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今北大 清華出來有成就的實例
不知道有所成就是指什麼...「如今」這個詞我也不是很理解,是指現在還很活躍的人還是指近三四十年裡從北大清華畢業有所成就的人?
北大:
李彥宏,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網路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
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前往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李彥宏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網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網路的成功,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2005年,網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並成為首家進入納斯達克成分股的中國公司。網路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人,新東方創始人,著名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曾擔任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常委、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等社會職務。
他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從北大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現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被媒體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的十大企業新星之一,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清華像這樣的人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貳』 清華、北大為中國做了哪些貢獻
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叄』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教育質量有多大的區別
兩所學校差不多的,只是各有所長,文理北大第一,工科清華第一。大多數工科專業,北大都沒有開設,比如機械電氣建築土木等等,所以你裡面看到一些清華的工科行業大牛報道而幾乎沒見過北大,讓人感覺北大科研比較弱,其實不然。北大的理科科研實力還是非常牛的,實打實的第一。工科自然是清華第一。而工科接近於我們實力生產的,所以工科好的學校名氣可能更大點。
開個玩笑,清華:我們要努力建設祖國。北大:我們盡量不給祖國添亂。在清華,找個無關緊要不影響交通的地方放一塊「禁止停放自行車」的牌子,自行車真的會停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在北大放同樣的牌子,會有人把車鎖牌子上。
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只是注重的培養方向不一樣,清華和北大同樣都是非常優秀的兩所學校~
『肆』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抄教育學院重視對我襲國教育發展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完成了眾多的科研項目,多項課題的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門所採納,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目前,承擔中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的相互作用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大高等教育政策實例研究等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17項,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政策分析、參與式教師培訓研究、北京地區高校校園信息化發展狀況的調查與研究等省部級課題26項,世界銀行貸款中國貧困地區教育發展項目等國際合作課題6項,其他合作課題13項。1996年以來,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7項成果獲國家級獎勵,15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伍』 北大是什麼是北京大學嗎
是的。北大是北京大學的簡稱。
1、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
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科研成果
1、人文社科成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1998年以來,北大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1999年)特別榮譽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
第二至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98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一等獎27項、二等獎80項、三等獎100項、普及獎10項;
第五至第十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2014年)特等獎7項、一等獎87項、二等獎188項;合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515項
2、自然科學成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2013年,北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
此外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項),獲得一等獎數量為高校並列第一;近十年,北大獲得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總數為高校第一。
2013年,北大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5889篇(其中第一作者3360篇)、平均影響因子3.68,其中包括:Science6篇,Nature7篇(Nature子刊38篇),Cell5篇。
2013年,北大共申請專利509項(本部390項、醫學部119項),申請國際專利6項、外國專利9項;獲權專利383項(本部287項、醫學部96項),其中中國專利381項、外國專利2項。
3、科研成果轉化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憑借每年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項目、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研究項目。
產生出一批適合產業化合作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技成果項目庫,內容涵蓋了電子與信息技術、工業製造與機電、能源與環保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與醫葯、化工與新材料等類別;
通過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移、技術咨詢、聯合成立實驗室、共同組建產業化公司等多種形式與企事業單位共同搭建起了科技合作和企業孵化平台;
北大每年的科技合作超過500項,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促進行業發展的成果,並且以北大原創技術為基礎孵化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陸』 北大清華教育項目
1、學習力教育嚴重不足,學生成長缺少對比:痛點:學生學習不夠努力、成績不上去;反思:高考狀元不拼努力,拼學習的藝術;警報:學習成績達到極致一定出於興趣,興趣一定源於快樂。學習痛苦和被動,證明孩子接受的「學習」教育一開始就是錯的。2、不再依賴家教補習班,家庭教育經濟要減負:痛點:盲目報家教補習班,費用高、效果差但很無奈;反思:北大清華高考狀元基本從不報補習;目標:游學彌補教育技術和方向的失誤,提升孩子學習力,孩子自發向上,親子家庭不再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3、家長的教育藝術需要提升,優化孩子成才環境:痛點:經常說教卻達不到引導孩子的目的;反思:體驗式教育能引發興趣和欲罷不能的動力;目標:借力高等學府文化度,體驗人才要素,暴露親子教育缺失,強力改善和保障孩子的家庭成才環境。
『柒』 珠海市北大希望之星實驗學校的教育成果
競賽:近幾年來,該校學生共獲得國際金獎16枚、銀獎5枚、銅獎5枚;國家級一等獎35人次、二等獎18人次、三等獎36人次;省級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2人次,三等獎3人次;市級一等獎39人次,二等獎32人次,三等獎31人次。
高考:連續四年重點大學錄取率超過50%,其中2002年,該校學生彭青蘭、胡曉文、李景三位同學勇奪珠海市高考前三甲,分別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錄取。2003年曾錦纕同學因成績優異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深造。2004年邱宇同學更是因為成績突出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2003年高考,該校物理成績名列全市第一,數學、地理、政治名列全市第三;2004年高考該校成績又創新高,重點學校錄取率名列全市第三,其中花蕊熙、王子、張璋、魏鵬等同學分別被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等名牌大學錄取。2006年韓國學生蘇秉夏在該校學習後以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大學,開創了外國留學生在該校考上中國名牌大學的先例。2007年,在該校培育三年的方川同學以專業課成績位列全國第三,文化科成績位列全國第一,總分位列全國第一的優異成績被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錄取。
『捌』 北京大學發展史簡練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 ,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並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翌年改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推行改革,把北大辦成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並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到北平復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校園從北京內城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2] 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九校聯盟及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的重要成員。
巍巍上庠,國運所系。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眾多著名學者專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創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學成果,深刻影響和大力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玖』 北大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兼容並包」、「學術自由」。
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對北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聘請各種不同政治傾向和學派的著名學者,在學術上各抒己見、自由探討,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校園學術氛圍,為北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直是北京大學的辦學理念。
(9)北大的教育成果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傑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