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兩岸兩會共簽署12項協議,達成兩項共識,兩項共識是什麼
陸資赴台、陸客來台
B.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的舉行有何重大實際意義
第九次會談是2013年,兩會分別於2012年和2013年完成人事調整後的首次高層會晤,標志著兩會事務性協商將翻開新篇章,因而別具意義。此次會談的重頭戲是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意味著大陸和台灣將進一步擴大彼此市場的開放幅度,朝兩岸經濟一體化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這次會談最大亮點是協商兩年多的《兩岸服貿協議》,終於收割成果,服務業因涉及人的流動,開放難度高,因此也代表兩岸締結有史以來最復雜市場開放協議的新局。近五年來兩岸關系如沐春風,兩會功不可沒:通過雙方平等協商,推動了兩岸交往機制的不斷建立和規范,解決了大量兩岸同胞關切的問題,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了兩岸人員往來不斷擴大,推進了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和經濟合作機制化,為保護兩岸同胞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同時,通過兩岸協商培養互信和積累經驗,也有利於雙方今後進一步破解兩岸關系前進道路上的難題。
C. 陳雲林的相關
兩會領導人第一次會談(北京)
2008年6月12日,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北京舉行協商談判,針對多項攸關兩岸交流議題達成共識,包括兩岸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等,並將推動兩岸合作在台灣海峽海域探勘開發油田。雙方並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二次會談(台北)
2008年11月4日,兩會再度由江丙坤與陳雲林領銜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行協商談判,針對兩岸包機直航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及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兩岸如何應對等問題進行協商,並簽署:(1)《海峽兩岸空運協議》、(2)《海峽兩岸海運協議》、(3)《海峽兩岸郵政協議》、(4)《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等四項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南京)
2009年4月25日-26日,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在南京舉行。
2009年4月25日,舉行副會長、副董事長級工作性商談。
2009年4月26日上午,舉行兩會領導人正式會談,下午簽署三項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並就陸資來台發表共同聲明(陸資赴台共識),雙方都同意建立符合兩岸發展需要的經濟合作機制;同時,將以避免雙重課稅等四項議題,做為第四次江陳會談協商范圍。
簽署協議儀式結束後,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會見江丙坤董事長和海基會代表團主要成員。
2009年4月27日至29日,海基會代表團部分成員赴南京周邊城市參訪台資企業,29日從上海返回台灣。
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台中)
2009年第四次「陳江會談」於12月21日至25日在台灣台中市舉行。
第四次「陳江會談」的部分行程:
海協會代表團將於21日抵達台中,第四次「陳江會談」於22日舉行並簽署協議。第四次「陳江會談」第一天下午是兩會副董事長和副會長級別的磋商,晚間海基會將舉行歡迎宴會。
第二天進行對話,被視為重頭戲。對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檢討過去簽署的九項協議,盡管有相當良好的績效,但可進一步改進;第二部分是針對這次的四項協議充分交換意見,確定最後的版本,同時期許這四項協議有很好的執行和成果;第三部分將談到下次或2010年兩會商談的議題。當天下午兩會將舉行簽署儀式,晚上海協會舉行答謝宴。
第三天有陸資來台問題的座談會,兩岸企業家會共同參加。當天晚間,台中市長胡志強將設晚宴歡迎參加兩會協商的人員及相關貴賓。
第四天行程主要是南投方面的參訪行程。當天晚上,南投縣長李朝卿將舉行歡迎晚宴。之後還會有相關參訪活動。 25日,海協會代表團從台中離開返回北京。
簽訂協議: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2日下午在台中簽署了《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標准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三項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重慶)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於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舉行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本次會談的「重頭戲」是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六次會談(台北)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2010年12月21日在台北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六次領導人會談。雙方商談並確認了《海峽兩岸醫葯衛生合作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天津)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於2011年10月20日上午9時在天津迎賓館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將就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繼續推進並早日商簽兩岸投保協議、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等事宜展開協商。
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台北)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於2012年8月9日在台北舉行,雙方就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海關合作議題進行了商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回顧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會已簽協議執行情況,討論了下半年會談議題規劃。
D. 近年來兩岸人民加強交流的成果
兩岸領導人之間在第三地見面
E. 兩岸兩會至今舉行九次會談,共簽署多少項協議呢
自2008年6月恢復協商以來,兩岸兩會至今舉行九次會談,共簽署19項協議。
F. 國民黨上台以後大陸與台灣之間有哪些新的政策(05~10年期間)急急急
一 05年4月26日值5月6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 隨後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後登陸 恢復兩岸交流 恢復了海協海基兩會的會談 兩岸實現了通郵 通航 通商 所謂的三通
2008年5月20日國民黨馬英九上台發表講話接受九二共識 2008年6月12日,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北京舉行協商談判,針對多項攸關兩岸交流議題達成共識,包括兩岸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等,並將推動兩岸合作在台灣海峽海域探勘開發油田。雙方並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二次會談(台北)
2008年11月4日,兩會再度由江丙坤與陳雲林領銜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行協商談判,針對兩岸包機直航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及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兩岸如何應對等問題進行協商,並簽署:(1)《海峽兩岸空運協議》、(2)《海峽兩岸海運協議》、(3)《海峽兩岸郵政協議》、(4)《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等四項協議。
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南京)
2008年12月31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出了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的六點意見: 一、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 二、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三、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 四、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 五、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 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2009年4月25日-26日,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在南京舉行。 4月25日,舉行副會長、副董事長級工作性商談。 4月26日上午,舉行兩會領導人正式會談,下午簽署三項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並就陸資來台發表共同聲明(陸資赴台共識),雙方都同意建立符合兩岸發展需要的經濟合作機制;同時,將以避免雙重課稅等四項議題,做為第四次江陳會談協商范圍。 簽署協議儀式結束後,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會見江丙坤董事長和海基會代表團主要成員。 4月27日至29日,海基會代表團部分成員赴南京周邊城市參訪台資企業,29日從上海返回台灣。
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台中)
2009年第四次「陳江會談」於12月21日至25日在台灣台中市舉行。 第四次「陳江會談」的部分行程: 海協會代表團將於21日抵達台中,第四次「陳江會談」於22日舉行並簽署協議。第四次「陳江會談」第一天下午是兩會副董事長和副會長級別的磋商,晚間海基會將舉行歡迎宴會。 第二天進行對話,被視為重頭戲。對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檢討過去簽署的九項協議,盡管有相當良好的績效,但可進一步改進;第二部分是針對這次的四項協議充分交換意見,確定最後的版本,同時期許這四項協議有很好的執行和成果;第三部分將談到下次或明年兩會商談的議題。當天下午兩會將舉行簽署儀式,晚上海協會舉行答謝宴。 第三天有陸資來台問題的座談會,兩岸企業家會共同參加。當天晚間,台中市長胡志強將設晚宴歡迎參加兩會協商的人員及相關貴賓。 第四天行程主要是南投方面的參訪行程。當天晚上,南投縣長李朝卿將舉行歡迎晚宴。之後還會有相關參訪活動。 25日,海協會代表團從台中離開返回北京。 簽訂協議: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2日下午在台中簽署了《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標准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三項協議。
二 兩岸將於2010年06月29日在重慶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G. 兩岸「兩會」交流成果有哪些
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0年12月4日在台北成立。
董事長: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生,台灣省台北市(原籍彰化縣)人。台北帝國大學法學士,東京帝國大學財政學研究室畢業。一九七五年九月接受南朝鮮高麗大學名譽經濟博士銜。辜祖籍福建,祖先於清朝康熙年間遷往台灣省彰化縣鹿港鎮。
副董事長為許勝發和陳長文,董事會聘請「總統府資政」孫運璇為名譽董事長,陳長文為秘書長。
該會自稱是民間團體,其主要任務是,接受當局委託辦理兩岸人民入出境條件核轉,大陸地區「文書驗證」及送達,兩岸人犯的遣返,經貿糾紛的調處,學術文化的交流,一般咨詢服務,協助保障台灣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停留期間的合法權益,以及其他由當局委託辦理的事項。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隨著兩岸關系的密切,1991年12月16日,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這個由大陸各界人士組成的民間團體,其宗旨是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海峽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在海協會成立大會上,推舉榮毅仁為名譽會長,選舉汪道涵為會長,唐樹備為常務副會長。海協會的工作任務是:逐步建立和發展與台灣島內外民間團體和人士的聯系與相互合作,發揮民間力量,共同促進兩岸直接三通和雙向交流;就兩岸合作打擊台灣海峽走私、搶劫問題與台灣受權團體海基會具體商談;
「汪辜會談」
1987年11月以後,海峽兩岸接觸、交往日漸增多,其間衍生不少問題,諸如人員互訪、經貿糾紛、投資保障、財產繼承、法律認可、防範走私、打擊罪犯等。促成「汪辜會談」正是探求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1992年1月8日,海協會函邀海基會董事長、副董事長或秘書長率團來訪。8月4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又向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發出邀請,希望就「兩岸經貿合作與兩會會務問題交換意見,洽商方案」。此舉得到積極響應,8月22日,辜振甫正式復函汪道涵,對其邀請會談之盛意表示接受。辜在復函中表示,鑒於最近兩岸民間交流日趨頻繁,雙方如果能夠開誠務實,加強溝通,諒對兩岸關系之穩定增進,尤其兩會會務之開展,有所裨益。基此理念,願在適當之時日,就有關雙方會務及兩岸文化、經貿交流,進行磋商。
1993年3月9日,台灣「陸委會」草擬《汪辜會談政策說明書》;3月18日,「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在台北來來飯店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布了《汪辜會談背景說明書》全文。期望藉此會談建立制度化的聯系、協商管道及糾紛調處的原則、方式,以提升兩會中介的功能,謀求兩岸交流間事務性問題的妥善解決。3月26~27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咨詢部副主任周寧、綜合部主任李亞飛等與海峽交流基金會法律服務處處長許惠佑等在北京就「汪辜會談」預備性磋商的程序問題交換了意見,進行了「兩岸公證書使用」和「掛號、函件業務」兩項工作性商談,共同擬定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草案。4月3日,台灣「陸委會」正式核准授權海基會進行「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公布「汪辜會談」預備性磋商的議題與背景。4月7日,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一行10人飛抵北京,與海協會就「汪辜會談」進行預備性磋商。在首都機場邱進益告訴記者,目前海基會和海協會都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兩會已建立起相當良好的關系。並表明他此次來大陸目的,要拜訪大陸紅十字總會、海協會,草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及《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兩個協議,並就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進行預備性磋商。8~10日,海協會常務副會長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就「汪辜會談」的時間、地點、議題、參加人員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並達成8點共識,完成了預備性磋商任務,取得雙方均感到滿意的結果。10日下午磋商結束時,雙方宣布:決定4月27~28日在新加坡舉行兩岸民間性的、經濟性的、事務性的、功能性的「汪辜會談」,討論有關兩會會務、兩岸經濟交流、兩岸科技文教交流等3項議題,正式簽署兩岸有關公證書和掛號函件兩項協議,並在會後發表共同文件,宣布「汪辜會談」成果。25日下午,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抵達新加坡,受到中外百餘名記者的包圍。汪道涵向記者表示:「我們主張和平統一,我們雙方都有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望,本人願以滿腔熱忱,為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為發展兩岸關系,竭盡綿薄之力。」26日下午,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抵達新加坡。他在機場向中外記者表示,海基會與海協會已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希望這次會談能夠使交流制度化,促進兩岸關系的良性發展。
4月27~29日,備受世人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作為兩岸民間團體高層負責人在這里進行首次會談,這是兩岸隔絕40多年後通過民間渠道進行的首次高層負責人接觸,意義重大。
H.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現狀以及取得的成效,經驗,發展趨勢如何
兩岸經濟合作伴隨著兩岸關系的風風雨雨、曲曲折折,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多年來,兩岸各方順應民意、緊跟時代脈搏、集成多方智慧和力量,不斷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向更寬領域、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邁進。兩岸經濟合作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合作、發展、共贏,共同培育中華民族經濟、建設美好家園(博客,微博)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得到了兩岸同胞的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從而牽引和推動著兩岸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是兩岸關系的「壓艙石」,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推進器」。
兩岸經濟合作現狀
兩岸經濟合作在經過起步、發展階段後,進入了突破性進展階段。2008年以來,我們按照「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思路,全面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加快發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和機制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極大地促進了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和擴大,實現了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通航、通郵、通商)。兩岸兩會恢復接觸商談以來,兩岸簽署19項協議、達成多項共識,著力解決兩岸在「三通」、金融、農產品(000061,股吧)檢疫檢驗、知識產權保護、投資促進與保護、貿易自由化等眾多經濟領域合作中存在的制度性問題,建立了聯系溝通機制,為相關領域的合作掃除了制度性障礙。成功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等一系列協議,推進了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進一步提升了兩岸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程度,為加快建立和逐步完善兩岸經濟繁榮發展的合作機制起到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1、ECFA實施和後續商談受到各方關注,各項工作有序推動,兩岸同胞更加堅定了對兩岸經濟合作的信心,兩岸經濟合作的外溢效應逐步顯現。一是ECFA早收計劃落實情況良好。ECFA貨物貿易早收計劃於201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截至2013年3月,台灣享受ECFA關稅優惠貨物103844票,貨值149.0億美元,關稅優惠50.29億人民幣(約合8.18億美元);大陸享受ECFA關稅優惠貨物46163票,貨值824.36億新台幣(約合28.0億美元),關稅優惠27.2億新台幣(約合9511萬美元)。2013年1月1日起所有早收清單內產品關稅已降為零。2013年1至6月,台灣企業享受關稅優惠約3.14億美元,同比增長25.6%,大陸企業享受關稅優惠約2963萬美元,同比增長13.4%。服務貿易早收計劃執行取得了重要成果。早期收獲計劃執行良好,進一步促進了兩岸貨物貿易規模的擴大,加速了兩岸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帶動了兩岸產業合作的發展,不僅為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自由化提供了機制性保障,也對擴大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兩岸經濟關系,促進兩岸經濟發展營造了有利環境。二是ECFA後續協議商談進展順利。在ECFA框架下,在簽署涵蓋多個兩岸經濟合作領域協議基礎上,2013年又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協議商談正積極推動中。三是兩岸經合會機制更加順暢。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例會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溝通效果越來越好。四是兩岸互設經貿社團辦事機構。我機電進出口商會在台設立辦事處,台灣貿易中心在大陸設立3個經貿辦事處。
2、推動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與有效監管,兩岸銀行、證券、保險(放心保)等金融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取得了一系列具體成果。兩岸建立了金融監管合作機制和貨幣清算機制。台灣人民幣業務正式開辦,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兩岸金融界交流熱絡,兩岸金融市場開放措施已納入服務貿易協議。截至2013年8月,11家台灣地區銀行設立大陸分行,其中6家在獲准開辦大陸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的基礎上,獲准擴展人民幣業務服務對象范圍,這其中又有3家獲准籌建同城支行; 3家大陸銀行在台設立分行。設立3家兩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23家台灣金融機構在大陸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大陸開放在大陸居住、生活的台灣同胞投資A股。大陸新批准籌設首家台灣地區銀行大陸子行。隨著兩岸金融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岸資金流動的綜合效益將更加突出。
3、積極探索兩岸產業合作模式,加強制度化、機制化建設,全面推進兩岸產業合作。兩岸不斷探索有規劃指導、有政策支持、有產學研共同參與的兩岸產業合作新模式,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下設的兩岸產業合作工作小組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和順暢。在多方努力下,兩岸分別成立了「兩岸企業家峰會」社團,組建了宏觀經濟、能源石化裝備、金融、文化創意、信息家電、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成長型企業等7個產業合作推進小組,這為進一步推進兩岸產業深度合作,激發兩岸民間企業合作動力提供了機制保障。兩岸成功舉辦2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和9屆兩岸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標准論壇,達成的多項兩岸產業對接發展共識,有利於兩岸產業的務實合作。LED、TFT-LCD、無線城市、汽車、冷鏈物流等產業合作試點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探索兩岸產業合作路徑和方法打下了基礎。
4、努力適應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形勢,兩岸同胞對兩岸交通、通訊合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兩岸交通、通訊不斷有新的發展。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後市場需求強勁。自2013年8月起,兩岸空中客運直航班次由每周616個增加到670個。貨運直航班次由每周56個增加到68個。兩岸直航航點增加為64個(大陸54個,台灣10個)。大陸和台灣海上直航港口分別達72和13個。海上直航客、貨運量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廈金(廈門—金門)海纜正式開通使用,福淡(福州—淡水)海纜於2013年1月正式建成開通。
5、兩岸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不斷向前推進,有力地促進了兩岸投資便利和貿易自由,兩岸投資貿易穩步增長。2013年1-8月,兩岸貿易額為1332.09億美元,同比上升27.4%,依此估算,全年兩岸貿易額有望接近或突破2000億美元。大陸繼續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2012年兩岸貿易額為1689.6億美元,比1992年兩岸貿易額74.10億美元增長22.8倍,年均增長114%;比2008年兩岸貿易額1292.2億美元增長30.76%。2008年-2012年兩岸貿易額年均增長7.7%。截至2013年7月,大陸累計批准台商投資項目89166個,實際使用台資金額584.7億美元。截至2013年8月,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項目175個,投資金額突破10億美元。 大陸繼續是台灣對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大陸9省市開放台灣居民申辦個體工商戶。
6、切實關注基層民眾尤其是台灣農漁民的利益需求,加強兩岸農業界的交流,兩岸農業合作成效明顯。大陸赴台采購農產品制度化、常態化機制不斷完善,協助台灣農漁產品銷往大陸的渠道不斷拓寬。大陸對台南學甲區虱目魚開展整體采購以來,越來越受到當地台灣同胞的歡迎。大陸開放進口台灣大米,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繼續擴大。兩岸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各類形式交流日益活躍。兩岸正積極推動進一步擴大農產品貿易,更加重視兩岸農業新品種、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交流,研究推動兩岸商簽農業合作協議。
兩岸還搭建了兩岸企業家交流高端平台,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已建立長效機制,兩岸各類經貿交流蓬勃開展。為幫扶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大陸各地各部門繼續出台措施幫助台資企業發展,幫扶力度不斷加大,部分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取得進展。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兩岸交流合作新模式,大陸設立了平潭綜合實驗區,賦予其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措施,平潭綜合實驗區及其所在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扎實向前推進。
兩岸經濟合作發展趨勢
兩岸經濟合作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國際經濟形勢和兩岸各自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對兩岸經濟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兩岸經濟合作有機遇也有挑戰,總的講,機遇大於挑戰。一是復雜多變、結構深度調整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形勢,對任何一個經濟體的開放程度、監管機制、運行效能、創新活力、抗風險能力及市場容量等綜合經濟體質的標准越來越高,兩岸經濟進行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愈加突顯。二是大陸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全面升級的發展態勢對推進兩岸經濟多層次、寬領域、大規模的深度合作更具包容性和助推力。三是台灣經濟的優勢、特點、發展瓶頸,以及對外部性依賴的加重趨勢,對兩岸經濟關系發展有著現實而緊迫的需求。
毫無疑問,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繼續鞏固深化、不斷開拓進取的大背景下,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使兩岸投資更加便利和均衡,貿易更加自由和活躍,市場連接更加緊密和規范,生產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和安全,是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方向。沿著此一方向和趨勢,逐步實現階段性目標,最終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是可以預期的。
但兩岸經濟合作也存在著脆弱的一面,需要引起兩岸同胞的高度重視。這就要求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克難前行。但島內總是有一股政治勢力不斷在製造障礙。推進兩岸經濟關系進一步發展的任務仍然繁重。
今後工作重點
我們要在做好各項既有工作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斷加強和完善兩岸經濟關系制度化、機制化建設。賦予現有的合作方式、形式和機制更多實質內容,取得更多實際成效,為兩岸經濟進一步融合打下基礎。
二是推動盡快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目標,積極探索充實和擴展ECFA的內涵,促進兩岸雙向投資便利和貿易自由化。兩岸應優化各自投資環境和相互投資結構,在相互開放、有效監管、協同創新、運行效能上有新突破;確保兩岸資本雙向流動的便利和安全,在積極引導資本為實體經濟服務方面有新舉措;深入研究兩岸貨物貿易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服務貿易的開放領域和監管機制,在兩岸貿易自由化程度上有新成效;探索實現海峽西岸經濟區、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上海)自貿實驗區等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接發展,力求達到相互借鑒,融合發展。
三是大力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兩岸產業合作站位要高、內容要實。准確把握國際產業深度調整下的兩岸產業合作方向,在著力加快兩岸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方面,爭取有若干成功大項目作支撐。共同打造中華經濟品牌、共建行業產業和產品標准,創新產業合作發展模式,培育面向世界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在打造和延伸具體產業價值鏈的過程中,將共同研發融入到生產服務的各個環節。
I. 陳江會的第六次
海協會長陳雲林率海協協商代表團於2010年12月20日11時36分許搭機抵達桃園機場。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將在圓山飯店舉行歡迎儀式。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前往機場送行。陳雲林夫人賴曉華同機赴台。
根據海協與海基會此前達成的安排,陳雲林一行於20日至22日訪問台灣。兩會在台北舉行兩會領導人第六次會談,簽署兩岸醫葯衛生合作協議,就投資保障議題等達成階段性共識。
江丙坤首先致詞強調,過去兩年半以來,兩會所簽署的14項協議,都是兩岸互動的基礎工程,更是兩岸關系穩定發展的指標,以及台海和平的保證。
江丙坤強調,兩會簽署ECFA協議是兩岸關系發展的新里程碑,這也象徵兩岸朝向經濟合作發展互惠邁進。江丙坤說,兩岸投資保證協議是ECFA簽署後,保障台商至為關鍵的協議,雖然投保協議在第六次兩會無法如期簽署,但江丙坤仍對兩岸主管機關針對此議題持續努力,表示敬意。
對於台灣方面所關注的投保協議無法如期簽署,國台辦主任王毅19日上午則在北京表示,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將在2011年上半年簽署。 2011年10月20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在中國天津舉行,這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公布了關於繼續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協商和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兩項共同意見。
兩會同意,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旨在建立兩岸核電安全信息通報機制,開展核電安全監管交流及專業機構合作,共同維護兩岸同胞的安全、健康與兩岸環境。協議內容包括核電安全法規與標准、核電安全監督方法與經驗,核電安全事件評估和經驗反饋等方面內容。
兩會表示,雙方認為兩岸投保協議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商談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兩岸經貿發展有重要意義。雙方同意依據框架協議相關規定盡速完成協議。協議內容應參考一般投保協議的基本框架,考慮兩岸特殊性,回應雙方投資者的關切,並強化協議的可操作性。
兩會認為,兩岸應加強產業合作,合作願景應包括繼續完善兩岸投資環境,發揮產業互補優勢,研究雙方產業合作布局,擴大產業合作范圍,提高產業合作層次等。雙方同意定期舉辦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並以各自規劃的重點產業作為優先合作領域。
雙方在回顧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也對下次會談的議題進行協商。兩會認為,第八次「陳江會」將簽署投保協議,繼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後續協商,成熟一項簽署一項,並將海關合作作為優先合作議題。 江丙坤表示,在會談中雙方將各自發表對《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兩項協議的看法,特別是針對協議效益的部分。同時,江丙坤表示,兩岸投保協議簽署後,執行才是關鍵。
此外,將循往例就過去已簽署的16項協議進行檢討。江丙坤說,每個協議都有聯系平台,相當於「小兩會」,解決面臨的問題,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必須要拿到「大兩會」的平台提出。
根據協議,兩岸雙方同意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接受並保護相互投資,逐步減少或消除對相互投資的限制,包括一方對另一方投資者取得投資訊息、相關營運證照,以及人員進出和經營管理等提供便利;一方對另一方及其投資者舉辦說明會、研討會及其他有利於投資的活動提供便利。
陳雲林說,加快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商談、擴大ECFA成果和效益是當前兩會協商的重要任務。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挑戰著兩岸的經濟發展,影響著兩岸同胞的福祉,推進兩岸經濟一體化已經是刻不容緩的選擇。這既是兩岸應對世界經濟競爭的共同需要,更是為兩岸同胞謀求福祉的共同需要。
陳雲林說,本次會談擬簽署的《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和《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都是落實ECFA後續商談的重要內容。這兩項協議取得的成果,將邁出實現ECFA各項目標的重要一步。 此次會談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與兩岸海關合作協議,為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搭建起一座座橋梁,兩岸關系呈現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讓兩岸億萬同胞同蒙其利。除對在大陸的台商保護程度大幅提高外,也有助促進陸資來台正常化,有利於推進ECFA後續談判,加速邁向兩岸自由貿易的既定目標。
J. 胡蕭會、第五次和第七次陳江會的主題
1、胡蕭會
主題:讓兩岸真正消除隔閡,加強雙贏與互動。
成果:重啟兩岸對話
時間:2008年4月12日
地點:博鰲
事件: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最高層的直接會談,同時也預示著台海回暖。隨後,國民黨方面宣布,將以海基會與海協作為兩岸談判和對話的第一軌道,國共論壇和其它交流 管道作為第二軌道,同時,還正式公布了實施兩岸「直航包機」的具體時間表。
2、第五次陳江會
主題:兩岸進一步互相排除貿易和投資的障礙,促進貿易、投資、就業,振興經濟。
成果: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項協議。
時間:2010年6月29日
地點:重慶
3、第七次陳江會
主題:建立兩岸核電安全信息通報機制,開展核電安全監管交流及專業機構合作,
成果: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並就繼續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協商、加強兩岸產業合作達成了共同意見。
時間:2011年12月20日
地點:天津
(10)兩岸兩會協議執行成果總結會在長沙舉行擴展閱讀
從2008年到2012年8月江丙坤卸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的4年多時間,與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雲林一共舉行了8次會談(俗稱「陳江會」)簽署了多項協議。
第一次陳江會談,是於2008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北京,與陳雲林舉行會談,針對兩岸包機及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兩項議題進行協商。是1998年第二次汪辜會談之後,兩會之間重新啟動的制度性協商。
第二次陳江會談,是於2008年11月4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雙方由江丙坤與陳雲林率領的代表團,針對兩岸包機直航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及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兩岸如何應對等問題進行協商。
第三次陳江會談,是於2009年4月在南京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南京,與陳雲林舉行會談,針對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兩岸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協商。
第四次陳江會談,2009年12月在台中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江丙坤與陳雲林率領的代表團,針對兩岸租稅問題、兩岸標准檢驗與認證合作、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以及兩岸漁業勞務合作等問題進行協商。
第五次陳江會談,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陳雲林與江丙坤率領的代表團,商討兩岸進一步互相排除貿易和投資的障礙,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項協議。
第六次陳江會談,2010年12月22日在台北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江丙坤與陳雲林率領的代表團,簽署《海峽兩岸醫葯衛生合作協議》,就投資保障議題等達成階段性共識。
第七次陳江會談,2011年12月20日在天津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陳雲林與江丙坤率領的代表團,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並就繼續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協商、加強兩岸產業合作達成了共同意見。
第八次陳江會談,2012年08月09日在台北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江丙坤與陳雲林率領的代表團,簽署的《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和《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都是落實ECFA後續商談的重要內容。這兩項協議取得的成果,將邁出實現ECFA各項目標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