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什麼建設成果

什麼建設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08 20:31:34

『壹』 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四年以來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主要成果有推動國際合作、推進人文交流、擴大對外開放水平。

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化夥伴關系,推動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促進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拓展雙向投資合作,推動和相關國家共建經貿產業合作園區。穩步推進自貿區建設。

積極推進人文交流,圍繞著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開展一系列工作。設立了中國政府的教育獎學金。建立了「一帶一路」大學聯盟,跟沿線國家的學歷學位互認工作取得進展。在申遺、旅遊、電影等方面展開合作。

國內各部門、各地方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出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企業、金融機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對接合作,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造福沿線各國民眾。智庫、媒體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貢獻寶貴智慧。

(1)什麼建設成果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

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貳』 中國的建設有什麼成就

成就1:蓋了很多面子工程
成就2:很多面子工程停工
成就3:繼續蓋面子工程
成就4:繼續讓部分面子工程停工
成就5:又蓋了很多面子工程
成就6:...

『叄』 國家建設成就

十年建設的成就

1956年至1966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10年。我們雖然遭到過嚴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工農業生產有較大發展,建立了具有相當規模的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966年同1956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增長了一倍左右,國家財政收入總額增加了94.4%,國民收入總額增加了近80%。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了三倍,新鍵和擴建了大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其中包括鞍山、武漢、包頭三大鋼鐵基地,冶金、采礦、電站、石化等工業設備製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機械製造等十幾個基本行業。大慶、勝利、大港等大油田的開發建設,使我國從1965年起實現了石油全部自給。棉紗、原煤、發電量、原油、鋼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最,都有巨大的增長。電子工業、石油化工等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建設了起來,工業布局有了改善。10年新修鐵路近8000公里。全國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區都有了鐵路。為備戰而大規模進行的三線(戰略後方)建設,對改善我國工業交通運輸業的合理布局和調動地方建設積極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10年中,農業總產值增長24%,糧食產量增長11%,棉花產量增長61.7%。農業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開始大規模地展開,並逐漸收到成效。全國農業用拖拉機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長6倍以上,農村用電量增長70倍,排灌動力機械增長20多倍。

其次,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事業成績顯著。

10年中,我國的科學技術成績卓著。1956年制定的12年科學技術遠景規劃中的許多具體要求均已達到、1963年提前制定了新的10年(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0年中,國防尖端技術成果尤為突出。1958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1958年至1961年的3年間,國防尖端技術的隊伍建設和研究,實現了從空白到長足的進步。在導彈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近程地對地導彈;中遠程導彈的設計和關鍵部件的研試也已開始;導彈研究院已經擁有數千人的大學畢業以上專業技術幹部隊伍。在原子彈方面,大學畢業以上專業技術幹部隊伍也有了數千人。鈾原料儲量的探查,從選礦到原子武器裝配的工廠、設備業已基本具備。

1961年,聶榮臻召集有關部門和人員研究,共同認為,堅持攻關,爭取1963年拿出原子彈初步設計方案,爭取3、5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得到突破。為把「兩彈」(原子彈和氫彈)搞上去,聶榮臻主持制定《科研14條》,抓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還抓知識分子物質生活待遇的改善。1962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負責加強「兩彈」研究試驗工作的領導和更好地組織全國大協作。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到1966年,共爆炸了5顆原子彈。1967年6月14日,爆炸氫彈成功。只用了3年時間,踏出了由原子彈到氫彈的路。我國自力更生取得這一輝煌成就,有力地打破了美蘇等強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我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1965年我國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

10年教育事業有很大發展。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學校畢業生近140萬人,中專學校畢業生共210萬人,分別為1950年到1956年的4.9倍和2.4倍。經過調整,高等教育質量比較高,出的人才和成果比較多。另外,還有近萬名留學生學成回國。一些老幹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和才幹,也是在此期間顯著增長起來的。這個時期培養和成長起來的各行各業的業務技術骨幹,在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再次,黨和國家在實踐中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毛澤東在1957年春提出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接著,他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這些都是中共八大路線的繼續發展,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在領導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時提出了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反對平均主義,強調發展商品生產、遵守價值規律和做好綜合平衡,主張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等觀點;劉少奇提出了許多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和社會主義社會要有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的觀點,即全日制的勞動制度和半工半讀、半農半讀的勞動制度並存,全日制學校和半工半讀、半農半讀學校並存;周恩來提出了我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健性作用等觀點;陳雲提出了計劃指標必須切合實際,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必須兼顧,制定計劃必須做好物資、財政、信貸平衡等觀點;鄧小平提出了關於整頓工業企業,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等觀點;朱德提出了要注意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多種經營的觀點;鄧子恢提出了農業中要實行生產責任制的觀點。所有這些,在當時和以後都有重大意義。

在國民經濟調整過程中制定的一系列工作原則,比較系統地總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分別規定了適合當時情況的各項具體政策。這個時期的一些觀點和政策雖然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並且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否定,但是他們為後來繼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留下了寶貴的思想材料。

最後,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頂住壓力,戰勝困難,所表現的無比的英雄氣概和高昂的精神狀態,永遠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十年建設的偉大成就,是在國內發生嚴重經濟困難、在國際上遭到戰爭威脅和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禁運、蘇聯撕毀合同撤銷援助等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取得的。我國還在這個期間還清了對蘇聯的全部債款(主要是抗美援朝中的軍火債款)。面對困難,同心同德,奮發圖強,表現了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頑強的斗爭精神。這個期間各條戰線涌現出大批英雄人物和優秀集體。焦裕祿(1922—1964年),在擔任中共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期間,身患肝癌,忍著劇痛,帶領幹部群眾同嚴重的自然災害作斗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人民譽為「黨的好乾部」大慶工人、共產黨員王進喜(1923—1970年)在開發大慶油田的會戰中,率領鑽井隊迎著困難上,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被工人們稱為「鐵人」;解放軍戰士、共產黨員雷鋒(1940—1962年)干一行,愛一行,甘當革命的螺絲釘,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展現了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光輝;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共產黨員在帶領群眾戰勝災害和進行生產建設中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產生了巨大影響。黨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們學習,煥發起巨大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

總之,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成就巨大,後來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幹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10年工作的主導方面。

當然,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這個時期「左」傾錯誤在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並得到徹底糾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而還有發展,主要是把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絕對化,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了一些錯誤的、過火的政治批判,在對待知識分子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問題上發生了「左」的偏差。所以,在10年探索中,存在兩個發展趨向,一是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趨向,即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理論觀點、方針政策和積累的經驗;一是錯誤的趨向,即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一些錯誤的理論觀點、政策思想和實踐經驗。兩種趨向在許多時候是相互滲透和交織的,有時這種趨向比較占上風,或者不同趨向在不同領域同時並存。10年中「左」傾錯誤的積累和發展,到後來終於暫時壓倒了正確的發展趨向,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總之,10年建設中,無論是成就還是失誤,都是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獲得和發生的,正確地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對進一步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都是大有益處的。

『肆』 中國建設新成就有哪些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在這世界高原最具挑戰性的工程項目上,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並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開工以來,鐵道部根據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建設,分段鋪軌的總體部署,二00一年在格爾木至望昆段展開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鐵路鋪架基地,凍土工程試驗段開始建設,首戰告捷;
二00二年展開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點工程施工,鋪軌到達望昆站,取得了重點突破;
二00三年展開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無人區」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橋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堅年喜獲全勝;
二00四年全線路基橋涵隧道基本完成,並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結束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整體推進年再傳捷報;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鋪軌架梁全線貫通,全線決戰年勝券在握,為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鐵路貨物列車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車(不載客)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部分地段達到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線開通試運營時速線路要求凍土地段每小時一百公里,非凍土地段全部達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攻關、衛生保障、環境保護、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屢創佳績。
青藏鐵路七月一日投入試運行,屆時可望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參考資料:無

『伍』 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了哪些建設成果

經濟上,20多年

『陸』 十八大以來有哪些建設成就


主要成就:
1、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2、民生領域改革惠及全體人民;
3、生態領域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4、完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5、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6、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7、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嚴格控制機構編制,降低行政成本;

『柒』 中國建設成就有哪些

第一 新中國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絕對貧困狀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現在,就工業體系的完備性而言,中國僅次於美國,比老牌工業化國家英法德意及俄日都要完整。我們以鋼鐵為例,鋼鐵是工業的糧食,鋼鐵產量對於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毛主席提出:以鋼為綱,「鋼元帥升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49年16萬噸,1950年61萬噸,1956年447萬噸,1957年535萬噸,出於對工業化的緊迫感和對「煤鐵復合體」型經濟的痴迷,才會有中央的「高指標,翻一番,大煉鋼鐵、大躍進」,才導致了後來的三年自然災害,可是即使在全民狂熱地「大煉鋼鐵」的1958年,粗鋼產量才僅僅達到800萬噸!隨後中國鋼鐵產量緩慢而堅定地增加。1976年2046萬噸,1989年0.68億噸,1996年1億噸,2008年5億噸。2013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7.79億噸,佔全球粗鋼產量的百分之48.5。日本1.1億噸,美國0.87億噸,印度0.81億噸,唐山0.80億噸,俄羅斯0.69億噸。你沒有看錯,僅僅一個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已經接近印度而超過了俄羅斯!第二,以汽車生產為例,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同樣是不言而喻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不能批量生產汽車。直到1955年我們才成功仿製了前蘇聯的「吉斯」牌汽車,當年生產了61輛「解放」牌卡車並參加了國慶閱兵。到了1966年生產55861輛,1973年,11.6萬輛,其中轎車1130輛,包括「紅旗」、「東風」、「上海」等國產品牌。1976年13.5萬,轎車2611輛,1978年14.9萬輛,1992年100萬輛,2000年207萬輛,2013年2212萬輛,2015年2450萬輛,連續七年全球產銷量第一。六十多年來,我們走完了西方列強三百年通過血腥掠奪才完成的道路,中國由一個農業國家轉化為工業化國家,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更使我們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使我們的人民告別了「洋油」、「洋火」、「洋釘」,使我們的軍隊告別了「萬國造」,告別了「小米加步槍」!使我們的國家初步實現了「富強」的中國夢!!
第二,人均壽命大大提高
新中國成立後,或者說共產黨執政以後取得的最重要、最具指標性意義的成就是什麼呢?台灣學者李敖說過,共產黨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均壽命的穩步增長,從1949年的38歲到1959年的44歲,到1969年的51歲,1976年66歲,再到2015年的76.1歲。2016年5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16年世界衛生統計》中顯示,2015年全球人均壽命71.4歲,中國人均壽命76.1歲,在發展中國家居於靠前位置。而印度人均壽命為68.4歲。人均壽命是國家總體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標。它彰顯了一個國家的物質水平、醫療水平、教育水平、國內安全、生存條件、人民幸福程度等各方面的綜合水平。中國人均壽命的提高,正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成果的最重要的體現。
第三,社會迅速安定
那麼為什麼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均壽命能夠穩步增長?因為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近百年的動亂或者戰亂局面。一個政府最基本的職能是向人民提供安全和秩序。我們向他交稅、犧牲了部分自由和權力,就是讓他(政府)給我們提供安全和秩序。這和向「黑社會」繳「保護費」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就是這最基本的要求,在中國歷史上卻也是奢求。春秋戰國、楚漢之爭、三國演義、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及朝代更迭時的戰爭,國家陷入戰亂,人民遭到屠殺,背井離鄉、生靈塗炭,曹操說過,「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所以古人有「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感慨,這也正是人民群眾渴望秩序和安全的真實的心裡寫照。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中國社會迅速安定,中間雖有波折,但和歷史上的動亂相比,可以說新政權相當平穩地轉入到民生建設上去。(歷史上每個新王朝的建立都會有一個「瓶頸」期,如漢之呂後擅權、七王之亂;唐之玄武門之變、武則天奪權;宋之燭光斧影;明之靖難之役;清之鰲拜擅權、三藩之亂等等,這個「瓶頸期」牽涉到了政權鞏固、權利交接、外敵入侵、人民認可等,由於人民的「效忠心理」尚未建立,所以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要一個環節出錯,那麼這個王朝就會迅速覆亡,如秦、隋。只要處理得當順利度過,那麼這個王朝就會「國運久長」,如漢、唐、宋、明、清。政府能夠提供給人民的最基本的服務是安全和秩序,王朝更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定和秩序!雖然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但我們一直在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中華民族是最堅韌最勤勞的民族,只要社會穩定,經過十幾年、數十年的「休養生息」中國很快就會重新恢復繁榮。所以社會動亂絕非百姓之福,它損害了我們每個人的利益,所以社會安定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福祉,是中國人民最大的願景,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核心利益,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追求!
第四,重大工程建設成就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兩彈一星、雜交水稻、長江大橋、結晶牛胰島素」。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捌』 中國建設新成就有哪些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2008:成功舉辦奧運會。

閱讀全文

與什麼建設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