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博士後發表的一篇論文有時都趕不上你說出的一句從生活中獲得的感悟,為什麼
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㈡ 什麼是博士後出站不出行不行
博士後出站指:博士後達到設站單位出站要求或工作期滿時辦理按相關手續離開設站單位,博士後研究人員工作期滿必須出站。
博士後人員出站申請人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工作期滿。具體時間為博士後人員與設站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工作協議)中約定的時間,在站時間一般為2—4年,總在站時間(含多次進站)不得超過6年;
2、達到設站單位出站要求,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通過設站單位出站考核,設站單位同意出站。
博士後研究人員工作期滿必須出站,或者轉到另一個設站單位從事博士後研究人員(即做二站博士後,政策只允許做兩站博士後)。
(2)博士後沒成果擴展閱讀:
博士後出站的相關事項:
1、出站博士後研究人員及退站人員的職務工資標准。出站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第一或第二站工作期滿分配工作後,在接受單位未聘任其正式專業技術職務前,其職務工資標准仍按在站期間的標准確定,聘任正式專業技術職務後,按所聘職務確定相應的職務工資標准。
2、博士後研究人員工作期滿出站,除了有在職協議的以外,其就業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
3、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設站單位可以根據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期間的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工作成果,在出站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博士後研究人員評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㈢ 生物博士後,沒有突出成果,怎麼辦
本來可以隨便說一些職業的。 你都讀到博士了,對你的專業領域還是沒有概念,對自己還是沒定位……要麼改行,學生物的很多都改行了;有的崗位是不需要突破性成果的
㈣ 博士與博士後有什麼區別
博士和博士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二者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其中博士是學位名稱,而博士後是職位名稱。
博士是一個學位稱呼,標志一個人具備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
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同等學力,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具備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或學力是博士學位的核心內涵,也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最本質特徵。
博士後這一名稱起源於1876年,當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設立了一項研究基金,用以資助優秀的青年學者在較好的研究條件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因為在獲取該項資助的二十人中有四人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因此被稱之為博士後。
㈤ 博士後是怎麼回事
博士是博學之士,按古代的講法,已經算得上「國子」、「國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學位,就應當懂得以品德和才藝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財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為販夫計,逞匹夫勇。博士後當然要比博士強。博士後是一個高級研究職位。獲得這個職位,就是要繼續在學問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後,關鍵是注意一個「後」字。這里談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第一,在選題上,博士後要注意和博士階段的連續性。博士後研究是博士論文的「後研究」,所以,在選題的時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爐灶,而要以博士期間的研究為背景,就某一個問題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學貴在精專,這樣容易出學問,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時候,所在的項目里有一個成員50多歲了,據說此生已經斷斷續續在幾個學校做過好幾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題目都變化不大,但導師仍然認為有繼續做的價值。現在,我們有些人選擇了很好的題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畢業了或者發表了就「拉倒」了,這是很大的浪費。
第二,在水準上,博士後必須高於博士。在有的國家,如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人,不過是某個比較高級的研究項目的成員,有的還不一定獲得了博士學位,還有些是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導師申請到一筆經費,就設立博士後項目,根據課題需要和項目預算來選人。錢花光了,項目就撤了。在我國,博士後制度不僅比較正規,而且「國家化」了。國家人事部設有專門的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計劃內的博士後還由國家發工資、給房子。博士後出站以後,一些單位給的待遇也高於博士。博士後儼然成了一種頭銜,一種級別。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後研究報告一定得比博士論文強。從這幾年的情況看,有的博士後在站期間做的研究同他們在博士期間做的研究相比,的確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卻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鬆了自己,退步了。為了促進博士後研究質量的提高,我們開始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文叢》,現在出了第一卷,以後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後,都要把研究報告的精華部分,以五萬字的篇幅,編入文叢,這既是對自己的一個學術交代,也是接受學界的檢驗,接受社會的監督。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後是學者,不再是學生。根據國家的有關條例,《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暫行規定》有一條,把博士後「視為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什麼是「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剛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辭中強調法學研究所是「國家隊」,希望大家珍惜這個榮譽。我想,倘若「國家隊」的稱號立得住,它的成員就應該像體育比賽里的國家隊成員那樣,至少在某個領域或項目上始終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至少是前三名吧,否則,在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學所做博士後,應當增強作為學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夠把博士階段所在學校的好校風、導師們的好學識和好學風,帶到這里來,和法學所的導師們、同仁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㈥ 問一下博士後難畢業嗎
說的不太客氣點,你根本不是什麼博士畢業,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指獲准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只是一種工作經歷
㈦ 博士後是不是沒有研究課題的博士這種說法對嗎
1、什麼是博士後制度?
我國的博士後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由著名的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先生倡議,並借鑒了國外博士後制度和培養年輕高級人才的經驗,於1985年開始實行的,目的是吸引、培養和使用高層次優秀人才。
博士後制度是指在國內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或大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留學人員創業園和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里設置一些特殊職位,挑選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人員到這里,在規定的期限內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2、什麼是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指在高等學校或科研院所的某個一級學科範圍內,經批准設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組織。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的區域機構內,經批准可以招收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
3、博士後研究人員指什麼?
博士後研究人員是指經批准並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注冊,在流動站或工作站里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的人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博士後」表明的是一種經歷。博士是最高學位,不能把「博士後」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級的學位,對博士後研究人員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義的學位稱號,同時「博士後」也不是專業技術或行政職務。
2、博士後研究人員主要從事科學研究,而這種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開拓、創新性質。
3、博士後研究人員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而不再是學生。他們在博士後研究期間要與其他正式職工一樣計算工齡,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待遇外,還享受同本單位正式職工一樣的各種待遇。
4、對設站單位來講,博士後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員,不列入正式編制,工作期滿後必須流動出站,在其獲得固定工作崗位前,實際上處於流動狀態。
㈧ 博士後,碩士後是大學畢業後再上幾年呢
碩士沒有後,只有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就可以考,學制2.5—3年。博士一般也是三年左右,至於博士後那就不是幾年的事了,得看你研究出啥成果了。
㈨ 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歸屬怎麼解決或者個人和單位協商決定
如果是在單位發生的且跟工作有關,研究成果歸屬單位,個人有署名權。
如果是業余時間的研究和單位工作內容無關,成果歸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