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育課題預期成果指什麼
課題預期成果指你研究此課題可能產生、希望得到的創新和突破。如果是純回理論研究,則應在答理論上有所創新、突破;如果是應用研究,則應在某種理論指導下提出新方法及其效果。
德育課題,是在課題前加了限制詞。德育課題預期成果,專指德育領域的研究,可能產生、希望得到的創新和突破。
2. 怎樣將德育教育貫穿於幼兒教育教學之中800字
一、 幼兒園德育的意義著名的英國教育家洛克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指出 「德行越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越容易。」幼兒期是幼兒良好品德養成的關鍵時期,及早的對其實施符合社會規范的品德教育,使其習慣於這種正確的社會行為,對其日後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然而,現在許多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多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思想,父母的過渡寵愛和包辦代替,使他們在家庭中一直處於家庭中的核心位置,加上「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使他們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如:不懂得關心別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鋪張浪費、不愛勞動,規則意識淡薄等等。面對如此現狀,我們必須將品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來抓。這也是讓幼兒長大後,適應社會需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能經得起社會的考驗與挑戰,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 幼兒園德育的內容 (一)禮儀教育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以禮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重要保障。《新綱要》社會領域目標第二條中指出「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就是要求幼兒能夠學會禮貌待人,以文明的方式對待他人,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要求幼兒學會謙讓,早上來園向老師和小朋友問早,晚上放學時能主動和老師道別,得到別人幫助是主動說「謝謝」,麻煩別人學會說「請」,不小心碰到別人學會說「對不起」等等,都是禮儀教育的一部分。 (二)規則教育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到社會,小到班級,如果沒有規則就無法正常的運作。因此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也是幼兒園德育要求的一部分。一個班級中三四十個孩子,沒有規則就會亂成一鍋粥,所謂班級常規的建立,就是要在班級中建立孩子日常行為規范的准則,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秩序感,兩人以上就應該排隊,懂得先來後到,學會謙讓。當人多資源少的時候能學會輪流,學會分享,當人少困難大時,學會合作,學會互助。當兩人產生矛盾時,學會協商而不是武力。這些雖然都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則,做到這些卻沒有那麼容易,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為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愛心教育《新綱要》社會領域目標第五條中指出「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也就是除了自己以外,對身邊其他人、事、物的關愛,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經驗的不同水平,從幼兒身邊的人出發,范圍由小到大,有具體到抽象,培養幼兒對他人的愛心和對家鄉、祖國的熱愛。因為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定不會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 (四)勞動教育勞動是智慧的源泉,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勞動教育也是幼兒園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兒園教育中,應為兒童提供足夠的機會勞動,在勞動中不僅能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也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良好品質;讓幼兒照顧花草樹木,給花兒澆澆水,給小魚喂餵食,可以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品質。給幼兒機會幫助老師、同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品質。從小培養幼兒熱愛勞動,使幼兒在勞動中獲得知識、技能和品格的提升。三、 德育滲透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途徑《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一)語言教育語言活動中,優美的兒歌、感人的故事往往都蘊含著是非善惡,人間真情,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可以讓幼兒體會主人公勇敢、善良、勤勞、守信、誠實、寬厚等美德,從中認識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用故事感染幼兒,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水平及對事情的辨別能力,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幼兒棄惡揚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二)科學教育德育在科學教育中的滲透,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教育內容本身出發進行的教育。科學教育中包含著許多有關自然環境、動植物等內容,這些內容同時也是愛心教育的內容之一。因此可以從這些內容出發,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珍惜生命等品質。二是從教學過程出發進行的教育。科學教育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其中有個人進行的,也有小組合作進行的。因此可以在操作中,培養幼兒或獨立自主,或互幫互助,同時材料的提供的缺陷性還可以培養幼兒輪流、謙讓等品質。(三)藝術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無論是美術教育還是音樂教育,都是美的體現,在藝術活動中,更能給幼兒一種美的熏陶,歌曲中蘊含的各種情緒,尤其是作品中表達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幼兒的思想,美術活動中,教師往往重視技巧的傳授,其實在許多藝術作品尤其是名畫名作中,也蘊含著作者的作畫動機,這些作畫動機往往是作者美德的體現。(四)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培養幼兒健康體魄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主要手段,在健康活動中,往往要求幼兒具有勇敢、堅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等品質,同時在體育活動中還能培養幼兒合作、互助、關心他人、照顧別人等品質以及一些規則意識。 (五)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可以說是幼兒園德育工作的重要戰場,幼兒在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一例外的體現著他的道德修養水平,見到別人問早問好,排隊上下樓梯靠右行,得到別人幫助說謝謝,別人有需要樂意給予……這些都需要教師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活動,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浸潤,才能使幼兒將外在的德育要求,內化為自覺的行為表現。四、 德育滲透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策略所謂言傳身教,就是不僅要將道理告訴給幼兒,更應該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榜樣示範。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品德的高下,直接影響著幼兒的道德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德育的成果。《新綱要》社會領域指導要點中明確指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因此德育教育更需要教師用實際行動感染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榜樣示範,才能達到德育的良好效果。配合於身教,適當的言傳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幼兒懂文明、講道理,不僅用行動引導幼兒,同時也需要將這些道理告訴幼兒。雙管齊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總之,德育是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它貫穿於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需要通過教師自身的榜樣示範,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
3. 中班德育交通安全我知道教案
設計意圖:
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奇、模仿力強等特點,是最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的群體。雖然他們出去一般都有成人監護,但稍有不慎,就會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甚至釀成悲劇,獨自穿越馬路,獨自活動的機會增多了。通過此次活動,讓幼兒了解交通信號燈及安全標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信號等標識了解基本的交通規則。
2、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交通安全標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3、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活動准備:
1、兒歌《小小孩學常識》動畫。
2、交通安全標志圖片,信號燈標識卡片,自製方向盤一個。
3、課件:幼兒交通安全宣傳片《上學路上》。
4、布置場地:十字路口、人行橫道、停車場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1、觀看畫面,引起幼兒思考。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里發生了什麼事情?(畫面1:幾個小朋友在翻越車行道中間的護欄。畫面2:一個人跨越護欄橫穿馬路被飛馳而來的汽車撞倒。)2、師:"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危險事情的發生?"小結:這是多麼危險可怕的事,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命安全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二、認識信號燈標識和幾種常見交通標志。
1、認識信號燈,說說信號燈的作用。
師:今天老師請一位小客人來教給我們一些最基本的交通規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動畫《小小孩學常識》)師:動畫裡面的小客人告訴我們信號燈有幾種顏色?(三種,紅、黃、綠)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2、模擬游戲,體驗信號燈在交通中的作用。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遵守規則的小朋友"。請小朋友們看信號燈過馬路。
小結:小朋友們真遵守交通規則,相信平安一定會伴隨你們。
3、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志。
師:在車輛穿梭的大馬路上,除了信號等這個交通標志外,還有很多交通標志,今天老師就帶來了幾種,你們想看嗎?
播放標志圖片,問:這是什麼標志?是什麼意思?我們應該怎麼做?
4、請小朋友指認標志,答對的獎一顆智慧星。
三、觀看交通安全宣傳片《上學路上》
師:小朋友們認識了這么多交通安全標志,老師獎勵你們看一段動畫片《上學路上》,動畫片里的小朋友有的做得對,有的做得不對,我們可要看仔細喲!(觀看交通安全宣傳片《上學路上》)四、模擬游戲動畫片看完了,我們來做個游戲,《安全小衛士》男孩扮演小司機,女孩扮演小朋友,一起去上學,路途中要注意交通信號和標志,遵守交通規則。(提醒小朋友不要犯動畫片里出現的錯誤)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識,大家表現得很出色。
下次課我們邀請交警阿姨和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好不好?"好"五、活動延伸觀看交警指揮手勢,學做幾個常見的指揮手勢(直行手勢、停止手勢、左轉彎手勢、右轉彎手勢),學做小交警指揮交通。
活動簡評:
活動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直觀形象,孩子們易於接受。游戲的參與,孩子們有了親身體會,真正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在快樂體驗中,學到了交通安全知識。
4. 幼兒園中班教育活動內容記錄
活動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識;2、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1、課件;2、實物:鞭炮、氣球3、錄音機、圖片、方向盤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們這來玩,看!他們在干什麼?
(大班幼兒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傷手的事情)老師問:大班哥哥姐姐這樣做安全嗎?為什麼?我們能不能這樣做?
2、觀看錄像,討論娃娃丫丫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娃娃、丫丫的媽媽不在家,他們做了許多不安全的事,請小朋友仔細看,他們做了哪此錯事,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做?"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鏡;不能玩煤氣;不能玩插頭;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臟抹布擦;不能亂吃葯;喝水前要試試水溫;不能用手撿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電視時離電視太近;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能玩錘子;不能亂掏耳朵、眼、鼻.
3、平時在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請幼兒講述。
4、電話鈴響,原來是邀請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圖片展(徵求小朋友的同意)幼兒判斷圖片上安全行為的對與錯,並說出原因。
當幼兒講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時,與幼兒一起唱滑滑梯歌曲,並與幼兒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後結束。
5、延伸活動:
①在滑滑梯過程中再次滲透安全教育;②可將活動中的一些安全知識編排成情景游戲,讓幼兒自己比比誰對誰錯,進一步增強和鞏固幼兒的安全意識;③結合階段安全教育的要求,在教室設置"安全小衛士"評比欄,鞏固教育的內容.
④通過親子活動家園配合,進一步增強和鞏固幼兒和家長的安全意識。
5. 幼兒園德育有哪些內容
1.合理構建環境
改變過去單純的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境的觀點,從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出發,考慮全面發展的需要和不同個性的差異,為幼兒創設一個整潔、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在幼兒園牆壁上、盥洗室、午睡間等地方布置禮儀教育和養成教育的圖片,讓孩子熟知幼兒園禮儀的要求;在各樓走廊上粘貼溫馨小提示,知道上下樓梯要注意安全、說話要輕聲、輕拿輕放玩具等;在家教欄和宣傳欄等公共場所粘貼公益廣告標語,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2.激發道德情感
良好的環境氣氛和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樂於接受成人的建議,這樣情境下的教育過程會給幼兒帶來愉快,並培養了健康、積極的道德情感。為此幼兒園首先盡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著愛、信任、同情以及民主的人際交往環境,同時利用家長會、家園聯系欄、半日活動、親子活動等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了解幼兒園德育工作開展情況,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同時建立了《教師行為規范》和《家長行為規范》,督促家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