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代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和重大歷史意義
趨勢:
第一、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呈出知識爆炸的現象。
第二、科學技術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縮短。
第三、各學科。各技術領域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
第四、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
第五、研究與開發的國際化趨勢明顯加快。
第六、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意義:
一、新科技革命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
二、新科技革命對生產方式的影響。
三、新科學技術革命引起了產業結構的重大變化。
四、新科技革命還引起壟斷資本主義乃至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
五、科技革命必將推動未來社會政治的現代化。
六、科技革命必將推動未來社會人的現代化。
『貳』 研究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當代社會的關系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促進科學與社會和諧發展
『叄』 九年級下冊歷史第三次科技革命這一 成果的出現有何意義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的概括: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2 、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3 、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1 、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
2、 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互相滲透;
3、 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的最活躍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肆』 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時間,成果,代表,意義是什麼啊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60年代)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海外貿易、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資本 圈地運動的進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僱傭勞動力 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生產技術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外市場急劇擴大.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紡織:一系列紡織機器的發明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 )交通運輸:富爾頓-輪船(美、1807年);史蒂芬孫-蒸汽機車(英、1814年) 1、首先發生在英國,並以英國為主體;2、以輕工業為主導;3、 以蒸汽動力為主要標志;4、技術發明主要源於工人和技師的實踐經驗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促使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與廣泛建立;2、使社會階級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3、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了城市化進程;4、使世界格局發生變化 :東方從屬於西方5、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殖民侵略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時期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70年代)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資本積累和對殖民的肆意掠奪積累了大量資金 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進展 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進一步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
第二次科技革命 1、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3、新通訊手段的發明(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 1、科學同技術開始密切結合2、新技術發明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國家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產力迅速發展;2、生產關系進一步調整: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3、列強加緊瓜分世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東西方差距進一步擴大4、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量對格局發生改變;列強爭奪與沖突加劇5、無產階級壯大,工運逐漸走向高潮 。
『伍』 近代科學革命的巨大的作用是什麼
近代科學革命的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近代科學革命的在新的科學理論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技術,新的生產工具並發明了新的工藝,從而使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2、科學革命所孕育的科學新思想、新科學思維方式和新的科學精神作為巨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地影響著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文化進步。
3、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科學革命常常是社會革命的先驅。科學革命是最先出現的一場革命,之後才有了其他政治經濟領域的革命和改革。
『陸』 科學革命的意義是什麼
1、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
2、促進了思想解放
3、推動了海外貿易及殖民擴張,世界整體性加強
4、客觀上帶動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柒』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和意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電力部門:電動機、發電機、電燈、電車等電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交通部門:飛機、內燃機、汽車
化學工業:炸葯、無煙火葯、塑料、人造纖維、燃料
鋼鐵領域:新的煉鋼法
通信領域:電話、有線電報的改進、無線電報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積極影響:
1、生產力的發展帶動經濟迅速發展
2、城市化加速
3、大型企業迅速發展、形成壟斷組織帝國主義時期
4、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
5、重工業超過了輕工業
6、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拓展和完善
7、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消極影響:
1、對環境造成污染
2、貧富差距拉大
3、引起社會的動盪不安
4、資源過度浪費
拓展資料
①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特點的對比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因():資本主義的開放性和擴張性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方式: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商品輸出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本輸出。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積極影響:
1、促進世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
2、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3、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
4、客觀上促進了落後地區的進步
5、世界經濟體制的形成
消極影響:
1、世界市場中歐美列強占據主導地位,亞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處於附庸地位
2、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合理。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評價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及意義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縮短了知識變為財富的的過程,各種科技之間相互滲透,一種科技的的革命引起好幾種科技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
『玖』 具有科學革命意義的理論是
日心說、進化論、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相對論的時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