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革命派成果

革命派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11 00:42:47

『壹』 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革命成果進行了哪些斗爭

一、同盟會聯合其他小黨派組建「國民黨」,參加國會選舉,限制袁世凱權力
二、宋教仁被刺殺後,國民黨流亡海外,組建「中華革命黨」,發動「二次革命」
三、聯合蔡鍔,發動「護國運動」

『貳』 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革命成果進行了哪些

1913年至1922年間,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辛亥革命成果進行的斗爭有()

A.「二次革命」

B.護國戰爭

C.第一次護法運動

D.第二次護法運動

正確答案:ABCD



『叄』 19世紀,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資產階級革命派取得了什麼成果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國家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司法,教育,考試,相互制約。可參加中華民國憲法,至今仍在台澎金馬自由區實行

『肆』 辛亥革命失敗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挽救革命成果而進行的斗爭主要有

辛亥革命失敗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挽救革命成果而進行的斗爭主要有: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1、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稱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殺。

4月,袁世凱又非法簽定善後大借款,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

2、護國運動

護國運動(1915年-1916年,又稱護國戰役、護國戰爭、護國之役、洪憲之役),是辛亥革命後孫中山領導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

護國運動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

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3、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斗爭。

又稱護法戰爭。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北洋軍閥專政的虛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4)革命派成果擴展閱讀:

1、二次革命開端

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凱的步步緊逼下,被免職的李烈鈞在孫中山指示下,從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獨立,並發表電告討袁。

1913年南京,組織討袁,宣布江蘇獨立。推舉江蘇都督程德全為南軍司令,但程棄職,逃遁上海。隨後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湖南譚延闓、福建許崇智和孫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獨立。

浙江朱瑞、雲南蔡鍔中立。7月18日,陳炯明響應孫中山號召宣布「廣東獨立」。1913年7月22日,江蘇討袁軍在徐州地區與馮國璋北洋第二軍和張勛武衛前軍會戰失利,退南京。

7月22日至28日,上海討袁軍屢攻江南製造局未克。指揮部被上海租界當局解散。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局動搖。

8月11日,何海鳴率南京第八師部分下級軍官及士兵重新舉旗討袁,宣布恢復獨立,2000多名士兵們與北洋軍展開血戰。

1913年8月13日,擁袁桂軍龍濟光部攻佔廣州。1913年佔領南昌。9月1日,張勛率武衛軍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獨立。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被通緝,相繼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敗。

2、護國運動意義

護國運動是近代由中國資產階級單獨領導的僅次於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運動。從雲南開始的護國戰爭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續陰謀,恢復了共和制。 但是,護國運動並未最終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護國運動的結果,推翻了「洪憲」帝制,推翻了袁世凱,而最終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因此,護國戰爭是一次勝利的革命戰爭。

但是護國運動的勝利果實終於歸於北洋軍閥段祺瑞,國家政權並沒有發生革命性轉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仍然沒有改變。

護國運動是辛亥革命的繼續,打倒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復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國家,鞏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績永載史冊。

3、護法運動結果

孫中山看透了西南實力派名為護法、實為爭奪地盤的面目,認識到依靠軍閥不可能達到護法救國的目的,遂於次日離開廣州,前往上海。護法運動宣告失敗。

『伍』 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資產階級革命派取得了什麼成果請寫出取得該成果的偉大人物

成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工和觀念深入人心。人物:孫中山、黃興。

『陸』 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辛亥革命成果進行的斗爭有哪些

2010年1月自學來考試《中國近現代史源綱要》真題多項選擇題第2題

1913年至1922年間,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辛亥革命成果進行的斗爭有()
A.「二次革命」
B.護國戰爭
C.第一次護法運動
D.第二次護法運動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ABCD均為辛亥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或參加的反封建的革命斗爭。1922年第二次護法運動的失敗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完結。

『柒』 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

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辛亥革命的實際政治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政治體制的革故鼎新帶來了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面貌為之一新。正是這些新的變化,打開了中國通向現代化的閘門。



(7)革命派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

辛酉政變後,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後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5年中日戰爭後,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後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國的局勢。

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


『捌』 政治民主化方面,資產階級革命派取得了什麼成果

政治民主化方面,資產階級革命派取得了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成果。

19世紀內中後期,在近容代化的過程中,清政府在「經濟上的工業化」(洋務運動)方面做的嘗試是開辦軍事和民用工業,創辦海軍,興辦新式學堂等。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變法)方面,資產階級維新派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進化」方面,(打出「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具有空前影響的是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在近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向西方學習,但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是因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態沒有改變,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局限性;內有封建勢力的制約,外有帝國主義的干涉;只學習西方的皮毛,而沒有改變自己的體制等。

『玖』 資產階級革命派取得的最大革命成就是什麼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拾』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關於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尤其在人們的一般觀念中,作如是觀者不在少數。與此相關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解釋,即把辛亥革命定義為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這後一種解釋顯然比前一種解釋界域要寬,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為武昌起義,因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義」廣泛得多。但另一方面,由於特定時間(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這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際上又成為對「武昌起義」的性質的界說。這樣一來,它又很難與前一種解釋劃清界限。現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這幾個既密切聯系又有一定區別的概念混為一談,其症結就在於對「辛亥革命」缺乏一個准確的理解和把握。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界定辛亥革命呢?

筆者認為,所謂「辛亥革命」,確切地說,是指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所領導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的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革命。這一革命,雖然以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但卻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歸結於武昌起義。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上海、江蘇、貴州、安徽、浙江、廣西、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市響應武昌起義而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行動,終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滅和中華民國的成立。至於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孫中山等領導的一系列武裝起義——潮州黃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鎮南關之役、欽廉之役、河口之役、廣州新軍之役和廣州起義,以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存續期間和解體之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而展開的一系列斗爭,包括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等,雖然都屬於中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但卻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疇。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談及辛亥革命,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敗」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的研究和宣傳中,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勝利同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失敗這兩個問題區分開來。「辛亥革命失敗論」的一個典型的論據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且,「辛亥革命的失敗」成了普遍運用於論證舊民主主義革命何以必然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依據。

無庸諱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是事實,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也是事實。然而,這並不足以成為論證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據。把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其根源仍在於把近代中國的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辛亥革命混為一談。

筆者認為,辛亥革命既然是「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所領導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的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革命」,那麼,「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就意味著革命取得了成功。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政權,這既是它的偉大歷史功績,也是它取得勝利的根本標志。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鞏固革命的成果,進一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而是在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的進逼下喪失了政權,這本身已不屬於辛亥革命的范疇,而是整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挫折和失敗。我們切不可因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終失敗而否定辛亥革命本身的成功,就像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不能因為後來的「熱月政變」而否定其本身的勝利一樣

閱讀全文

與革命派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