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歷史新成果

歷史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12 08:58:45

Ⅰ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2、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3、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4、體育方面的成就

成功舉辦北京奧運;男足曾實現歷史性突破,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跳水從夢之隊時代到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金牌第一的超級夢之隊;中國橫掃世界乒壇;中國女排東山再起,兩奪世界冠軍,更奪得了里約奧運會金牌。

5、軍事方面的成就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航母服役;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雙體穿浪導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機動登陸平台艦,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的半潛式運輸艦;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

(1)歷史新成果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Ⅱ 中國歷史上創新性成就

科舉算一個

Ⅲ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

一、從新中國成立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

(一)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中國人民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經濟體系,使經濟文化極度落後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奮斗,勤儉建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前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700美元,分別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50多年來,在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贏得政治獨立的基礎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確立、堅持和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蓬勃發展。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性偉大轉折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有步驟、分階段地穩步推進,逐步形成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框架。

四、為什麼說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消滅私有制這樣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但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而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基本上被消滅,社會主義經濟成了國民經濟中的主導成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它與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一起,完成了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礎。

第九章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Ⅳ 新中國初期取得重大歷史成就原因

主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徹底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當家做主。對於我黨和我軍隊充滿信心。人民為了安定生活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相當高,對未來充滿憧憬。
客觀:政府的好政策,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掃盲運動,等等社會主義建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我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豐富。
再加上蘇聯老大哥對我們的支持,提供技術和人才,為我國初期的發展貢獻不小力量。

Ⅳ 新中國科技成就大事年表

1、兩彈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神州五號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神舟七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4、量子通訊衛星

2016年8月,中國科學家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這有朝一日或許有助於建立一個極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網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

2016年8月16日,中國造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首批確定立項研製的4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它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不僅將助力於我國廣域量子通信網路的構建,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還將開展對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空間尺度實驗檢驗,加深人類對量子力學自身的理解。

5、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志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18年8月25日7時5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

北京時間19日晚22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7、38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中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13、14顆組網衛星。

在這兩顆北斗導航衛星上,還首次裝載了國際搜救組織標准設備,將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

2019年5月17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彈一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量子通訊衛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五號飛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七號

Ⅵ 中國建國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

1、朝鮮戰爭的勝利

朝鮮戰爭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2、恢復聯合國五常職位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2758號決議進行表決。

表決的結果是,決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當電子計票牌顯示出表決結果後,會議大廳迅雷般的掌聲轟鳴,持續達兩分鍾之久。

不少國家的代表放聲高歌,熱烈歡呼,有不少人像過節一樣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當然,也有人感到難堪和尷尬。

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是一個輝煌的時刻,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值得中國人民以及全世界熱愛和平、主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時刻。

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決議,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宣告「把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驅逐出去」。

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的事實已被聯合國接受,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代表權問題從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都已得到公正、徹底的解決。

3、加入世貿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中華民國是世貿前身——關貿總協定的創建國之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因為政治對立的原因,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獲得在關貿總協定中締約國成員的身份。

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會議推出2758號決議,即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上做出表態,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了合法地位,中華民國政府也不再出現在關貿總協定的列表之中,直到2001年,中國與中國台灣才陸續加入WTO。

4、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

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5、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

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

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6、澳門回歸

指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葡萄牙共和國結束統治澳門的歷史事件。

1985年5月,葡萄牙總統埃亞內斯應邀訪問中國,同中國總理趙紫陽就解決澳門問題進行友好磋商。雙方都認為解決澳門問題時機已經成熟。

訪問結束後發表聯合公報,雙方決定將就澳門問題於1986年上半年在北京進行談判。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門問題舉行首輪會談。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Ⅶ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哪些歷史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

1、土地改革。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部法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歷史經驗,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954年9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5年3月召開的中共全國代表會議,總結了反對野心家高崗、饒漱石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斗爭,增強了的團結。

3、改革開放,創建經濟特區。

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嶄新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

4、一國兩制。

為了解決香港、澳門、台灣的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尊重歷史和現狀,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即在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5、香港回歸。

1997年7月1日,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舉行,宣告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6、北京奧運會。

進入21世紀,中國再次作出決策,支持北京市申辦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13億中國人民又一次向國際社會表達了舉辦奧運會的熱切期望。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作出決定,將第二十九屆奧運會舉辦權授予中國北京。

(7)歷史新成果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開始於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可分為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及後鄧小平時代(1978年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由來。

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提出過「中華民主共和國」。

1948年8月1日,毛澤東給響應中共「五一節口號」的各民主黨派復電中,曾使用過「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後來就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致辭中連呼的3個口號,就有「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

1949年7月,第四小組的某些代表卻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這個名稱太長了,用起來累贅。因此就有了另外兩種不同的方案。

一是將「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時再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二是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提出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對此,經過討論,認為「民主」、「共和」的英語單詞的字面含義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在中國譯成了兩個不同的片語,因此在國名中既有「民主」,又有「共和」就顯得重復了,最後,決定採納張奚若的意見,去掉「民主」,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Ⅷ 新中國最大的歷史成就是什麼

文學成就: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文明開發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學歷史之悠久,種類之繁多,形式之豐盈,都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它反映社會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更為無數的外國學人所稱道。

(8)歷史新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近幾十來的閱兵不少,這一-次閱兵尤其主題突出,態度鮮明,寓意清晰。在建國70周年之際閱兵,更能夠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對於國際秩序、戰爭和平的鮮明立場。所以,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閱兵儀式。最讓我感慨的是,我們今天的強大與榮耀來之不易!

自戰爭以來,我們曾經連續900年世界第一的祖國母親慘遭列強蹂躪,受盡了屈辱。無數先烈前仆後繼,共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直至抗戰勝利才盡雪前恥,取得徹底勝利;直至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才真正站了起來,不再受列強欺凌! .

Ⅸ 新中國70年取得輝煌歷史成就的歷史經驗有哪些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於1949年的10月1日。目前為止,新中國已經成立了70年。那麼新中國這70年以來取得輝煌歷史的成就的歷史經驗都有哪些呢?翻看這一近70年中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歷史經驗主要一定要牢牢記住中國人的使命,銘記記教訓,好好地為人民服務等。

三、重科學和重團結

中國能夠快速的發展,除了要保持社會穩定以及堅持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外,我們還要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個世界上,信息技術已經走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它能夠給人帶來許多便利,各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之所以能夠增強,與科技實力脫不了關系。另外,我們還要重視民族團結的精神。

與歷史新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