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文明成就有哪些
中國古代文明有:農業文明、文學、建築文明、政治文明。
1、農業文明,這是中國文明最歷史悠久最輝煌的,它開創了農業發展的先端和方向,利用工具和牲口也是中國農業文明的發展。這也相信的發展了農業技術和工具的發展。
(1)古代文明成果至少說出五種擴展閱讀
中國早期文明時代5個方面標志的看法 :
1、與人民大眾分離的國家公共權力的確立。其重要的物化形態為出現了都、邑(國都、城邑),作為統治階級建立和實施政治權力的基地,有大面積夯土基址的宮殿建築等。
2、以階級對抗為核心的社會分層現象。常常從墓地布局和墓葬規格(如棺槨、隨葬品)等反映出來,並伴隨著出現人殉和人牲制度等。
3、較復雜的禮儀制度和為王權服務的宗教力量的形成。系列化的玉禮器可視為這方面的指示物之一;同時出現禮儀中心建築物,特別是宗廟成為王都所在地的重要標記,還產生了崇奉主神的大型祭禮場所。
4、文字系統的出現。因早期文明社會掌握和使用文字的范圍甚窄,只能從散見的個別文字發現其所透露的信息。
5、青銅鑄造和玉雕業的興盛。這在中國既代表了物質文化的時代性尖端成就,又具有為社會政治服務而滲透著強烈觀念形態的性質。
無論世界和中國,早期文明社會還有高低層次的差別,都經歷了由初創到繁盛的階段。最初文明的發端,既是多源的,又是有中心(核心)的,多源交匯和中心崛起兩者相輔相成。
❷ 中國古代文明成果認識和評價
中國古代科技曾經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稱為「發明和發現的國度」。
培根在評述中國古代文明的三項成果時說:「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東西曾經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狀態」。
除四大發明之外,還有眾多世界之最,例如東漢的《九章算術》,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這本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再如,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縱觀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比較重視總結實踐經驗,而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國文化具有強調實用技術,忽視抽象科學的傾向。
中國傳統學術中的實用之學如農學、醫學、地學、天文歷算之學等有比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這一特點。
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就以科學調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創建了嚴密的邏輯論證系統。同時,這些科技成就與農業及其人與自然的和諧密切關聯,發達的應用數學、天文測量及其系統的農學都與農業文明息息相關,而發達的中醫學及其中葯學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態度,正與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中國文明的影響,還在於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了蒙古高原(中亞)的游牧民族。歐亞大陸文明大格局的所產生劇烈變動,往往是由於中國在東方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拓展資料:
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
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聲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
十六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入澳洲。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❸ 請同學們搜索代表中國古代文明的五項成就,並說的其影響
四大發明是中國漢族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絲綢
絲綢並不僅是簡單的一種昂貴的服裝原料,在歷史的很長時間里,還承擔著重要的貨幣功能。對中國而言,「絲綢」不僅僅是商品,而是貨幣本身,不但可以用來支付戍卒的薪水,還可以用來支付購買馬匹等大宗商品的支出。中國用絲綢購買草原部落的畜牧產品,而草原人則沿著絲綢之路,將這些絲綢向西販賣輸送。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絲綢實現了從貨幣向商品的轉變,也解釋了在「絲路」的東端常能發現羅馬、拜占庭金幣,而在西方很少出土中國銅錢的原因,因為絲綢本身就是絲路通行的貨幣。
❹ 世界古代文明成果
非洲東北部,全長5646公里的尼羅河由南向北從這里流入地中海。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區暴雨和山洪迸發,河水奔騰咆哮傾瀉而下,吞浸谷地,形成一片澤國。十月底,雨季過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泛濫期間積下厚厚的一層游泥,成為穀物生長的極好肥料。這條著名的大河不僅給下游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給這里帶來了生命和繁榮,埃及人逐漸在這里定居下來,依靠集體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荊棘草莽,開渠築壩,引河水灌溉土地,種值莊稼,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藍之一。
(放投影1《贊美尼羅河詩句》。)
「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而出,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這是古代埃及人民贊頌尼羅河的著名詩篇,說明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隨著經濟的發展,古埃及從原始社會緩慢地進入奴隸社會。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陸續出現了10多個奴隸制小國。
這些奴隸制小國之間進行了幾百年的戰爭和兼並,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奴隸制國家。(指明掛圖上的方位。)
1.非洲尼羅河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公元前3500年)(板書)
上下埃及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逐漸強盛起來,國王美尼斯親自帶領大軍攻打下埃及。兩軍在尼羅河三角洲展開決戰。美尼斯頭戴裝飾著一隻神鷹的白冠,親自在陣前督戰,激戰之後,下埃及軍隊被擊潰,美尼斯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他自稱「天下四方之王」。傳說他在決戰勝利的地方建立白城,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指示掛圖方位)它位於今天開羅以南不遠的地方。
2.建立初步統一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首都孟斐斯。(板書)
(提問)奴隸社會有哪兩大對立階級?(學生回答)。
(放投影2《埃及奴隸社會階級關系圖示》,指出古埃及奴隸社會猶如金字塔,塔尖是國王,塔身是奴隸主,他們是統治階級;壓在塔底下的是奴隸和農民,是被統治階級。)
埃及統一後,建立起一套專制統治機構。全國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也是最大的奴隸主,國王掌握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司法大權,自稱是神的化身,太陽的兒子,他的話就是法律。他把全國的土地看作是自己的財產,把人民看作是自己的奴僕。國王神聖不可侵犯。後來,人們不能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尊稱為「法老」(意思是「宮殿」,相當於古代中國稱皇帝為「陛下」),大臣們朝見國王時,都要先說一番頌詞,匍匐前進,上胸貼地,吻國王腳旁的土地,還不能隨便抬頭。
(放投影片3《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提問)這投影片上畫的是什麼?作什麼用的?(指導學生看課本第5頁小字及有關插圖,然後再提問)金字塔(胡夫為例)的形狀?高度?邊長?用多少塊巨石,使用多少勞動力?花費多少時間?
3.金字塔——埃及國王的巨型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板書)
在埃及,最早的墓葬是在地上挖一個坑,再堆成一個沙堆。以後墓穴越挖越深,成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圍砌成石牆,這種墳墓叫做「馬斯塔巴」(意為石凳)。到了公元前27世紀,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傑賽爾找建築師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砌「馬斯塔巴」,在上面加了五個一層比一層小的「馬斯塔巴」,使它高達61米,這就是埃及第一座塔型陵墓,因為它的外形很象漢字「金」字,所以我們中國人稱它為「金字塔」。
以後,歷代法老像著了魔似的都給自己築金字塔,並且越建越宏偉,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即位後,決心給自己造一個最大的金字塔,他強迫所有埃及人都要服這項勞役。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有一段敘述金字塔建造的文字,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❺ 古代文明成果有那些
指南針 火葯 造紙術 印刷術 N項第五大發明(上) 鋼鐵冶煉和鐵器製作 銅冶煉和青銅器 石油的開采和應用 煤的發現和開采 陶瓷 釀酒 養蠶繅絲 茶和茶文化 N項第五大發明(中) 星表和星圖 日食和月食的觀測 測量子午線 張衡和地動儀 郭守敬和《授時歷》 十進位制和二進位制 祖沖之和圓周率 十二平均律 N項第五大發明(下) 中醫葯 針灸 麻沸散 接種人痘 萬里長城 京杭大運河 都江堰 趣味發明集錦 風箏 算盤 圍棋 熱氣球 降落傘 弓箭 火柴 中國功夫 足球 高爾夫球
這個范圍太大了!!
❻ 你還了解哪些古代文明成果呢
一、古印度文明成果
1、音樂舞蹈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
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2、青銅雕像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
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3、數學成就
自哈拉巴文化時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進位制,但是早期還沒有位值法。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以後,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記數,不過開始時還沒有「0」的符號,只用空一格來表示。公元9世紀後半葉有了零的符號,寫作「.」。
二、古巴比倫文明成就
建築成就
古巴比倫城垣雄偉、宮殿壯麗,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築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入大規模建設,使巴比倫城成為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
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三、古埃及
文明成就
概述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製造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還發明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東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四、古中國
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有著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科技傳統。古代中國為世界貢獻了諸多發明創造,而且在天文、數學、醫葯、機械、冶金、陶瓷、紡織、建築等眾多方面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先進成果。
一些由中國先於其他國家發明的包括: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地震儀、算盤、傘(現今所用,能張開收回的傘)、牙刷、馬鐙、絲綢、舵、瓷器、石油井、紙幣、火柴、漆器、風箏、熱氣球、釣竿、扇子、弩、船塢、投石機等等。
(6)古代文明成果至少說出五種擴展閱讀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參考資料
網路——古中國
網路——古巴比倫
古網路——埃及
❼ 中國古代文明五項成就和影響
1、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2、西漢:發明造紙術,經過東漢蔡倫改良。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
3、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
指南針的發明,相傳是皇帝發明,運用航海是南宋。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唐朝時發明了火葯。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5、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6、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7、戰國:扁鵲是當時的名醫,後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他發明的「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傳統的診病法。醫學分科。有著名的醫學著作《內經》。
8、西漢: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
9、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10、隋唐:①我國的一些外科手術,如拔牙、血管結扎等,是世界上最先進的。②隋朝太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古代醫學史上探討病因、病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③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⑤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布的葯典。
11、北宋:①醫學以小兒科、產科和針灸科最著名。②《小兒葯證直訣》為我國古代重要的兒科著作。③《十產論》是著名的產科著作。④針灸學家設計了便於醫術學習的針灸銅人模型。⑤《洗冤錄》是南宋法醫學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書籍。⑥王安石變法時設太醫局,局內辦有醫學校。
12、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❽ 古代文明成果
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就稱做是古代文明時期。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是關於整個人類的文明起源問題研究裡面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中國人 古代文明
自古以來,就是在整個的人類裡面占的比例是相當大的。這個不只是今天,我們說我們有十三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就是在古代的世界裡面,中國人所佔的比例也是相當大的。在我們今天的中國的疆土的范圍之內,自古以來就有許許多多的民族繁衍生息,他們在世界上起著很大的作用, 我想這一點是大家都能夠理解的。可是一直到現在為止,在世界上流行的,各種關於文明起源的學說和理論,多數對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問題考慮得都是比較少的。這個原因也不奇怪,因為這些學說過去主要是由一些西方學者來構築的,他們的研究一開始主要是從歐洲的歷史開始,當然後來他們發現了像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印度,以至於古代美洲的一些古代的文明,他們對這些方面進行了考察,進行了研究,發展了一系列有關的學科,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之上,他們就提出了,關於古代人類的文明是怎麼產生的,是通過怎麼樣的途徑,怎麼樣形成和發展的。這樣的理論和學說當然是有多種多樣,可是這些學說裡面,一般說起來是很少考慮到,甚至於完全沒有考慮到我們中國古代文明。這個原因我想大家也能夠理解,因為外國人對於中國的研究,就是所謂今天我們說,叫做國際的漢學的研究,發展 古代文明
還是比較晚的。可以說一直到19世紀的晚期,對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很少。特別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這樣的問題,外國人研究總是有一定的隔膜。當然到了20世紀以後,我們中國這方面有很多的考古發現,也有很多有關的材料,可以提供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起源和它發展這方面的研究的。可是這些材料,絕大多數用中文發表的。大家知道,中文在世界上雖然是使用的人數上是最廣泛的一種語言,可是在外國人裡面,真正能夠使用中文,特別是利用中國的考古的、歷史的這方面的論作,這方面成果的,究竟是極少數。恐怕主要的還是一些少數的漢學家,他才能夠使用。因此說起來的話,在研究人類的文明起源的一些理論,一些學說裡面,關於中國這方面的研究,就顯得特別薄弱。中國人在世界上這么大的一個比例,而且中國的古代文明又在整個的世界上,特別是在亞洲的世界上,亞洲的范圍裡面,起著這么樣重大的、深刻的影響。沒有對於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那麼對於整個人類的文明的起源和它的發展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們在當前,就很有必要來發展這方面的研究,來補充剛才我們談到的這種空白和缺陷。這樣的話,不僅對於研究中國的古代的歷史的發展,而且對於整個人類的文明歷史的發展,都是一個重大的貢獻。所以我想,這方面的科學價值,它的意義是大家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