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黑格爾的成果

黑格爾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17 10:01:20

㈠ 黑格爾在歷史哲學思想方面取得過哪些成就

黑格爾(GeorgWilhlemFriedfrichHegel,1770~1831年)是德國古典哲學家。他的歷史哲學思想在1807年出版的《精神現象學》中有了初步的萌芽,在《歷史哲學》中構成了明確的體系。歷史哲學只是他龐大的哲學體系中的一部分。

㈡ 黑格爾哲學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主要成就:
「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德國近代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政治哲學家.他對德國資產階級的國家哲學作了最系統、最豐富和最完整的闡述.
哲學觀點:分立性是不實在的.依他的見解,世界並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堅固的單元——不管是原子或靈魂——的集成體.
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

㈢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那些啊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

1、《精神現象學》

《精神現象學》是十九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闡述自己哲學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的第一部綱領性巨著。《精神現象學》總結了黑格爾以前的哲學家們的哲學研究成果,宣告了未來哲學的大綱。它的出版標志著黑格爾和謝林在哲學上的徹底決裂。

2、《法哲學原理》

《法哲學原理》產生於19世紀上半葉,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性遠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國資產階級面臨國內外強大的封建勢力,表現出典型的兩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於封建勢力的壓力,使其革命行為帶上了改良的色彩。

3、《美學講演錄》

《美學講演錄》由德國黑格爾著。1835年到1838年間由其學生整理出版。全書將辯證法應用於美學研究,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是主觀與客觀、形式與內容、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明確將美的本質與「自然的人化」聯系起來探討,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創造」。

4、《哲學科學全書綱要》

《哲學科學全書綱要》是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多年講授哲學課自用的教科書,是黑格爾生前親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綱要形式全面闡發了黑格爾的哲學體系。黑格爾哲學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認為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

5、《世界史哲學講演錄(1822-1823)》

《世界史哲學講演錄(1822-1823)》是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本賦予思辨邏輯的世界史哲學講演錄。本書是根據黑格爾1822-1823年冬季學期,在柏林大學第一次講授世界史哲學的六個學生課堂筆記按編年史原則整理出來的。

㈣ 黑格爾又哪些哲學貢獻

http://www.ycrml.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157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張汝倫

《歷史哲學》也許是黑格爾著作中被人讀得最多的一部,《歷史哲學》之所以被廣泛閱讀,是因為它相對容易讀,而「理性的狡獪」、「世界歷史人物」、「理性的歷史歷程」之類的思想也早已在人們中耳熟能詳,為不同的人所引用。盡管如此,在今天,即使這些思想也往往成了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毫無價值的證據。經過近代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徹底洗禮的人,覺得對待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根本就無須思考,只要「事實」就夠了。人們覺得,在「事實」面前,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的荒誕不經不證自明。

在黑格爾看來,世界歷史是精神在時間中自身發展的過程。精神是人類共有的單一精神,表現為人用他們的語言、心靈、文化所創造的一切。歷史是精神自我發展的歷程,也是世界走向自我意識的過程。歷史的目標就是精神的充分發展和充分的自我意識。這個充分的自我意識,也就是自由意識,它是宇宙發展的頂點。自由不是任意妄為,而是按照理性的標准行動。因此,歷史就是我們的理性潛能逐漸實現為自由的過程,歷史是一個理性自由的故事。

在實證主義者看來,《歷史哲學》的這個主導思想就根本無法在歷史中得到證實。歷史充滿了偶然和非理性的因素,說它是精神自身的發展純屬無稽之談。然而,黑格爾並非不知道歷史的橫暴和非理性。他從不幻想歷史是一個光明美好的過程。但他認為歷史外在的非理性不能否定它內在的理性目標。相反,歷史中的非理性對於實現宇宙理性的最終目標是必要的。世界精神就是狡猾地利用了「世界歷史個人」的非理性動機實現它的理性目標。一切歷史的偶然性最終都可以在理性的必然性中得到解釋。

然而,這種形而上學的目的論的解釋是致命地籠統的。精神如何支配「世界歷史個人」,使他們像他們所做的那樣行動?如何來證明歷史的目標是合理的(理性的),加入歷史的目標還未完全呈現?而如果歷史的目標已經呈現,憑什麼說它是合理的?答案只能是個人行動的結果證明是合理的。但我們正是憑借假定的合理的理性目的才能判斷哪些結果是合理的。這里顯然有一個循環論證的問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就像一切形而上學目的論一樣,無法避免這種循環論證。

但問題還不純粹是理論的。在談論歷史的時候,人們很難不聯系自己的歷史經驗,即使黑格爾自己也不免如此。在經歷了上個世紀種種極其悲慘的歷史事件後,人們很難相信黑格爾的理性主義歷史觀,正如愈來愈少的人相信神正論一樣。人們更難相信人類所遭受的種種苦難和犧牲都是實現自由的必要,也是不可避免的代價。我們的文明在微觀層面上越來越理性化,而在宏觀上看,幾近荒誕和瘋狂的地步,這使得黑格爾的理性主義歷史觀更不可信。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有明顯的末世論的色彩,精神自我發展的目標一旦達到之後,歷史就圓滿了;此後,經驗的歷史還會繼續,但精神的可能性則已窮盡。盡管不久前還有人用這種末世學來解釋最近的歷史,同時也用最近的歷史來證實這種學說,但對於多數人來說,這種末世學仍然十分可疑,因為人們難以相信它能消化原則上是無窮的歷史的變數和不確定性,這就使它不能不分有基督教末世學的命運(它本來就是它的一個變種)。

盡管如此,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並不因此失去它永久的價值。一部有著明顯錯誤的著作,未必不能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就是這樣一部經典。當然,預先帶著某種公式或成見去讀經典,得到的只能是這公式或成見給予的東西,而不是經典所蘊含的無窮智慧。

美國哲學家弗里德利希在給《歷史哲學》英譯本寫的序中指出,《歷史哲學》是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有著最深刻影響的著作。黑格爾始終將思想與歷史視為同一個過程,他自己的哲學就是歷史的產物,必須歷史地理解。離開歷史的語境,黑格爾哲學及其意義就無法得到真正的理解。

德國哲學家勒維特說過,黑格爾的整個體系基本上是用歷史術語思考出來的。在他之前沒有別的哲學這么做。在黑格爾之前,還沒有一個哲學家像黑格爾那樣,試圖全面把握歷史的性質。正是黑格爾,第一個提出了「世界歷史」的概念。但黑格爾並不是要寫歷史,而是要寫歷史的哲學。盡管他甚至被人指責為「歷史實證主義」,但他決不是要實證地描述具體的歷史進程,而是要提供一個全面理解人類歷史的構架。

但黑格爾從未以此為借口,無視基本的歷史事實,隨心所欲地編織一個歷史哲學,或以體系的教條來曲解和重新組織歷史事實。實際上,正像甘斯在為《歷史哲學》第一版所寫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樣:「事實上這本書的主要優點之一,就是它雖然非常富於思辨的活力,但是還適當地注意於『經驗的事物』和『現象的事物』;它既排除了主觀的『推理』,但又不勉強把一切歷史紀錄裝在一個公式的模型里;既在邏輯的發展上和歷史敘述顯然散漫而無秩序的路線上把握著和表現著那個『觀念』,但又不讓這種步驟侵犯歷史的敘述。因此,那所謂先天的方法(這在事實上就是不用歷史的事實而『著作』歷史)是和本書所表現的方法完全不同的。本書著者無意以神自居去創造歷史,而只是從一個凡人從事探討那已經創造出來的『歷史』、那孕有理性而且富於觀念的『歷史』。」

黑格爾對近代流行的「抽象」思維方式一直持批判的態度,甚至認為法國大革命就是這種「抽象性」的產物。他始終堅持真理是具體的,盡量讓事實本身來說話,從不把理念強加給事實。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在事實陳述方面最易為人詬病的也許是他關於東方文明的描述了。其實,黑格爾在准備《歷史哲學》的這部分內容時,還是看了有關的材料,一國接一國地研究了它們的發展,只是閱讀和消化都不夠充分,他那個時代西方對東方的了解總體上說也還很不夠。再加上當時西方對東方文化的普遍偏見,黑格爾也不能免俗。這樣,黑格爾在闡述東方文化時的種種錯誤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得出黑格爾不顧事實,任意曲解的結論。問題在於黑格爾看到的「事實」本身有問題,而根據有問題的事實得出有問題的結論是任何人都可能犯的錯誤。但這與故意不顧事實和曲解事實不是一回事。

黑格爾是辯證思想的大師,他和他的思想本身都應該受到辯證的對待。用形而上學的知性方式對待黑格爾,除了愚蠢地表示自己比黑格爾高明之外,是從他那裡絲毫學不到有益的東西的。黑格爾是個體系哲學家,但與其他體系哲學家不同的是,他的體系是一個異質性的體系,而不是一個同質性的體系。也就是說,他的體系本身是一個辯證的結構,充滿著內在的張力。每一種觀點只有與它對立的觀點結合在一起考慮,才能真正被把握。每一個觀點本身也包含著自身異化和否定的因素。《歷史哲學》這部著作本身也不例外。

例如,黑格爾強調歷史發展的必然和規律,歷史在他看來是有意義、有內在聯系的事件的系列與過程;但它決不是一個可以從簡單的公式中推導出來的過程。雖然歷史深處的確隱含著它自身的規律或邏輯,但這種規律或邏輯恰恰是通過歷史的偶然性其作用的。因此,黑格爾並不比任何一個別的歷史哲學家或歷史思想家更輕視偶然性在歷史中的作用。但是,重視偶然性並不是將歷史描述為一幅眾聲喧嘩,雜亂無章的畫面,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的內在原因與過程。這不僅不能以犧牲偶然性來達到,而且必須通過理解偶然性來達到。

在某些自稱是黑格爾的傳人那裡,歷史是一個有規律、分階段的進步(進化)過程,是一線單向的同質過程。但在黑格爾看來,歷史是一個充滿內在斷裂的異質性過程。承認歷史的斷裂,使黑格爾避免了歐洲文化中心論的偏見,而能承認其他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不同;承認現代和古代之間不是一線單傳,而是存在著規范形態的不同。不同的歷史階段其實是不同的世界,盡管它們都是精神的不同表達。黑格爾從未簡單地將歷史進程公式化。在這方面,《歷史哲學》與後來那些意識形態的歷史哲學有著明顯的區別。

雖然黑格爾認為歷史是一個理性的過程,但這決不是說,它是一馬平川的坦途,是理性凱歌行進的記錄。相反,它是一個充滿斗爭的過程。因為作為歷史的主體和理性的代理人,人並不是像18世紀啟蒙思想家所理解的那樣,是按照機械模式來行動的。人是自由的,但自由作為人的本質,不是先天具有的權利或性質,而是得通過斗爭和克服障礙得到。並且,這些障礙就是人活動的產物。所以黑格爾說精神是在與自己斗爭,將自己作為自己最難對付的障礙來克服。總之,作為歷史目的的自由,其形式是先天的,其內容卻由人的生存斗爭來規定。用黑格爾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精神將歷史的一切階段和因素包含在自身之內。

人類的歷史不只是精神自我完成的歷史,而且也是精神自我否定的歷史。世界精神通過所謂「世界歷史民族」創造一種生活樣式來實現它各個階段目的。一旦這個民族的潛能在創造某種生活樣式中全部實現後,它的歷史作用就結束了。同時,創造的結果變成了桎梏,變成了導致該民族最終滅亡的毒葯。「一個民族的生命結成一種果實,因為民族活動的目的在於貫徹它的原則。然而這一個果實並不回歸到產生它的那個民族的懷中去;相反地,它卻變成了那個民族的鴆毒,因為它對於這樣的鴆毒具有無窮的渴望:這個鴆毒一經入口,那個民族也就滅亡,然而同時卻又有一個新的原則發生。」(《歷史哲學》,中文版,第79頁)這就是說,歷史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包含著它自身毀滅的種子,都要否定它自己。這個自身毀滅的種子,不是別的,正是這個階段的創造原則。人要克服的障礙不是令人厭惡的東西,而恰恰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結果是新的生活樣式的出現,代表著歷史發展的又一個階段。

但這不是一個新陳代謝的輕松愉快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破壞和否定的過程。在黑格爾看來,思想本身具有一種本質的異化力量,能摧毀一切思想的成果。因此,人類的歷史其實也是人類異化的歷史。人類被他們所創造的文明所制約,被眼前的創造物所轉移,忘記了自己的長遠目標,以為自由已經獲得。因此,人類會以為,並總是試圖使一個已經確立的文化永世長存。人類的歷史是人類與其真正利益相疏遠的歷史,但同時也是他實現的歷史。

這就是黑格爾特有的深刻的地方!盡管他也想敘述精神發展的圓滿,但他天才的現實敏感總使他的敘述隱含著另類因素。黑格爾著作的魅力也在這里。黑格爾的確認為,自由的精神在他的時代,確切說,在當時的普魯士國家實現了。實際上,他對當時的「舊世界」還有另外一種看法。在《歷史哲學》中,他借用拿破崙的話:「這個衰老的歐羅巴使我無聊」,隱晦地表達了他對歐洲現狀的真實看法,並且對新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還只是舊世界的「回聲」表示遺憾。而在給他的一個學生的信中,他對現代歐洲的否定就十分明顯了,他認為歐洲已經成了一種監獄,在這監獄中,只有兩種人仍似乎能自由行動,一種人是獄卒;另一種是在這監獄中已經找到一個地方可以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人。也就是說,在這現代性監獄里,自由只是旁觀者的自由。這顯然是韋伯的「冰冷的鐵盒子」的先聲。黑格爾寄希望於美國和俄國,希望它們能發展出一種新的可能性。不管黑格爾的這個希望是否會落空,他對於現代歐洲的復雜看法,足以使我們改變對他的成見。

單單《歷史哲學》,自然不可能使我們全面地了解黑格爾的思想,但的確可以從它讀出一個異質的黑格爾,一個自己和自己斗爭的黑格爾,如果用心讀的話。這肯定要比人們津津樂道《歷史哲學》中某些表面結論有價值得多。

(《歷史哲學》,黑格爾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中華讀書報》2001年11月21日

㈤ 黑格爾哲學理論體系影響哪些名人 最好能有寫那些名人運用黑格爾哲學思想所衍生出來的成果

黑格爾是近代西方哲學的一個豐碑
後輩研究哲學是不能繞過的
馬克思、恩格斯
青年黑格爾派、現代的法蘭克福學派
等等都受黑格爾影響,很大

㈥ 對黑格爾思想的評價

精神哲學
伴隨著黑格爾的邏輯觀念和自然哲學,我們進入其體系的第三部分,即精神哲學或心靈哲學。

精神哲學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最後一部分,也是黑格爾本人最為關注的一部分,因為「精神哲學」討論的是「人」。如果說,自然哲學討論的是自然界,那麼,活躍於精神舞台上的主角便是人。在黑格爾看來,人高於自然界、高於動物之處就在於,人本質上是一個能夠「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識的精神實體,是一個能夠擺脫物質、必然性的束縛而實行獨立自決的自由的精神實體。人即精神、精神即人。精神哲學的任務就是描述「絕對理念」通過自己的最高產物——人回復到自己、自己認識自己,實現思維與存在同一的過程。

在此,黑格爾再次提出了他的辯證法要素:這里的正題是主觀精神,探討個人意識的成長、心靈的內在機制,黑格爾在他早期著作《精神現象學》中較為系統地論述了這方面的問題;反題是客觀精神,探討法、道德、國家以及世界歷史的發展,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兩本著作就是對他這方面思想的具體發揮;合題是絕對精神,研究領域是美學、哲學與宗教,黑格爾的相關著作有《美學》、《宗教哲學》、《哲學史講演錄》。

使黑格爾哲學負盛名的正是他的通過客觀精神概念而發展出來的思想。這里我們達到黑格爾思想的統一體。當他試圖聯系起他的道德、社會政治思想及其餘體系。人類行為的全部領域,個人的和集體的,被他形容為現實的一部分因而是本質上合理的。此外,作為現實的部分,精神的客觀面被認為涉及到辯證過程中。人類行為和社會、政治組織包含或體現了精神,正像自然是絕對理念的體現一樣。因此,黑格爾不把組織看成為人的創造,而是歷史的辯證過程的產物,是理性的現實的客觀表現的產物。如,他在正義哲學中所表現的。然後,我們轉向辯證過程的重要時刻,黑格爾試圖通過它來表明從個人的正義概念向國家對社會的權威的自然運動。此處基本的三一式運動是從權利(right)再到道德(morality)再到社會倫理(social ethics)。

按照黑格爾的思辨推演方法,絕對精神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在這里,黑格爾著重研究了藝術、宗教和哲學三種意識形態。他認為,藝術、宗教和哲學均以「絕對理念」為對象。藝術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學則以概念把握理念。「絕對理念」在哲學中最終認識了自己,達到了主觀和客觀、思維與存在的同一。

黑格爾對藝術、宗教和哲學的論述同樣滲透著辯證發展的觀點。

在藝術哲學即美學中,黑格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命題: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黑格爾從理論上論證了藝術中的形式和內容、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統一。然而,在他看來,藝術中的形式和內容、感性與理性的統一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藝術發展的歷史中逐步實現的。按照這個想法,黑格爾把藝術發展史分為象徵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個階段。在象徵型階段,人類心靈力求把它所朦朧意識到的理念通過某種符號表現出來。比如,基督教以三角形符號來象徵神的三位一體概念。顯然,符號只是一種圖解,並不是適合於理念的感性形象。古典藝術型則體現了理念和感性形象的統一。比如,古希臘雕刻所表現的神,不像埃及、印象的神那樣抽象,而是非常具體的,神總是作為一個具體的人表現出來的。但是,古典藝術也只是達到了自在的統一,它所描繪的人體形狀畢竟是有限的,還不足以表達無限的理念。在浪漫型的藝術里,無限的精神便利從有限的外在世界回到它自身,退回到內心世界。這樣,它又把理念和感性形象的統一破壞了,在較高的階段上到象徵型藝術所沒有克服的理念與現實的差異、對立。黑格爾認為,浪漫型藝術所不能解決的矛盾將由哲學來解決。黑格爾對藝術發展史的描述完全是從他的唯心主義體系的框子出發的,但是,他把藝術的發展看成是一種合理的過程,則是很有見地的。

黑格爾認為,宗教高於藝術,是「絕對理念」認識自己的最高形式。宗教的特點在於以信仰、虔誠的態度,用表象的形式去顯現絕對理念。比如,宗教里所講的那個具有人格的「上帝」,就是絕對理念的表象式的顯現。

黑格爾也把宗教理解為一個合理的發展過程,認為宗教經歷了「自然宗教」(佛教)、「自由宗教」(希臘宗教)和「絕對宗教」(基督教)三個階段。在黑格爾看來,基督教是宗教發展的高峰,表現出人性和神性的統一。

黑格爾又認為,哲學高於藝術和宗教。不論是藝術的感性形象,還是宗教的表象形式,均不是表現絕對理念的最完善的形象。這是因為,「絕對理念」本身是超感性的、普遍的、無限的精神。哲學的特點是用唯一適合於「絕對理念」的方式,即概念形式把握絕對理念。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也是一個合乎規律的發展過程。在黑格爾時代,人們通常把哲學史看作是各個哲學家的個人見解的羅列,看作是歷史上各種分歧意見的偶然堆積,甚至把哲學史認作是荒唐、謬誤觀點的陳列館。與此相反,黑格爾認為,全部哲學史是一有必然性、有次序的進程。按照黑格爾的觀點,哲學史乃是「思想自己發現自己的歷史」。即,哲學史是絕對理念通過人的理性、概念而認識自己的過程,換句話說,也就是人類認識真理(絕對理念)的過程。黑格爾完全撇開社會物質生活的發展去探討哲學自身的發展,把哲學史看作是純粹精神的發展過程,顯然,這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史觀。但是,在黑格爾的這個思想中也包含有一種合理的猜想:哲學史就是整個認識的歷史。

和他的真理觀一樣,黑格爾也把哲學史看作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貧乏到豐富的過程。在他看來,在哲學史上最初出現的哲學系統,其內容總是比較抽象、比較貧乏的。後起的哲學系統一方面是對它以前的哲學系統的否定,同時也是對以往哲學思想的繼承和提高,包括了以前一切哲學系統的根本原則,因此,在內容上必定更為具體、更為豐富。黑格爾指出:

那在時間上最晚出的哲學體系,乃是此前一切體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體系的原則在內;所以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哲學體系,必定是最淵博、最豐富和最具體的哲學體系。

在哲學史的研究中,黑格爾還提出了歷史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統一的原則。在他看來,這是因為哲學發展的過程和邏輯理念的推演過程都是同一個「絕對理念」的自身發展過程,因此,兩者必然是同一的。歷史上最初的哲學系統巴門尼德的存在論相應於邏輯學的開端范疇「存在」,赫拉克里特的哲學原則相應於邏輯學中的「變易」范疇,斯賓諾莎的哲學相應於邏輯學中的「實體」范疇,如此等等。不過,黑格爾也指出,歷史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仍然是有區別的,不可能在次序上完全一致。撇開它的唯心主義形式,黑格爾提出的邏輯的東西和歷史的東西統一的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在黑格爾看來,絕對理念從邏輯學出發,經過了自然哲學,達到精神哲學,並最後在哲學中回到了家,自己認識了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對方原來不過是自己,實現了思維與存在的絕對同一。

㈦ 黑格爾有什麼成就

黑格爾(1770年~1831年)是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第一個自覺地、全面地、系統地論述了辯證法。1816年10月28日,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開始講授哲學史。

㈧ 黑格爾的資料有那些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古典唯心主義辯證法哲學的集大成者,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者。他主張,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純概念的形式在邏輯學中不斷發展,然後理念外化成為自然界,最後又在精神哲學的各門科學中回復到理念自身。這樣,他建立了一個以理念為基礎的、包括了一切科學的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在哲學史上的主要貢獻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與本質,論述了辯證法就是對立面的統一。他把整個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都看作處於普遍聯系與發展變化中。其辯證法的不徹底性在於,他的作為「絕對真理」的哲學體系是絕對的、永恆不變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唯物辯證法時,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的辯證法這一合理內核。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哲學全書綱要》等。後者分為「邏輯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部分,是對其全部哲學體系的闡述。

㈨ 黑格爾的主要成就是什麼他有什麼哲學觀點嗎有什麼著作嗎謝謝。

主要成就:
「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德國近代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政治哲學家。他對德國資產階級的國家哲學作了最系統、最豐富和最完整的闡述。

哲學觀點:分立性是不實在的。依他的見解,世界並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堅固的單元——不管是原子或靈魂——的集成體。

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

認識作為整體看,具有三元運動。認識始於感官知覺,感官知覺中只有對客體的意識。然後,通過對感覺的懷疑批判,認識成為純主體的。最後,它達到自認識階段,在此階段主體和客體不再有區別。所以自意識是認識的最高形態。
在最好的思維中,思想變得通暢無阻,水乳交融。真和假並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樣,是判然分明的對立物;沒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們能夠認識的任何事物
也不是完全真的。「我們能夠多少有些錯誤地去認識」;我們將絕對真理歸於某一件孤離知識時便發生這種情況。像「凱撒是哪裡出生的?」這種問題,有一個直截
了當的答案,這答案從某個意義上說是真的,但是在哲學的意義上不真。按哲學講, 「真理就是全體」,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
理性即對全部實在這種有意識的確信
國家是現實存在的實現了的道德生活

主要作品:《精神現象學》(Phae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邏輯學》 (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作者於1831年計劃出版第二版,但未完成時便去世)
《哲學科學全書綱要》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全書分三個部分: 邏輯學、 自然哲學、 精神哲學)
(先後共出版過3個版本;其中邏輯學部分被稱為「小邏輯」)
《法哲學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學講演錄》(又譯:《美學》、《談美學》)
《歷史哲學講演錄》
《哲學史講演錄》
《宗教哲學講演錄》

閱讀全文

與黑格爾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