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以技術抄創新為靈魂,以產業應用為檢驗標准,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創造一流的產業應用,取得了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雙豐收。 4、計算機所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方式,研製了電子出版系統、報業數字資產管理系統、數字版權保護系統、數字化視音頻播放控制系統,在相關行業獲得廣泛應用,並使相關行業的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了重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⑵ 中國科學院和北大,誰的科研成果更多
明顯中科院。中來科院是自一個大的名頭,其下屬獨立科研機構太多了,中科院規模比北大大太多了。比如我以前上學的中科院地環所,是個小所,研究生一百多,老師幾十人,兩個中科院院士。大氣所什麼的,那就更大,人才更多,資源更多。
如果中科院算中石油,北大能算延長石油就不錯了。
⑶ 沒有本科生科研成果考北大研究生是不是很沒競爭力
不是,主要看你初試分數和你的英文水平,以及你在復試時候的表現,哪些成果只是考專核的一個小小屬部分,就是作為參考的,就好比說你本科所讀的學校是一流大學,那麼去考北大的時候,復試時肯定可以提升你的映象分,但是不能說,你不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北大就不招收你吧。所以不用擔心,本科時候能有幾個人有成果的,如果真是有成果,就不考北大了,直接申請國外的研究生。北大清華的本科生畢業都不會考本校的研究生,都是直接申請國外研究生。
⑷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科研成果
學院致力於科研創新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觀察報告與互聯網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抽樣測評報告。 過去十幾年中,互聯網逐漸成為顛覆性的力量,創造出許多新的概念、產品和生活方式,改變了傳統行業的發展。聚焦於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創新,本報告對互聯網的主要技術領域的中國專利進行檢索、統計,並結合專利權人的市場地位進行對比和分析,以探求技術創新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基於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結合典型案例,本報告對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概況總結如下:
1. 互聯網專利技術更新的速度 互聯網行業技術發展速度迅猛,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縱觀近10年的趨勢,專利技術的更新周期約為3年。 2010年~ 2013年是互聯網各技術領域專利數量增長較快的時期。其兩個主要原因:第一,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第二,國家專利申請資助和獎勵政策的實施。 2. 國內外企業在中國的專利布局概況 從專權利人的角度考察,外國企業在互聯網領域的專利布局較早,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物理層即傳輸技術領域,涉及互聯網多項傳輸標准;國內企業的專利數量在近三年呈較快增長,主要集中在軟體及產品設計的創新方面。 在即時通訊、社交網路、移動支付、網路游戲、網路安全、搜索引擎等技術領域所積累的中國專利數量在市場中已經可以比肩甚至趕超同領域的國外企業。未來,中國互聯網企業將在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格局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但在一些新興的技術領域,例如雲計算領域,跨國公司表現出了較強的前沿技術的研發實力。 3. 國內企業的創新狀況 從專利申請趨勢圖的年度不連續性可看出,中國企業創新實力的持續性還有待考察。 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公司並不是唯一地依靠持續創新來維持和擴大市場份額,通常會通過培養大規模的社交網路或者通訊平台用戶群體和用戶粘性,利用平台流量優勢來獲取用戶其他應用軟體的使用和信任,從而獲取較大市場份額。 4. 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面臨的挑戰 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專利積累時斷時續,說明企業創新的計劃性、前瞻性尚顯欠缺。企業競爭力的持續增強,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持續創新研發和合作研發獲得。 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模式以單獨研發為主,缺乏協同創新模式。協同創新將來是否會在互聯網技術發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尚需考察。協同創新的不足(類似於「軍備競賽」的競爭模式)通常會帶來整個產業研發成本過高、抑制競爭或者惡性競爭。 在前沿技術領域,跨國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並很早就有意識地在前沿技術領域進行了專利布局。盡管是否進行前沿技術研發需要每個企業根據各自的企業發展戰略而定,但有實力的企業應當考慮對前沿技術的投入,以技術創新優勢積累市場競爭資本,有助於中國互聯網市場良好競爭秩序的構建。 學院於2014年推出了《互聯網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測評標准》1.0版本,期望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提供行業自律指導,為今後的法律規范做准備性研究。
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實踐,通過逐步完善1.0版本,於2015年9月完成《測評標准》 2.0版本,同時,依據2.0版本對若干互聯網企業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進行了抽樣分析,以此促進企業面臨大數據應用時代的新挑戰,提升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和水平。 本測評報告的目的、對象和范圍 本報告通過對互聯網不同服務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抽樣分析,依據《測評標准》對這些政策的透明度、完備度、用戶參與度等方面進行測評。本報告採用量化手段,通過評分體系與橫向對比得出結論。
本報告的評價對象為互聯網企業公開宣稱的、明確承認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如,互聯網企業在與用戶簽訂的服務/許可/使用協議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條款,或互聯網企業的網站上所公開的隱私政策,並根據《測評標准》所規定的各項指標對其進行逐項評價。 本測評報告的評價標准 指標體系分為基本評價和附加評價。
基本評價有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包括4個類別,分別為:個人信息保護政策、處理周期、用戶參與、安全與維護。
基本評價的第二個層級包括13個子類別。具體而言,個人信息保護政策進一步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表現形式、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適用、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變更、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解釋。處理周期進一步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收集、使用、轉移、刪除。用戶參與進一步包括以下二個方面:用戶控制、用戶申訴。安全與維護進一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技術手段、信息維護、跨境數據傳輸。
基本評價的第三個層級包括30項指標
針對第三層級的每項指標,測評小組給予從零級到三星級的評分,相應地最低得分為0分,最高得分為3分。各個星級的基本含義如下表1所示。
表1 評價 含義 相應分數 零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不存在相關規定或規定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最低標准。 0 一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對該事項進行了基礎水平的規定。 1 二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對該事項進行了進階水平的規定,但並不全面。 2 三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對該事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定,符合或優於法律規定義務水平。 3 在基本評價之外,還額外進行附加評價,對於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整體效果、特色性規定及其他特別事項進行綜合評價,滿分為10分。
指標體系以100分為滿分,其中基本評價所涉及的30項評價指標的滿分為90分,附加評價滿分為10分。各個評價類別所佔分數如表2所示。
表2 第一層次分類 第三層次指標個數 相應分數(100滿分) 個人信息保護政策 8 24 處理周期 12 36 用戶參與 5 15 安全與維護 5 15 附加評價 1 10 測評覆蓋的領域、企業以及相關服務和產品 表3 編號 類別名稱 測評產品/服務 1 平台類 騰訊 谷歌 網路 蘋果 微軟 2 社交類 人人網 新浪微博 Facebook Instagram QQ空間 3 即時通訊類 來往 Skype 微信 QQ 4 訂票類 攜程 去哪兒 12306 藝龍 5 打車類 滴滴 一號專車 神州專車 易到用車 Uber 6 招聘類 大街 智聯 前程無憂 LinkedIn 7 婚戀類 世紀佳緣 百合網 珍愛網 8 雲存儲類 Amazon 樂視雲盤 DropBox 網路雲 騰訊微雲 9 理財類 支付寶 京東金融 微眾銀行 金聯儲 Paypal 10 郵箱類 163郵箱(網易) Yahoo Sohu Gmail outlook iClould Aliyun 11 輸入法類 搜狗輸入法 訊飛輸入法 網路輸入法 微軟輸入法 谷歌輸入法 12 瀏覽器類 IE Firefox UC瀏覽器 獵豹 Chrome Safari 13 其他類 迅雷 安客誠 三星 YouTube 測評結果 根據測評結果,被測評的50份隱私政策中,得分排名前五的互聯網企業如下表4所示。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綜合類的第三方平台(例如微軟、谷歌、蘋果、騰訊、網路)比細分領域的互聯網服務/產品的排名更高;早出現的互聯網產品/服務領域(例如電子郵箱、瀏覽器、社交等)比晚出現的互聯網產品/服務(打車、旅行、雲盤等)的排名更高。
表4 排名 名單 總分 前5名(不分類別) 完備性 處理周期 用戶參與 安全與維護 附加評價 1 微軟 82 19 31 15 9 8 2 LinkedIn 77 20 30 13 14 0 3 三星 71 21 33 9 5 3 4 Paypal 67 15 22 15 15 0 5 谷歌 65 15 26 9 15 0
⑸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與學術成果
■綜合型語言知識庫(包括: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大規模標注語料庫、面向機器翻譯的語義詞典和面向信息檢索與信息提取的中文概念詞典等)已初具規模,在語言信息處理界發揮了作用。
■中文自動切分與詞性標注、中文自動注音、漢英機器翻譯(合作)、古詩詞計算機輔助研究和中文信息提取等工具軟體或應用系統有一定影響。已經取得了屬於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技術項目的「機器翻譯譯文質量評估軟體」、「日漢機器翻譯系統」(合作)、「機器翻譯與自然語言處理的自動評價」等成果。
■計算語言所的科究成果獲得政府部委級與北京大學的多項獎勵,部分成果已傳播到世界各地,如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瑞典以及香港、台灣和內地等。Microsoft、IBM、Xerox、Intel、Fujitsu、NTT、松下、Saillabs、Enpia、佳能、東芝、NEC、青鳥、聯想、北佳等50餘家國內外大公司和研究機構從北大購買了科研成果許可使用權,或者同北大計算語言所共享合作研究成果。
■北大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同國內主要研究機構以及港、台、新加坡、歐美等地區的大學和公司建立了廣泛密切的學術聯系,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語言信息處理研究基地。
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研究任重道遠。北大計算語言所正努力進行資源、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探索,尋找發展契機和突破口,並堅持理論探討同大規模語言工程實踐相結合,強調語言知識表示的整體性和理論應用的針對性。北大計算語言所兼收並蓄國內外計算語言學研究的新思想與新方法,並緊密結合漢語的特點提出適合漢語信息處理的綜合型語言知識庫的構建計劃。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期望與同行一道攻關,密切協作,把語言信息處理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⑹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抄教育學院重視對我襲國教育發展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完成了眾多的科研項目,多項課題的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門所採納,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目前,承擔中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的相互作用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大高等教育政策實例研究等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17項,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政策分析、參與式教師培訓研究、北京地區高校校園信息化發展狀況的調查與研究等省部級課題26項,世界銀行貸款中國貧困地區教育發展項目等國際合作課題6項,其他合作課題13項。1996年以來,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7項成果獲國家級獎勵,15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⑺ 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誰的科研成果更多
術業有專攻 看具體專業和方向吧
北大 本碩博各層次都有
科大主要是碩博 本科才開始
北大綜合類院校 學科齊全
科大 主要是理工科 其他專業根本不開
這種泛泛的比較其實沒什麼意義,要比的話 就具體到某個專業
⑻ 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誰的科研成果更多
不用參考資料就可以回答: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更多,想具體可以去查資料但我覺內得比較不合理,北大是教容育的地方,中科院是科研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有六個學部,12個分院、104家直屬研究機構、4個國家實驗室、8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212個野外觀測台站,2所高等學校、4個文獻情報中心、3個技術支撐機構和2個新聞出版單位,全院科研人員達5萬餘人,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
⑼ 北京大學1980年後取得哪些科研究成果
第23屆國際稀土永磁會議在美國召開 我校物理學院楊應昌院士獲傑出成就獎
2014年8月17-21日在美國馬利蘭安納波利斯召開第23屆國際稀土永磁會議上,為我校楊應昌院士以及來自英國、日本和美國的共4位科學家頒發了傑出成就獎,表彰他們長期以來在探索、開發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稀土永磁國際會議是第一代稀土永磁的發明人Strnat教授1974年創建的,為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稀土永磁材料的發展和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1983年和2006年,兩屆會議曾在我國召開。稀土永磁從實驗室的基礎研究開始,至今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的重要產業,廣泛應用於計算機、電動汽車、風力發電、家用電器、辦公自動化等高科技產品中,對信息、交通、能源、環境諸領域的技術進步,起著推動和保障的作用。
楊應昌院士結合我國資源特點,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稀土合金的磁性。 當時正值開發第一代稀土永磁釤鈷合金的時候,他沒有簡單的跟蹤國際研究熱點,而是挖掘釤鈷合金的物理內涵,把研究擴展到3d (過渡族金屬)– 4f(稀土金屬)金屬間化合物,而且根據3d電子的屬性,確認金屬鐵是3d電子最佳的載體。因此另闢蹊徑,研究稀土鐵金屬間化合物的結構與磁性。在探索稀土鐵合金的新相、揭示新效應、開拓新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成果。1980年合成了具有ThMn12型結構的稀土鐵新相,現在已成為稀土合金中的一個重要系列,不僅用於永磁材料的開發,而且也擴展到開發新型隱身吸波材料。自1983年後,稀土鐵合金成為國際上開發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的主流,楊應昌院士的工作,被國際同行列為開拓這一領域的先鋒。1990年楊應昌研究組發現了在稀土鐵合金中氮的間隙原子效應,發明了釹鐵氮和鐠鐵氮等新材料。並且與中國原子能科學院合作,採用中子衍射技術在國際上首先測定了釤鐵氮和釹鐵氮各類氮化物的晶體結構,表明氮原子占據晶體的間隙晶位。基於中子衍射的數據,計算了氮化物稀土4f電子的晶場作用和鐵3d電子能帶結構,從理論上闡明了在這些合金中氮的間隙原子效應的物理根源,從而在稀土磁性材料中,發現了一個新的家族,現在把釤鐵氮和釹鐵氮等統稱為稀土間隙型化合物。這是自1983年第三代稀土永磁釹鐵硼問世以來,發現的唯一的內稟磁性可與釹鐵硼媲美的新材料。近年來,楊應昌院士的團隊應用磁學中心在深入開展基礎研究的同時,並致力於把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相繼開發了釹鐵氮和釤鐵氮的產業化技術。關於開發高性能釤鐵氮各向異性磁粉產業化技術的項目已於今年6月份通過了863專家組驗收和教育部科技開發司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產品性能達到40兆高奧,實現和超過了發改委和工信部十二五期間發展釤鐵氮新材料所預期的技術指標。
現在我國已從稀土資源大國成為稀土工業大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們面臨的歷史任務正是要從稀土生產大國向稀土科技強國邁進。楊應昌院士的獲獎,標志著在稀土領域中,我國的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日益顯著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