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

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6-17 19:28:34

① 遵義會議召開的意義和影響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

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

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失敗走向勝利的保證。

會址簡介

遵義會議會址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於30年代初。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主樓為中西合璧,臨街有八間鋪面房,當年為房主經營醬醋及顏料紙張。

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11月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此為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唯一的題字)。

街面房連接主樓與跨院之間有一座青磚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藍瓷鑲嵌著「慰廬」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篤」二字。遵義會議會址主樓坐北朝南,一樓一底,為曲尺形,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樓房有抱廈一圈,樓頂有一老虎窗。

樓層有走廊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會址主樓上下的門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鑲嵌彩色玻璃。緊挨主樓的跨院純為木結構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② 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意義如下:

1、主要內容

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常委中再進行分工,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2、會議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會議背景: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力量遭受的嚴重損失,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紛紛要求改換錯誤的領導,同時,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對執行王明軍事路線的一些領導同志做了耐心細致的工作,使他們很快覺悟過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西征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根據黎平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在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領導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紅軍佔領遵義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遵義會議

③ 遵義會議的意義是什麼

1、意義

2、簡介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④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一、主要內容

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後來在長征途中的扎西會議上通過。

陳雲手稿記載的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二、歷史意義

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從而使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大大加快了我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進程。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的歷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⑤ 中共的遵義會議的意義及影響

中共一大
時間: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
內容: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
意義: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八七會議
時間: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內容: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斗爭方針和任務。
意義: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
內容: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
意義: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保證!

⑥ 遵義會議的意義

遵義會議的意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是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重要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取消了「三人團」,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

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軍隊走向勝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

遵義會議撥正了中國革命的航向,毛澤東的思想為全黨全軍所接受。遵義會議實現黨的領導核心的轉變,開始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從此中國革命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征程。

遵義會議實現了政治方向的轉變,採取正確的黨內斗爭,為人民軍隊的勝利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以遵義會議為轉折點,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鳳凰涅槃,實現了自我革命的完美轉身。

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領導集體開始形成,中國革命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征程。


(6)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擴展閱讀


會議舊址:

會址是幢磚木結構、通體用灰磚砌成的兩層樓房,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原是貴州軍閥、黔軍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樓房座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一樓有走廊,樓層四面有柱廊,面闊25.75米,進深16.95米,高12米,佔地面積528平方米。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老城紅旗路80號。1955年,在遵義會議會址建立了遵義會議紀念館;1964年,毛澤東同志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

⑦ 遵義會議的重要意義

黨的歷史上的轉折點。

對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中共中央在1945年的歷史問題決議中有明確的論斷:它「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在1981年的歷史問題決議中又指出:「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任何重要歷史事件都必須把它放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中來考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

這次會議解決了中國共產黨面對的一個根本問題:究竟一切按共產國際和「左」傾教條主義的指揮行事,還是獨立自主地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

會後,黨和紅軍立刻呈現全新的面貌,顯示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雲南,搶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又擺脫新發生的內部危機,揮師北上,到達陝北,取得長征的勝利。

(7)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的歷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⑧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毛澤東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發言,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的左傾錯誤進行分析和批判。會議集中全力從軍事上和組織上糾正了左傾錯誤,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進行了總結。

會議上肯定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肯定了毛澤東等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同時也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最危機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了勝利發展的道路。以上供參考。

⑨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主要內容:

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會議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9)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擴展閱讀:

啟示:

遵義會議啟示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與時俱進地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表明,黨的理論和路線正確與否,是關系全局、決定一切的。黨要形成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關鍵在於深刻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國情,並把兩者正確地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之中。

中國黨過去的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而並不是工作上的失敗」。這是「過去歷史上我們最吃虧的地方」。這些話思想深刻、耐人尋味。這里所說的「指導上的失敗」,就是指黨在理論和路線上發生的錯誤。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的會議,由此中國革命開始擺脫不真正了解中國情況的共產國際的干預和束縛而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

閱讀全文

與遵義會議的成果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