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教學成果和教科研成果有什麼區別
它們表現形式不同:
教育教學成果指的是:如:學生成績、學生及個人榮譽證書、某一研究所獲獎項 等。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等。
拓展資料:
科學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一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范圍內,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等一系列腦力、體力勞動所取得的、並經過評審或鑒定,確認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
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生產力,也是衡量科學研究任務完成與否,質量優劣,以及科研人員貢獻大小的重要標志。是國家的財富、智力的資源。科研成果應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1)科研成果應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創造性是指前人所沒有或國內外所沒有的.理論上有新的創見,技術上有新的提高。先進性應該在成果的技術價值和技術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初經濟價值),並得到社會的公認。既要有實用性,又要符合科學規律,具備實施條件,滿足社會要求,經濟價值高。
(3)科研成果必需經過技術鑒定或評審。鑒定或評審應實行同行專家評議。認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② 劉良斌的教研成果
30餘年來,力倡「享受教育」思想和「課程素質化,教研科學化,管理現代化,人才國際化」辦學理念,積極探索中等教育的發展規律,擔任全國教育規劃「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學校在課程改革中推進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的負責人,主持研究課題獲國家級、省市級一二三等獎多次,在《人民教育》等報刊發表重要論文多篇;主編《課程素質化》叢書20餘本。
③ 如何提煉教研成果
教研寫作抄要成為教師自己的自覺自願行為, 教研寫作一定要有教師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 要有創新的內容, 研究的對象不怕小,就怕大和空,教師教研要著眼於小 課題、微課題; 多讀專業刊物,從中學習、啟發和借鑒。
首先是價值問題。如果是一個沒有價值的問題,就沒有總結的必要了。價值問題就是它是不是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是不是有具體的可操作性、是不是可以推廣、是不是能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樣做所取得的效果的證據(典型案例)
1.教師自己的案例及其分析。如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成果等。
2.學生的案例及其分析。如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成長故事等。
3.相關的證明材料。如獲獎證書等。
寫自己的經驗所具有的價值。
④ 戴金基的教研成果
科研課題《校園文化實踐與研究》獲浙江省一等獎
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子課題《德育的途徑與方法實踐研究》獲國家級優秀獎(最高級別)
20多篇語文教學論文在《語文教研》、《教育專刊》、《中國青年報》等刊物上發表;
職教、教育管理論文及課題五篇獲市一等獎並在《光明日報》上發表。
《以教科研為引領,讓教育者成「家」》在《浙江日報》發表
⑤ 教研活動有哪些
教研活動是:
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進步為目的,以學校課程實施過程和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專業研究人員為合作夥伴的以校為本的實踐性研究活動。
(5)教研成果整理擴展閱讀:
1、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總結教學經驗,發現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鑽研而後有教研和教研促進鑽研。
2、教研可以發生在現實中的某個地方,也可以發生在互聯網路空間。因此,根據教研的發生地點把教研劃分為實地教研和網路教研。
3、教研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包括「一德四力」,即:職業道德、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教研的活動形式要為教研的目的服務.選擇什麼樣的教研形式,應該首先考慮是否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教研的關鍵問題;然後根據教研需要權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選擇更加有利於達成教研目標的形式。
⑥ 怎樣寫教研成果經驗總結
?最近我們開展柳州市第四屆教研成果評獎活動,在我們所看到的上交材料中,有很多材料寫得是相當不錯的,它反映出了我們教師們在日常教研工作中的一些非常具體的做法和成果,有些成果是相當有推廣價值的。但是,同時我們也感到很多美中不足:1.還有不少的材料文不對題;2.有些材料中寫出了做法,但沒有具體的案例支撐,沒有說服力;3.有些材料有例子,但沒有提煉出做法和經驗;4.有些材料有案例,但沒有分析,有成績,但看不到與教研的因果關系分析;5.還有些材料中所介紹的經驗與現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是很協調;6.也有些材料所介紹的經驗推廣的價值並不是很大,或因可操作性問題,或因其局限性問題等。在看了這些材料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不是沒有好的教研經驗,但我們沒有很好地總結,或不知道如何總結,因此,我們應該如何總結自己的教研經驗呢?
首先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價值問題。如果是一個沒有價值的問題,就沒有總結的必要了。價值問題就是它是不是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是不是有具體的可操作性、是不是可以推廣、是不是能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我這樣做所取得的效果的證據(典型案例)
1.教師自己的案例及其分析。如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成果等。
2.學生的案例及其分析。如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成長故事等。
3.相關的證明材料。如獲獎證書等。
二、寫我的經驗所具有的價值
⑦ 朱禾勤的教研成果
朱禾勤具有系統和扎實的生物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豐富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經驗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數十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其中有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家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在省內外同行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影響力,先後四次被確認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的培養對象,是江蘇省高中生物學科課程改革專家指導小組成員,江蘇省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鎮江市中小學教師高級稱職評委,鎮江市生物學科基地負責人。
朱禾勤長期擔任高中生物教學工作,具有較高的教學業務水平,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業績,四次被評為「鎮江市中小學教師學科帶頭人」。他積極倡導多媒體教學、有效教學、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等現代教學理念,探索「有效教學、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和基於多媒體的問題解決學習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在1994年江蘇省生物教師評優課中榮獲一等獎,1997年其教學實錄被選入《江蘇省百名優秀教師精彩教學集》。擔任中學高級教師以來多次任教高三畢業班;擔任校長以來,一直在第一線任教高中生物課,所教學生高考、會考及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優異。經常指導學生參加生物科技活動、研究性學習和生物學奧賽,競賽成績優異,學生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
⑧ 湯健的教研成果
2、主編《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會計綜合實驗教程》等教材,主持省教研教改課題和科研課題多項,發表相關教研科研論文30餘篇。教研成果獲省教學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校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
⑨ 蘇盛葵的教研成果
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1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復印,在其他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58篇,主編參編教材、教輔87本,在全國各地講學80餘場次,系教育部2項課題組核心成員,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人(主持的項目獲一等獎)。2006年擬制了海南省新課程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2006年、2014年兩次參與設計海南省高考改革總方案(核心成員,執筆者之一)。長期主持全省中學語文教研工作,在本學科教學改革、教師專業發展、考試評價改革、對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全省本專業公認的領軍人物。系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全國優秀語文工作者。被3家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列為封面(封二)人物 。
多次參加本學科國際研討會,現場做學術發言。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新課程培訓專家、北師大附中基礎教育辦學平台學科指導專家。
2010年高考評卷期間,作為海南省高考語文閱卷組副組長,因打擊作文套作發起「評卷標准改革」,引發島內考生及家長的質疑和教育界的廣泛爭議。蘇盛葵的閱卷手記:正本清源,打擊套作。
主要成果:
專著:《有限語文,無限探索》,《語文創新教育探索》;
論文:.《黎苗偏遠縣域中小學民族文化傳承特色課程的整體建設與推進》《高考作文命題30年評略》《辯證地處理語文課改中的幾個問題》《也談語文人文教育的幾個問題》《高中語文必修、選修模塊的教學問題》等
更多教研成果請閱讀蘇盛葵老師的教研博客。
⑩ 羅卉的教研成果
主持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提高聲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
主研重慶市教委重點課程<<聲樂>>課程建設。
2002年7月編寫教材《聲樂曲集》女高音上、下冊(五線譜伴奏)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5年,獲得西南大學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課堂教學優秀獎」。
2005年,在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二期發表論文《「呂氏春秋」音樂思想研究兩個問題》。
2005年,在《中國音樂》2005年第四期發表論文《歌唱訓練中人聲性別差異的規律探究》,
2007年10月,重慶市第26屆「校園之春」歌手大賽指導研究生劉小艷獲得「二等獎」。
2007年12月,重慶市首屆大學生歌手大賽指導研究生何健獲得專業組美聲唱法「二等獎」
2007年12月,指導研究生師會娟、陳睿獲得」重慶市青年歌手大賽南坪賽區「優秀獎」。
2007年12月,指導研究生劉小艷獲得首屆「統籌城鄉發展」歌手大賽「銅獎」。
2007年擔任「三峽之光」人才培養導師。
2007年12月,在《西南大學學報》增刊發表與研究生師會娟合作完成《當古典藝術歌曲「邂逅」歌劇-- 以A斯卡拉第的聲樂作品為例分析歌劇的產生及發展初期對古典藝術歌曲的影響》論文。
2008年10月,編著教材《聲樂曲集》女高音上、下冊(五線譜伴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獲西南大學首屆教學科研二等獎。
2008年10月,指導研究生師會娟、陳睿演唱二重唱《在綠蔭下》獲得全國13屆大學生藝術展演重慶賽區美聲唱法專業組一等獎。並榮獲重慶市教委頒發優秀指導教師獎。
2009年2月指導的聲樂節目《茉莉花》榮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乙組三等獎。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優秀指導教師獎。
2009年在《中國音樂學》第一期發表論文《淺析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