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研成果D

科研成果D

發布時間:2021-05-07 06:15:03

A. 韓陳其的科研成果

韓陳其教授,善於融會貫通,古今比較,研究內容涵容古今漢語的各個領域:羨餘現象論;語義結構論;音義關系論;文字訓詁論;語法詞彙論;《史記》語言論;《馬氏文通》論;中國語學論;中國語史論;語言研究方法論。國學大師徐復教授《中國古漢語學·序》評曰:韓陳其「於語言文字各部門,均所擅長,凡有所陳,無不愜心貴當,卓然有所樹立」 。
韓陳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國家語言文字「十五」規劃項目《中國當代社會流行語綜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
(一)科研概況(語言學類成果共約830萬字)
[1]、韓陳其《古代漢語教程》上中下三冊以及與其配套的韓陳其編寫的《古代漢語練習》一冊和《古代漢語練習參考答案》一冊(凡共五冊)作為徐州師范學院內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約100餘萬字。
[2]、韓陳其主編《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第七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分別於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約150萬字。
[3]、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漢語自學指導》,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寫其中20萬字。
[4]、至2009年發表語言學論文112篇,其中1.6萬-7萬的單篇論文約10餘篇,共約為100萬字。
[5]、古籍整理,約為100餘萬字。
[6]、正式出版獨力專著七部(約310萬字):
八十年代一部——韓陳其《古代漢語自學練習》,廖序東《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統一書號:7346·498 ;字數26萬字。
九十年代以來六部,書名詳下,共約為284萬字。
(二)九十年代以來的獨力語言學專著六部(約284萬字)
[1]、韓陳其《中國古漢語學》(上下冊),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版——約82萬字
書號: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裝)
ISBN 957-17-1387-2(上冊:精裝)
ISBN 957-17-1388-0(下冊:精裝)
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裝)
ISBN 957-17-1390-2(上冊:平裝)
ISBN 957-17-1391-0(下冊:平裝)
[2]、韓陳其《漢語借代義詞典》,徐復《序》,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
版——實際約66萬字 。書號:ISBN 7-5406-3201-1(精裝、平裝)
[3]、韓陳其《中國語言論》,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版——約50萬字。書號:ISBN 957-17-1628-6(精裝),ISBN 957-17-1629-4(平裝)
[4]、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研究》,徐復《序》,許惟賢《代序》,齊魯書社2001年版—約22萬字
書號:ISBN 7-5333-0991-X
[5]、韓陳其《漢語詞彙論稿》,徐復《序》,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實際約43萬字
書號:ISBN 7-80643-732-0/H27
[6]、韓陳其《語言是小河》,於根元《序》,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實際約21萬字
書號:ISBN 7-5017-6700-9/G1243
(三)八十年代以來的單篇語言學論文112篇(約100萬字)
1981年
1-A.韓陳其《詞的借代義》,《徐州師院學報》1981年第2期;《江海學刊》1982年第2期有評介
2-B.韓陳其《現代漢語詞語中的古義》,《教學與進修》198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C. 韓陳其《報刊病句評改》,《語文教學之友》1981年第6期
4-D. 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詞的活用與詞義變化》,《語文教學園地》1981年第4期
1982年
5-A. 韓陳其《「境壤界」是一個詞嗎》,《天津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
6-B.韓陳其《試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中國語文通訊》1982年第4期
7-C.韓陳其《〈說文解字〉義訓條例舉隅》,《鹽城師專學報》1982年第2期
1983年
8-A.韓陳其《〈史記〉中字序對換的雙音詞》,《中國語文》1983年第3期
9-B.韓陳其《〈漢語成語詞典〉讀後》,《徐州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新華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C. 韓陳其《從〈史記〉看介詞「於」在古漢語補語中的有無》,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
1984年
11-A.韓陳其《幾種「所」字結構之間的層次關系分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2-B. 韓陳其《再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
13-C.韓陳其《談談古漢語中的分數表示法》,《中國語文通訊》1984年第2 期
14-D.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的數詞》,《教學與進修》1984年第3期
15-E.韓陳其《古今同形的雙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9期
16-F 韓陳其《淺談古代漢語同義詞的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11期
17-G.韓陳其《漢字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一》,《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8-H.韓陳其《探求詞的古義途徑》,《語文教學》,1984年第6期
19-I. 韓陳其《論「修飾成分+人稱代詞」》,《內蒙古師范大學》1984年第4期
20-J.韓陳其《關於〈史記〉名詞性補語的句子特點及其影響》,《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985年.
21-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結構層次》,《徐州師院學報》198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5期全文轉載
1986年.
22-A.韓陳其《三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漢語學習》,1986年第1期
23-B. 韓陳其《漢語詞彙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5期
24-C.韓陳其《典型的望文生義》,《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1期
25-D. 韓陳其《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大學文科園地》,1986年第1期
26-E.韓陳其《試論介詞「於」字在〈史記〉名詞性補語中的分布規律》,《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7-F. 韓陳其《是芭蕉,還是蠟燭》,《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8-G. 韓陳其《古漢語單音假設連詞之間的音韻關系》,《中國語文》1986年第5期
29-H. 韓陳其《錯誤百出的〈語言文字理論新探〉》,《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3期
30-I. 韓陳其《古代漢語單音假設連詞的形式特徵》,《贛南師院學報》198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87年.
31-A. 韓陳其《〈上古音與通假字〉質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
32-B. 韓陳其《論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新疆師范大學》,1987年第1期
33-C 韓陳其《四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7年第1期
34-D.韓陳其《語文隨筆三則》,《漢語學習》1987年第3期
35-E.韓陳其《漢語語法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六》,《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36-F.韓陳其《百期紀念,讀者評刊》,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7年第10期
37-G.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研究》1987年九總第九期
1988年.
38-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同義詞的源類辨證》,《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8年第6期全文轉載
39-B.韓陳其《訓詁零札兩則》,《訓詁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1期
40-C.韓陳其《古漢語單音程度副詞之間的音義關系》,《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41-D.韓陳其《試論漢語語詞的訛變現象》,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學研究》,1988年第4期
1989年.
42-A. 韓陳其《從「所」字結構看語言發展的本質特徵和言語使用的經濟原則之關系---漢語羨餘現象綜合研究之八》,《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3-B. 韓陳其《試論文言名詞充當動詞性謂語時的語義結構程式和語言環境形式》,《徐州師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4-C. 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綜論》,袁曉園主編《中國語言學發展方向》,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12月
45-D. 韓陳其《話是如何被「砍」出來的》,香港《普通話》1989年第2期
1990年
46-A. 韓陳其《從香港故娘說開去——街頭語法站談之一》,香港《普通話》1990年第2期
47- B.韓陳其《論文言今譯的科學原則和基本方法及現狀》,《徐州師院學報》199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1年第1期全文轉載
1991年
48-A. 韓陳其《我的他:他是誰?——街頭語法站談之二》,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1期
49-B. 韓陳其《佳麗的家族》,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2期
50-C. 韓陳其《論<說文>會意字》,《徐州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
51-D.韓陳其《論文言判斷句的歷時層次》,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7月號
52-E.韓陳其《以今通古掌握詞義》,《中文自學指導》1991年第11期
53-F.韓陳其《比較<劉氏語通>與申小龍「新說」》,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第32期
1992年
54-A.韓陳其《說「老」道「子」——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1期
55-B.韓陳其《蘋果樹、女人街及其他——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2期
56-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色彩》,《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4期
57-D.韓陳其《論<史記>復音詞的意義特點》,《語文研究集刊》第一輯,語文出版社1992年
58-E.韓陳其《對文的比照和詞義的推求》,《中文自學指導》1992第2期
59-F.韓陳其《五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
1993年
60-A.韓陳其《男驢?女驢?——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1-B.韓陳其《牛奶與情話之類——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2-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意義》,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2期
63-D.韓陳其《試論古代漢語同義句式繁化的規律性傾向——漢語羨余現象綜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師院學報》1993年第3期
1994年
64-A.韓陳其《漢字的男女文化》,《學習》(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
65-B.韓陳其《新婚賀語的文化隨想》,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66-C.韓陳其《論連語的演變》,《南京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
67-D.韓陳其《透過古音洞察文言虛詞》,《語文之友》1994年第3期
68-E.韓陳其《人名與文化——漢語專名文化要覽之一》,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1995年
69-A.韓陳其《論「所」字結構》,《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70-B.韓陳其《同名互指的歷史文化義蘊》,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1期
71-C.韓陳其《街名與文化》,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
合刊
1996年
72-A.韓陳其《論語片語合關系歷時變化的理據》,《南京師大學報》1996年第3期
1997年
73-A.韓陳其《街名與文化》(署名:曉丹)《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999年
74-A.韓陳其《初讀<馬氏文通>》,《鎮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第33——47頁)
75-B.韓陳其《試論漢語詞義:結構單位選擇性》,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9年總第59期
76-C.韓陳其《〈經義述聞〉平議》,《語言研究集刊》第六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頁)
2000年
77-A.韓陳其《論〈馬氏文通〉語法觀--〈文通〉百年,鄉人評說》,載《〈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54——83頁)
78-B.韓陳其《〈經義述聞〉評介》,載《中國典籍精華從書語文名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頁)
79-C.韓陳其《〈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頁)
2001年
80-A.韓陳其《論〈史記〉統括性范圍副詞》,載《中國語言學報》第十期,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3期(第197——206頁)
81-B.韓陳其《漢語詞彙學引論》,《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第65——76頁)
2002年
82-A.韓陳其《漢語詞綴新論》,《揚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10期
2003年
83-A.韓陳其《論循境求義》,《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84-B.韓陳其《論匯比求義和文本詮釋》,《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85-C.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義觀》,《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86-D.韓陳其《關於漢語史研究現狀的若干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徐州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87-E.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法觀》,《揚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88-F.韓陳其《漢語四方方位詞的成詞理據》,《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004年
89-A.韓陳其《論漢語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原則和釋讀途徑》,《徐州師大學報》2004年第2期
90-B.韓陳其《論因聲求義》,《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91-C 韓陳其《論比喻義和借代義的釋義》,《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3期
2005年
92-A.韓陳其《論詩歌語詞的語義關系和語義關系網路——「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新釋》,中國人民大會中文系編《語言研究的務實與創新——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3-B.韓陳其《淺談「 幾乎」類語詞的形式聯系和語義強度》,《漢語學習》2005年第5期
2006年
94-A.韓陳其《中國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欣賞系列研究蘇軾詞釋讀欣賞(之一)》,《文教資料》2006年第31期
2007年
95-A.韓陳其《韓中語言文化比較漫談——2004年11月韓國湖西大學大學院演講稿》,《慶祝廖序東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96-B.韓陳其《論中國詩歌語言的詞彙-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以蘇詞為例》,《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97-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 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 從語言學的視角研究蘇軾詞之一》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7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5月
98-D. 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7 年總第13期;又載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8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10月
99-E. 韓陳其《語言人視域內的關於韓中語言文化教育內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較認識和理性認同思考綱要》,韓中建交15周年紀念, 第9次韓中文化論壇2007年8月
2008年
100-F.韓陳其 立紅《論中國古代詩歌的語學釋讀》,韓國漢陽大學主辦《第一屆中國地域文化與語言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韓國】李光哲 吳秀琴主編《中國北方文學與文化》,第131---180頁,韓國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
101-A.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鄉學院學報》2008 年第3期;又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2期【說明:本文與韓國版同名文章, 同名異實】
102-B韓陳其.《爾雅》名義考論新說:爾雅=明義,《辭書研究》2008年6期
103-C.韓陳其《論漢語詞典編寫的理論原則和規范條例》,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5期
104-D.韓陳其《中華漢族鼠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7期
105-E.韓陳其《同義對稱結構四字格所映射的詞化現象》,《漢語學習》2008年1期
106-F.韓陳其《視野高而邃發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劉永華博士<馬氏文通>研究》,載劉永華《馬氏文通研究》,巴蜀書社,2008年3月
107-G.韓陳其《關於<爾雅>研究的後瞻與前瞻的若干反思與正思》,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語文論集》(第5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108-A.韓陳其《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啟事,刊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
109-B.韓陳其《古詩文言意傳輸的最新最佳的嘗試-----序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載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110-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觸覺類、味覺類具象及其感知》,《三峽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11-D.韓陳其《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聯覺具象和感知及其變化和轉移》,《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112-E.韓陳其《中國現行教育的「度」、「量」、「衡」》,《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四)九十年代以來的其它語言學成果(約120萬字)
[1]、《古代漢語常識百問百答》(約20萬字),載《古代漢語自學指導》(韓陳其主編之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全唐文》點校本第794卷——900卷審訂(約100餘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五)九十年代以來的語言學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創作
[1]、韓陳其《人:男人·女人》
[2]、韓陳其《花·人·街》
[3]、韓陳其《文身——圖騰文化的映現》
[4]、韓陳其《服色與身份》
[5]、 韓陳其《壬申雙春喜話猴》
[6]、韓陳其《漢字中的男女文化》
[7]、韓陳其《鄉音的魅力和語言的勢利》
[8]、韓陳其《花名與名花》
[9]、韓陳其《雞:人化、神化和文化》
[10]、韓陳其《雞子·孩子·君子》
[11]、韓陳其《山水詠嘆調》(託名)
[12]、韓陳其《讀書耦談》
[13]、韓陳其《父母眼中的子女》
[14]、韓陳其《我的老師》
[15]、 韓陳其《人名與民風》
[16]、韓陳其《景名與游興》
[17]、韓陳其《酒名與詩歌》
[18]、韓陳其《店名與社會》
[19]、 韓陳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廈》
[20]、韓陳其《新婚賀語隨想》
[21]、 韓陳其《三「韓」緣——游韓詠嘆調》
[22]、韓陳其《淑明「美」思——游韓詠嘆調》
[23]、 韓陳其《韓國教育觀「花」 ——游韓詠嘆調》
[24]、韓陳其《韓中女子名異同談趣——游韓詠嘆調》
[25]、韓陳其《秋色賦——游韓詠嘆調》
[26]、 韓陳其《千禧之愛——游韓詠嘆調》
[27]、 韓陳其《夢溪鄉思》
[28]、 韓陳其《狗頭狗腦----狗年的遐思和祝福》
[29]、 韓陳其《鄉人賽珍珠墓前的祭思》
[30]、 韓陳其《華盛頓的櫻花世界》
[31]、 韓陳其《三游美國費城》
[32]、 韓陳其《美國「牛友」麥樂尼》
[33]、 韓陳其《游祭美國葛底斯堡古戰場》

B. 景益鵬的科研成果

1、*Wang, Huiyuan; Mo, H. J.; Yang, Xiaohu; Jing, Y. P.; Lin, W. P.,Elucid-exploring the local universe with the reconstructed initial density field. i. hamiltonian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ethod with particle mesh dynamics, Astrophysical Journal, 794(1), 2014/10/10.
2、*Zhang XinMin; Jing YiPeng,Special Topic: BICEP2 and Beyond, 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onomy, 57(8), p 1413, 2014/8.
3、*Jiang, C. Y.; Jing, Y. P.; Han, Jiaxin,A scaling relation between merger rate of galaxies and their close pair count, Astrophysical Journal, 790(1), 2014/7/20.
4、*Jia, Yunpeng; Du, Cuihua; Wu, Zhenyu; Peng, Xiyan; Ma, Jun; Zhou, Xu; Fan, Xiaohui; Fan, Zhou; Jing, Yipeng; Jiang, Zhaoji; Lesser, Michael; Nie, Jundan; Olszewski, Edward; Shen, Shiyin; Wang, Jiali…,Estimation of absolute magnitude-dependent Galactic model parameters in intermediate latitude with SDSS and SCUS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41(1), pp 503-512, 2014/6.
5、*Guo, Hong; Li, Cheng; Jing, Y. P.; Boerner, Gerhard,Stellar mass and color dependence of the three-point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galaxies in the local univers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80(2), 2014/1/10.
6、Zheng, Yi; *Zhang, Pengjie; Jing, Yipeng; Lin, Weipeng; Pan, Jun,Peculiar velocity decomposition, redshift space distortion, and velocity reconstruction in redshift surveys. II. Dark matter velocity statistics,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8(10), 2013/11/11.
7、*He, Jian-hua; Li, Baojiu; Jing, Y. P.,Revisiting the matter power spectra in f(R) gravity,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8(10), 2013/11/8.
8、*Srisawat, Chaichalit; Knebe, Alexander; Pearce, Frazer R.; Schneider, Aurel; Thomas, Peter A.; Behroozi, Peter; Dolag, Klaus; Elahi, Pascal J.; Han, Jiaxin; Helly, John; Jing, Yipeng; Jung, Intae……,Sussing Merger Trees: The Merger Trees Comparison Project,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36(1), pp 150-162, 2013/11.
9、*Knebe, Alexander; Pearce, Frazer R.; Lux, Hanni; Ascasibar, Yago; Behroozi, Peter; Casado, Javier; Moran, Christine Corbett; Diemand, Juerg; Dolag, Klaus; Dominguez-Tenreiro, Rosa; Elahi, Pascal……,Structure finding in cosmological simulations: the state of affair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35(2), pp 1618-1658, 2013/10.
10、*He, Y. Q.; Xia, X. Y.; Hao, C. N.; Jing, Y. P.; Mao, S.; Li, Cheng,Photometric properties and luminosity function of nearby massive early-type galaxies, Astrophysical Journal, 773(1), 2013/8/10.
11、*Elahi, Pascal J.; Han, Jiaxin; Lux, Hanni; Ascasibar, Yago; Behroozi, Peter; Knebe, Alexander; Muldrew, Stuart I.; Onions, Julian; Pearce, Frazer,Streams going Notts: the tidal debris finder comparison project,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33(2), pp 1537-1555, 2013/8.
12、*Li, Cheng; Jing, Y. P.; Faltenbacher, A.; Wang, Jie,THE DETECTION OF THE LARGE-SCALE ALIGNMENT OF MASSIVE GALAXIES AT z similar to 0.6,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770(1), 2013/6/10.
13、*Onions, Julian; Ascasibar, Yago; Behroozi, Peter; Casado, Javier; Elahi, Pascal; Han, Jiaxin; Knebe, Alexander; Lux, Hanni; Merchan, Manuel E.; Muldrew, Stuart I.; Neyrinck, Mark; Old, Lyndsay……,Subhaloes gone Notts: spin across subhaloes and finder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29(3), pp 2739-2747, 2013/3.
14、*Li, Cheng; Wang, Lixin; Jing, Y. P.,Stellar mass versus stellar velocity dispersion: which is better for linking galaxies to their dark matter halos?,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762(1), 2013/1/1.
15、*Sales, Laura V.; Wang, Wenting; White, Simon D. M.; Navarro, Julio F.,Satellites and haloes of dwarf galax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28(1), pp 573-578, 2013/1.
16、*Knebe, Alexander; Libeskind, Noam I.; Pearce, Frazer; Behroozi, Peter; Casado, Javier; Dolag, Klaus; Dominguez-Tenreiro, Rosa; Elahi, Pascal; Lux, Hanni; Muldrew, Stuart I.; Onions, Julian,Galaxies going MAD: the Galaxy-Finder Comparison Project,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28(3), pp 2039-2052, 2013/1.
17、*Li, Ming; Pan, Jun; Gao, Liang; Jing, Yipeng; Yang, Xiaohu; Chi, Xuebin; Feng, Longlong; Kang, Xi; Lin, Weipeng; Shan, Guihua; Wang, Long; Zhao, Donghai; Zhang, Pengjie,BULK FLOW OF HALOS IN Lambda CDM SIMULAT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761(2), 2012/12/20.
18、*Han, Jiaxin; Frenk, Carlos S.; Eke, Vincent R.; Gao, Liang; White, Simon D. M.; Boyarsky, Alexey; Malyshev, Denys; Ruchayskiy, Oleg,Constraining extended gamma-ray emission from galaxy cluster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27(2), pp 1651-1665, 2012/12.
19、*Han, Jiaxin; Jing, Y. P.; Wang, Huiyuan; Wang, Wenting,Resolving subhaloes' lives with the Hierarchical Bound-Tracing algorith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27(3), pp 2437-2449, 2012/12.
20、Jiang, C. Y.; Jing, Y. P.; Li, Cheng,THE DISTRIBUTION OF FAINT SATELLITES AROUND CENTRAL GALAXIES IN THE 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 LEGACY SURVEY, Astrophysical Journal, 760(1), pp 16-32, 2012/11/20.
等115條科研成果請查看科研之友。

C. 科研論文是以什麼形式對最新科研成果的記錄

  1.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生命在於( )

  2. A.人才 B.創新 C.態度 D.資金

  3. 2.科研論文是以( )形版式對最新科研成果的記錄,它權是科研成果的一種直接體現,也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4. A.文字 B.報告 C.圖表 D.記錄

  5. 3.( )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參考文獻,也是追蹤國內外科研前言最直接的科研信息來源。

  6. A.綜述性文章 B.專欄性文章 C.報道性文章 D.專題性文章

  7. 4.理工科研步驟中( )決定了課題研究是否具有創新性。

  8. A.獲取科技事實 B.提出假說設計 C.理論技術檢驗

D. 劉凌冰的科研成果

1.「大型控股公司如何進行信息系統戰略規劃----伊朗SOGR公司的實踐與啟示」 ,《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1年第1期;
2.「會計信息系統雙語課程教學方案研究」,見《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建設和推廣》,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72-80;
3.「信息系統績效評價研究主要流派及比較」,《現代情報》,2010年第8期;
4.「轉軌經濟下的遼寧企業管理控制模式現狀分析」,《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5.「ERP系統軟體程序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09年第9期;
6.「ERP提高用戶決策效益分析——基於關鍵使用者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2009年第8期;
7.「經管專業雙語教學效果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當代經濟》,2009年第5期;
8. 「電子表決系統在大班型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英國薩里大學的經驗與啟示」,《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第1期;
9. 「利用平衡記分卡解決ERP系統評價難題——美國S公司的啟示與思考」,《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09年第1期;
10. Measure of ERP Users』 Satisfaction,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IEEE/SOLI 2008, 2008, p 1980-1985, Indexed by ISTP and EI;
11. 「基於平衡記分卡的研究生綜合評價模型研究」,《中國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
12.「大班型課堂啟用電子決策系統」,《上海教育》,2008年第9期;
13.「信息化項目投資評價模型比較研究:基於可行性視角」,《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15期;
14. 「再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監控系統的構建」,《國有資產管理》,2007年第11期;
15. 「ERP系統風險分析與規避策略」,《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7年第9期;
16. 「裝修中的『困惑』與實物期權理論」,《期貨日報》第4版,2007年8月10日;
17.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監控系統的構建」,《世界標准化與質量管理》,2007年第7期;
18. 「莫把「良葯」變「毒葯」——政府實施平衡記分卡的可行性探析」,《現代管理科學》,2006年第12期;
19. 「論平衡記分卡的『不平衡』」,《世界標准化與質量管理》,2004年第10期;
20. 「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無償劃撥熱潮背後的冷思考」,《時代會計》,2003年第10期;
21. 「電子商務對企業的沖擊」,《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2期;
22. 「西部大開發,堅持兩手抓」,《決策咨詢通訊》,2000年第10期;
23. 「老百姓為啥有錢不敢花」,《決策探索》,2000年第10期;
24. 「關於事業會計制度兩個問題的探討」,《經濟師》,2000年第7期;
25.「『弱馬』怎能『加鞭』」,《新西部》,2000年第2期; 1.「信息資源會計的信息披露研究」,2010度東北財經大學重點學科科研基金項目,主持人;
2.「地方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管理控制機制的建立與實施」,遼寧省財政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9C0018),主持人;
3. 「雙語教學改革研究——案例教學法下互動式教學方案設計」,東北財經大學2008 年度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Y08011),主持人;
4. 「基於環境變化的企業管理控制模式創新研究」,遼寧省科學技術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8401031),主要完成人/項目協調人;
5. 「提高大班型教學質量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07 年度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Y07016),主要完成人/項目協調人;
6. 「高等學校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研究」,遼寧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遼教發[2007]140號),主要完成人;
7.「高等學校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研究」,遼寧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遼教發[2007]140號),主要完成人;
8.「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6BJY013),主要完成人;
9.「大連市國有資本經營政策與策略研究」,大連市科技局項目(項目編號2006D10ZC164),主要完成人/項目協調人;
10.「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研究」,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計劃編號J05021),主要完成人; 1.《會計報表閱讀與分析》,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主編;
2.《會計信息系統——基本概念和當前問題》(譯著),2009年12月,主譯;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2月,參著;
4.《會計信息系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參編;

E. 程代展的科研成果

1、*Hongsheng Qi;*Daizhan Cheng; *Hairong Dong,On Networked Evolutionary Games Part 1: Formulation, 19th IFAC World Congress (IFAC 2014), 2014/8/24-2014/8/29, pp 275-280, 開普敦, 2014/8/24, 口頭報告.
2、*Daizhan Cheng; *Fenghua He; *Tingitng Xu,On Networked Evolutionary Games Part 2: Dynamics and Control, 19th IFAC World Congress (IFAC 2014), 2014/8/24-2014/8/29, pp 281-286, 開普敦, 2014/8/24, 口頭報告.
3、*Daizhan Cheng; *Hongsheng Qi; *Yuanhua Wang; *Ting Liu,On Convergence of Evolutionary Games, 第33屆中國控制會議 (CCC2014), 2014/7/28-2014/7/30, pp 5539-5545, 南京, 2014/7/28, 口頭報告.
4、*Daizhan Cheng,On finite potential games, Automatica, 50(7), pp 1793-1801, 2014/7/1.
5、*Daizhan Cheng; Tingting Xu; Hongsheng Qi,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of Networked Evolutionary Gam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25(7), pp 1335-1345, 2014/7/1.
6、*Yuanhua Wang; *Ting Liu;*Daizhan Cheng,Convergence of Potential Networked Evolutionary Games, 第26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2014 CCDC), 2014/5/31-2014/6/2, pp 3749-3754, 長沙, 2014/5/31, 口頭報告.
7、*Daizhan Cheng; Hongsheng Qi; Fenghua He; Tingitng Xu; Hairong Dong,Semi-tensor proct approach to networked evolutionary games,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12(2), pp 198-214, 2014/5/1.
8、D.Cheng; T.Xu; F.He; H.Qi,On dynamics and nash equilibriums of networked games, Journal on Automatica Sinica, 1(1), pp 32-40, 2014.
9、Y. Zhao, D. Cheng,On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zability of probabilistic Boolean control networks, Sci. China, Inf. Sci., 57(14), pp 1-14, 2014.
10、D.Cheng; X.Xu,Bi-decomposition of multi-valued logical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Automatica, 49(7), pp 1979-1985, 2013.
11、J.Feng; H.Lv;D.Cheng,MUltiple fuzzy re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upled fuzzy control,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15(5), pp 1313-1324, 2013.
12、D.Cheng; T.Xu,Application of STP to cooperative gam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 Automation, 2013-2013, pp 1680-1685, 浙江, 2013.
13、D.Cheng; F.He; T.Xu,On networked non-cooperate games-A semi-tensor proct approach, 2013 9th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ASCC), 2013-2013, Istanbul, 2013.
14、T.Xu;D.Cheng,Receding horizon-based feedback optimization for mix-valued logical networks:the imperfect information case, .32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 2013-2013, pp 2147-2152, 西安, 2013.
15、D. Cheng, X. Xu,Bi-decomposition of multi-valued logical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Automatica, 49(7), pp 1979-1985, 2013.
16、J. Feng, H. Lv, D. Cheng,Multiple fuzzy re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upled fuzzy control, Asian J. Contr., 15(5), pp 1313-1324, 2013.
17、D.Cheng, T. Xu,Application of STP to cooperative games, Proc. 10th IEEE ICCA, 2013-2013, 2013.
18、D.Cheng, F. He, T. Xu,On networked non-cooperative games – A semi-tensor proct approach, 9th ASCC, 2013-2013, 2013.
19、T. Xu, D. Cheng,Receding Horizon-Based Feedback Optimization for Mix-valued Logical Networks: the Imperfect Information Case, The 32nd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2013-2013, 2013.
20、Cheng Daizhan; Qi Hongsheng; Zhao Yin,An Intoction to Semi-Tensor Pro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World Scientific, 2012.
等248條科研成果請查看科研之友。

F. 李陽光的科研成果

[1] Yang-Guang Li, Li-Mei Dai, Yong-Hui Wang, Xin-Long Wang, En-Bo Wang*, Zhong-Min Su* and Lin Xu, A new molybdenum-oxide-based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framework templated by double-Keggin anions, Chem. Commun, 2007, 2593-2595;
[2] W.L. Chen, Y.G. Li*, Y.H. Wang, E.B. Wang*, Z.M. Su,Building block approach to nanostructures: step-by-step assembly of large
lanthanide-containing polytungstoarsenate aggregates, Dlton Trans. 2007,4293-4301;
[3] W.L. Chen, Y.G. Li*, Y.H. Wang, E.B. Wang*, Z.M. Zhang,A new polyoxometalate-based 3d–4f heterometallic
aggregate: a model for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ew
heterometallic clusters, Dalton Trans. 2007, in press.
[4] Kai Yu, Yang-Guang Li,* Bai-Bin Zhou,* Zhan-Hua Su, Zhi-Feng Zhao,and Yu-Nan Zhang, Eur. J. Inorg. Chem., 2007, in press.
[5] Y. G. Li, W. Wernsdorfer, R. Clérac, I. Hewitt, C. Anson, A. K. Powell*, New Valence-Sandwich [MnII4MnIII4MnII4] Aggregate Showing Single-Molecule Magnet Behavior, Inorg. Chem., 2006, 45, 2376-2378.
[6] Y. G. Li, L. Lecren, W. Wernsdorfer, R. Clérac*, Antiferromagnetic order in a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manganese trimers based on imidazole and Schiff base ligands, Inorg. Chem. Commun. 2004, 7, 1281-1284.
[7] Y. G. Li, N. Hao, E. B. Wang* et al, New High-Dimensional Networks Based on Polyoxometalate and Crown Ether Building Blocks, Inorg. Chem., 2003, 42, 2729-2735.
[8] Y. G. Li, N. Hao, Y. Lu, E. B. Wang*, Z. H. Kang, C. W. Hu, New Two-Dimensional Metal-Organic Networks Constructed by 1,2,4,5-Benzenetetracarboxylate and Chelate Ligands, Inorg. Chem. 2003, 42, 3119-3124.
[9] Y. G. Li, G. De, M. Yuan, E. B. Wang* et al, A novel two-dimensional arsenic vanadate network grafted with a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Cu(phen)]2[VIVVV4As2O19]·0.5H2O (phen = o-phenanthroline) , Dalton Trans., 2003, 331-334.
[10] Y. G. Li, N. Hao, E. B. Wang*, Y. Lu, C. W. Hu, A novel 3-D inorganic-organic framework with 2-D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based on trinuclear cobalt clusters: [Co3(btec)(C2O4)(H2O)2]n, Eur. J. Inorg. Chem., 2003, 2567-2571.

G. 孫萬儒的科研成果

主要從事酶學、酶工程、基因工程和生化工程研究。參與我國北方生物工程中試基地籌備和建設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六項。在酶法生產青黴素和頭孢黴素母核6-APA和7-ADCA,及其側鏈D-苯甘氨酸和D-對羥苯甘氨酸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在特種生物高分子材料普魯蘭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新興生物材料在醫葯、食品、化工、電子等行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在抗菌多肽乳鏈桿菌肽的產業化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目前研究重點是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解決手性葯物與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問題,已取得多項重要成果。發表論文80多篇,專著4本。現擔任「科普報告希望行」演講團副團長。

H. 江若塵的科研成果

論文
1.價格歧視和網路營銷 生產力研究 2001.1
2.試析安索夫拓展戰略和波特競爭戰略的關系 生產力研究 2001.3
3.員工的超監督激勵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 2002.12
4.顧客滿意度的衡量 技術經濟 2003.5
5.A New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Journal of Customer Behaviour 2004.3
6.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IABPA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4.5
課題
1.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項目(01JA630039);
2.中國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和發展研究,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教高(2000)14號】;
3.WTO與我國經濟類研究生的培養,國務院學位辦公室華東研究中心項目;
4.中小企業支持體系研究,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AHSK01-02D041);
5.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安徽省教育廳項目(2001JW199)。
專著
1.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微觀分析,中國商業出版社,2004。
獲獎情況
磨洋工和效率工資,蚌埠市政府三等獎,2001;
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蚌埠市第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

I. 季峻峰的主要科研成果

1.與他人合作研究發現多種新的東亞古季風替代性指標。這些指標涉及黃土和古土壤在季風作用下的多種地球化學變化 。
2.對粘土礦物-環境(包括熱液,成岩和成土環境)相互作用及其指示意義開展了系統深入研究。
3.研究提出了利用紫外-可見-近紅外反射光譜快速測量土壤和沉積物中鐵氧化物礦物含量和磁化率變化的新方法,具有環境和遙感應用意義。
代表性文章、論著
47.Chen J, Chen Y, Liu LW, Ji JF, Balsam W, Sun YB, Lu HY
Zr/Rb ratio in the Chinese loess sequenc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hanges in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trength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0 (6): 1471-1482 MAR 15 2006
46.Lian B, Hu QN, Chen J, Ji JF, Teng HH
Carbonate biomineralization inced by soil bacterium Bacillus megaterium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0 (22): 5522-5535 NOV 15 2006
45. Fan CF, Chen J, Chen Y, Ji JF, Teng HH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bility and solubility proct: The roles of crystal sizes and crystallographic direc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0 (15): 3820-3829 AUG 1 2006
44.Liu LW, Chen J, Ji JF, Chen Y, Balsam W.
Variation of Zr/Rb ratios in the Chinese loess deposits ring the past 1.8 Myr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change of East Asian monsoon intensity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7: Art.
43.Shen ZX, Cao JJ, Zhang XY, Arimoto R, Ji JF, Balsam WL, Wang YQ, Zhang RJ, Li XX.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iron-oxide minerals in aerosol particles from norther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67 (2-3): 899-907 AUG 31 2006
42.Wang XY, Lu HY, Ji JF, Wang XY, Zhao J, Huang BC, Li Z
Origin of the Red Earth sequence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aridity since the middle Miocen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49 (5): 505-517 MAY 2006
41. Ji J, Zhao L, Balsam W, Chen J, Wu T, Liu LW
Detecting chlorite in the Chinese loess sequence by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
CLAYS AND CLAY MINERALS 54 (2): 266-273 APR 2006
40. Ji JF, Balsam W, Chen X, et al.
Rate of solar insolation change and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3 (4): Art. No. L04706 FEB 22 2006

J. 孟中平的科研成果

現任黑龍江白癜風醫學研究院首席學者顧問,在攻克皮膚病世界難題——白癜風上,他破除西醫治療白癜風依賴激素和抗癌葯的弊端,努力開發祖國醫學傳統,多年一直致力於白癜風病因病理、臨床治療等方面的研究,並多次從美國通用、義大利戴克等醫療巨頭引進先進診療技術。
在國內率先成功運用「黑色素細胞培植法」特效治療白癜風,其相關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引起轟動,是我國皮膚病色素細胞種植法創始人。
1989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醫葯科學大會上,他的「白癜風早期診斷研究」榮獲國家醫葯科技成果獎。
1991年首次從德國引進黑色素細胞移植療法,實現白癜風在臨床治療長期無法突破的難題。
2010年與眾多白癜風臨床醫師共同成功研發出「GX-B多維白癜風康復工程」,在2011年全國科技大會上獲「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目前已經納入全國推廣。 在從事皮膚病臨床醫療、科研工作30餘年中,為中國銀屑病科研與救治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級的科研成果獎,在國內率先成功運用國際最新技術——M-D多維銀屑病康復體系治療銀屑病,其相關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引起轟動,是我國免疫激活肽修復再生療法創始人。他曾在國際和國內專業學術雜志發表論文50餘篇,多次應聘出席國際皮膚病專業學術講學交流,2011年全國科技大會榮獲「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
在國內率先成功運用國際最新技術 ——M-D多維銀屑病康復體系治療銀屑病,其相關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引起轟動。他曾在國際和國內專業學術雜志發表論文50餘篇,多次應聘出席國際皮膚病專業學術講學交流,2011年全國科技大會榮獲「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

閱讀全文

與科研成果D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