該著眼於對學生「人格」的全面培養,至少應該有知、情、志三個方面。在這篇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中,他還用了足夠的篇幅論述教師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問題,梅貽琦認為,教師不單要能「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樹立楷模。其中的一段話至今多為人們所徵引:「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反觀今日師生關系,直一奏技者與看客之關系耳,去從游之義不綦遠哉!此則於大學之道,體認尚有未盡實踐尚有不力之第二端也。」此即為著名的「從游論」。
最後,在《大學一解》中,梅貽琦著重論述了學術自由在大學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這也是他們那一代的教育家們的共識,1945年11月5日,梅貽琦在日記中寫到:「對於學校時局則以為應追蔡孓民先生兼容並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謂新舊,今日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情況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為北大;而將來清華之為清華,正應於此注意也。」 梅貽琦是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1931-1948)。他的教育思想體現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體、美、群。這是對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和蔡元培一樣,梅貽琦也是把德育作為五育之首的。
重視師德
在德育中,梅貽琦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許多人對「大師」有片面的理解,僅看到學問的一面,而梅貽琦講的「大師」則是學問道德都好的楷模。他說:老師不但要「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樹立榜樣。為此,他提出了「從游」這一生動的比喻,以老師為大魚,學生為小魚。認為「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以教師的高尚品行來自然地引導學生,達到「不為而成」,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
在德育中,梅貽琦強調人格與愛國。他對即將出國留學的學生說:「諸君在國外的時候,不要忘記祖國;在新奇的社會里,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學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務要保持科學態度,研求真理。」
重視體育
清華大學一向重視體育,並把體育作為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這與梅貽琦的倡導很有關系,他認為這是學生「養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梅貽琦說高尚人格具體體現在「團體精神」、「急功好義」、「遵守紀律」上,要借團體的運動「去練習舍己從人,因公忘私的習慣」。並在學籍管理上明確規定「體育不及格,不得畢業」。這些十分值得我們借鑒與深思。1928年,梅貽琦還是教務長的時候,就曾明確告訴學生:「須知體育之目標,不單是造就幾個跑多快,跳多高,臂腿多粗的選手,不單是要得若干銀盾、錦標,除此之外,也許可以說在此之上,還有發展全人格的一個目標」。後來有人提出,要想提高學生「服務社會,團結合作」的精神,就應該在德育、智育、體育之外再加一個「群育」。對於這種提法,梅貽琦顯然不大同意。1934年,已經擔任校長的梅貽琦對自己的學生說:今天我們提倡體育,不僅是為了鍛煉個人的身體,更是為了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我們要借團體項目,去練習「舍己從人,因公忘私」的習慣。他還說:體育比賽的目的不在於能不能取勝,而在於是不是各盡其能,使本隊團結合作的精神得到有效表現。在體育比賽中,「勝固大佳,敗亦無愧。」假如在比賽之前,有人因為沒有取勝的可能就放棄比賽,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他忘記了在團體中應盡的任務。
群育
群育則是梅貽琦德育觀中有特色的部分,這源於他對人類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他說:「文明人類之生活,不外兩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與眾己所構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進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則地無中外,時無古今,無往而不可通也。他的「身教重於言教」及「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育名言深為世人推崇。梅貽琦對清華大學的成長貢獻巨大,受到所有清華人的崇敬。 梅貽琦生於天津。其父中過秀才,後淪為鹽店職員,甚而失業,家境亦每況愈下,「除去幾間舊房庇身以外,夠得上是准無產階級了。」但梅貽琦的父親始終沒有放棄對子女的教育。梅貽琦自幼熟讀經史,且善背誦。他的同仁回憶說,有一次梅貽琦表示,「假如我們之中有誰背誦任何中國古經傳有錯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節。」
梅貽琦後來成為天津南開學堂的第一班學生,是張伯苓的得意門生,也是首批清華招考的留美公費生。當時人們留美都選的是中國人熟知的學校,比如徐君陶選麻省理工,梅貽琦卻單獨去到了東部的伍斯特理工學院。梅貽琦曾撰文總結自己的留學觀,他告誡行將赴美的學生,「諸君在美的這幾年,亦正是世界上經受巨大變化的時期,將來有許多組織或要沿革,有許多學說或要變更。我們應保持科學家的態度,不存先見,不存意氣,安安靜靜地去研究,才是正當的辦法,才可以免除將來冒險的試驗,無謂的犧牲。」
留學歐美的經歷影響了梅貽琦。他甚至於全盤接納希臘人崇尚體育的精神。羅家倫出任清華校長,很瞧不起體育,一度把體育課的學時和任課教師砍去一半,把享有聲譽的馬約翰教授降格為「主任訓練員」。梅貽琦到任後,則給予他和其他系科教師同等的職稱和待遇。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把清華發展為「體育大校」。這種注重體育的校風一直延續到西南聯大。 「對知識分子心態了解之深,當時少有如他的人。」梅貽琦在禮聘教師方面,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教務長時,他實際主持了清華國學研究院的院務。曾親自到火車站接趙元任先生,他和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即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特別是陳寅恪與趙元任,「一直保持著誠摯的友誼」。王國維1927年夏在頤和園自殺,也是梅貽琦親自去園內收殮並料理後事的。
延攬人才的誠意在華羅庚身上得到極好的體現,華羅庚從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人,先做小學教員,後為店員,被破格召進清華大學加以培養;又破格從一位系資料員轉升為助教,而且被允許修習大學課程;破格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去「訪問研究」;最後又破格未經講師、副教授階段而被聘為教授,上述過程大多是在梅貽琦的親自過問下實現的。
梅貽琦特別鼓勵中西學術交流,積極支持教師出國講學與在國外發表論文。
他實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定年限後,就可以休假一年,可赴歐美研究,學校開支一半薪水,還給予往返路費。這個傳統在西南聯大時結出碩果:西南聯大的教師名士如雲,共開出1600門課程,且各人學術及興趣愛好迥異,互為印證。馮友蘭在西南聯大教書,留有長髯,身穿長袍,頗有道家氣象。一次他去授課,路遇金岳霖,金岳霖問:「芝生,到什麼境界了?」馮答:「到了天地境界了。」兩人大笑,擦身而過,各自去上課了。
學術自由與獨立思考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蔚然成風,且大大滋養了學生。

⑼ 金岳霖故居的人物介紹

金岳霖(1895-1984),哲學家、邏輯學家,字龍蓀,湖南長沙人。金岳霖在清華堂畢業後去美國留學,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又去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游學。1926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金岳霖於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於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從1956年開始任中科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邏輯學會會長。
金岳霖寫於1937年的《邏輯》和20世紀60年代主編的《形式邏輯》,對我國邏輯科學的發展和普及作出了貢獻。他吸收西方哲學成果,結合中國哲學特點所著的《論道》和《知識論》,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系。有人說,金岳霖先生「是20世紀以來我國四個著名的現代哲學體系的創立者之一」。這四個現代哲學體系是指:熊十力的「新唯識論」,金岳霖的「新實在論」,馮友蘭的「新理學」,賀麟的「新儒學」。
在金岳霖八十八歲生日的時候,與其同庚的馮友蘭先生送了一副壽聯——「何止於米,相期以茶;論高白馬,道超青年」。既表達了二位老人期望二十年後再聚首的願望,又充分肯定了金岳霖先生的學術成就,稱贊金岳霖的哲學造詣在方法論上勝過以「白馬非馬」論題展示辯才的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在本體論上超過道家創始人老子。「論高白馬,道超青年」當非溢美之詞。
金岳霖先生曾將自己與馮友蘭作過比較。認為馮先生的長處是能把很復雜的事情說得很簡單,而自己的長處是能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很復雜。
就是這樣一位大哲學家,在「全民學哲學」的年代卻也鮮為人知。散木在《再說金岳霖》一文中寫道:「金岳霖的專攻,今天非專業的人是很少有興趣了。曾經有人說:金岳霖的學問,『思想過於周密,理論過於深邃,文字過於嚴謹,不善於運用符號的人不能了解其學說思想,而善於運用符號的人既不多,故了解金先生學說思想的人甚寥寥。』」
人們感興趣的是關於金岳霖的趣聞和逸事。比如:金岳霖與眾不同的裝束。徐志摩當年曾描寫過金岳霖與一位名叫麗琳的西方女子「初到北京時的妙相」:「老金他簇著一頭亂發,板著一張五天不洗的丑臉,穿著比俄國叫花子更襤褸的洋裝,蹩著一雙腳;麗琳小姐更好了,頭發比他的矗得還高,腦子比他的更黑,穿著一件大得不可開交的古貨杏花黃緞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爺的,拖著一雙破爛得像爛香蕉皮的皮鞋……雖則那時還在清早,但他們的那怪相至少不能逃過北京城裡官僚治下的勢利狗子們的憤怒和注意。黃的白的黑的乃至於雜色的一群狗哄起來結成一大隊跟在他們背後直嗥,意思是說叫花子我們也見過,卻沒見過你們那不中不西的破樣子,我們為維持人道尊嚴與街道治安起見,不得不提高了嗓子對你們表示我們極端的鄙視與厭惡!在這群狗的背後,跟著一大群的野孩子,哲學家盡走,狗盡叫,孩子們盡拍手!」
顯然,詩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對哲人的裝束進行渲染和調侃。但是,金岳霖先生不修邊幅大概是真實的。再比如:金岳霖超凡脫俗的戀情。金岳霖終身不娶的原因是「明戀」林徽因,而又求之不得。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曾坦言:「最愛林徽因的人,其實是金岳霖。」金岳霖曾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寫過一副對聯:「樑上君子,林下美人」。是否可以理解為「樑上君子」偷走了我的「林下美人」。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北總布胡同24號居住期間,金岳霖一直住在後院,每天都准時參加「太太客廳」的茶會,並為林徽因誦讀報章書籍,品味林徽因「那天馬行空般的靈感中所迸發出來的精闢警語」。「金岳霖,也一定是在這里臻於他『驀然回首』的三昧境界的」。
在1955年4月2日林徽因追悼會上,金岳霖和鄧以蜇聯名題寫的輓聯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據說,林徽因去世後,金岳霖經常探訪林徽因的墓地。還有一次,金岳霖突然把所有的老朋友請到北京飯店聚餐。席間,金岳霖站起來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場所有的人為之動容。
又比如:金岳霖努力追趕時代步伐卻又跟不上的尷尬。解放後,金岳霖自察是「基本上沒有擁護舊世界的要求,也沒有打破舊世界的要求」的哲人,是帶著負罪感進入新社會的。因此,在政治運動中他「願以工農齊步伐」,嚴格而真誠地自我批判和批判別人;為了接觸生活、觀察生活,年已古稀的他坐在平板三輪車上逛王府井大街;他也曾回憶《解放後讓我坐辦公室辦公,可坐了整個上午而「公」不來》。《再說金岳霖》中有一段敘述:「邏輯學家金岳霖的故事,最為人所心儀的,是解放後有一次艾思奇到北大演講批判形式邏輯,說那是偽科學,講完之後金先生帶頭鼓掌。當時艾思奇正想用邏輯分析金先生的舉動,不想金先生接著說:『艾先生講得好,因為他的話句句都符合形式邏輯。』」金岳霖研究學術是自覺的,而維護學術尊嚴卻是不自覺的。
有人認為,「作為學者,金岳霖首先是一個非常到位的哲學家」;金岳霖自己認為,「世界上似乎有很多哲學動物,我自己就是一個」。如果說常人把哲學視為工具的話,那麼,金岳霖則把哲學視為生命。前者突出為我所用,後者強調為之獻身。於是,我想到了陳寅恪先生的一首《荔枝七絕》:
浮瓜沉李俗能諳,誰賞羅襦玉內含。 1895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
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
1920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1921年,到英國學習,在倫敦大學經濟學院聽課;
1926-1929年,清華聘請金岳霖講授邏輯學。秋,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邏輯》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列入「大學叢書」出版;
1938年,西南聯大成立,金岳霖任聯大文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兼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
1940年,《論道》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獲最佳學術著作評選二等獎;
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50年,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全國6所大學哲學系合並為北京大學哲學系,金岳霖任系主任;
1955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學部成立,金岳霖任學部委員。9月底,任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兼邏輯研究組組長;
1965年,《羅素哲學批判》一書完稿;
1977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所長兼研究室主任;
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舉行「金岳霖同志從事哲學、邏輯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慶祝會」;
1983年,《知識論》一書時隔40餘年,終於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歲。 金岳霖, 1936年,作《邏輯》一書,並由商務印書館列入「大學叢書」出版;
1940年,作《論道》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獲最佳學術著作評選二等獎;
1965年,《羅素哲學批判》一書完稿;
1983年,《知識論》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張申府先生曾經提出:「在中國哲學界,以金岳霖先生為第一人」。王浩、馮契、沈有鼎、殷海光等著名學者皆出於金岳霖門下。
著有:《邏輯》、《論道》和《知識論》。 其中《論道》,其原創性思想之豐富,在中國現代哲學中罕見其匹,被賀麟稱為「一本最有獨創性的玄學著作」。
而《知識論》更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構建了完整的知識論體系。
關於《知識論》,金岳霖曾經說過:這本《知識論》是一本多災多難的書。抗戰期間,我在昆明時已經把它寫完了。有一次空襲警報,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邊的蛇山躲著,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報解除後,我站起來就走。等到我記起時,返回去稿子已經沒有了。這是幾十萬字的書,重寫並不容易。可是,得重寫。《知識論》是我花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本書!

⑽ 胡適的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1、學術成就

首先,胡適對中國近三百年來的學術研究作了總結。他把整理國故或國學研究納入了他的「中國文藝復興」的范疇之內,並發表了《說儒》,這不但是胡適治學的巔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其次,胡適對中國哲學的貢獻在於他為實現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轉換所做出的努力。

中國近現代哲學史上,自胡適開創之後,又有一批哲學家如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金岳霖和馮契等人不斷的在哲學思想上的精進,這不僅彰顯了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征程,而且顯示了胡適在中國傳統哲學現代的轉換中所作的開創之功。

2、文學成就

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其後陳獨秀高張「文學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為文學革命的領軍人物。在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文學革命中,胡適堪稱開路的先鋒,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文化革命之父」。

3、教育成就

胡適曾執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三、羅爾綱、顧頡剛、俞平伯、傅斯年等。 其中顧頡剛還表示他的整套治學方法是看胡適《水滸傳考證》一文看來的。

三十年代,胡適獨具慧眼,提拔、任命、幫助梁實秋完成了日後號稱梁實秋對文壇的三大功績之一的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陳之藩與胡適為忘年之交,赴美留學得到胡適贊助。致胡適信件收入《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季羨林雖不是胡適的學生,但歸國初期也受到胡適提拔。

(10)金岳霖成果擴展閱讀

胡適的思想主張:

1、實驗主義

胡適師從美國"實驗主義"大師約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實驗主義的精神,很有建設性。

2、自由主義

對於別人的意見和觀點不要輕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為自己的觀點是絕對的正確。胡適要告誡的容忍異己的聲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這樣社會才會真正的自由。

3、大同主義

胡適認為,法律應該對任何人都有約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4、樂觀主義

胡適不提倡東方的聖人那種無為。人生在於奮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對前途有起碼的樂觀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躊躇滿志,把每種進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這正是胡適對於人生的樂觀。

閱讀全文

與金岳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