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述中國外交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果
1、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事業穩步推進,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各項改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3、全方位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5、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貫徹。
7、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
8、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出新步伐。
9、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B. 進入21世紀,中國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麼
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說:
(1)同周邊的睦鄰友好關系日益加強。努力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鞏固。
(2)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得到改善和發展。中美關系總體保持穩定和發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繼續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內涵不斷充實。
(3)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和平[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穩定[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大力倡導互信[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互利[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平等[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協作的新安全觀,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處理國際事務。
C. 百年變局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成果是什麼
一帶一路,亞投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這些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D. 新中國成立以來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 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E. 二十一世紀中國外交成就
二十一世紀中國外交成就:
1、同主要大國協調合作得到加強,同周邊國家全面合作持續推進,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不斷深化,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聯系更加密切。
2、同主要大國關系取得新進展,同周邊國家務實合作深入推進,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不斷拓展,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的關系全面加強,經濟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3、大國外交穩中有進,周邊外交呈現新局面,同發展中國家合作取得新進展,經濟外交成果顯著。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中國與各國的交往合作越來越緊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彰顯。
4、周邊外交工作進入新階段。經濟外交取得新進展。同發展中國家交流合作邁上新台階,同主要大國關系在互動中穩定發展,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及熱點問題上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堅定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5、順利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合作機制發展,深化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與合作,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的國際合作,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重要貢獻。
F. 中國外交政策的成果
在當前國際形勢中,和平、發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國和平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2005年,中國外交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利用機遇、應對挑戰,進一步塑造了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國際形象,展現了坦誠、負責、務實、靈活、開放的外交風格和堅持原則、仗義執言的社會主義國家風范。從中國和世界和平發展的利益出發,中國外交全面運籌同周邊國家關系、同大國關系、同發展中國家關系及多邊外交,增強外交軟實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營造周邊地緣依託。中國同周邊國家的雙邊關系全面發展,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和地區安全機制(如10+1 、10 +3、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以及湄公河合作、東盟地區論壇等)順利啟動並卓有成效;堅持不懈地推動六方會談,使朝核問題上取得重要的階段性進展。巧妙運籌,使台海局勢朝著有利於遏獨、制獨的方向發展。同菲律賓、越南在落實南海 「共同開發」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亞各國的關系進一步加強,中國將成為南亞區域合作組織觀察員。
構建大國關系穩定框架。中國同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一步深化,兩國成功舉行首次聯合軍演,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同印度簽署了關於解決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建立了面向和平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系,兩國合作全面發展。同歐盟就加強戰略合作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中歐領導人成功舉行第八次會晤,啟動中歐戰略對話,中國與歐盟 在經貿、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穩步前進。今年中美領導人頻繁會晤,戰略對話形成機制,兩國關系中的消極面受到制約,中美關系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在中日關繫上,堅持原則,對小泉和日本右傾勢力在歷史等兩國關系重大問題上的頑固立場進行了堅決斗爭。
G. 2016年的中國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實質性成果
蒙內高鐵通車運行
H. 1977年10月新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1977年10月新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美建交嗎?
I.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有哪些成就
第一,科學判斷形勢,從根本上調整外交戰略。鄧小平同志對國際形勢和時代主題作出新的科學判斷,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世界大戰並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這為我們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對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調整提供了條件。
第二,提出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改善和發展同各主要大國的關系。調整聯合一切力量制衡蘇聯的「一條線」戰略,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以意識形態定親疏。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逐步緩和同蘇聯的關系,於1989年5月實現了中蘇關系正常化。同日本、西歐及東歐國家的務實合作有了長足發展。
第三,妥善處理同鄰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促進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改善和發展。調整對東南亞國家的政策,注意嚴格區分黨際關系與國家關系,使我國同東南亞國家的雙邊關系有了很大改善。提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五點方針,同印度恢復高級互訪和邊界談判。
第四,推動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提出「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經濟合作四原則,開展形式多樣的經濟合作,使我國與發展中國家關系有了更深厚的經濟基礎。
第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擴大國際影響。積極參與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為緩和東南亞地區緊張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阿富汗問題的解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六,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198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國兩制」原則收回香港。經過艱苦談判,中國政府於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分別與英國和葡萄牙政府就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簽署聯合聲明。
(9)中國外交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一,堅持黨對外交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外交工作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歷代中央領導集體英明決策、精心指揮的結果。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第四,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們秉承外交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自覺從國內建設和發展需要出發開展外交工作,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
第五,堅持開展全方位外交。同發達國家加強對話,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積極開展區域合作。
參考資料:楊潔篪撰文論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成就與經驗-人民網
J.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外交取得哪些成果
建國第一年,抄我國就與蘇襲聯、東歐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