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格林童話是由哪些人共同勞動成果
《格林童話》產生於十九世紀初,是由德國著名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它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格林兄弟以其豐富的想像、優美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在國內,日本,台灣也有根據《格林童話》創作的故事集。
作者簡介:
生 平:雅可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國著名語言學家之一,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義者交往,思想卻傾向於資產階級自由派。
從1806年開始,格林兄弟就致力於民間童話和傳說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兩卷集)和《德國傳說集》(兩卷)。雅各布還出版了《德國神話》,威廉出版了《論德國古代民歌》和《德國英雄傳說 》。1806~1826年間雅科布同時還研究語言學 ,編寫 了4卷巨著《德語語法》,是一部歷史語法,後人稱為日耳曼格語言的基本教程。1838年底格林兄弟開始編寫《 德語詞典 》,1854~1862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這項浩大的工程兄弟倆生前未能完成 ,後來德國語言學家繼續這項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作品影響:
1812年,這些故事結集成《兒童和家庭童話集》的第一卷,於聖誕節前夕在柏林問世,大受歡迎。此後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斷補充故事,並一再修訂,共推出七個版次。第七版後來成為在各國流傳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譯成數十種語言,許多故事都廣為流傳。
Ⅱ 名人珍惜勞動成果的故事
鄧小平爺爺植樹
1985年的植樹節,是令人難忘的日子。回
1985年的植樹節,是令人難忘的日子。
這天,答萬里無雲,春風拂面。在天壇公園植樹的人群里,81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他手握鐵鍬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個樹坑挖好了,鄧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他站到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
一棵綠油油的小柏樹栽好了,就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裡。鄧爺爺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今天,鄧爺爺親手栽種的柏樹已經長大了,「小平樹」成了天壇公園一處美麗的風景。
Ⅲ 一本故事書他是那些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作者
編輯
出版社
發行
Ⅳ 90年代放的一本動畫片,故事大概是一個小孩的媽媽因為偷吃了大家共同的勞動果實 變成了龍,他就去找媽媽
日文名:龍の子太郎 日本東映映畫社出品 彩色寬銀幕動畫片 監督:浦山桐郎 製作:今田智寭 原作:松谷みょ子 腳本:浦山桐郎 作畫監督:小田部羊一 簡介: 很早很早以前,那時候的日本沒有電燈和電視機,也沒有槍和大炮。在那山連著山的地方,土地貧瘠,連水稻都沒見過,人們只靠吃糝子、小米和豆子過日子。龍子太郎和奶奶就生活在那裡。 龍子太郎能吃愛睡,力大無窮,村裡的孩子都叫他「龍的兒子,妖怪的兒子」。他和小動物比賽相撲,誰也比不過他。天狗來了,起先贏了太郎,可是太郎不服輸,終於把天狗摔倒了。天狗非常喜愛他的勇敢,送給他一碗「天狗的酒」,喝了它就會有「一百個人的力氣」。但是這種力氣只能為了幫助別人時才能用。小動物都入迷地聽著小女孩阿雅優美的笛聲,沒入理睬紅鬼的鼓聲了。紅鬼很生氣,想抓住阿雅,不準她吹笛子。可是紅鬼也被太郎摔倒了,他只好狼狽而逃。 晚上,太郎想起了死去的媽媽。奶奶告訴他,媽媽並沒有死,在太郎出生前,媽媽忽然失蹤了。後來就在媽媽失蹤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大水潭,媽媽變成了龍。龍把剛出世的太郎和一粒珠子一起送出了水面,那棵珠子就代替了媽媽的奶喂養了太郎。但是,那棵珠子原來是龍的眼睛,因此她瞎了,不得不搬到遙遠的北國。並且她囑咐奶奶等太郎長大後,一定要去找她,她等待著。太郎聽了奶奶的敘述,立刻要去找媽媽,還沒等他出發,野豬突然來告訴他阿雅被紅鬼抓走了。他和野豬找到紅鬼那裡,可是阿雅又被黑鬼搶走了。太郎制服了紅鬼,讓他帶領著一同去黑鬼那裡救阿雅。他們同心協力把黑鬼推下了山澗,黑鬼變成了一塊岩石,為人民除了一害。紅鬼由於幫黑鬼干過欺壓百姓的壞事,怕人民報復,龍子太郎就把他拋到天上做雷公的部下去了。 太郎獨自向北方走去,尋找變成了龍的媽媽。他遇到了一個叫雞叫財主的老太婆,雞叫財主為了讓太郎給她幹活,騙他說,龍只有在收割的時候才出現。太郎為雞叫財主幹活直到種出了稻穀,龍還是沒有出現,卻出現了一條白蛇。白蛇告訴他,再往北走,翻過九座山,有個山中妖婆知道龍的事情。太郎氣憤極了,他背走了他種的全部稻穀、分給了沿途的窮苦農民。 太郎找到了山中妖婆,差點又被妖婆吃掉,剛逃出來,又被白衣女妖包圍著,險些凍死。阿雅在寶鏡里看到了埋在冰雪裡的太郎,就騎著「百里馬」來救起了太郎。他倆騎著馬向北方進發了。 太郎終於找到了住著龍的湖,龍出現了。她告訴太郎,她因為懷著太郎,多吃了兩條魚,觸犯了山裡的規矩——有東西應該大家分著吃,誰如果只顧自己,就要受到懲罰,因此她變成了龍。太郎聽了非常難過,他認為這都是因為村裡吃的東面太少,才會訂下這樣的規矩。他決心把那個堵住岩湖水的石打開,使湖水流下山去,灌溉廣闊的田地。媽媽表示一定幫助他完成這個志願。媽媽因為眼睛瞎了,讓太郎坐在龍頭上為她指路。龍掀起了巨浪,沖擊著山岩,岩石終於被撞開了,但龍也筋疲力竭地死去了。太郎傷心地哭著,突然,龍的鱗一片片脫落了,媽媽又恢復了人形。她站了起來,她看到了太郎,喊著太郎的名字,太郎高喊著媽媽,撲到了媽媽的懷里。 湖水流下了山,滋潤著大地,稻穀也長起來了,從此,這里的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Ⅳ 一本故事書是那些人的共同勞動成果
你好,故事書的編寫離不開作者,編輯,主編,還有排版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完成的
Ⅵ 珍惜勞動成果的故事
自然後果法---
沒有詩句 就是讓孩子自己建造個什麼東西在即將完成的時候由家長毀壞
並對孩子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勞動來之不易,更不能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
但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時機
Ⅶ 故事書是哪些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故事書是以下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作者。
編輯。
出版社。
贊助商。
圖片提供者。
印刷廠。
Ⅷ 關於珍惜勞動成果的故事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Ⅸ 幼兒園中班學生《最美勞動者》小故事
學生最美勞動者小故事,這個的話就是你可以講一個愛勞動的小動物,比如說小豬小兔。
Ⅹ 故事書是哪些人的共同的勞動成果
有人才有故事,當然也才有寫故事的人!才會有故事書...
所以這個「哪些人」,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