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心理暗示人為什麼會暗示自己它都起到了什麼作用怎樣才能多積極的暗示自己
自我暗示就是自動暗示,它是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看不見的法寶。
自有人類以來,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傳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經一再強調信心與意志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沒有明確指出:
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
這是現時代的偉大發現,是成功心理學的卓越貢獻。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例如,星期天,你本來約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來往窗外一看,下雨了。這時候,你怎麼想?你也許想:糟糕!下雨天,哪兒也去不成了,悶在家裡真沒勁……;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裡好好讀讀書,聽聽音樂……
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帶來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
我們多數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無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麼都好,事事如意。這種一般的境遇相當於「半杯咖啡」。你面對這半杯咖啡,心裡產生什麼念頭呢?消極的自我暗示是為少了半杯而不高興,情緒消沉;而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慶幸自己已經獲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緒振作,行動積極。
由此可見,心理暗示這個法寶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有不同的選擇與行為,而不同的選擇與行為必然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人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我們還可以再說得淺顯全面一些:你習慣於在心理上進行什麼樣的自我暗示,就是你貧與富、成與敗的根本原因。因而,我們一直強調,發展積極心態、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徑是:堅持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尤其要把羞於自我表現,懼於與人交際,改變為敢於自我表現,樂於與人交際!
如前所述,每個人都帶著一個看不見的法寶。這個法寶具有兩種不同的作用,這兩種不同的力量都很神奇。它會讓你鼓起信心和勇氣,抓住機遇,採取行動,去獲得財富、成就、健康和幸福;也會讓你排斥和失去這些極為寶貴的東西。
這個法寶的兩面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關鍵就在於你選擇哪一面,經常使用哪一面了。
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我意識決定的,這句話的含義就包括了潛意識。因為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經常進行,長期堅持,這就意味著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自動進入潛意識,影響意識,只有潛意識改變了,才會成為習慣。
卡耐基指出,潛意識就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動。根據大自然的構造,人類完全能夠控制經由各種感覺器官進入潛意識的各種信息刺激和物質力量。但是,這並不等於人們隨時隨地經常地運用自己的控制力,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人並不運用這種控制力。如果人們都能主宰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心態消極,一生貧苦卑賤呢?
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對個人獲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過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樹立成功心理、發展積極心態這個總原則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說,轉變意識、發展積極心態,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有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媒介。人的思想行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識地選擇和控制,通過經常持久的積極暗示,讓自信主動的電流與潛意識接通,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識。
第三、由於心理暗示的內容是具體的、實際的,所以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就必然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標,而且主要的目標將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過心理暗示這個具體實際、可以操作的環節,我們能把內容復雜的成功心理學融匯貫通,化作簡單明確而又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並且可以立刻行動。正因為心理暗示能夠直接支配影響你的行動,所以,「自我意識決定你有無發展、能否成功」這句話就變得更加實在了。
⑵ 人體藝術的光輝成果
要講人體美、人體攝影,先要從人談起。蘇聯學者洛莫夫說:「人成了包括幾十門學科的龐大系統的研究對象。」作為藝術學科之一的攝影藝術學,當然也要把人體作為自己研究、表現的中心之一。人,為什麼受到如此高度重視,成為科學和藝術關注的中心呢?
想一想我們的祖先,原始先民們在洪荒未開的時代茹毛飲血,風餐露宿,到今天登月球、探火星,創造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最早打製得十分粗糙的仍然近乎石塊的原始形態的石刀、石斧,到今天「彷彿憑著魔力似地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從結繩記事的簡單思維到「產生了巨大-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這一切充分說明了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是大寫的人,是世界的主人,是創造性的主體。關注人,把人作為一切學術和藝術的研究對象和表現對象,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題中應有之義。有什麼理由把藝術表現的范圍規定在人的周圍環境而不能聚焦於人本身以及人體呢?
人類不僅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整個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人類自身。人是世間萬事萬物中最美的形體,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從一個單獨卵細胞分化為自然界所產生的最復雜的有機體。」人體本身是最美的形體,也是內蘊最豐富的形體。如果說,整個自然,社會是一個大宇宙,外宇宙,那麼,人體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內宇宙。大宇宙、外宇宙是小宇宙、內宇宙的擴大投影;小宇宙、內宇宙是大宇宙、外宇宙的折光、縮微。大宇宙、外宇宙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內宇宙,小宇宙就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四肢、軀干,他的每一筋腱、肌肉、每一姿態動作,無不反映人的內心體驗和精神本質。如果說人的內在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濃縮了的人類精神文明史,那麼,人的外在形態在某種程序上是一部凝聚了的人類進化史。它的豐富審美內涵是其他題材所不能取代的。
繼各種古老的藝術品種之後出現的新興藝術樣式-攝影藝術中的人體攝影,在創作中,要求要全面、深刻地發揮作者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體現出人類全部歷史發展的偉大成果。這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到:1、攝影家作為攝影創作的主體,他是人類文明演進、歷史發展的積淀的產物,現代意識和審美的觀念是他進行審美創造的驅動力;2、攝影藝術造型的工具是人類科技最新成果,攝影藝術造型技巧熔人類心智和科學、匠心和工具、主體和客體於一爐,直接體現了人類當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成果;3、人體攝影-攝影藝術中的一個品牌、一個題材,它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形態-紀實與創意、具象和抽象、現實與超現實,與其他古老藝術樣式相比較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需求,更具有現代感。
有充分的理由證明:人體攝影藝術是當代人體藝術中的天之驕子 人體是藝術的永恆主題。如果說,原始藝術中的人體表現,源於性意識(這不論是西歐在3萬年前出土的《羅塞爾的維納斯》,還是我國新疆近發現的壁畫中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表現都是證明)。那麼,現代藝術中的人體,由於它的創造者-藝術家是經過幾千年文明進化,心理積淀的人類歷史偉大成果。他的思維、情感、製作、運轉、都不是原始的純生理本能的驅使,而深深潛藏著對藝術的奧秘、人生的真諦的探求為目的。即使某些現代藝術家在其驅使之進行創作的原動力上,及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意趣上都有著情慾的成分,也不能影響我們在對一種藝術題材、一個藝術部類的總體考察,僅僅歸結為性意識的表現。
可以肯定,人們之所以愛人體藝術,是由於藝術家借用人體語言來崇拜生命、贊美自然、歌頌青春、謳歌愛情、追求自由。這種創作態度,乃是產生優秀人體攝影藝術作品的內在動因。而真正優秀的人體攝影藝術同把人引入想入非非,邪念叢生沒有必然聯系。難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不是以男性陽剛之美、力度感打動人嗎?而羅丹的直接以性愛為主題的雕塑,仍然使人遠離肉慾,而感受到青春美麗,生機活力。然而,人體藝術在各個國度,各個歷史時期都曾受到過責難,從古希臘到近代、現代、從歐洲到亞洲,都反映出兩種不同的觀點的斗爭。蘇聯著名雕塑家穆希娜針對本國情況尖銳指出:「現在我們有一種不健康的清教徒的傾向-害怕裸體。為什麼我們的觀眾可以允許看前輩大師的裸體,卻不準看蘇維埃畫家筆下的裸體呢?如果用這樣的邏輯看問題,我們就要否定所有古代和文藝復興的藝術,關閉所有博物館。」她還說:「人體能最充分、最真誠、不隱蔽地表現人的情緒和內在的面貌(不是一切都可以加上褲衩的)」。看來,古今中外清教徒們對裸體藝術的非難如出一轍,其立論的邏輯也大致相同。「有傷風化」雲雲的責難,對文學、繪畫、雕塑以至表演領域里都已逐步被各個突破,惟一的也許是最後的據點是攝影。
為什麼人體可以畫、可以寫、可雕塑、表演,就是不可以拍呢?問其故,則曰,拍照是真,拍的照片逼真,所以不行。這種「理由」是非常可笑的。中國的清教徒,偽道學家們並不能自圓其說,必須加以辯證清楚。
一是所謂「真」的問題。不錯,拍照是要以真人為對象的。但是不是只有攝影才直接面對真人實景進行工作呢?顯然不是這樣。不論繪畫,雕塑都要以真人為模特兒進行創作的。也許他們要說,照片的效果逼真,所以不能允許。這也是奇怪的邏輯,且不說以人體美為宗旨的表演活動是真人的表演,就說照片的藝術效果,它並不以逼真為最高審美創造條件。丹納講:「盧佛美術館有一幅但納畫。但納用放大鏡工作,一幅肖像要畫4年;他畫出皮膚的紋縷、顴骨上細微莫辨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逶迤曲折,伏在表皮下的細小之極的淡藍血管;他把臉上的一切都包羅盡了,眼珠的明亮甚至周圍的東西都反射出來。你看了簡直會發愣:好像是一個真人的頭,大有脫框而出的神氣。」
丹納是為了說明筆致豪放的畫比工細的更受歡迎。我們從這里可以了解逼真並非攝影獨有的藝術手段,在某種程序上,有的攝影作品的工細、逼真的效果恐怕不一定達到但納的水平。如果聯繫到當代某些照相寫實主義繪畫、雕塑,直接以真人翻制,確實栩栩如生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不知發難的先生們對此又將如何解釋。
再說欣賞的問題,決非如這些同志所述攝影逼真感故而容易引起副作用。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與人之間便只好隔離了事。事實上,羅丹的雕塑,人們觀賞時,那無生命的冷冰冰的青銅和大理石,能使人感到肌膚的溫暖、血液的流動、思想的波動,產生這樣強烈的生命真實性。人們欣賞時的內心充溢著的是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而不是別的什麼。關鍵是觀者的心靈,而非作品本身的問題。這些同志實際上混淆了藝術和實物、欣賞和慾望的關系。黑格爾老人曾明確告誡說:「藝術興趣和慾望的實踐興趣之所以不同,在於藝術興趣讓它的對象自由獨立存在,而慾望卻要把它轉化為適合自己的用途,以至於毀滅它。」又說:「在藝術里,這些感性的形狀和聲音之所以呈現出來,並不是為著它們本身或是它們直接顯現於感官的那種模樣、形狀,而是為著要用那種模樣去滿足更高的心靈旨趣,因為它們有力量從人的心靈深處喚起反應和回響。這樣,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
優秀的人體攝影作品應該具備這種喚起心靈反應和回響的力量,具有美好心靈的欣賞者也一定能借作品顯現出他美好心靈的折光。還是穆希娜說的:「一個人只有思想骯臟,才會在美好的人體中看到骯臟的東西。」人體攝影決非誨淫誨盜的同義語。人體攝影固然有高潔、純正、雅緻與低級庸俗直至下流之分,它的欣賞者的審美趣味亦有高低、精粗、文野、好壞之分。靈魂卑劣者因與庸俗下流之作起共鳴,在高雅之作面前,他也會產生邪惡的念頭。對於淫穢之作要堅決取締。物有優劣,人有良莠,以罪惡目的從事人體攝影者決非絕無僅有,然而,這些問題要通過健全法制及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和審美水平、道德水平來解決。發展健康的高尚的人體攝影藝術同堅決取締黃色下流的偽作是根本性質上不同的兩回事情。一定要嚴格區分其性質和界限,一定不能因噎廢食,潑臟水連同孩子也一定倒掉了。 世界藝術史上,在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過人體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後誕生的攝影藝術,在經歷了初期令人震驚的再現客觀現實的藝術表現力後,富有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攝影家就開始向人體攝影領域的突進。1857年瑞典攝影家、後來留居英國的雷達蘭,拍攝了一幅在攝影史上奉為經典之作的《人生的兩條道路》,這幅情節豐富,場面浩繁的畫面,運用了大量的人體作品,主題是觀善懲惡,以白鬢長者為中心,兩邊兩組人物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生活理想和人生歷程。左邊表示勤勉、友善、進取,右邊則表示貪婪、享樂、墮落。共用30多張底片剪輯拼貼放大而成。這本來是一次非常富有想像力和積極意義的藝術創舉,也受到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賞識。在曼徹斯特舉行的重要造型藝術作品展覽會上為新興的攝影藝術贏得了極高聲譽。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數人的攻擊,說它動用那麼多裸女,姿態粗野淫糜,流於色情等等。可見,古今中外,人體藝術無論它有多麼積極的思想意義或高明的藝術處理,都會受到一些人的非難和攻擊,這恐怕已成為一種規律性反應了。
無論如何,他們不可能阻攔人體攝影藝術的發展。繼繪畫主義攝影之後而起印象主義攝影的開拓者卡梅隆夫人,除在名人肖像方面卓有成效外,依據希臘神話、聖經故事而拍攝的主題性照片中,有不少兒童人體照片。兒童人體是早期攝影家非常迷戀的題材。弗蘭克·薩特克利夫拍攝的《水耗子》(1886年攝)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在於他第一次跳出攝影室,跳出依據神話故事排演、模特兒裝扮的僵化創作模式,走向人間,走向自然。傍晚的小河邊,夕陽余輝把一群在水中嬉戲的孩子照得通體透亮,水中沒腳脖子,他們或蹲或坐,或仰卧或側身,有的眺望遠方岸邊煙霧騰騰的工礦井架,有的相互耳語。在工業時代的背景前,在大自然的真實環境中展示孩子天真活潑的情趣和他們矯健、稚嫩的體形姿態,把風俗民情和兒童人體揉和在一起,使作品包孕著豐富的內涵。
19世紀末,康曼瑞·C·普尤拍攝的《模特兒》,是攝影史上出現的最嚴格意義上的標準的人體攝影。站立的女模特兒,微側的背影,兩手臂伸出,一高一低,倚牆而立,身邊床上斜置的衣衫,右下角的軟鞋,及背影牆壁上的一些畫框,這種布局和姿態,看來是受繪畫影響,而沒有完全成為真正屬於攝影的人體作品。
本世紀初至30年代,是世界人體攝影走向成熟、不同風格的流派紛呈,各種形式、意蘊備具,洋洋大觀、繁茂發達的重要歷史時期。這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攝影家是:
威斯頓:他在1924~1925年以對攝影藝術的貢獻榮獲白金漢獎金,創作慾望和題材大大擴充,創作力更趨活躍的時候,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他曾經說過:「我無須去拍預先想好的姿態」,生活中的圖像、人體本身固有的美和一些動人的姿態打動了他才投入拍攝的。如1923年9月,他在墨西哥城的日記中寫道:「這里有令人神魂顛倒的陽光、表面結構,質地有趣的白牆,和各種各樣的雲,單是這些就足夠我許多個月不知疲倦地拍都拍不完的創作題材。」直到1924年7月9日,他在日記里一開頭就高喊:「雲彩再一次誘惑我……還有什麼東西能比雲彩的形式美能逃避我的鏡頭的捕捉!……的確,我的眼睛和思想是朝向天空的,當我把眼睛往下一瞥,我看見泰娜裸體地躺在Azotea上進行日光浴,我的雲的工作便結束了。我把照相機轉向一個更加現實的主題,並獲得極為有趣的成功的負片。」這里,威斯頓透露了他人體攝影樸素的創作思想,也概括了他人體攝影基本的藝術特質,那就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極其優美的形式美感。
曼·瑞:這是一位達達主義的畫家兼攝影家,達達主義攝影的創立者。他迷戀於攝影光效應,用各種技法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其中有剛勁的充滿力度感年輕男子人體,也有女詩人、女畫家以至酒吧女郎的人體作品,或用中途曝光,或用正底負像法,或加網紋圖案,或用筆繪補充,造成豐富多樣,蔚為奇觀的人體作品。曼·瑞基於他對藝術攝影藝術的看法,認為「自然並沒有創造藝術作品,是我們和人類心智特有的闡述能力發明了藝術。」又說:「藝術作品取決於人,管他使用什麼表現工具。」在充分自由的心態下發掘攝影的創造性和靈感,使曼·瑞的作品脫離了一切固有的形式羈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舒捲自如,又不失其藝術魅力。
有這樣一個例證:超現實主義作家朗西斯·畢加比亞,身材高大,壯碩無比,有人說他像一頭牛。曼·瑞的評價是漂亮、高大而健壯,精心給照了一張他光脊樑的半身裸體照,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畢加比亞也非常喜歡。曼·瑞還給他摯愛的女友姬姬照了一張裸照。姬姬坐著,戴著東方式頭巾,從背影看去,這種姿態令人一下就想起安格爾的油畫名作《健壯的浴女》。曼·瑞在突發的靈感啟示下,在照片加了兩個音孔,有人說是性的暗示,其實,曼·瑞只是為了更充分表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構想罷了。
以曼·瑞為標志,人體攝影經歷了傳統的、繪畫主義的,以至生活化的發展階段之後,進入現代主義的藝術表現階段。攝影界已不滿足於描繪客現存在的人體美,而更多地追求自己的主觀感受。通過攝影的藝術造型,攝影的技術技巧,把自己獨特的剎那間的印象、把自己心田深處的審美理想外化為生動的人體形象。
早期一直以拍攝英國下層勞動人民苦難生活著稱的攝影大師布蘭特,晚期仍保持他獨有的原始美粗獷美的自然質朴、強反差、粗粒子的風格特徵,在題材內容上卻轉而拍攝女性人體,自成一格,獨具風采。布蘭特舍而不用現代高精密度的照相器材,改用老式磨得錚亮的桃花心木製成的「鷹眼」柯達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確屬「老掉牙」的「老爺機」,它沒有快門,焦點也是固定的,光圈只有針眼大小,景深短,極為容易變形。布蘭特既非發思古之幽情,亦非一時心血來潮,他是為了利用這種鏡頭容易變形的特點,創造超現實主義的人體攝影之美。我們不難發現,布蘭特的藝術匠心確實收到預期效果。他的人體由於巧妙的運用特殊技法,或突出臂,或突出腿,或突出胸,或突出臉,以至或突出手,或突出腳,真正對人體作多攝角、多視角的審視,擴充豐富了人體攝影之美。布蘭特人體攝影得到藝術界包括畫界、文學界、攝影界的肯定,在人體攝影中獨樹一幟,飲譽世界。
西方人體攝影的發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發展常規的傳統的人體攝影的同時,也風行表達強烈的主觀感受、現代攝影語言、創造多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以至出現了畸形、切割、重組、神秘、荒誕、醜陋的意境。如傑瑞·郁斯曼的象徵意味的人體攝影、羅傑·麥丁的《隨意的人體》、托德·窩爾克的原始碩大造型的人體攝影、羅伯特·亨內斯欽及啟德蘇·俄克哈馬等的切割重組的人體攝影、李思麗·克羅娜斯的荒誕意味人體攝影及寧達、康偌道尼·米切爾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體攝影等。
綜上,同樣以東方文化為背景的中、日等國人體攝影,同樣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傾向-一種是極力使之和東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結合,創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人體攝影,一種是無所顧忌的和西方文化、歐美文化相結合,創造個性強烈突出的人體攝影。二者各有其作者群和讀者、觀眾群,可以並行不悖,各自得到發展。
⑶ 自我暗示是指什麼
「自我暗示」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內心的「自我談話」決定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且是行動的基礎,而積極的自我暗示就是在內心裡認為自己能夠成功、正在進步,並且會越來越好。學會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對於激發人的潛能和活力具有巨大的作用。
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的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而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
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例如,星期天,你本來約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來往窗外一看,下雨了。這時候,你怎麼想?你也許想:糟糕!下雨天,哪兒也去不成了,悶在家裡真沒勁;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裡好好讀讀書,聽聽音樂。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帶來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為。
積極的自我暗示就是用積極的思想、語言不斷提示自己,克服悲觀、沮喪和恐懼心情,使人精神振奮。積極的自我暗示是要自我鼓勵、自我安慰,使心理狀態得到自我調整、自我平衡,而絕不要自暴自棄,給自己施加不良影響。
有一個女孩,對自己的形象非常不自信,每天情緒都不好。有一天,媽媽買了一隻發卡給她,說:別上這只發卡,可以掩蓋你臉頰上的缺陷。她一看,真的是這樣,自己變得好漂亮。
第二天,她別著發卡去上班,心裡充滿自信。出門看見鄰居,覺得鄰居和她打招呼都比往常熱情。到班上,感到每個人都比平時親切,工作起來也是干勁十足。找領導匯報工作,也是信心十足,效果也出奇的好。回到家裡,對她媽媽說:「今天感覺真棒,所有的事情都辦得這么順利,我從來沒有這么自信過,你給我買的那個發夾簡直是太重要了。」
媽媽說:「不對啊,今天早晨在你出門以後,我在門外發現了那隻發夾。你根本就沒帶發卡。」
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對改變個人現狀,獲得新的做事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詹姆士·艾倫在《人的思想》一書中說「一個人會發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能吸引他們所有的……能變化氣質的神性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心裡,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後,一個人才能奮起,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奮起他的思想,他就永遠只能衰弱而愁苦。」
那麼,在實際生活中,怎樣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決定處理事情和工作的思路呢?有一位打字小姐是這么做的:
她在一個石油公司工作,每個月要花幾天的時間,填寫一份塞滿了統計數字的報表,這使她感到很厭煩。於是她就想:怎麼能使這令人厭煩的工作變得有意思呢?想了想後,她打算把這個工作當成一件具有挑戰性的趣味工作來做。於是她點出每天上午所填的數量,盡量在下午去打破自己的紀錄;然後再點清一天所做的總數,第二天再想辦法打破前一天的紀錄。結果,她很快就把使她乏味的報表填完了。她這樣做,是為了得到贊揚嗎?不是!是為了得到感謝嗎?不是!是為了加薪或者提升嗎?也不是。她只是為了盡快把沒有意思的工作很有意思地去完成。這樣,她就省下了不少精力,休息時,她也就有了更多的快樂。工作本身並沒有變,只是改變了一下心情,結果完成起來變得輕鬆了很多。
還有一位文員,她的做法更值得借鑒,就是把沒有意思的工作假設為很有意思,結果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報償。她說:「我們辦公室有四個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天,經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打一遍。我告訴他,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卻對我說,如果我不願意重打,他就去找願意打的人來打。我簡直氣暈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會有很多人來抓住這個機會,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況人家給我薪水,就是要我做這項工作的。於是,我便假設喜歡這項工作,高高興興地做。奇怪的是,這樣一假設,我好像真的喜歡這項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這個發現,使我改變了過去的工作態度,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個很不錯的職員。後來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書,就讓我去擔任了那份新的職務。」
其實,人與人之間本來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巨大的差異當然決定了是成功、幸福,還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異就是凡事所採取的心理暗示不同。所以說,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
請記住,轉變意識、發展積極心態,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當然,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就必須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標,把主要的目標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來支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⑷ 怎樣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你擁有碾碎一切障礙的決心和氣魄,會讓你擁有難以置信的堅持力和忍耐力,會讓你不斷增加勇氣,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其實人的極限是遠遠超出自己想像的,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在於他們有心理障礙,他們總習慣設置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敢」「我學不會」「我只能平庸」「我懶惰」「我沒毅力」...有句話叫,一個人的平庸是從認可自己的平庸開始的。這些人總是習慣總結出一些消極的結論來暗示自己,然後安分守己地服從這些結論,自己判決自己、限制自己,實質上是一種作繭自縛。記住,一切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只要你果斷地打破思想上對自己的桎梏,你就可以解放自己,獲得重生!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為它事先設置的高度,人的成就不可能超過他為自己設置的成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想得有多遠,你就可以走多遠。我們只要有那種「苟有所進,則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的精神,超越就沒有極限,每個人都是一座寶藏,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沉睡的巨人,開掘那座寶藏,喚醒那個巨人,方法就是永遠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合理地運用它,你將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你將擁有王者之劍,擁有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力量!
⑸ 心態根據哪些暗示進行調整
積極心態的自動提示語是不固定的,只要是能激勵我們積極思考、積極行動的詞語,都可以作為自我提示語。拿破崙·希爾曾列舉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提示語,以供參考:
人的心神所能構思而確信的,人便能完成它。
如果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你就能夠做到。
我心裡怎樣思考,就會怎樣去做。
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變得更好而又更好。
現在就做,便能使異想天開的夢變成事實。
不論我以前是什麼人,或者現在是什麼人,如果我憑PMA行動,我就能變成我想做的人。
我覺得健康!我覺得快樂!我覺得好得不得了!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這一類自我激發性的語句,並融入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保持積極心態,抑制消極心態,形成強大的動力,達到成功的目的。一些重要的激發詞還應當經常使用,並牢記於心,讓它們成為心神的一部分。那樣,潛意識才會閃射到意識中來,用PMA指導人的思想,控制感情,決定命運。
如下列舉的是一些消極的心態:
1.憤世嫉俗,認為人性丑惡,時常與人為忤,因此缺乏人和;
2.沒有目標,缺乏動力,生活渾渾噩噩,有如大海漂舟;
3.缺乏恆心,不曉自律,懶散不振,時時替自己製造借口去逃避責任;
4.心存僥幸,空想發財,不願付出,只求不勞而獲;
5.固執己見,不能容人,沒有信譽,社會關系不佳;
6.自卑懦弱,自我壓縮,不敢信任本身潛能,不肯相信自己的智慧;
7.或揮霍無度、或吝嗇貪婪,對金錢沒有中肯的看法;
8.自大虛榮,清高傲慢,喜歡操縱別人,嗜好權力游戲,不能與人分享:
9.虛偽奸詐,不守信用,以欺騙他人為能事,以蒙蔽別人為雅好。要知道,消極心態像惡魔一樣阻礙著你的成功之旅,另外,下面還有兩種心態足以「阻延」和「拖垮」你的行動:
1.過分謹慎,時常拖延,不能自我確定,未敢當機立斷;
2.恐懼失敗,害怕丟臉,不敢面對挑戰,稍有挫折即退。
顯然,這兩種心態,使人意氣消沉、態度消極,即使具有成功慾念,也無膽量、勇氣進行下去。因而,也不會相信自己真正有發跡的一天。
一個被「消極心態」困擾的人,縱然嘴中可能時常在念叨成功,但就是不能成功,因為他們心中充滿著恐懼,這些恐懼讓他們泯滅了成功的靈氣。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恐懼現象,因為人不可能是停止思考的靜物。拿破崙·希爾描述了人類通常具有的7種基本恐懼,這些恐懼是:
(1)懼怕貧窮;
(2)懼怕批評;
(3)懼怕疾病;
(4)懼怕失去愛;
(5)懼怕年老;
(6)懼怕失去自由;
(7)懼怕死亡。
其實,它們都是消極的心態,都深藏在潛意識中,直接影響著你的成功。如果你的潛意識中充滿這些消極因素,而你又沒有決心去克服掉它們,你的生命就只能永遠「不由自主」地「呈現」這種狀態。
你必須培養積極心態,以使你的生命按照你的意思提供報酬,沒有了積極心態就無法成就大事。
記住,你的心態是你——而且只有你——唯一能完全掌握的東西,練習控制你的心態,並且利用積極心態來引導它。
*切斷和你過去失敗經驗的所有關系,消除你腦海中和積極心態背道而馳的所有不良因素。
*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東西,並立即著手去得到它,借著幫助他人得到同樣好處的方法,去追尋你的目標,如此一來,你便可將多付出一點點的原則,運用到實際行動之中。
*確定你需要的資源之後,便制訂得到這些資源的計劃,然而所訂的計劃必須不要太過度,也不要太不足,別認為自己要求得太少。記住:貪婪是使野心家失敗的最主要因素。
*培養每天說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話或事,你可以利用電話、明信片或一些簡單的善意動作達到此目的。例如給他人一本勵志的書,就是為他帶來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滿奇跡的東西。日行一善,可永遠保持無憂無慮的心情。
*使你自己了解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對挫折時所抱的心態,訓練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中,都能發現和挫折等值的積極面。
*務必使自己養成精益求精的習慣,並以你的愛心和熱情發揮你的這種習慣,如果能使這種習慣變成一種嗜好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如果不能的話,至少你應記住:懶散的心態,很快就會變成消極心態。
*當你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不妨幫助他人解決他的問題,並從中找尋你所需要的答案。在你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同時,你也正在洞察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
*徹底地「盤點」一次你的財產,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財產就是健全的思想,有了它你就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和你曾經以不合理態度冒犯過的人聯絡,並向他致以最誠摯的歉意,這項任務愈困難,你就愈能在完成道歉時,擺脫掉內心的消極心態。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到底能佔多少空問,是和我們為他人利益所提供之服務的質與量,以及提供時所產生的心態,成正比例的關系。
*改掉你的壞習慣,連續1個月每天禁絕一項惡習,並在l周結束時反省一下成果。如果你需要顧問或幫助時,切勿讓自尊心使你怯步。
*要知道自憐是獨立精神的毀滅者,請相信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隨時依靠的人。
*把你一生當中所發生的所有事件,都看作是激勵你上進而發生的事件,尤其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這樣即使是最悲傷的經驗,也許會為你帶來最多的財產。
*放棄想要控制別人的念頭,在這個念頭摧毀你之前先摧毀它,把你的精力轉而來控制你自己。
*把你的全部思想用來做你想要做的事,而不要留半點思維空間給那些胡思亂想的念頭。
*借著每天的祈禱,加入感謝你已擁有的生活來調整你的思想,以使它為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和想處的環境。
*水向每天的生活索取合理的回報,而不要光等著固報跑到你的手中,你會因為得到許多你所希望的東西感到驚訝萬分,即使你可能一直都沒有覺察到。
*以適合你生理和心理的方式生活,別浪費時間以落他人之後。*除非有人願意以足夠證據,證明他的建議具有真正的可靠性,否則別接受任何人的建議,你將會因謹慎而避免被誤導,或被當成傻瓜。
*務必了解人的力量並非全然來自物質。甘地領導他的人民爭取自由所依靠的並非財富。
*使自己多參加活動以保持自己的健康狀態,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調,你身體應和你的思想一樣保持活動,以維持積極的行動。
*增加自己的耐性,並以開闊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同時也應與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多接觸,學習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人照你的意思行事。
*你應承認,「愛」是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葯物,愛會改變並調適你體內的化學元素,使它們有助於你表現出積極心態,愛也會擴展你的包容力。接受愛的最好方法就是付出自己的愛。
*以相同或更多的價值回報給與你相處的人。「報酬增加律」最後還會給你帶來好處,而且可能會為你帶來所有你應得到的東西的能力。
*記住,當你付出之後,必然會得到等價或更高價的東西。抱著這種念頭,可使你驅除對年老的恐懼。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青春消逝,但換來的卻是智慧。
*你要相信你可以為所有的問題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但也要注意你所找到的解決方法,未必都是你想要的解決方法。參考別人的例子,提醒自己任何不利情況都是可以克服的。雖然愛迪生只接受過3個月的正規教育,但他卻是最偉大的發明家。雖然海倫·凱勒失去了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但她卻鼓舞了數萬人。明確目標的力量必然勝過任何限制。
*對於善意的批評應採取接受的態度,而不應採取消極的反應,接受學習他人如何看待你的機會,利用多種機會作一番反省,並找出應該改善的地方,別害怕批評,應勇敢地面對它。
*和其他獻身於成功原則的人組成智囊團,討論你們的進程,並從更寬廣的經驗中獲得好處,務必以積極面作為基礎進行討論。
*分清楚願望、希望、慾望,以及強烈慾望,與達到目標之間的差別,其中只有強烈的慾望會給你驅動力,而且積極的心態才能供給產生驅動力所需要的燃料。
*避免任何具有負面意義的說話形態,尤其應根除吹毛求疵、閑言閑語或中傷他人名譽的行為。這些行為會使你的思想朝向消極面發展。
*鍛煉你的思想,使它能夠引導你的命運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把握住「報酬」信封里的每一項利益,並將它們據為己有。
*隨時都應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沒有人會相信騙子的。
*相信無窮智慧的存在,它會使你產生為掌握思想和引導思想而奮斗所需要的所有力量。
*相信你所擁有的解放自己並使自己具備自決意識的能力,並借著這種信心作為行事基礎將它運用到工作上,現在就開始做!
*相信政府,可保證你為了追求明確目標需要的自由和權利,必要時你應採取行動保護你的自由。
*信任與你共事的人,並承認如果與你共事的人不值得信任時,就表示你選錯人了。
*最後連續6個月每周閱讀本章一次。6個月之後你將會脫胎換骨。當你學會本章所要求的良好習慣調適好你的思想之後,你的心態便會隨時處於積極狀態。
為什麼說激勵可以改變心態?
生命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勵;
一切的激勵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
一切的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
當你仁愛地工作的時候,你便與自己、與人類、與上帝連成一體。
⑹ 神奇的心理暗示是什麼
你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也是我們需要應付的惟一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而且,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不錯,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會安心了;如果我們想的凈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里,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
這是不是暗示對於所有的困難,我們都應該用習慣性的樂天態度去對待呢?不是的。生命不會這么單純,不過大家應選擇正面的態度,而不要採取反面的態度。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注我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關注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麼呢?關注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裡,然後很鎮定地採取各種步驟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發瘋似的在小圈子裡打轉。
從事成人教育35年的經驗使我深信思想對於一個人所能產生的巨大影響。一個人只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能夠消除憂慮和恐懼,就能走向成功。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在哪裡,我們有什麼,或者我們是什麼人,而只是在於我們的心境如何,與外在的條件沒有多少關系。
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
當你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的時候,你可以憑自己的意志力,改變你的心境。這可能要花一點力氣,可是秘訣卻非常的簡單。
「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麼惟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像已經感覺到快樂的樣子。」
這種簡單的辦法是不是有用呢?你不妨自己試一試。讓你的臉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容來,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氣,然後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會吹口哨,就哼點別的。你就會很快地發現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了,當你的行動能夠顯出你快樂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再憂慮和頹喪下去了。
好多年以前,我看過一本小書,它對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而良好的影響,它的書名叫做《人的思想》,作者是詹姆斯·艾倫。下面是書里的一段:
「一個人會發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引向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也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能吸引他們所有的……能變化氣質的神性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心裡,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
自我暗示就是自動暗示,它是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看不見的法寶。
自有人類以來,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傳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經一再強調信心與意志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沒有明確指出: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
這是現時代的偉大發現,是成功心理學的卓越貢獻。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不同的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一天,一位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十分讓我感動的故事,它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理暗示的巨大魔力:它可以挽救一個垂死人的生命。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個名叫快樂的傑克的年輕人。
傑克是飯店經理,他的心情總是很好。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回答:「我快樂無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會告訴對方怎麼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說:「每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對自己說,傑克,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心情不好,我選擇心情愉快。每次有壞事情發生,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後者。人生就是選擇,你要學會選擇如何去面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你自己選擇如何面對人生。」
有一天,他被三個持槍的歹徒攔住了。歹徒朝他開了槍。
幸運的是發現較早,傑克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傑克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體內。
6個月後,他的一位朋友見到了他。朋友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朋友看了傷疤,然後問當時他想了些什麼。傑克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告訴我,我會好的。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後,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採取一些行動。」
「你採取了什麼行動?」朋友問。
傑克說:「有個護士大聲問我對什麼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
傑克就這樣活下來了。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固然是個法寶,但這個法寶的巨大魔力,還需要通過經常地長期運用,形成一種意識,才會充分地顯示出來。具有自信主動意識的人必然會長期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而具有自卑被動意識的人卻總是使用消極的自我暗示。可以說,經常進行積極暗示的人在每一個困難和問題面前看到的都是機會和希望;而經常進行消極暗示的人在每一個希望和機會面前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困難。很明顯,正是這種由成千上萬次的心理暗示所形成的意識決定了一個人有無發展,能否成功。
自我意識、自我評價本身確實能左右一個人的發展。一個孩子如果有了不良的自我意識,就會有不良的表現,也就很容易被人們看成是「沒出息」、「沒用」,甚至「有犯罪意圖」。一個人的心理暗示經常是怎樣,他就會真的變成那樣。
人與人之間本來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巨大的差異當然就決定了快樂、煩惱、幸福、不幸,甚至是成功、失敗。
所以,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心理,充分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優點全集》
⑺ 什麼是建設性心理暗示請講得細一點。。
自我暗示就是自動暗示,它是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看不見的法寶。
自有人類以來,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傳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經一再強調信心與意志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沒有明確指出:
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
這是現時代的偉大發現,是成功心理學的卓越貢獻。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例如,星期天,你本來約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來往窗外一看,下雨了。這時候,你怎麼想?你也許想:糟糕!下雨天,哪兒也去不成了,悶在家裡真沒勁……;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裡好好讀讀書,聽聽音樂……
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帶來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
我們多數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無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麼都好,事事如意。這種一般的境遇相當於「半杯咖啡」。你面對這半杯咖啡,心裡產生什麼念頭呢?消極的自我暗示是為少了半杯而不高興,情緒消沉;而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慶幸自己已經獲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緒振作,行動積極。
由此可見,心理暗示這個法寶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有不同的選擇與行為,而不同的選擇與行為必然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人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我們還可以再說得淺顯全面一些:你習慣於在心理上進行什麼樣的自我暗示,就是你貧與富、成與敗的根本原因。因而,我們一直強調,發展積極心態、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徑是:堅持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尤其要把羞於自我表現,懼於與人交際,改變為敢於自我表現,樂於與人交際!
如前所述,每個人都帶著一個看不見的法寶。這個法寶具有兩種不同的作用,這兩種不同的力量都很神奇。它會讓你鼓起信心和勇氣,抓住機遇,採取行動,去獲得財富、成就、健康和幸福;也會讓你排斥和失去這些極為寶貴的東西。
這個法寶的兩面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關鍵就在於你選擇哪一面,經常使用哪一面了。
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我意識決定的,這句話的含義就包括了潛意識。因為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經常進行,長期堅持,這就意味著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自動進入潛意識,影響意識,只有潛意識改變了,才會成為習慣。
卡耐基指出,潛意識就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動。根據大自然的構造,人類完全能夠控制經由各種感覺器官進入潛意識的各種信息刺激和物質力量。但是,這並不等於人們隨時隨地經常地運用自己的控制力,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人並不運用這種控制力。如果人們都能主宰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心態消極,一生貧苦卑賤呢?
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對個人獲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過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樹立成功心理、發展積極心態這個總原則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說,轉變意識、發展積極心態,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有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媒介。人的思想行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識地選擇和控制,通過經常持久的積極暗示,讓自信主動的電流與潛意識接通,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識。
第三、由於心理暗示的內容是具體的、實際的,所以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就必然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標,而且主要的目標將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過心理暗示這個具體實際、可以操作的環節,我們能把內容復雜的成功心理學融匯貫通,化作簡單明確而又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並且可以立刻行動。正因為心理暗示能夠直接支配影響你的行動,所以,「自我意識決定你有無發展、能否成功」這句話就變得更加實在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041550.html
⑻ 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哪些
心理上的積極暗示能幫助自己走出困境。愛默生說:「一個人的心情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事。」你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也是我們需要應付的唯一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不錯,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會安心了;如果我們想的全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里,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這么說,是不是暗示對於所有的困難,我們都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呢?不是的。生命不會這么單純,不過大家應選擇正面的態度,而不要採取反面的態度。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切我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那麼關切和憂慮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關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裡,然後很鎮定地採取各種步驟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發瘋似的在小圈子裡打轉。
基督教信仰療法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當時認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在婚後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拋棄她。她只有一個兒子,卻由於貧病交加,不得不在他四歲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兒子的下落,以後有三十一年之久,都沒有再見到他。因為她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而她一直對所謂的「信心治療法」極感興趣。可是她生命中戲劇化的轉折點,卻發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個很冷的日子,她在城裡走著時,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路面上,當場昏了過去。她的脊椎受到了傷害,使她不停地痙攣,醫生甚至認為她活不久了。醫生還說,即使奇跡出現,她也無法再走路了。
躺在蒼白陰涼的病床上,瑪麗·貝克·艾迪打開《聖經》。她後來說,她讀到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對癱子說,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她後來說,耶穌的這幾句話使她產生了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能夠醫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開始行走。「這種經驗,」艾迪太太說,「就像引發牛頓靈感的那個蘋果一樣,使我發現自己怎樣好了起來,以及怎樣能使別人做到這一點。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響力都是心理因素。」
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在哪裡,我們有什麼,或者我們是什麼人,而只是在於我們的心境如何,與外在的條件沒有多少關系。當你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崩的時候,你可以憑自己的意志力,改變你的心境。這可能要花一點力氣,可是秘訣卻非常簡單。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人與人之間本來只有很少的差異,但這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巨大的差異當然決定了是成功、幸福,還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異就是凡事所採取的心理暗示不同。所以說,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我意識決定的,這句話的含義就包括了潛意識。因為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經常進行,長期堅持,這就意味著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自動進入潛意識,影響意識。只有潛意識改變了,才會成為習慣。潛意識就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動。
根據大自然的構造,人類完全能夠控制經由各種感覺器官進入潛意識的各種信息刺激和物質力量的誘惑。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人們隨時隨地能夠經常地運用自己的控制力,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人並不運用這種控制力。如果人們都能主宰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心態消極,一生郁悶呢?潛意識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此播下成功意識的良種,就會野草叢生,一片荒蕪。自我暗示就是播撒什麼樣的種子的控制媒介,一個人可以經由積極的心理暗示,自動地把成功的種子和創造性的思想灌輸到潛意識的大片沃土中。相反,也可以灌輸消極的種子或破壞性的思想,而使潛意識這塊肥沃的土地野草叢生。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對個人獲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過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樹立成功心理、發展積極心態這個總原則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說,轉變意識、發展積極心態,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有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媒介。人的思想行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識地選擇和控制,通過經常持久的積極暗示,讓自信的電流與潛意識主動接通,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識。
第三、由於心理暗示的內容是具體的、實際的,所以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就必然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標,而且主要的目標將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過心理暗示這個具體實際、可以操作的環節,我們能把內容復雜的成功心理學融匯貫通,化作簡單明確而又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並且可以立刻行動。
正因為心理暗示能夠直接支配影響你的行動,所以,「自我意識決定你有無發展、能否成功」這句話就變得更加實在了。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怎樣通過心理暗示,使所有遇到的事情和工作都符合自己的興趣呢?請看看下面這位打字小姐是怎麼做的。
這位小姐在奧克拉荷馬州托沙城的一個石油公司工作。最使她乏味地是,每個月要花幾天的時間,填寫一份塞滿了統計數字的報表。怎麼使這令人厭煩的工作變得有意思呢?她決定每天早上所填的數量,盡量在下午去打破自己的紀錄,然後再點清一天所做的總數,第二天想辦法再打破前一天的紀錄。結果,她很快地把那乏味的報表填完了。她這樣做,是為了得到贊揚嗎?不是;是為了得到感謝嗎?不是;是為了加薪或者提升嗎?也不是。她只是為了盡快地把沒有意思的工作很有意思地去完成。這樣,她就省下了不少精力休息,她也就有了更多的快樂。
下面又是一位打字小姐,她做得更妙:把沒有意思的工作,假設為很有意思,結果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報償。她的名字叫維莉·哥頓,住在伊利諾州愛姆霍斯特城坎尼華斯大道四百七十三號。關於她的故事,是她親自寫信告訴卡耐基的。
「我們辦公室有四個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天,副經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新打一遍。我告訴他,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卻對我說,如果我不願意重打,他就去找願意打的人來打。我簡直快氣暈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會有很多人來抓住這個機會,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況人家給我薪水,就是要我做這項工作的。於是,我便在潛意識里讓自己喜歡這項工作,高高興興地做。奇怪的是,這樣一假設,我好像真的喜歡這項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這個發現,使我改變了過去的工作態度,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個很不錯的職員。後來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書,就讓我去擔任了那個新的職務。」
哥頓小姐最後問卡耐基:「這件事是不是可以證明,心理狀態轉變所產生的力量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如果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會真的變得快樂起來。
因此,經常地為自己做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克服憂慮是相當必要的。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弱點全集》
⑼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暗示,對於一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心理暗示是否能奏效
http://ke..com/view/43133.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