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報告
物理學科中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構建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1、二十一世紀社會的發展是以社會、人與環境的協調和統一為特徵的發展,當今世界環境問題正成為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糧食問題共同成為世界共同關心和亟須解決的問題。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和環境問題的日趨突出,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只偏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保護,人類最終會因環境惡化而難以生存。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意識」已成為衡量一個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要培養具有高標準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勞動能力的現代化人才,必須培養對未來生存環境的高度責任感,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課程改革是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它課程的輔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點,它與其它課程具有等價性和互補性。因此,如何實現與其它課程的有機滲透、有效互補,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厚實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底蘊,促進課程改革穩定、健康、有效的開展,是一個值得致力研究和需要解決的緊迫課題。
3、我校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環境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其中「構建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PD)的學校課程」課題已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同時,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方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4、物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導下,以學科教學為背景,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推進學校構建開放的、多元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人口、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我校物理教研組,曾先後在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物理研究性教學等方面作過一些研究,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二、課題概念的界定
1、
環境教育——即環境科學的教育。環境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邊緣科學,內容豐富,體系龐雜。本課題主要側重於環保意識以及物理學科中直接或間接蘊含著的環境知識的教育。
2、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本課題所指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不是唯一)體現學生對在物理學科中所學到的環境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目標
1、初步整理物理學科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
2、摸索物理學科中開展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使學生環境意識和環保行為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對物理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明顯提高,物理學習的方式有明顯轉軌,物理學習的主體潛能得到較好的開發。
(二)內容
1、著重研究高中物理學科中「環境教育」知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結集點」的主幹內容,以及如何開展科學合理、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
2、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如何做到與物理學科教學有效互補,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品質的全面提高。
3、如何實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成性」這一本質特徵,以避免陷入「為活動而活動」的誤區,真正讓學生通過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不斷產生新的興奮點,捂出新道理,從而積聚良好的環保素質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體精神和創造能力。
四、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操作策略
1、功能定位策略
教師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功能,重在指導和監控,並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在實踐中通過發揮自身影響力和示範作用加以有效調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實踐主題的微觀操作功能,使實踐活動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活動主持人必須善於將兩種不同的功能加以整合,以形成集約力量,產生集約效應。
2、個性優化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主要是自主性、充分性、合作性創造性和開放性。既要讓學生充分戰士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能,是實實在在地受到思想感悟、素質培養和能力鍛煉,又要能在和諧的合作中保證實踐活動的良性運作,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讓各個綜合實踐活動群體整體優化,各種個性的學生獲得最佳組合。
3、課程化策略
按照課程建設的要求,從課程設置、課程評價標准,結合總課題的要求,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整體構想,力求構建起比較規范的校本課程。
4、機制生成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無疑能聚集學生的「視點」、「興奮點」,具有「激趣」、「凝思」、「啟智」、「捂理」的神奇功效,但要真正實現「生成性」,還必須把學生的行為過程演化為一個遞進、擴展、生成的過程,即讓學生不斷產生新的興奮點,不斷反思,不斷感悟,這就要建立起反饋、激勵、考評、展示等一系列機制,通過這些機制確保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達到應有的效果,從而使活動全過程全方位得到動態平衡並得到波浪式發展。
五、研究過程
(一)確定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構建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框架
1、全面梳理物理學科中環境教育的內容,包括直接的、間接的、蘊含的,按不同年級
整理成冊。
經濟發達地區在環境方面有那些熱點問題,社會各界對這些熱點問題的認識,環境主管部門在環境保護上的基本理念和總體要求。(問卷調查題目,共20個小題,見附件一。)
3、在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的基礎上,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方向,並與物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雙向性、互透性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框架。
4、按學期具體部署各班級的綜合活動內容,並採用招標制、自由組合制等方式,把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落實到實處。
(二)開展系列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方案見附件二
公益性活動出版編寫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版報
清除校園內的白色垃圾
組織愛鳥周、世界環境日、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植樹節、科普周紀念宣傳活動,
太倉市區汽車尾氣污染調查
現行熱水器的缺點和未來熱水器的展望
灶具的演變
太倉綠化情況的調查
參觀環保檢測站
參觀華能發電廠
參觀醫院放射科
實驗性活動紫外線對植物的影響
材料保溫性能的研究
生活中共振的應用和防止的研究
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製作性活動水「火箭」的製作
小型風力發電機的製作
六、值得思考的問題
1、培養學生生態環保意識,教師首先要樹立牢固的生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站在更高的標准上,對教育與教學進行精深獨到的思考,才能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綜合性較強,在環境教育中將各學科截然分開已不適應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要多學科合力培養才能共同形成。
B. 有哪些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測地所)坐落在美麗的東湖之濱,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與環境科學的基礎研究,是中科院唯一從事大地測量學研究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地殼局部和整體運動、地球內部結構及圈層的相互作用、大地測量在國防和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長江中游環境災害的監測與研究,濕地演化與生態修復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其研究成果在我國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及環境變化、減災防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地學界以學科精幹、方向明確獨樹一幟,在國際大地測量學研究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許厚澤院士曾任兩屆國際地潮委員會主席,兩屆國際重力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測地所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擁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固體地球物理學和大地測量學兩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和自然地理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測地所擁有一支以中青年為骨乾的創新隊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高級研究人員44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中60%是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幹,一批年輕的博士已成為該所優勢學科領域和重要科研項目的中堅力量,並形成了以他們為主體的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青年博士群體,擁有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以來,我所有三篇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全院每年不超過20名); 2001、2002、2003年連續三屆在國際導航技術大會(ION GPS)上獲研究生優秀論文獎,2004年有一篇論文獲中科院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
在學研究生除享受助學金外,同時實施「研究助理」制度和「獎學金」制度。博士生助學金和津貼合計最高可達1300元/月,碩士生最高可達950元/月。優秀研究生可申請獎學金,博士6000元/年,碩士3500元/年。
2006年測地所繼續接受部分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為碩士生。
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你要的那些
C. 物理學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在哪裡發表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是一本關注自然科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創造性和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
D. 近幾年物理學前沿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成果
有物理學新基本理論(或物理學新基本定律),發表在《科技創新導報內》2008年第12期的171頁上。該容成就在網路的勞作下,被定為:當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推薦答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級的成就推薦答案,中國人近百年來對人類的貢獻推薦答案。
E. 物理學界2019年最新研究成果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發現,將可能會實現基於量子力學的超快量子計算:光誘導無能隙超導,超導電流的量子節拍。太赫茲和納米尺度的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幾萬億次周期和十億分之一米),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王繼剛(音譯)說:我喜歡研究超導率超過千兆赫(每秒數十億次)的量子控制,這是目前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應用瓶頸。
使用太赫茲光作為控制旋鈕來加速超電流,超導性是電在某些材料中無電阻的運動,通常發生在非常非常冷的溫度下。太赫茲光是高頻率光,每秒幾萬億次的頻率周期,它本質上是非常強和強大的微波爆發,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王和一組研究人員證明,這種光可以用來控制超導態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
包括宏觀超電流流動、對稱性破壞以及獲得某些被認為是對稱性所禁止的超高頻量子振盪。這聽起來既深奧又奇怪,但它可以有非常實際的應用。光誘導的超導電流為電磁設計量子工程應用的涌現,材料特性和集體相干振盪開辟了一條前進的道路,其研究於2019年7月1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換句話說,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物理學家通過推動超電流,創造出速度極快的量子計算機。
如何控制、訪問和操縱量子世界的特殊特性,並將它們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聯系起來,是當今科學界的一大推動。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將這一「量子飛躍」納入了未來研發的「十大理念」。科學基金會對量子研究的支持總結說:通過利用這些量子系統的相互作用,下一代用於感測、計算、建模和通信的技術將更加精確和高效。
F. 物理綜合實踐報告
物理學科中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構建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1、二十一世紀社會的發展是以社會、人與環境的協調和統一為特徵的發展,當今世界環境問題正成為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糧食問題共同成為世界共同關心和亟須解決的問題。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和環境問題的日趨突出,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只偏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保護,人類最終會因環境惡化而難以生存。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意識」已成為衡量一個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要培養具有高標準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勞動能力的現代化人才,必須培養對未來生存環境的高度責任感,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課程改革是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它課程的輔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點,它與其它課程具有等價性和互補性。因此,如何實現與其它課程的有機滲透、有效互補,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厚實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底蘊,促進課程改革穩定、健康、有效的開展,是一個值得致力研究和需要解決的緊迫課題。 3、我校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環境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其中「構建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PD)的學校課程」課題已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同時,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方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4、物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導下,以學科教學為背景,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推進學校構建開放的、多元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人口、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我校物理教研組,曾先後在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物理研究性教學等方面作過一些研究,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二、課題概念的界定 1、 環境教育——即環境科學的教育。環境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邊緣科學,內容豐富,體系龐雜。本課題主要側重於環保意識以及物理學科中直接或間接蘊含著的環境知識的教育。 2、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本課題所指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不是唯一)體現學生對在物理學科中所學到的環境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目標 1、初步整理物理學科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 2、摸索物理學科中開展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使學生環境意識和環保行為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對物理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明顯提高,物理學習的方式有明顯轉軌,物理學習的主體潛能得到較好的開發。 (二)內容 1、著重研究高中物理學科中「環境教育」知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結集點」的主幹內容,以及如何開展科學合理、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 2、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如何做到與物理學科教學有效互補,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品質的全面提高。 3、如何實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成性」這一本質特徵,以避免陷入「為活動而活動」的誤區,真正讓學生通過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不斷產生新的興奮點,捂出新道理,從而積聚良好的環保素質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體精神和創造能力。 四、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操作策略 1、功能定位策略 教師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功能,重在指導和監控,並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在實踐中通過發揮自身影響力和示範作用加以有效調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實踐主題的微觀操作功能,使實踐活動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活動主持人必須善於將兩種不同的功能加以整合,以形成集約力量,產生集約效應。 2、個性優化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主要是自主性、充分性、合作性創造性和開放性。既要讓學生充分戰士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能,是實實在在地受到思想感悟、素質培養和能力鍛煉,又要能在和諧的合作中保證實踐活動的良性運作,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讓各個綜合實踐活動群體整體優化,各種個性的學生獲得最佳組合。 3、課程化策略 按照課程建設的要求,從課程設置、課程評價標准,結合總課題的要求,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整體構想,力求構建起比較規范的校本課程。 4、機制生成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無疑能聚集學生的「視點」、「興奮點」,具有「激趣」、「凝思」、「啟智」、「捂理」的神奇功效,但要真正實現「生成性」,還必須把學生的行為過程演化為一個遞進、擴展、生成的過程,即讓學生不斷產生新的興奮點,不斷反思,不斷感悟,這就要建立起反饋、激勵、考評、展示等一系列機制,通過這些機制確保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達到應有的效果,從而使活動全過程全方位得到動態平衡並得到波浪式發展。 五、研究過程 (一)確定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構建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框架 1、全面梳理物理學科中環境教育的內容,包括直接的、間接的、蘊含的,按不同年級 整理成冊。 經濟發達地區在環境方面有那些熱點問題,社會各界對這些熱點問題的認識,環境主管部門在環境保護上的基本理念和總體要求。(問卷調查題目,共20個小題,見附件一。) 3、在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的基礎上,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方向,並與物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雙向性、互透性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框架。 4、按學期具體部署各班級的綜合活動內容,並採用招標制、自由組合制等方式,把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落實到實處。 (二)開展系列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方案見附件二 公益性活動出版編寫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版報 清除校園內的白色垃圾 組織愛鳥周、世界環境日、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植樹節、科普周紀念宣傳活動, 太倉市區汽車尾氣污染調查 現行熱水器的缺點和未來熱水器的展望 灶具的演變 太倉綠化情況的調查 參觀環保檢測站 參觀華能發電廠 參觀醫院放射科 實驗性活動紫外線對植物的影響 材料保溫性能的研究 生活中共振的應用和防止的研究 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製作性活動水「火箭」的製作 小型風力發電機的製作 六、值得思考的問題 1、培養學生生態環保意識,教師首先要樹立牢固的生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站在更高的標准上,對教育與教學進行精深獨到的思考,才能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綜合性較強,在環境教育中將各學科截然分開已不適應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要多學科合力培養才能共同形成。
G. 有哪些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有哪些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測地所)坐落在美麗的東湖之濱,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與環境科學的基礎研究,是中科院唯一從事大地測量學研究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地殼局部和整體運動、地球內部結構及圈層的相互作用、大地測量在國防和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長江中游環境災害的監測與研究,濕地演化與生態修復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其研究成果在我國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及環境變化、減災防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地學界以學科精幹、方向明確獨樹一幟,在國際大地測量學研究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許厚澤院士曾任兩屆國際地潮委員會主席,兩屆國際重力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測地所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擁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固體地球物理學和大地測量學兩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和自然地理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測地所擁有一支以中青年為骨乾的創新隊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高級研究人員44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中60%是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幹,一批年輕的博士已成為該所優勢學科領域和重要科研項目的中堅力量,並形成了以他們為主體的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青年博士群體,擁有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以來,我所有三篇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全院每年不超過20名); 2001、2002、2003年連續三屆在國際導航技術大會(ION GPS)上獲研究生優秀論文獎,2004年有一篇論文獲中科院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
在學研究生除享受助學金外,同時實施「研究助理」制度和「獎學金」制度。博士生助學金和津貼合計最高可達1300元/月,碩士生最高可達950元/月。優秀研究生可申請獎學金,博士6000元/年,碩士3500元/年。
2006年測地所繼續接受部分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為碩士生。
H. 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概述(高中物理學習困難的研究) 我研究了六個活動,怎麼寫課題結題報告啊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時間
人均年收入
家用電器
交通工具
住房條件
60年代
50元左右
僅有版供照明
用的電燈權
無(步行)
一家六口擠在兩間低矮的平房內,房內僅有生活必需的傢具(農村)
70年代
150元左右
手電筒、
收音機、電燈
無(步行)
新建40㎡平房一間(農村)
80年代
1000—3000元
新增:14英寸
黑白電視機、
單門冰箱
一輛
自行車
新建兩層樓房二間(農村)
90年代
10000—18000元
新增:雙門冰箱、 21寸彩電、
半自動洗衣機
3輛
自行車
三口之家進城,租70m2左右的樓房一套
現在
35000元左右
新增:32寸液晶電視、全自動洗衣機、
油煙機、微波爐、消毒櫃、電腦
一輛電瓶車、一輛摩托車
三口之家住進自購房:90m2左右的多層公寓,家中裝飾豪華。
I. 物理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急!!! 下午就要交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課題名稱: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一、課題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架設的電源線越來越多,電視,電腦,行動電話,微波爐走入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時波長更長,頻率在30000MHz內的電磁輻射充斥著我們的空間,破壞了良好的電磁生態環境,構成了現代社會新的「隱型殺手」。電磁輻射無處不在,電磁輻射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無處不在.但大部分人們都還沒意識到它所存在危害性。因此,我們選擇該課題進行研究,我們主要研究了使用電腦過程中產生的電磁輻射及其危害,我們希望從中可以學到知識,但我們更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尋找出更好的防輻射的方法,給人們以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義
課題旨在對電磁波的各方面進行學習: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了解電磁波的產生及傳播途徑,了解其對我們的影響;通過對電與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經過分析和討論,闡述它的害處並針對這些害處討論相應的防輻措施,整理成文稿形式,與同學們分享研究心得。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一)理論研究方面:
研究電磁輻射的內涵: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
電磁輻射的來源:主要有天然輻射(天然的電磁輻射來自於地球的熱輻射,太陽熱輻射,宇宙射線,雷電等)和人工輻射(人工電磁輻射來自於廣播,電視,雷達,通信基站及電磁能在工業,科學,醫療和生活中的應用設備)。
電磁輻射的危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四大點:一、誘發基因突變、促使變異細胞產生(1.皮膚衰老加快。2.白血病在內的各種惡性腫瘤增加。3.T淋巴細胞活性降低、B淋巴細胞活性降低導致白血病在內的各種惡性腫瘤增加。4.精子活性降低、數量減少導致不孕症。5.胚胎細胞產生大量變異細胞導致胚胎發育不良、孕婦流產率升高、畸胎發生率升高)二. 激素分泌紊亂(1、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導致抗損傷能力降低。2、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減少導致發育遲緩。3、甲狀腺及旁腺分泌出現異常導致發育障礙、骨代謝異常。 4、松果體細胞產生松果體素少導致免疫力降低、生物鍾紊亂。) 三. 神經衰弱(1、頭痛、頭暈。2、失眠、健忘、多夢。3、食慾差、心悸、心律失常。) 四. 熱效應(1、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頭痛、頭暈、乏力、嗜睡。2、眼中晶狀體變混濁導致白內障甚至雙目失明)
(二)實踐研究方面:
1、調查生活中電磁輻射較強的電器有哪些?經過我們小組的調查,我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較強的電磁輻射的電器主要有:手機、電腦、微波爐、電冰箱、電視等電器
2、如何預防電磁輻射對我們人體的傷害?這是我們小組研究的一個重點,經過我們小組的研究與調查,總結出防輻射主要從6方面入手:。
1)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2)假如有應用手冊,應根據指示規范,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3)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5)當電器不使用時,最好把電源關掉,而不是讓它處於備用狀態,這樣不僅可以省電,還可以減少微量電磁輻射的累積。
6)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
3、電腦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它給人們帶來了工作、學習、生活上的種種方便,但隨之也帶來了憂慮,人們或多或少地擔心長期從事電腦工作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如電腦輻射會不會對人體產生損傷。為更好的了解電腦釋放的電磁輻射的危害和我們應採取的防治措施,我們對電腦的相關問題在高二年級展開了調查,經過我們小組的調查,我們了解到大多數人都知道電腦有電磁輻射,並提出了電磁輻射的防治措施。總結如下:1)在電腦桌旁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可以吸收電腦釋放出來的電磁輻射;2)身體處於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接受的電磁輻射就會大大減少;3)不要在電腦後面或兩側安置工作台,因為電腦的後背或兩側發出的電磁輻射要遠遠大於前面的屏幕等。
四、課題研究中運用的主要方法和實施過程
(一)課題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闡述
(1)文獻研究法。課題研究開始時,我們對電磁的相關問題了解不多,因此我們需要在文獻研究中學習相關的理論並要借鑒他人的經驗。通過查詢有關的報刊雜志、光碟、及網上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動態、前沿進展及已取得的相應成果等。
(2)行動研究法。根據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等相關步驟,對一些材料進行整理,概括出行動與研究目標中的關系,我們主要通過抽樣調查來了解人們對電磁輻射的了解情況,這能夠很好的補充我們在課題中不足的地方。
(3)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現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資料(包括論文、課例、文件等),進行歸納總結。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本課題在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一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已形成了階段性的成果,下面介紹一下本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效。我們在進行本課題研究時,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0年3月) 准備階段:
制定課題計劃,落實人員分工,邀請老師對課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論證,組織人員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階段(2010年4月) 初步研究階段:
由於剛接觸這個課題,所以我們對電磁輻射的有關情況了解不多,為了方便我們更好的研究電磁輻射,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找什麼是電磁輻射並了解電磁輻射的來源,通過研討課、討論座談、資料分析等形式的開展研究活動,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調整和改進研究的方案,計劃,及時做階段性總結,初步形成研究氛圍。
第三階段(2010年5月) 全面研究階段:
在前階段的基礎上,我們這次重點研究電磁輻射對生活的影響和對我們人體的傷害,以及我們應該採取哪些預防電磁輻射的措施。為了更利於我們的研究,我們在高二年級做了一份問卷調查。並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研究、評估與改進,撰寫研究論文。
第四階段(2006年6月) 總結評估鑒定階段:
完成了對電磁輻射的探討和研究,我們就對我們小組討論的內容和結論作出總結,並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研究報告,邀請老師進行課題鑒定。
五、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評價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以課題組成員為核心,我們成功的完成了關於電磁輻射的研究,了解了電磁輻射的來源和影響並提出了我們小組經討論過後的防輻措施。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各成員分工明確,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收集電磁輻射的相關資料,整理一些零碎的資料,對有電磁輻射的電器進行分類。各成員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提出自己對預防電磁輻射的意見等。
六、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們雖然針對本課題研究做了一些可謂扎實、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都清晰的認識到在研究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反思和改進。
1、人們對生活中存在的電磁輻射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預防電磁輻射的措施有些較為理論,不太切合實際。
七、研究心得
在這短短幾個月的研究性學習中,我們碰到了許多的坎.無論在意見分歧上還是任務分工上,都遇到許多阻礙.但是最後在大家討論研究下,問題終於迎刃而解.這使我們深切體會到合作,團結與責任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意見都各不相同,會引起組員意見分歧.然而這恰恰給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起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是比較狹窄的,而大家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得到的結果才是最完美的.所謂」三各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而且研究性學習不是一個人或兩個人的事,它是需要整組成員抱著一顆責任心去合作,去團結的.
我們達到了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天上不會掉餡餅,研究性學習也一樣,沒有現成的學習內容,固定的模式,惟一的方法。這也使我們的研究學習更具難度更加豐富。這從中就是對我們學習能力的提高及開拓我們創新精神的另一種考驗。在這次從主題制定,素材收集,走訪調查,書籍與網路的結合利用,增強了我們的綜合素質水平,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體驗到了團結互助,分工合作的快樂。
它鍛煉了我們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實際研究調查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難題,如問卷調查中的人際交流方面,如何使對方簡單正確了解我們的意圖,配合我們的調查等。這時總會遇到一些資料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合,使得我們必須親力親為。自己去實地調查資料等。在這些困難面前我們有時忙得焦頭爛額都無法解決,很多時候想過放棄,但在組員之間的互相幫助與鼓勵下,最終還是使問題迎刃而解。當研究性學習完成時,我們更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J. 英國物理學家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內容有 ①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②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故答案為:麥克斯韋;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