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麼好看的
對海昏侯墓地的發掘成果值得關注
②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麼好看的
近一個世紀來(自20世紀20年代)中國考古把中國歷史從文獻史短短幾千年,而且有兩千年記載不詳的歷史,拓展到100多萬年的歷史,並且解決了很多歷史中的疑點。中國整個歷史的框架已經建立起來。在考古之前,西方以及很多接受西方思潮的中國學者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對所謂的商代歷史提出質疑。同時被質疑的還有,夏代以及西周。所謂疑古辨古思潮,在他們看來中國古史是層層累積的歷史。殷墟考古證明了商代的存在,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古史的真實性。
③ 這里將近一世紀的考古成果主要指什麼
近一個世紀來(自20世紀20年代)中國考古把中國歷史從文獻史短短幾千年,而且有兩千年記載不詳的歷史,拓展到100多萬年的歷史,並且解決了很多歷史中的疑點。中國整個歷史的框架已經建立起來。
在考古之前,西方以及很多接受西方思潮的中國學者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對所謂的商代歷史提出質疑。同時被質疑的還有,夏代以及西周。所謂疑古辨古思潮,在他們看來中國古史是層層累積的歷史。殷墟考古證明了商代的存在,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古史的真實性。
④ 今年杭州盤點考古成果如何
12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盤點」年度考古成果,截至2017年11月中旬,杭州完成考古項目47項,發掘墓葬88座,出土文物標本3050件(套),發現五代吳越國官署建築、南宋南高峰塔基及榮國寺塔院、南宋臨安城引水設施、南宋仁和縣治、宋元時期城牆、元代興福寺及明清海塘等重要遺址。
⑤ 連雲港市博物館的考古成果
2002年7月8日,連雲港市博物館搶救性發掘整理了一座西漢晚期墓葬,古墓葬的地點為連雲港市海州區雙龍村花園路建設工地。雙龍漢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時間從2002年7月8日至7月19日,發掘墓葬兩處,清理面積為19.7平方米,編號為M1、M2。兩處墓葬分別出土了一批漢代遺物,特別是編號為M1出土了保存完好的漢代女屍「凌惠平」一具,震驚了考古界,此次出土的漢代濕屍,是我國繼湖南馬王堆西漢女屍,湖北荊州漢代男屍之後的第三具漢代濕型古屍,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巨大。
2003年6月份,在來自上海、南京的古屍研究人員及醫學專家的主持下,對漢代女屍「凌惠平」進行了掃描和屍體解剖,為透視「凌惠平」提供了醫學上的依據。掃描表明其左眼球比較完整,腦組織盡管小了,但仍清晰可見。測量結果是身高1.58米,體重24公斤,頭發發根清晰,皮膚除局部有破損,大部分保存完好,肌肉牽拉有彈性和韌性,脊柱很直,足底紋路清晰。解剖結果表明,腦組織萎縮約1/2,但保存完整,大腦額葉溝回清晰,小腦呈碎塊狀,三*神經也保存得非常完好。女屍內臟器官保存完整,雖然都連在一起,但心、肺、肝腸都看得清楚。專家還截取了皮膚、肌肉、肌腱、坐骨神經等切塊或切片,以備進一步研究之用。女屍的肺部呈灰色,似乎存炭類物質,初步分析與她生存的小環境即家庭有關,如家中常用取暖手爐或生爐子等造成室內傳染所致。女屍牙齒保存完好的29顆牙齒,但磨損程度要比現代人大,可能與當時人們大多吃粗硬的食物有關。據對棺液樣本的測試,PH值為7.55弱鹼性,與PH值為5.18的長沙馬王堆漢代墓葬的發現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適合細菌生存的鹼性環境完整保存,其原因還需要醫學上更進一步的研究。
雙龍漢墓的發掘,尤其是古屍的發現,對我國及我省的考古有著重要的意義。雙龍漢墓古屍發現於黃淮地區,屬馬王堆類型的濕屍,屍身全部浸泡在棺液中,極為罕見。通過雙龍漢墓古屍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對研究人類學、考古學、解剖學、病理學、植物學、環境保護等學科都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多學科綜合研究,能進行民族的遷移以及周邊地區的人種研究,探究古代人類的生存環境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實物資料。
雙龍漢墓的發現對連雲港市區域文化的研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大大地豐富了本地區漢代文化的研究內涵,拓展了研究空間,為我們研究漢代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藤花落遺址位於連雲港市國家級開發區中雲鄉諸朝村南部,西距新浦18公里,東距連雲港港口7公里,處於風景秀麗的南雲台山和北雲台山之間谷地的沖積平原上,東經119º20』30」,北緯34º41』00」,海拔高度6—7米。
1988年3月20日連雲港市開發區南經七路施工建高壓電塔挖塔基時發現兩個灰坑,出有石斧、石錛、箭鏃等原始物品,尤其是有件鳥頭狀灰陶鼎足,鳥頭造型雙目一睜一閉,栩栩如生。原中雲鄉文化站站長王繼澄懷疑此物與以鳥為圖騰的東夷少昊部落有關,遂立即通知了市文管會。1996年春在南京博物院主持下,由南京博物院、連雲港市文管會和市博物館組成藤花落遺址考古隊,進行了試掘,藤花落遺址大規模發掘的序幕由此拉開。確定其為一處保存較好的龍山至岳石時期(距今4500—4000年,中國國家文明形成前夜)的聚落遺址。
1998年—2000年又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大面積鑽探發掘,最終確定藤花落遺址為龍山時期古城遺址:雙重城垣,城內居住、生產、宗教性祭祀遺跡完備而且文化面貌比較單純。非常適合進行長期的聚落考古發掘研究。
遺址發掘期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和考古學家俞偉超、張忠培、嚴文明、張學海等人蒞臨工地檢查指導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藤花落遺址因其重要性、代表性和特殊性,榮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藤花落遺址考古發掘項目還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田野考古評審會」上,獲得了唯一的一個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對於史前文明,考古學習慣上以一種文化或一種文化典型類型的首次發現地現代地名來命名一系列相同、相似文化。藤花落遺址屬於龍山文化,它的晚期是聚落發展的高峰,而後國家也是在這種發展中孕育而出的。因此,藤花落古城的發現無疑對原始社會末期聚落研究以及國家形成前的最後過渡期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藤花落遺址已揭露面積約4000平方米,鑽探面積逾30萬平方米。發現龍山文化城址、大型台基、居住房址、生活垃圾用灰坑、灰溝、水溝、防護環城壕、水稻田及緊隨龍山文化之後的岳石文化的環壕、灰坑等遺跡200多處。出土玉器、石器、陶器2000多件及發現炭化水稻數百粒。藤花落古城已比較充分反映了史前當地社會組織結構(如等級差別)、人們的精神信仰(如祭祀)、社會生產方式與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豐富的內涵。
尹灣漢墓位於東海縣溫泉鎮尹灣村西南約兩公里的高嶺上。
在清理男性棺陪葬品時,由於棺底淤泥的附著,未見大的錯位和移動現象,但多數木質遺物和漆器早已散亂,無法見其原先放置情形。屍體已經高度腐爛,在清理足部時,一堆散亂的木牘和竹簡暴露出來,根據其上有粘連的織物纖維,我們估計入殮時,它的外面應有方緹包裹。部分竹簡上還有殘留的編繩痕跡,少數竹簡已經斷裂為數節。木牘字體十分清晰,木牘的表面上還呈現出一層淡淡的油光。木牘雖然迭壓在一起,取出時仍有彈性,寫在兩面的字並沒有磨損和粘連的現象。我們十分小心地將這批簡牘一件一件取出,盛在水中。經登記,計木牘23件, 竹簡113枝,這是此次發掘中獲得的最有價值的文物。
經過後來的整理,這些簡牘內容包括: 1、東海郡政府文書檔案:《集簿》、《東海郡吏員總簿》、《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簿》、《東海郡屬吏設置簿》、《武庫永始四年車器集簿》等六種簿集; 2、術數歷譜:包括《神龜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刑德行時》、《行道吉凶》和元延元年歷譜和元延三年日書等; 3、私人文書:包括贈錢名簿、隨葬譴策、元延二年日記和名謁; 4、漢賦佚篇: 《神烏傅》等。
從出土木牘記載的內容及隨葬的名謁判斷,6號墓男性棺主人姓師名饒,字君兄,生前為東海郡功曹史,卒於西漢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 在漢代郡政府職官中,功曹雖屬百石少吏.但卻居功曹史、五官掾、督郵、主簿居屬吏之首。《漢官儀》曰:「督郵、功曹,郡之極位」。其職責《百官志》本注曰:「主選署功勞」,即職司選舉,掌握人事大權。從出土的郡級政府的主要文書檔案如《上計簿》、《武庫集簿》等皆掌握於其手並帶入墓中的情況判斷,功曹史的職權可能正如《論衡·遭虎篇》所記:「其意以為功曹,眾吏之率」。他可能統領諸曹,不僅掌握職官選舉,甚至也執掌包括上計、武備、錢谷、賦稅等大權。陪葬的名謁中,上自東海、沛郡、琅琊郡守以及容丘、良成諸候,下至五官掾、卒史都遣吏奉謁問疾問安,正顯示其墓主人生前位寵職尊。
發掘工作完全結束後,立即轉入室內對簡牘進行整理和釋讀,從1994到 1996年歷時三年。尹灣漢墓簡牘,從發現到成書出版歷時三載,文易六稿。張政烺先生在鑒定書中的評價是:「從我94年8月初見到這批文物照片到今年結集成書出版,時僅三年,是我多年來所見簡帛書整理中速度最快的高水平的著作」,原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徐蘋芳教授認為:「此書釋文准確,達到當前的高水平。」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教授認為此書「在已有的關於漢代簡牘釋文和整理工作中,是一項高水平的成果,完全達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所要求的標准。」 李學勤先生在《尹灣墓簡牘》出牘鑒定會上指定:「這次《尹灣漢墓簡牘》的出版,屬於整理的成果。研究工作不是一代人兩代人所能完成的。」是的,將這些資料公布於社會,為專家學者的研究活動提供第一手資料,促進歷史和相關學科的發展,就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另外,由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主編的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尹灣漢墓簡牘綜論》也於1999年2月出版發行,其中收集了國內27位學者有關尹灣簡牘研究的專論。1999年4月,由日本國社團法人日本書藝院,編輯發行的《尹灣漢墓簡牘》,選取了尹灣簡牘中有重要書法藝術價值的《神烏傅》等重要簡牘,作為1999年日本書藝院展的特別紀念品,在日本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⑥ 近幾年有哪些著名的中亞考古成果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絲路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國考古工作也逐漸走出國門。
2018年3月23日我國正式啟動中國—沙特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選派的5名中方隊員將於2018年3月26日奔赴沙烏地阿拉伯,開展為期20天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2018年4月5日,中沙聯合考古隊對塞林港遺址有了初步的了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發現建築基址多處、墓地兩處,並發現了疑似水井、圍牆牆體等遺跡,初步判斷塞林港遺址存在明顯的功能化分區。從建築技術的考察來看,地表建築物多用磚塊、土坯和珊瑚石壘砌。兩處墓地中已發現墓葬超過百座,並發現碑刻數十塊,部分碑刻還可見清晰的碑銘,記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鎮紅河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
2018年9月3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該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方面合作推進的聯合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鎮的紅河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考古人員首次對整個紅河古城遺址進行了比較精確的測繪,並在古城西側發掘了一個佛寺遺址。
2016年9月26日絲路考古成果發布:發現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遺址中外考古人員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區開展系統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遺存的分布狀況,新發現大批遺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遺址,填補了學術空白。2013年12月,中國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共和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馬爾罕簽署了關於「西天山西端區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的合作協議。經過多年調查、發掘和研究,在烏茲別克蘇爾漢河流域及周邊山地的考古調查和已有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公元前1世紀,在阿姆河以北的蘇爾漢河兩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應屬早期貴霜文化,與其後的貴霜帝國文化關系密切。在蘇爾漢河周邊的山前地帶,分布有同時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遺存,這些遺存可能與古代月氏有關。在薩扎干遺址所獲考古發掘資料表明,撒馬爾罕盆地南緣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帶分布的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古代游牧文化遺存,應屬古代康居文化,這與《漢書》等古代文獻的記載是相合的。這一發現為確認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圍提供了新資料。
⑦ 哪裡有考古挖出的古代人照片保存完好的~
你可以去找找馬王堆辛追的照片,有很多~還有一個是在廣州南海市發現的一明朝古屍,不過這個圖片不是很多~目前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貌似在上海還有江蘇也有~
由於本人還是有點受不了這種直接的感官刺激就不幫你找了~
LZ自己去看看吧
LZ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找一個視屏,是中央十套做的關於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的,中間還有提到廣州南海的那個~
⑧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麼好看的
近一個世紀來(自20世紀20年代)中國考古把中國歷史從文獻史短短幾千年,而且有兩千年記回載不詳的歷答史,拓展到100多萬年的歷史,並且解決了很多歷史中的疑點。
中國整個歷史的框架已經建立起來。
在考古之前,西方以及很多接受西方思潮的中國學者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對所謂的商代歷史提出質疑。
同時被質疑的還有,夏代以及西周。
所謂疑古辨古思潮,在他們看來中國古史是層層累積的歷史。
殷墟考古證明了商代的存在,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古史的真實性
⑨ 建章宮的考古成果
考古隊在建章宮遺址小范圍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了可觀的成果。所發掘遺址為一號遺址,地處建章宮內太液池西岸。發掘面積2420平方米。遺址從南向北由三部分組成,即南部庭院、主體建築與北部庭院。南部庭院現發掘南北長32餘米,東西寬24餘米。地面平坦,推測原來地面應有鋪磚,現僅在東北部殘存少量方磚,其他地方局部殘存鋪磚泥痕。庭院的北部為一東西向廊道,東西現存10.98米,南北寬近2米,廊道地面鋪磚。主體建築位於發掘區的中部,現清理部分平面大致呈曲尺形,東西約26米,南北約73米。主體建築由南北兩部分組成。南部建築由五個房間和過廊等組成;北部建築所清理部分東西14.7~22.7米,南北28餘米。地面鋪磚,鋪磚多為素麵方磚,個別為小方格紋方磚。北部庭院位於北部建築西部,清理部分南北約24米,東西約10米。出土遺物多為漢代的磚、瓦及瓦當殘塊,並有大量的五銖錢范殘塊。
現今考古面積尚不足整個建章宮面積的十分之一,如果把整個建章 宮都發掘完,其考古成果必定很「驚人」。建章宮是漢武帝在位時所建,為顯示大漢的國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宮,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宮還大。史書上記載有前殿、太液池、神明台、雙鳳雀等,這些建築遺址現已通過初步勘探都有所發現。如果進行徹底完整地考古勘探,必將有更多的發現,這已被漢城內宮殿遺址考古成果所證明。漢城中已發現的眾多皇家建築遺址,若無考古勘探則無從測定其具體地點,如皇家藏冰的「凌室」、儲兵器的「武庫」等。同樣,建章宮考古可以弄清皇家重要建築的規模、地址、形制等,為認識西漢皇宮建築布局和科學復原提供可貴資料。如能發現帶文字的錢幣、竹簡、銅鼎等,則是更直接的歷史文獻,其價值不可估量。
⑩ 網上發考古照片違法嗎
如果涉及未發表的內容是比較忌諱的,但是如果你不是專業從事考古的人員倒也無大礙,除非你的照片誘導不法分子的活動,那麼如果萬一出問題可能會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問題。建議:不要隨便在網上發考古照片,尤其是涉及考古現場的遺物和遺跡,這個即使你想發領隊也絕對不會同意。而且文物方面一旦出問題,沒有違法一說,全是跟犯罪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