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技術給小學英語課堂帶來了什麼 國培研修活動
好處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教育學家誇美紐斯的教學理論,只要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求知慾望。幽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五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語言興趣。現代信息技術就能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育信息。在教學設計的導入部分御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播放動畫歌曲進行熱身活動,製作flash動畫游戲復習舊知等,都可以使學生身心得以放鬆,消除緊張和疲勞,為上好課儲備輕松旺盛的精力;在新授的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設置游戲活動、chant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新知,從而使他們得以及時操練和鞏固,寓教於樂;在新授知識完成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由對話,拓展新知識。整節課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里,獲取知識。這樣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保持了這種學習興趣的持續性。 好處二:使教學直觀化
學好英語的基礎是對詞彙量多少的掌握,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困難。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顯示新單詞所對應的圖片或動畫,其色彩鮮艷、畫面生動、聲音真實的特點牢牢抓住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讓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所學單詞的意義。如:在三年級教授《What』s the weather like?》這一單元時,利用多媒體下載生動直觀的圖片來描述cloudy、windy、sunny、snowy、rainy,學生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些單詞的意義。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在課堂上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也達到了最理想的認知效果。
好處三:使教學生動化
現代信息技術中,電腦多媒體畫面中強烈的動態效果,將豐富的動畫形象與生動的情節相結合,為學生創造出一個擺脫母語束縛,視聽結合的語言環境,其內容豐富,語言地道,融生動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為一體,使學生興趣盎然,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自覺性大增。例如:在三年級教授《What』s the time?》這一單元時,利用flash製作一個可愛的卡通造型時鍾。當滑鼠點到不同的整時都會有聲音提問:「What』s the time?」學生不由自主地爭搶回答:「It』s … o』clock!」如果答案正確,孩子們就會聽到屏幕發出「You』re right!」的表揚聲以及掌聲;反之,屏幕則會發出「Sorry! you』re wrong!」的提示以及十分沮喪的音樂背景。如此生動的語言環境,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非常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好處四: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種語言要想學習好,聽說是基礎,也是關鍵。要提高聽說能力,首要的就是聽到這種語言的純正發音。在課堂上,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藉助於收音機、錄音機、VCD等創設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感受這種語言,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模仿。這樣,不但可以給學生留下准確清晰的印象,同時也糾正了學生發音上的偏差,為其流利地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通過「模仿秀」的游戲,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影像,要求學生對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說出相應的語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說」的興奮點,誘發「說」的慾望。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教材《Is this a mango?》時,讓學生先看一段Lingling和Mingming逛水果市場的VCD,創造一種真實的氛圍。學生觀看後,興奮盎然,躍躍欲試,我趁勢指導學生模仿學生有關用語,使學生很快學會了「Is this a …?」、「Yes, it is.」、「No, it isn』t.」等用語,然後我不失時機地消掉課件中對話的聲音,讓學生充當角色給課件配音。學生們分組給課件配音,進行得投入,表演得得體,進而利用聽到、學到的知識去探索、表演。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但掌握了句型的具體運用,還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聽說訓練,學生在一種積極主動的良好心態下學習,學生學得輕松,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訓練,注意力持續穩定,訓練效果好。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慾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還是一場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資源、教學評價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通過廣大教師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❷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介紹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是2010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翌。
❸ 如何將信息技術實踐研修成果運用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准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布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❹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內容簡介
本書復收集了懷化市電教部門和制中小學校在「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省、市教育科學課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主要涵蓋信息技術教材教法、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遠程教育、協同教育等領域。貫穿課題申報、立項、開題、研究、活動、評估、總結、結題等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全書共分六部分,分別是活動剪影、研究論文、研究方案、研究報告、教案薈萃和組
❺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圖書信息
書 名: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
ISBN: 9787504149343
開本: 16開
定價: 245.00元
❻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作者簡介
謝翌,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1962年6月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8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學歷。歷任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教學儀器站副站長、站長,懷化市電化教育館館長等職。中學高級教師。參與懷化市承擔的國家級、省級「十五」教育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結題,成果豐碩。承擔湖南省「十一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及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任務,任負責人、組長。承擔中央電教館「十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的研究」主體任務,任總課題組成員、懷化市協同教育研究專家組首席專家。並在懷化市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協同教育實驗區」。主持開發的《E考通》信息技術考試題庫經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評審,授予省級優秀資源成果獎。《協同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多篇論文、學術報告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多次被評為湖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參與編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出版「中小學信息技術考試題解(小學、初中、高中)」全套,任主編。任全國性《教育信息技術》雜志編委會成員。2005年起,任湖南省教育廳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評審專家組成員、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評審專家組成員。2008年湖南省教育廳授予「優秀電教工作者」、中央電教館授予「全國電化教育優秀工作者」稱號。2009年懷化市教育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