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科技計劃是哪些
根據國家科技部2006年1月17日印發的《關於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科發計字[2006]23號)規定,國家科技部門十一五期間,科技計劃項目主要有重大專項和五大基本計劃項目。
(一)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2006━2020年,國家將按照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原則,著力實施的14個重大科技專項。
(二)五大基本計劃項目是指:
1、 國家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國家基礎研究計劃是國家設立的以認識世界為驅動的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計劃與以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需求驅動的導向性基礎研究計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
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是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重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原稱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3、 863計劃項目。又稱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是解決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統籌高技術的集成和應用,引領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計劃項目。
4、 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它是是繼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之後,由科技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推出的又一重大國家科技計劃。
5、 政策引導類計劃項目。國家政策引導類科技計劃是國家科技部在對原有產業化環境建設計劃進行調整歸並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國家科技計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國家星火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科技興貿行動專項等。
②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1)》報道,2001年我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51223.64萬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財政補助收入、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政府其他撥款)為36118.57萬元;技術性收入為8520.27萬元;生產經營收入達1106.34萬元;其他收入為5478.46萬元(表3)。
表32001年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科學技術競爭是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科技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在《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中,科技人才的培養被作為「十五」期間部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國土資源部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綱要》及《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計劃實施管理暫行辦法》於2002年3月正式啟動,提出「十五」期間要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穩定和吸引科技人才,通過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實現人才培養與創新基地建設相統一,提高國土資源科學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將有力地提高國土資源工作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的啟動實施在全系統引起了積極反響,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和部直屬單位均積極組織本部門、本單位人員申報。2002年青年科技骨幹主要面向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共計推薦46人;「百人計劃」面向全系統,共計推薦75人,其中地方國土資源部門推薦28人。
按照有關管理辦法,「百人計劃」和青年科技骨乾的評定工作堅持依靠專家、公正公平的原則,經過資格審查、同行專家評議、個人答辯綜合評定三個階段完成,部內外100多位專家參與了評審工作。在遴選過程中,我們強調要根據國土資源工作的需要有目標地佔據學科制高點,有計劃培養學科學術梯隊,特別是對目前還處於弱勢的學科,如土地科學、管理科學等要給予充分考慮。此外,考慮到全系統科技工作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地方國土資源部門。
經過綜合評定,「百人計劃」共遴選出19人,集中於國土資源調查、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礦產資源評價與資源安全、地質災害監測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信息化、地面及深部探測技術、國土資源管理和基礎研究8個領域。遴選出的19人占總申報人數(71人)的27%,其中部直屬單位16人,地方國土資源部門3人(表4)。
入選青年科技骨乾的25人分布於黑龍江等16個省、市、自治區的國土資源部門(表5)。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2002年科技成果學科類別統計情況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2002年科技成果項目來源分布情況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③ 三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一)科研人員、經費和科技論文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4年國土資源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16.30億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申請獲得的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撥款)為12.18億元,事業收入為1.97億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達365.00萬元,其他收入為2.10億元,2005年國土資源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12.14億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申請獲得的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撥款)為7.05億元,事業收入為2.34億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達62.00萬元,其他收入為2.75億元。
表2 2004~2005年科研人員、經費和科技論文統計
(二)科技人才培養
為了加快國土資源科技人才培養,國土資源部一直實施「百名優秀人才工程」計劃。近年來,國土資源部繼續加大在科技獎勵、人才評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部科技工作者積極運用科學技術為國土資源事業服務。
2005年至2006年度,全系統44人獲得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骨幹」稱號,24人獲得部「百人計劃」項目資助,其中王靜等13位同志獲得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為表彰國土資源系統在「十五」期間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國土資源部決定授予50個單位「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40位同志「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表3 2005~2006年度「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骨幹」人員名單
表4 2005和2006年度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外事資料考察報告查詢系統
④ 中國生活中的科技成果統計
從字面抄上看,科技成果轉化襲率應該是指成功實現產業化或商業化應用的科技成果數占調查周期內科技成果總數的比例。然而,什麼是「科技成果」 科研人員承擔項目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產生階段性成果,並發表論文、申請專利,那麼完成的項目任務是一項成果,還是其間申請的專利、論文是一項成果 「高鐵技術」是一項成果,還是數千項成果 從統計上,國內國際對科技成果本身並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
目前我國科技統計系統中,從不同渠道對科研課題、專利、論文、獎勵、標准、軟體著作權等進行統計,但不論是專利登記體系,科技成果登記制度,國家科技計劃統計,還是技術交易市場體系,都只是側重從特定的角度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產出成果情況進行監測,且有交叉重疊。目前還沒有一個好的方法統計出全社會科技成果總量。
⑤ 863項目到底出了什麼成果
「十五」863計劃取得重要成效
「十五」期間,863計劃共安排課題6000餘項,其中主題課題近4000項,重大專項課題2000餘項,安排經費150億元。從課題承擔單位的性質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是參與863計劃實施的主體,承擔課題數分別佔38%、31%和28%,課題經費數分別佔27%、30%和40%,企業參與863計劃實施的力度得到大幅加強。「十五」期間,863計劃圍繞關鍵技術、創新技術和核心技術,獲得了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成果,造就了一大批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迅速發展。
一是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研製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實現峰值速度每秒11.2萬億次,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構建了支持資源共享的中國國家網格,表明我國在高性能計算與網格技術領域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在微電子裝備方面,成功研製出四台0.1微米工藝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刻蝕機樣機,自主開發出8英寸、0.1微米工藝的大角度離子注入機樣機,並均已成功進入了大生產線的試運行。在能源技術領域,模塊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高溫堆蒸汽透平循環發電進入商業化示範建設階段,高溫氣冷堆氦氣透平發電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高溫堆與氣體透平直接循環結合的試驗裝置。在生物和現代農業方面,人類功能基因組、水稻基因組等研究繼續處於國際前列,完成了10%的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任務,建立了迄今國際上規模最大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資料庫及單克隆抗體庫,率先在國際上獨立完成秈稻9311全基因組測序和粳稻第4號染色體精確測序,構建了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家蠶28對染色體的近等位標記系統。在新材料方面,在國際上首次制備了新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KBBF和深紫外諧波光全固態激光器,成功開發出了國際上最大功率的紅綠藍全固態激光器,研製出60英寸激光家庭影院及140英寸大屏幕激光顯示樣機,鞏固了我國在人工晶體和全固態激光器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產業核心技術。在能源方面,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活性超細納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劑,關鍵技術工藝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將在世界首個百萬噸煤直接液化工程——神華工程中使用。在資源環境方面,開發了渤海大油田勘探開發急需的七大系列關鍵技術與裝備,為渤海建成我國東部第三大石油基地、新增探明儲量6.3億噸、年產能力2100萬噸以上和採收率提高1.5%提供了技術支撐;水體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顯著改善了示範區水體環境質量,為大江、大湖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以龍芯、眾志等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技術的研發,實現了國產高性能64位通用CPU晶元從無到有的突破,面向信息家電、網路通信和信息安全領域的系列ASIC晶元等IC設計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具有自主版權的銀河麒麟伺服器操作系統已推出第一個正式版本,永中Office和軟體中間件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掌握了一批信息安全軟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全基於國產信息安全軟體的電子政務系統已成功在國務院系統運行使用。500MPa碳素鋼規模生產關鍵技術在國內十多家大型鋼鐵企業得到應用,顯著降低了鋼鐵產業資源和能源消耗,累計生產超級鋼約340萬噸,產值達100億元。我國研製的兩台6.3米土壓平衡盾構機,已先後在上海地鐵工程投入使用,其性能和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價格只有德國盾構機的1/2、日本盾構機的2/3,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中檔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的研製成功,使我國基本擺脫了絕大多數控機床依賴進口的情況。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車用百千瓦級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製造以及測試技術的國家之一,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實用化樣車,並通過整車集成配套技術研發實現與傳統汽車的技術對接,逐步向產業化延伸。
三是開發了一批農作物新品種和新葯。超級稻育種技術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先後育成超級優質雜交水稻品種221個,其中「中浙優1號」畝產達818.88公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大豆「雜交豆1號」等等,一系列農業重大新品種的問世和推廣,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巨大作用。海水養殖動物育種育苗技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黃海1號」對蝦和「大連1號」雜交鮑新品種填補了我國海水養殖動物新品種的空白,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半滑舌鰨全人工苗種繁育。一大批創新疫苗和葯物進入臨床和被批准上市,為戰勝SARS、禽流感疫情,緩解艾滋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威脅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滅活疫苗I期臨床試驗工作;成功研製出帶分子標記的高產重組禽流感疫苗株rH5N3等一大批產品,為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技術儲備和產品支持;我國自主研製成功的抗艾滋病新葯西夫韋肽,療效明顯優於國際同類產品,而價格僅為其5%,是我國第—個在美國獲得專利許可的生物技術類葯物。
四是培養和凝聚了一批高技術創新人才與團隊,為我國高技術研究開發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十五」期間,參加863計劃的科技人員達到約10萬多人,通過重大專項等課題的實施,形成一批產學研聯盟和產業聯盟。IC專項創造性的建立了七個IC設計產業化基地,為剛剛起步的中國IC設計企業提供設計服務和流片服務,凝聚了中國大多數新興的IC設計企業,並和香港形成了7+1互補性網路,有力的推動了我國IC設計業的快速發展。通過863計劃的實施培養了一批既具有深厚專業造詣、又能把握高技術發展方向的戰略科學家,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專家,他們以寬廣的視野和盡責的態度在863計劃的戰略咨詢、過程管理和監督等工作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十五」期間,在863計劃領域專家委員會和主題專家組中,共有21位專家當選為院士。
⑥ 2020中國取得的科技成就
2、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2020年1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使用,它被中國人親切地稱為「中國天眼」。1994年,在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的倡議下正式立項,歷時22年建成。
12月2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采樣和封裝,成為全球第三個攻克這項技術的國家。當鮮艷的五星紅旗閃耀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無數國人熱淚盈眶,這一刻等太久了。
⑦ 什麼是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根據國家科技部2006年1月17日印發的《關於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科發計字[2006]23號)規定,國家科技部門十一五期間,科技計劃項目主要有重大專項和五大基本計劃項目。
(一)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2006━2020年,國家將按照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原則,著力實施的14個重大科技專項。
(二)五大基本計劃項目是指:
1、 國家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國家基礎研究計劃是國家設立的以認識世界為驅動的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計劃與以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需求驅動的導向性基礎研究計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
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是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重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原稱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3、 863計劃項目。又稱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是解決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統籌高技術的集成和應用,引領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計劃項目。
4、 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它是是繼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之後,由科技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推出的又一重大國家科技計劃。
5、 政策引導類計劃項目。國家政策引導類科技計劃是國家科技部在對原有產業化環境建設計劃進行調整歸並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國家科技計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國家星火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科技興貿行動專項等。
⑧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
1、在大型建築方面,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我國長江第一橋;1968年建成南京長江大橋。
2、在核工業和核技術方面,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
3、在航天技術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成功發射了多種性能的人造地球衛星;1999年,我國第一艘「神舟」號宇宙實驗飛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將楊利偉送上太空,並安全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4、在生命科學方面,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獲得成功,21世紀又研究發現了SARS病原體。
5、在物理學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這是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納米技術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樞紐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建成;21世紀初三峽大壩水利樞紐工程也基本建成並開始並網發電。
7、在電腦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鍾能運算100億次的「銀河—III」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之一。
8、在農業科學方面,1937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的國家,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