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煤的最新成果

煤的最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06 10:06:30

❶ 中國近幾年來的新成就(十年以內)

1、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工程於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9月竣工,工期5.5年。望遠鏡台址挖掘完工,基地、主動反射面的建造均於2013年內動工。總投資概算為6.67億元。

2、港珠澳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4、嫦娥工程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2019年1月14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2019年年底前後將發射嫦娥五號。

5、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

❷ 煤炭是怎麼形成的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積岩,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2)煤的最新成果擴展閱讀

1、煤炭是地球上蘊藏量最豐富,分布地域最廣的化石燃料。構成煤炭有機質的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2、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遼寧省新樂古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煤制工藝品,河南鞏義市也發現有西漢時用煤餅煉鐵的遺址。《山海經》中稱煤為石涅,魏、晉時稱煤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首次使用煤這一名稱。

希臘和古羅馬也是用煤較早的國家,希臘學者泰奧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約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記載有煤的性質和產地;古羅馬大約在2000年前已開始用煤加熱。

3、中國煤炭資源豐富,除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區均有分布,但分布極不均衡。在中國北方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之間的地區,地理范圍包括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6省區的全部或大部,

是中國煤炭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其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0%左右,佔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量的55%以上。

4、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中華民族賴以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質基礎。在已發現的142種礦物中,煤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量,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煤田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產煤國家之前列。

❸ 中國煤化工的前景

一、發展中國煤化工產業的優勢:
1、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價格相對低廉
中國已探明可開採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三,
年產量居世界第
一。品種以褐煤到無煙煤各個煤種,
特別是低變質、中低變質
煤種佔有較大比例。
2、國家政策支持,
政府大力扶持,
企業堅固的資金和技
術後盾
實行「節能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為煤化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各級政府加大對煤化工項目發展的支持力度,
政策傾斜獲
得更多的資金投入,
不少實力強大的能源企業也審時度勢有選
擇地參與發展煤化工,
加大投資,
重視研發。同時,
外資與民
營資本也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大規模進入煤化工行業。
大型高效潔凈加壓氣流床煤氣化裝置,
新工藝超大型甲醇生產裝置,
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裝置,
煤基烯烴
(MTP、MTO)
裝置等各項商業化示範工廠的建成。
3、市場需求有保障,
產業化前景樂觀
新型煤化工產品主要是煤炭液化生產油品燃料,
煤基甲醇、
二甲醚進一步加工生產乙烯、丙烯等。生產上述產品不僅對平
衡我國能源結構,
解決石油短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而且有利
於改變傳統煤化工的產品格局,
實現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產品的相互補充。
二、影響煤化工發展的制約因素:
1、周期長、投資高、技術水平高是煤炭化工本身的固有特性,
要將其從不清潔的能源轉化為清潔能源及化工原料,
所需的環節多、流程長、技術要求高、難度
大,
投資高。
2、資源量高度集中
根據
2003
年公布的數據
,國內煤炭基礎儲量排前
15

的省區占總量的
96.
1%,
其中排前
3
位的山西、內蒙和陝西佔
61.
82%,
僅山西就佔有中國煤炭基礎儲量的
31.
29%。
同時,
中國煤炭資源的地區分布還有
2
個特點:
一是煤炭資源儲存與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呈逆向分布,
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格局仍
將長期存在;
二是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呈逆向分布,
富煤地區大
都缺水。
3)環境污染嚴重
煤直接燃燒的排放已成為中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國
SO2

CO2
排放量分別居世界第
1
位和第
2

,其中
85%

SO2
的排放來自於煤炭的使用。一次能源以煤為主給
中國的環境保護帶來沉重的壓力。
2
發展煤化工面臨的機遇和風險
2.1
機遇
1)目前,
我國經濟正處於工業化發展的中期,
經濟結構
化特徵日趨明顯,
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
許多替代能源的新技術大部分已有開發成果,
其中許多已商業化或接近商業化。
2、受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上漲以及國內油氣資源不足、
石油進口日益增加的影響,
加速發展煤化工已成為煤炭和化工行業關注的熱點。
三、目前煤化工行業發展的現狀及其點評,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目前,
國內部分煤炭企業和產煤地區把建設新型煤化
工工程作為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向,
並在加緊實施以煤化工調整產業結構,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
我國煤炭工業長期以來以結構零散、無序競爭為主要特徵,
傳統的煤化工行業也是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以簡單的擴張數量為主,
不注重優化結構、治理污染的粗放式增長模
式造成了煤炭資源的大量浪費。
研發不足導致技術滯後煤化工行業持續發展的支撐力量在於技術進步。
另外,煤化工技術開發尚未被提升至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
我國煤化工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還有相當大
的差距,
技術進步速度也比較緩慢。

❹ 含煤岩系烴源岩

1)沙河子組至營城組是區內主要的含煤岩系,廣泛發育於斷陷中,沉積環境以河、湖沼澤相為主。火山岩系從火石嶺期一直延續至營城期,營城組火山岩系最發育,成為區內重要的儲層和有效封蓋層。

2)因周邊次級斷陷對大型物源的攔截作用,使得斷陷中深湖—半深湖相烴源岩所佔比例較大。沙河子組-營城組優質烴源岩,累計厚度達600~1500m。

表10-37 長嶺斷陷深層地層簡表

註:最新研究成果已將火石嶺組劃為下白堊統。

(據馬風榮等,2010)

3)沙河子組和營城組烴源岩主要分布於斷陷內的深凹陷地帶,沙河子組沉積於斷陷主要發育時期,水體相對較深,主要是半深湖—深湖相泥岩為主,湖沼相沉積范圍相對較小;營城組沉積處於從斷陷向坳陷的轉換時期,沉積水體較淺,主要是湖沼相含煤岩系。但有機質豐度、類型和成熟度指標基本相同。營城組下部及沙河子組湖相烴源岩TOC為0.8%~2.0%,平均達到1.5%,瀝青「A」的含量達到0.15%~0.3%,總烴達到0.1%~0.2%,以ⅡB―Ⅲ型乾酪根為主。

4)沙河子組烴源岩主要分布在黑帝廟次凹和乾安次凹(圖10-97),黑帝廟次凹暗色泥岩最大厚度達800m,處於斷陷邊緣的坨深6井沙河子組暗色泥岩厚239m,佔地層厚度的46%;營城組烴源岩分布范圍與沙河子組相似,但厚度不及沙河子組。兩套烴源岩疊合區,構成長嶺斷陷的生烴源區,烴類氣藏的分布受控於生烴源區(楊光等,2010)。

5)烴源岩埋深3600~6500m,已進入高成熟演化階段,斷陷中心區烴源岩生氣強度(200~300)×108m3/km2,為形成大中型火山岩(油)氣田奠定了基礎(周荔青等,2006、2007)。

❺ PM2.5最新研究成果是什麼

據國內外PM2.5研究現狀表明,就PM2.5產生過程而言,PM2.5可以由以下三種過程產生:
1、直接以固態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
一次粒子主要產生於化石燃料(主要是石油和煤炭)和生物質燃料的燃燒,但在一些地區某些工業過程也能產生大量的一次PM2.5一次粒子的源包括從鋪裝路面和未鋪裝路面揚起的無組織排放以及礦物質的加工和精煉過程等,其它的一些源如來自建築、農田耕作、風蝕等的地表塵對環境PM2.5的貢獻則相對較小。
2、在高溫狀態下以氣態形式排出、在煙羽的稀釋和冷卻過程中凝結成固態的一次可凝結粒子
可凝結粒子主要由可在環境溫度凝結而形成顆粒物的半揮發性有機物組成。
3、由氣態前體污染物通過大氣化學反應而生成的二次粒子
二次PM2.5由多相(氣-粒)化學反應而形成,普通的氣態污染物通過該反應可轉化為極細小的粒子。在大多數地區,硫和氮為所觀察到的二次PM2.5的主要組分,而二次有機氣溶膠在一些地區也可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氣顆粒物中大部分的硫酸、硫酸氫銨、硫酸銨、硝酸銨、元素碳(NP)和有機碳(BP)等組分存在於之中。
根據行業分布統計,工業燃燒排放、汽車尾氣排放以及生物質燃燒排放,揚塵等都是PM2.5的主要來源。

❻ 中國最近的新成就

2008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1999年至今發射「神舟」系列飛船、2008年至今發射「嫦娥」系列衛星等。

❼ 如何對煤炭行業有個全方面的了解

全面講解:
2008年以來,受國內多年積累的能源「瓶頸」因素影響及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深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國內煤炭市場呈現出極度漲落的特徵。主要成因為,近年來國內經濟顯著的「重工業化」趨勢加劇,經濟主要部類農業和工業發展呈不平衡發展態勢。農產品及主要消費品供應不足,首先導致前半年由cpi持續上漲引導的全面物價上漲,並形成相當嚴重的「泡沫化」價格;而長期依賴外部需求的的工業尤其是加工製造部門的擴張投資,直接造就了能源供應相對不足、價格大幅上行的前提,但一經遭遇外部需求突發性減弱,即暴露產能過剩的弊病。在過剩壓力態勢下,需求難以短期內恢復、價格大幅下滑、工業品利潤率下降、重工行業甚至虧損經營,是未來一定時期內工業行業的主要趨勢。 煤炭下游用煤行業如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目前下行的趨勢仍在加劇。雖然短期內政府刺激投資的經濟政策對提振市場信心產生了一定的正面效應,但到發生實質性的影響尚需時日;鋼鐵、電力行業的生產開工雖然相比四季度初有所恢復,但當工業保有資源量增加的情況下,價格仍然將下滑,煤炭需求仍將呈現低位盤整。那麼,影響09年煤炭市場的主導因素有哪些,下面筆者分利空及利好兩方面加以分析: 影響09年煤炭市場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觀經濟政策的不穩定性、宏觀調控決策難度在09 年逐漸增大,使09年煤炭市場變數加大。中央政府近期安排的四萬億元投資及在不到一百天內多達5次的貨幣政策調整,旨在通過增加貨幣流動性,從而擴大交易量來擴大內需,遏制工業品需求嚴重不足、價格持續狂跌、就業形勢嚴峻局面,而非對業已過剩的工業行業的重復「追加」投資。政策預期對工業品需求的拉動作用到底有多大,還很模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價格及利潤影響,2008年年內已建成未投產能及在建產能,不穩定的市場及投資恐慌,將導致09年工業產能的閑置率仍將處於一定水平。煤炭下游產能不能充分運行,進一步使煤炭需求低位盤整。 2、在加大投資力度、刺激內需的時候,政府還必須防止投資方向走偏、並形成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苗頭。一方面,資金使用不當,不僅拉動不了需求,反而會無形中加大貨幣供應量,形成投資陷阱,造成新一論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投資方向失誤,將直接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為未來一定時期內再次產能過剩埋下禍根。在政府這樣的宏觀經濟路線考慮下,內需不可能象工業投資那樣對刺激經濟增長短期立竿見影,鋼鐵、電力原本產能過剩,煤炭產能過剩也是隨之而發生的事件。 3、鋼鐵、電力等主要用煤行業對明年一季度的需求預期仍不是很樂觀。一方面,一季度正值兩節期間,其下遊行業的放假、開工不足等因素促使產品需求走低,市場再次萎靡;另外,經濟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深化,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雖然調低,但對反傾銷的考慮及外部市場本身難以在短期反彈的因素,仍然決定著國內市場的走勢。 利好因素,主要為: 1、國家已經在12月份出台對礦產品增值稅稅率的調整計劃,從明年一季度開始,礦產品增值稅率統一調整至17%。煤炭產品的增值稅稅率將由原來的13%調高4個百分點,增加煤炭財務成本30元/噸左右(按照700元/噸的價格預算)。另外,國家對煤炭資源的資源稅制改革也呼之欲出,草案是由原來的從量計征改從價徵收,稅率為煤價的5%(可能達到平均30-40元/噸),比以前2.5-3.6元/噸的從價額擴大10多倍。兩項稅收制度的改革將增加煤炭成本 70元/噸左右。稅費的提高,將對煤炭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2、煤炭產品的不可再生性及初級資源屬性,不允許煤炭價格一直在低水平運行。我國的煤炭資源經過近3-5年的大規模開采,儲量已經大幅減少。20世紀曾經是主采礦區的各大礦業集團目前已把就業及滿足煤炭需求的目光轉向外圍煤田,而本土儲量大多接近枯竭,採掘銜接業已出現深層次矛盾。前半年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正是煤炭「瓶頸」及採掘矛盾深層次暴露的體現。只不過稅費的調整未及時跟進,明年稅制改革的推進,將進一步使煤炭開採的隱性成本顯性化,反應資源的稀缺程度,進而促進煤炭價格趨於穩定。 總體看來,明年一季度影響煤炭市場的因素多空並存,整體經濟復甦、需求恢復仍然是決定性因素。煤炭資源開采部分隱性成本顯性化,將加大煤炭成本,對煤炭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❽  主煤層煤級展布

目前國內外存在多種煤級劃分方案,作者採用我國煤化作用最新研究成果(秦勇,1994;韓德馨等,1997),以鏡質組最大反射率為主要參數,結合本區晚古生代主煤層鏡質組最大反射率與揮發分產率之間的實測關系,對本區煤級進行劃分(表2-7)。根據上述煤級劃分標准,繪制出研究區晚古生代煤的煤級分布圖件,進而得出如下主要認識。

表2-7山西南部晚古生代煤的煤級劃分方案

註:低煤化煙煤相當於長焰煤和氣煤,中煤化煙煤相當於肥煤和焦煤早、中期階段,高煤化煙煤相當於焦煤後期階段和瘦煤,低級無煙煤相當於貧煤和無煙煤,中、高級無煙煤相當於超無煙煤。

第一,本區煤級具有「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東南最高」的總體展布規律,從低煤化煙煤至低煤級無煙煤均有分布,局部地區出現了中級無煙煤。從東北部的武鄉、沁縣至南部的沁水、陽城和晉城,貫穿全區的整個北北東-南南西向地帶均為高煤級煤分布帶,陽城—晉城一帶鏡質組最大反射率高達4.20%,進入了中級無煙煤階段。此帶以東的潞安礦區屯留井田一帶為高煤化煙煤(貧煤—焦煤),以西的襄汾—翼城有一高煤級煤環帶,臨汾—洪洞—古縣一帶產出中、高煤化煙煤(貧煤—焦煤),西北部的霍州—靈石—介休一帶則為低、中煤化煙煤(氣煤—肥煤)。

第二,煤級高低與主煤層的現代埋深總體上不存在相關關系(圖2-15,圖1-5)。在煤級最高的東南部地區,主煤層最大埋深小於800m,淺於沁水盆地盆底地帶,與煤級最低的西北部地區相當或略淺。在主煤層現代埋深達3000餘米的臨汾盆地,鏡質組最大反射率遠小於埋深較淺的東南部地區。這種分布特徵表明,本區燕山運動晚期以來的構造分異(或煤層埋藏史)對煤級展布格局沒有影響。換言之,本區煤級可能定型於燕山運動晚期以前的地質時期。

圖2-15山西南部山西組上主煤層煤級分布圖

第三,煤級分布與燕山期岩漿岩體分布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襄汾—翼城一帶的高煤級煤環帶圍繞塔兒山、二峰山岩體分布,東南部高煤級煤地區的外圍有燕山期岩漿活動的顯示(第一章第二節),區內存在的正磁異常暗示可能存在深部隱伏岩體(楊起等,1988)。進一步來說,燕山期的岩漿熱事件可能極大地影響到本區晚中生代古地熱場的特徵以及煤化作用的進展。

❾ 中國煤炭工業地震勘探技術的新進展

時作舟唐建益方正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河北涿州072750)

摘要地震技術在中國煤炭工業中的應用已有40年歷史。以往,用這一技術在中國發現了幾十個新煤田和煤產地,並與鑽探配合,對200個以上地區的煤田、井田進行了普查、詳查、精查勘探。形成了一套適合於中國地質情況的獨特的綜合勘探技術。近年,為適應各大型、特大型煤礦區淮南、淮北、平頂山、兗州、神木、潞安、開灤等綜合機械化採煤的需要,發展了一種專門為采區設計服務的地震技術,在為煤炭工業生產和建設提供更高精度的地質成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以實例,簡要論述了近年來中國煤炭工業地震勘探技術的新進展,包括高解析度地震、煤礦采區地震、高解析度三維地震、煤層橫向預測、VSP以及岩溶地震勘探技術。

關鍵詞煤炭地震新進展地震勘探中國

1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少數國家之一,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耗結構中約佔76%。中國的煤炭主要產自石炭二疊系、侏羅系,少部分產自第三系。煤礦的地質構造比較復雜,煤層的穩定性也較差,給開發開采帶來了困難。中國東部、中部大型綜合機械化採煤工作面,常因地質構造影響正常生產或使採掘接替失調。一些基建礦井對設計作重大修改或重新調整采區設計或增加井巷工程量,使巷道報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用鑽井加密的方法更細微了解地質構造周期太長、成本太高,經濟上很不合算,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

近年,中國東、中部地區的大型礦井,因依靠深入的地震工作及其進步技術,進行了成功勘探,在100多個煤礦采區取得了突出的地質效果和經濟效益。使這100多對礦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煤礦建設和生產上由於地質構造問題引起的被動局面,促進了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

現今的地震技術,在煤炭工業中已可成功地完成以下地質任務。

(1)查明落差大於10m以上的斷層(二維地震);查明落差大於5m以上斷層、查出落差大於3m的斷點(三維地震);

(2)查明主要可採煤層中幅度大於10m(二維地震)和5m(三維地震)以上的褶曲,主要可採煤層底頂板深度誤差小於2%(二維地震)和1%(三維地震);

(3)確定和預測主要可採煤層分叉合並帶、沖刷帶、天然焦化帶;

(4)確定廢棄巷道位置;

(5)探測陷落柱;

(6)探測煤層隱伏露頭位置、平面位置誤差<50m。

2高解析度地震技術

煤礦高解析度地震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野外工作方法、儀器和資料處理技術的全面改進。提高解析度能力的關鍵是增強信號的高頻成分,當然僅提高頻率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寬頻帶和兼顧改善高頻訊號的信噪比,以及對環境高頻雜訊的抑制。這就帶來了以下問題:

(1)如何激發頻率較高、頻帶寬的地震信號;

(2)如何接收和盡量避免接收過程中的高頻信號的損失;

(3)在記錄時如何將反射波中的高頻信息記錄下來;

(4)如何提高信噪比,還要盡可能保留反射波中的高頻信息;

(5)如何補償地震波傳播中高頻的衰減;

(6)如何在處理中提高解析度。

在中國東部、中部特大型煤礦,通過野外試驗確定的方法是:

2.1激發

在兼顧信噪比的基礎上,採用高速成型炸葯,小炸葯量一般為0.5~1kg,按各地區潛水位和地層條件選擇激發高頻成分、高信噪比的最佳地層來激發地震波,井深8~15m或30m,礫石區採用可控震源(10~125Hz,8~10次掃描)。

2.2接收

(1)採用60Hz檢波器或100Hz檢波器或水聽器或渦流檢波器,安置在深0.3m或2m的淺坑或8m淺井中,以防止地表高頻雜訊和避免低速帶對高頻反射信號的吸收;

(2)時間采樣率0.5ms、1ms;空間采樣率2.5m、5m、10m;

(3)採用24位A/D轉換,超低雜訊超低畸變的地震資料採集系統;

(4)野外地震儀器前置放大器用30Hz或60Hz或90Hz的低通濾波器;

(5)12次、24次或48次疊加;

(6)單點多檢波器接收。

2.3資料處理

野外採集的原始地震記錄,主要煤層反射波的頻率一般僅在60Hz左右。不能達到要求的解析度,事實上不大可能在採集階段完全解決解析度問題,而且也是不經濟的。精細處理可以使解析度得到很大提高。眾所周知,處理中除有提高解析度的有力手段之外,也有很多環節包括疊加在內降低了解析度。因此,在處理中各地區十分注重以下問題:

(1)精細靜校正,應用初至折射資料估算靜校正量;

(2)高精度動校正,以減小拉伸畸變,減小高頻校正誤差;

(3)雜訊衰減;

(4)壓縮和緩和子波作用;

多道最小平方統計反褶積、Q補償、子波處理、串聯反褶積、反Q濾波;

(5)連並約束反演;小波變換。

採用以上方法,使1000m以上主要可採煤層反射波主頻達到100Hz左右,優勢信噪比頻率達到10~200Hz,在地震剖面上能分辨落差大於5~10m的斷點,厚約0.7m的煤層。

2.4實例

(1)圖1是淮南礦區一張典型的高解析度地震剖面,圖中左下角的斷層和中部的褶曲構造清晰可見。

圖1典型的高解析度地震剖面

圖2連井約束反演地震剖面

a—約束反演前地震剖面;b—約束反演後地震剖面

(2)圖2連井約束反演地震剖面,經連井約束反演處理後,主要反射頻率由60Hz提高到約100Hz。

3三維高解析度地震勘探技術

3.1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特點

前已敘及,由於開採煤炭的深度較淺(垂深1000m以內),對地質構造查明的程度要求又很高。因此,中國煤炭工業中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與石油工業中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有著以下不同的特點:

(1)排列長度較短,一般約500~700m,非縱距不超過600m;

(2)CDP網格很密,一般為(5~10)m×(10~20)m;

(3)採用高頻檢波器接收,其自然頻率在60Hz、100Hz,埋置在深0.2~0.3m的淺坑中;

(4)通常以4線6炮或8線3炮製獲取12次覆蓋共深度點反射地震數據;

(5)在資料處理中通常用每平方公里5~10個鑽井數據對反射層位進行標定;

(6)採用鑽孔標定速度,使主要解釋精度達到1%;

(7)對地震成果數據進行動態管理,即使用採掘過程中的新獲得數據對,地震解釋成果進行實際修正,重新解釋。

近年,在中國的淮南、淮北、濟寧、開灤、永夏、大屯等礦區已完成15塊三維地震勘探,每塊面積2~7km2

其主要效果:

(1)查明了采區內落差大於5m的斷層,落差3m的斷點在地震剖面上顯示明顯;

(2)主要可採煤層底板埋藏深度誤差,經巷道驗證<1%;

(3)查出運輸大巷的位置。

3.2典型實例

(1)圖3是淮南礦區LB礦3.4采區三維地震數據盒。

圖3淮南礦區LB礦3、4采區三維地震數據盒

(2)圖4是淮南礦區PS礦A采區三維地震水平切片的一部分。小斷層斷距5m,在圖中黑框內清晰可見。

圖4淮南礦區PS礦三維地震水平切片小斷層斷距5m

4煤層橫向預測的地震技術

4.1煤層預測

煤層橫向預測的地震技術是以地震信息為主結合鑽井地質成果和測井成果,研究煤層橫向變化。煤層橫向預測採用以下幾項技術:

(1)煤層層位精細標定技術;

(2)煤層底板空間幾何形態描述技術;

(3)主要可採煤層厚度變化預測技術;

(4)煤層分叉、合並帶、沖刷帶描述技術;

(5)主要可採煤層露頭預測技術。

橫向預測煤層的依據是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變化、相位變化、頻率變化和速度變化。

通常預測煤層是利用人工合成記錄,VSP資料對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層位進行精確標定後用下述方法實現:

(1)波形分析法;

(2)特徵參數法;

(3)穩健迭代法反演;

(4)積分地震道技術和波阻抗反演;

(5)子波振幅譜總能量法;

(6)道振幅譜比法。

4.2典型實例

(1)圖5是一段典型的處於煤層分叉、合並地段的地震剖面、圖中T3波為3號煤層反射波,T3L波為三號石灰岩反射波。

圖5典型的煤層分叉、合並地段的地震剖面(引自劉天仁)

(2)圖6是用地震資料解釋的3號煤層分叉、合並成果平面圖。該成果經三批38個鑽井驗證成功率達84%。圖中地震解釋與鑽探不一致的鑽孔為T17-9、T8-3、T14-2、T15-3、T23-1、T10-3。

5煤礦采區地震技術

5.1采區地震技術特點

礦井初步設計前後,或煤礦投入生產後為合理布置采區、預備采區或工作面,而應用的地震技術稱之為采區地震技術。它是90年代發展起來的為煤礦生產服務的技術,主要特點是:

圖6用地震解釋的3號煤層分叉、合並成果平面圖(引自朱華榮、楊奎)

該成果經三批38個鑽井驗證成功率達84%,圖中●為地震解釋成果經鑽探驗證不一致鑽孔

(1)普遍採用二維、三維高解析度地震技術。

(2)二維勘探測網較密一般175m×250m,構造復雜區125m×200m;三維測線網(20~40)m×(40~60)m。

(3)采區地震技術要完成以下主要地質任務:

①二維勘探查明落差10m以上的斷層,查出落差5m的斷點;三維勘探則查明落差5m以上的斷層,查出落差3m以上的斷點;②主要煤層底板的深度誤差<1%(三維)、2%(二維);③查明主要可採煤層沖刷帶范圍;④查明陷落柱的范圍。

(4)具有一整套適應各地區不同地質情況二維地震數據時深轉換,三維偏移歸位技術。

5.2實例

(1)淮南LB礦井

該礦井設計年產300萬t,在即將建成前進行采區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原礦井設計區內只有一條原F39斷層,設計兩個采面。地震勘探後煤系地層起伏形態與精查地質報告基本一致,但斷層變動較大如圖7。可見兩個采區均為采區地震勘探查出的延伸很長的F39斷層切剖,為此對設計采面進行改動,新工作面可推進2000m。1993年投產至今已產原煤200萬t以上。

圖7淮南LB礦井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前後斷層構造對比圖

圖中原F39為精查勘探查出的斷層,F39、Fs為采區地震勘探查出的斷層,巷-541/震-537分別為巷道對13-1煤層底板標高驗證結果和地震解釋結果

(2)河南LE礦井

該礦井設計年產240萬t,原設計采區內無斷層采區,采區地震勘探後查明斷層17條。原設計三個采面中的兩個采面被斷層切斷,見圖8。後只好修改設計,避免了經濟損失。

圖9是一張典型的煤礦采區地震時間剖面,圖中T3為3號煤層反射波,由F12和八里鋪斷層切割,而形成的地質構造清晰可見。

6垂直地震剖面(VSP)

VSP主要用於確定反射波的地質層位;提高地震資料處理解析度和了解鑽井周圍及井底以下的地質構造。

7奧灰岩溶地震勘探技術

奧灰岩溶水一直是中國邢台、峰峰、焦作、鶴壁、邯鄲等煤礦生產防治水和開采太原組煤層的主要障礙。據估算至少有5億t煤受水的威脅無法開采。以往,靠鑽井的方法予以探測成本高、周期長、成功率低。奧灰岩溶地震勘探技術主要藉助於中、低頻勘探,高覆蓋次數的地震數據的特殊處理,來完成對奧陶灰岩內幕、岩溶發育帶和奧灰頂界的埋深,斷層的導水性的勘查。

圖8LE礦井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前後斷層構造對比圖

1—地質精查查出的斷層;2—高分辨地震查出的斷層;3—二1煤層底板等高線

圖9典型的采區地震時間剖面

圖中TQ為新生界底界面反射波,T3為3號煤層反射波

8結論

本文簡要論述了中國煤炭工業地震勘探技術的新進展,可以看到它在煤炭工業中的應用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高解析度二維、三維地震;地震道反演;VSP等等技術,特別是高解析度三維地震,由於技術成果精度高,勘探周期短,因此把它作為煤礦設計和開采中高度現代化的工具,正在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一些煤礦的標准作法。

今後,中國東部、中部地區仍將是中國的主要產煤基地,開采深度將更深(1000~1200m)。為煤炭工業服務的地震技術將向勘探細小構造3m或更小斷層的,高解析度、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和煤層勘探的目標發展。在綜合利用各種資料和技術時,煤層橫向描述,煤層頂底板岩性變化描述,地壓預測,瓦斯富集帶預測,斷層導水性預測技術也將在礦井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唐建益.煤田波阻抗剖面.煤田地質與勘探,1985,3:51~61.

[2]方正.中國煤田勘探地球物理技術.地球物理學報,1994,37(增41):396~407.

[3]唐建益.中國煤田地震勘探剖面圖集.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2.

❿ 未來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當前合成氨、尿素等傳統煤化工行業產能過剩愈演愈烈,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煤化工企業必須要進一步掌握新型煤化工及精細化工的最新方向,探索現代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的可行路徑,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傳統煤化工出現了有技術沒市場、產能過剩的狀況,DMM(聚甲氧基二甲醚)、MTA(甲醇制芳烴)是有市場沒技術,而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既有技術又有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發展現代煤化工也要遵循這一國策。面對傳統煤化工市場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形勢,發展現代煤化工是煤化工企業的必由之路。將結合當前各煤化工下游產品的市場、技術成熟度與工藝可靠性等情況,通盤考慮晉煤煤化工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分析:現代煤化工必須堅持綠色、低碳、高新精細化的發展路線,才能提升行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傳統煤化工還是現代煤化工,都必須符合國家煤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污染物排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嚴格節能環保准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真正實現煤化工產業全面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閱讀全文

與煤的最新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