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轉讓需要多長時間
專利是通過尋找企業或者尋找一些創業報紙,專利中介機構,網路平台進行轉讓,如佰騰技術商城、中國應用技術網等途徑轉讓,引導投資人購買專利,如頗具好評的三方合作模式。
轉讓專利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評估自己的專利價值,太高的價格會嚇跑投資者。
2、技術成熟,有樣品,有相關的視頻給投資者看。
3、有詳細的策劃,並寫好相關策劃書。
4、專利已經授權,未經授權的專利一般不轉讓。
Ⅱ 餐飲技術轉讓要注意什麼
對於手頭積蓄不多的年輕人來說,首先想到的是做小生意。比較受青睞的小生意之一莫過於餐飲項目了。 餐飲項目一般投入不大、入門比較簡單,但同樣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一定要注意對商圈進行考察分析,如人流量、群體的消費水平、生活習慣、年齡結構等進行研究,還可以看看周邊相關餐飲項目的經營情況等,有助於小吃攤或餐飲店的順利開張。不過有了打算後,創業者通常還有一件關鍵的事情要去做:就是要學到一門好的手藝。對於手上資金不多的創業者來說,多半不會立即請人來做,一般是自己操持。為了學習手藝,有的人會選擇親自去該行業歷練幾年、並"偷師"學習到好本事,還有一部分人就會選擇直接交錢購買技術這條路了。 尤其其中最受關注的特色小吃,通過技術轉讓或加盟的形式比較多。有人說餐飲項目加盟存在不少的貓膩,同樣在一般認為比較單純的餐飲技術轉讓行為中,創業者也有幾個方面一定要注意考慮: 首先是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判斷。現在的餐飲項目很多,備受青睞的特色小吃項目也是不斷出現新的花樣。現在有很多的廣告吹噓這個餐飲項目如何的投入低回報高、那個餐飲項目如何的市場反應熱烈。盲目的聽信廣告宣傳、盲目的跟風都是不可取的,創業者一定要結合對市場的考察,在明確的目標和判斷下,果斷的選擇一個有前景、有市場的項目,是成功創業的第一步。 其次是要注意對技術真實性的判斷。在技術轉讓中,同樣也存在騙局。因此,需要辨別掌握技術轉讓信息的真假。交錢了不僅只是拿到一份資料,最好能夠看到技術持有人親自操作一遍、乃至自己從頭到尾的親自做幾次才好,切實的了解掌握這門手藝的關鍵工藝才行。 通常一個好的餐飲項目發展起來後,進入的人會越來越多、面臨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因此,有心的創業者甚至可以創新、做出自己的「特色」來,使之真正成為獨一無二的東西。誰家東西的味道好,食客們一定會記憶猶新,即使是在飽和的市場環境中,也能保有穩定客源、立於不敗之地。
Ⅲ 四五萬想創業,做什麼生意好
現在有個四五萬要創業的話可以選擇做家政行業,找一個靠譜的公司合作,社區邦對合作者會提供有各方面的支持,開店比較輕松。
Ⅳ 專利技術轉讓、合作開發這么難
不難,找一個專利交易平台就好,比如創意巢
Ⅳ 科技服務、技術轉讓收入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一、技術轉讓的營業稅及「營改增」後增值稅優惠分析
1.與技術轉讓相關的技術咨詢與服務的免稅問題
在技術轉讓過程中,常伴隨著與技術轉讓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這些活動對於技術轉讓成功與否至關重要。與技術轉讓一樣,技術咨詢與服務也屬於國家重點倡導發展的生產性服務之一。根據財稅字【273】號文及財稅字【2011】111號文的規定,對技術咨詢與服務所取得的收入是否可享受營業稅或「營改增」後增值稅免稅優惠政策,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技術內容與技術轉讓密切相關,是為技術轉讓而實施的售後服務,即技術轉讓合同中應該包括相關的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的條款;二是形式上這部分技術咨詢或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的價款是開在同一張發票上的。只有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技術咨詢與服務才能享受免稅政策。
2.關於技術轉讓方購買研發設備相關的增值稅優惠問題
技術轉讓方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常常要采購一些價值不菲的研究設備,這些設備的價款中包括了增值稅的稅款。如果技術轉讓方是專門從事技術研發的企業或事業單位,在「營改增」之前,他們作為營業稅的納稅人,其購買設備所支付的增值稅稅款是不能作為進項稅抵扣的;而在「營改增」試點之後,他們作為免徵增值稅的增值稅納稅人,其購買設備所支付的增值稅稅款也不能作為進項稅抵扣。因此,對於專門從事研發與技術轉讓的公司或事業單位,如果在研發過程中需要購買大量的研發用設備,其承擔的增值稅稅負必然較大。
二、技術轉讓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分析
1.對技術轉讓方的稅收優惠政策
與營業稅及「營改增」後的增值稅免稅政策不同,對於技術轉讓收入的所得稅優惠並不都是全部減免。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12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11號)等文件的規定,技術轉讓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能夠享受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主體。根據國稅函【2009】212號文規定,能夠享受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主體是指居民納稅義務人,即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其中,實際管理機構是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賬務、財產等實施實質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機構。非居民納稅義務人不享受國稅函【2009】212號文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但享受按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優惠政策。此外,享受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主體是指企業所得稅應納稅主體,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與個人合資企業。
(2)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全能范圍。能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權能范圍是指居民企業轉讓技術的所有權或轉讓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的許可使用權。
(3)技術轉讓的客體范圍。根據財稅【2010】111號文的規定,能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客體范圍包括專利技術、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
此外,上述技術轉讓的范圍雖然沒有特別提及技術秘密,但技術秘密是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的重要儲存形式,也是企業的重要知識產權資產之一。從財稅【2010】111號文所列舉的技術類知識產權看,技術秘密的轉讓也應該在技術轉讓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范圍之內。
(4)技術轉讓的形式要件及審查的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應該簽訂書面技術轉讓合同。並且,境內的技術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科技部門認定登記,跨境的技術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商務部門認定登記,涉及財政經費支持產生技術的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科技部門審批。此外,居民企業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術轉讓所得,不享受技術轉讓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5)關聯方技術轉讓稅收優惠收到限制。根據財稅【2010】111號文的規定,居民企業從直接或間接持有股權之和達到100%的關聯方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不享受技術轉讓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2.對技術轉讓方的稅收優惠政策
對技術受讓方的所得稅優惠政策,主要是指技術受讓方費用加計扣除的相關規定。作為技術受讓方外購的專利、非專利技術、軟體著作權等,通常可以確認為受讓方的無形資產,這種無形資產的攤銷費可以抵減受讓方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在於這些無形資產的攤銷費可否加計扣除。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根據上述規定,技術受讓方支付的技術轉讓費能否加計扣除,主要是看技術引進是否是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目的。如果是,則產生的費用或形成的無形資產可增加50%的加計扣除額;如果不是,則不能享受費用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
三、技術轉讓的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分析
對於自然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適用於個人所得稅的應稅主體,在技術轉讓方面,目前沒有明確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因此,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或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對於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作為技術受讓方所支付的技術轉讓費,目前也沒有加計扣除的相關優惠政策。此外,作為職務發明的發明人,在職務發明由單位轉讓後所得的技術轉讓費提成獎勵,也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Ⅵ 我們公司有一個技術要轉讓出去,想做交易見證,重慶這里有資質的機構請大家推薦幾個,謝謝。
比較官方一點的來機構那肯源定就是重慶技術轉移與評估中心,但是你也可以到重慶科技服務大市場去了解一下,那裡是重科院和市科委打造的一個科技服務平台,專門做科技服務的,我們公司經常到那裡去咨詢一些知識產權、專利這些問題,地方也很好找,就在留學生創業園行政服務大廳樓上5樓。親身經歷,碼字不容易求採納!
Ⅶ 技術轉移轉讓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
(1)專利轉讓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專利技術轉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專利權人將專利所有權轉讓給他人,一種是專利權人 將專利權許可給他人。但專利權的許可實施,則存在著許可實施的方式、地域范圍、時間范圍、交叉許可、從屬許可、後續改進利益分享等一系列影響到許可利益實現的關鍵問題。同時,專利技術的許可還涉及到是單純的專利權許可,還是包含技術轉讓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目前實踐中專利權人和被許可實施人都普遍忽視甚至根本不了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還會損害被許可人的利益。因此,有關專利技術的轉移,不同於一般有形商品的買賣,為了減少和避免技術交易雙方利益損失和事後訴爭,專利技術的轉移應在專利工程師的協助和指導下規范進行。
(2)轉讓專利的法律穩定性
眾所周知,要是此專利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都會依法宣告無效。除此,專利申請文件撰寫本身存在的眾多問題,也是可以導致專利權無效的。對於這樣的專利,往往很難實現壟斷市場利益。因此,無論是專利權人還是購買專利技術的人,都應當認真關注專利的法律穩定性,並盡可能請專業的專利工程師提供分析咨詢意見。
(3)轉讓專利的法律保護效力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書為准則。而在現實中,很多專利由於其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撰寫和限定的不科學、不恰當,導致專利保護的范圍很小,然而他人就很容易繞開專利的保護范圍實施相關技術。很顯然,這樣的專利是沒有辦法達到獨占市場的作用,投資人購買這樣的專利獎存在很大的投資風險。因此,在專利達成交易之前,應當針對所交易的專利技術的法律保護效力問題,認真咨詢和聽取專利工程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