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段寶岩2015成果

段寶岩2015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06 01:08:39

❶ 2015年兩院新增院士名單出爐 看看哪些來自高校

2015年中國工程院增選的有效候選人名單中華中科技大學有7位學者入圍,中科院暫時還不清楚 有: 李德群 69歲 機械成形加工工程與自動化 院士提名(報名渠道,下同) 馮丹(女) 45歲 計算機系統結構 中國科協(報名渠道,下同) 熊惟皓 63歲 粉末

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比較好的導師有哪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裡面比較好的導師有很多,但是由於導師信息會隨時變化,所以建議您前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官網查找相關的信息。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網址為:網頁鏈接

目前我為您在官網中查到了的這句話:

學校致力於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系統研製、科技攻關、工程研發等,創造了我國電子與信息技術領域多項第一,先後承擔了「973」、「863」、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重大、重點項目,產生了一批標志性的科研成果。目前,學校有院士4人,雙聘院士14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青年學者21人。

可以告訴您擔任這些重大項目,重要科研,還有這些具體的院士和入選者以及教授,都屬於質量非常優秀的導師。由於每個專業都有非常好的導師,所以需要您明確您想要找的專業,然後根據專業,找以上的導師,那就是最後最優秀的導師了。

❸ 段寶岩的介紹

段寶岩,1955年3月出生,河北冀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機械工程專家,分別於1981年、1984年、1990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1年受國家教委公派赴英國利物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回校工作。2002年至2012年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常委,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機械工程分會主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總裝備部衛星有效載荷專家組成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先進製造技術專家組成員。1被聘為陝西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省長直接聯系專家。 致力於交叉學科電子裝備機電耦合技術研究,成果應用於嫦娥探月、神舟飛船、主力戰艦、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主持了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批準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總體設計。

❹ 段寶岩的簡介

分別於1981年、1984年、1990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1991年受國家教委公派赴英國利物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1994年回校工作。致力於交叉學科電子裝備機電耦合技術研究,成果應用於嫦娥探月、神舟飛船、主力戰艦、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
2002年至2012年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段寶岩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總裝備部衛星有效載荷專家組成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先進製造技術專家組成員。國際計算力學學會(ISCM)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及電子機械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機械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電子機械工程》雜志主編。

❺ 段寶岩的榮譽成就

段寶岩教授主要從事電子機械、機電控制與自動化、工程結構優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天線、雷達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方面、尤其是在天線結構的機電綜合優化、面向反射面保型設計的系統優化以及精密控制等三方面,為雷達、通信、射電天文以及航天等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參與的大射電望遠鏡國際合作項目中提出了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光機電一體化創新設計方案,使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美國Arecibo望遠鏡的重量由1000噸降至20-30噸,造價降低1-2個量級。段寶岩教授先後4次應邀在法國、英國、美國及澳大利亞召開的相應國際會議上報告。
在天線結構的機電綜合優化設計方面,段寶岩教授提出新的電磁場與結構位移的場耦合數學關系式,彌補了著名的Ruze公式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他還提出了天線結構機電綜合優化設計的三種典型的數學模式,為將機電綜合優化設計應用於工程實際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段寶岩教授系統地進行了面向反射面保型設計的系統優化,研究了集尺寸、形狀、拓撲與類型變數於一體的系統優化設計問題,並研製了天線結構優化設計軟體。他的理論、方法和軟體成果被應用於多家研究所的陸、海、天基的多個天線、雷達型號和預研項目中,不僅使結構變輕、剛度增強,而且使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具備樂天派態度、踏實嚴謹治學作風的段寶岩教授曾入選陝西省「三五跨世紀人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與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得了「全國勞模」稱號。
段寶岩教授曾被授予電子工業部「優秀科技青年」、電子工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陝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等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2年被授予陝西省勞動模範。
2003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3年被授予「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稱號。
2009年曾入選年度科技中國人。

❻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設計方案

1995年10月,在貴州召開了一個國際會議,段寶岩院士提出一種全新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設計方案,即用六根大跨度柔索,牽引饋源艙做高精度三維掃描運動,與美國305m口徑的天線相比,重量由1000噸降至20噸。這個設計新方案被國際同行們激動地稱為「變革式的創新設計」。
因為這還只是方案與理論設計,實際工程中究竟行不行,其實他也沒把握。後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與重點項目、北京天文台、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下,段寶岩帶領的團隊,先是建了大射電望遠鏡的5米模型,接著在沙井村建造50米試驗天線。後來,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建造了可實現更多功能的50米試驗天線。
如今,500米大射電望遠鏡項目得到了國家大科學裝置項目的支持,正式在貴州啟動。在饋源支撐方面,段寶岩及其團隊的前期研究工作,為這一工程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重點解決了艙索柔性結構的精確力學建模和模擬,艙索柔性結構的控制,以及粗精兩級調整系統的動力學耦合與復合運動控制等問題,實現了毫米級的動態定位精度。
「為這個口徑500米,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做的前期工作,只是我們結合實際工程開展研究的一個具體事例。我們的團隊,很早就有重視硬體、重視項目和工程相結合的優良傳統。」段寶岩說,「後來,我們又和南京14所搞雷達天線系統的CAD軟體平台研發,以及和西安39所開展大型天線合作,直至最近應用到嫦娥一號、嫦娥二號衛星的40米口徑天線,還有將用於4億公里之外火星探測的位於佳木斯的65米口徑天線,都是實實在在的具體工程,都必須出東西、見實物。」 在談到做大工程、大項目的成功體會時,段寶岩說:「我們在科研上始終堅持兩個面向:一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沒有需求、不結合應用,科研就沒有生命力,也就沒有了實際意義。二是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包括博士生,都必須確立出了校門就是國門的觀念。學者的研究成果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是要到國際學術界立足的。」

閱讀全文

與段寶岩2015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