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分層教學成果

分層教學成果

發布時間:2021-04-30 11:06:08

⑴ 分層教學的國內外分層教學的研究概況

20世紀初分層教學被引入學校教學以來,將班級進行分層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徵.從1916年開始,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大量展開.分層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經歷了一個"馬鞍型"的發展過程.
分層教學最先出現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面對著大量移民兒童的湧入,為了教育這些背景各異的新生,教育官員認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他們進行分類(分層).到50年代,英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在將學生根據能力分到不同的層,並且始終待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加強了種族間的不平等,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平等的區別對待的方法,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而對"高能兒童"則給予特殊照顧,助長了他們自高自大的驕傲習氣.同時,由於分層,使得學生之間的隔閡加深了,易造成社會矛盾,是一種不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由此,分層教學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對教育制度進行抨擊和反思,產生了要加速培養"尖端人才(精英)"的緊迫感,從而恢復了對分層教學的重視,並開展了再實驗,再研究,現評價,形成了對分層教學新的研究高潮.經過再研究,教育家們發展兒童之間智力和能力客觀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業化國家高度社會分工需要各式各樣具有不同能力,資格和水平的人才.據調查發現,60年代中期,英國的小學存在96%的教師都在分層後的班級里教書.法國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級進行分層次,開設向職業教育分流的技術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呈現出兩大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持贊成的態度,認為教師對分層後的同質班級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產生積極的效果.另一種是持反對態度,認為分層教學對差生不公平,認為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於美國政府對精英人才和學術成就的重視,大部分學校重新回到分層教學的實踐當中.據美國1993年的一項調查中顯示,86%的公立中學仍在實施分層教學,只不過方法上有所調整.根據現有的研究,至今對於分層教學是好是壞的問題仍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結論.不同教學目的價值觀使得人們對分層教學的評價有贊有貶.
美國的"分層教學"與"小班化"教學,"主體教育""賞識教育"相結合,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國外,分層教學的形式多樣,有基礎班,提高班等,並形成走班的選修制.但是中國的學校多數是大班額超負荷教學,盲目地照搬國外的分層教學模式確實行不通.因此,在中國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值得探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國內各省市都有學校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子.各地在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都總結出了不少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教育實驗取得顯著的效果,在當時造成很大的影響.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實驗.1993年福州八中英語學科的教育實驗,平行分班,分層授課,大面積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東莞塘夏理工學校1999年實施以升學和就業進行分層的教學實踐,連續兩年都有170多名畢業生通過高職和普高高考.青島經濟職業學校2001年在英語,數學兩學科實施"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管理,效果顯著.(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東威海第二職業中學在2001級學生數學,英語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將數學,英語都分為A,B兩個層次,變原來固定的班級授課制為固定班級授課制+流動的A,B兩個層次教學制.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英語平均分差異不顯著,但優秀率明顯高於入學時;雖然A層(中差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許多,但是A層次教學壓力很大.
沈陽市8所職業學校自2000~2005年進行了英語分層次教學,對A,B,C層的學生分別進行探索性教學,提高性教學和補償性教學.實驗顯示成績越好的學生進步越快,各層次學生在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在2002~2003年對四個B班(分A,B層)進行實驗,通過對課型,教材組合,課堂活動,課外學習要求,評估標准等進行個性化設計並實施,大大地提高B層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效率.
北京外貿學校在2003級的英語教學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其弊大於利,C層學生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建議用班內分層制.
溫州教師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對2003級高一新生進行英語分層,探索利與弊,實驗結果顯示:分層有利於中高層次學生提高積極性和增強自信心,但對於成績處於低層次的學生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90年代末以來,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紛紛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有的針對所有課程實施分層教學,也有針對某一門學科的分層教學,特別是英語科.十幾年來,中職校內進行的分層教學試驗,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已提供了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依據.
許多教育網頁中刊登有關"分層教學"方面的文章,如劉樹仁的《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蔣國平的《職業學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探析》,程桂勤的《關於分層英語教學的報告》,劉少娟等的《突出主體地位 嘗試分層推進——英語,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和實踐》等.雖然分層教學的研究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很多專家曾經對此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層教學的概念,並對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國期刊網中關鍵詞"技工學校英語分層教學"的連接沒有,網路中搜尋也沒有,這說明分層教學在技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極少.雖然分層教學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而且以走班分層教學的形式居多,但這些方案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操作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從技工學校的角度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⑵ 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的實踐意義 】:
(一)能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
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層」而教,因此能使教學內容較好的適合每個學生的要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可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對於優等生,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對於學習困難生。可以從進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著手,激發學習熱情,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從而使他們對本學科學習產生興趣,達到逐步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二)可以使學科學習成績評價更加合理化
不分層教學,所有學生一張試卷,成績按由高到低排序,往往給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分層教學,各層次學生可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和評價工具,比如對低層次學生可採用過程性評價,使學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激發學習內驅力,以得到成功體驗,使自己產生成就感,為進一步學習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又如,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採用個體相對評價,以評價學生自身近階段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三)可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出色,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由於分層教學可使學習水平相差不大的學生在―個層次中學習,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學習條件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條件准備教案。由於事先對學生的了解,老師可以盡量考慮給同一個層次內的學生准備學習內容,而不用再像分層前那樣要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以致增加了注意力的分散程度,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由於這種分層教學模式,使得同―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水平基本相當,因此老師在講課時不必重復講授同一個知識點。不用再像分層前,老師既要照顧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還要照顧學習困難學生。

(四)可給學生一個奮斗的「階梯」
由於分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會產生許多不同的想法。對於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他們被分在一層,也就是原來班內的優等生都聚在一起,高手雲集,而且這部分學生自尊心、爭勝心特別強,都不甘示弱,因此學習更富有競爭力。俗話說,下棋要找高手,就是這個道理。分到低層次的學生,看到分在前面的同學,意識到自己的差距,會奮起直追,努力趕上成績優異的同學。這樣你追我趕,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分層教學對於學生有一個很好的警示作用。

⑶ 分層教學有哪些有名的人做了哪些研究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⑷ 如何解決分層教學所帶來的危害

分層次教學就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分為不同的群體,實施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好多學校把學生根據學習成績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不利於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正確認識分層次教學,拋棄錯誤的政績觀,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

⑸ 如何做好分層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詳細

袈羅肈節螃 羄膀蕆蠆羃節芀薅肂羂蒅 蒁肂肄羋螿肁膆蒄蚆肀荿 芇螞聿肈薂薈肈膁蒞袇肇 芃薀螃肆蒞莃蠆膆肅蕿薅 螂膇莁蒁螁芀薇衿螿聿莀 螅螿膂蚅蟻蝿芄蒈薇螈莆 芁褘螇肆蒆螂褘膈艿蚈裊 芁蒅薄襖羀芇蒀襖膂蒃袈 袃芅莆螄袂莇薁蝕袁肇莄 薆袀腿蕿蒂罿芁莂螁羈羈 薈蚇羈肅莁薃羇芆薆蕿羆 莈葿袈羅肈節螃羄膀蕆蠆 羃節芀薅肂羂蒅蒁肂肄羋 螿肁膆蒄蚆肀荿芇螞聿肈 薂薈肈膁蒞袇肇芃薀螃肆 蒞莃蠆膆肅蕿薅螂膇莁蒁 螁芀薇衿螿聿莀螅螿膂蚅 蟻蝿芄蒈薇螈莆芁褘螇 肆蒆螂褘膈艿蚈裊芁蒅薄 襖羀芇蒀襖膂蒃袈袃芅莆 螄袂莇薁蝕袁肇莄薆袀腿 蕿蒂罿芁莂螁羈羈薈蚇羈 肅莁薃羇芆薆蕿羆莈葿袈 羅肈節螃羄膀蕆蠆羃節芀 薅肂羂蒅蒁肂肄羋螿肁膆 蒄蚆肀荿芇螞聿肈薂薈肈 膁蒞袇肇芃薀螃肆蒞莃蠆 膆肅蕿薅螂膇莁蒁螁芀薇 衿螿聿莀螅螿膂蚅蟻蝿芄 蒈薇螈莆芁褘螇肆蒆螂褘 膈艿蚈裊芁蒅薄襖羀芇蒀 襖膂蒃袈袃芅莆螄袂莇薁 蝕袁肇莄薆袀腿蕿蒂罿芁 莂螁羈羈薈蚇羈肅莁薃羇 芆薆蕿羆莈葿袈羅肈節螃 羄膀蕆蠆羃節芀薅肂羂蒅 蒁肂肄羋螿肁膆蒄蚆肀 如何做好分層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分層次教學源於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以馬克思關於人全面和諧發展的理論和我國現行教育方針為依據,以布盧姆的目標教學思想和現代教學中非同步教學理論為參考。 1、因材施教理論 現代教育學對因材施教的涵義的解釋是: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根據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長、性格、原有基礎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於不同的教育。分層次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 2、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了一定的學習條件,95%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發展。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一定的「嘗試」學習的條件,實現「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教學與智力發展關系的新思路——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主要觀點是指每個學生都存在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一是潛在水平(學生尚未達到但經過教師引導就可以達到),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師在了解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最近發展區後,再利用學生兩種水平之間的矛盾來組織教學,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續的促進學生的發展,以成功來激勵他們,發揮求知的「內驅力」,提高班級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完全有可能。 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學原則,認為教師必須提供不同層次的交流,使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交流。分層次教學正好提供不同層次的交流機會。 綜上所述,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教學、分類指導,較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標志。我們現在所在的農村小學中留守兒童多,由於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方法不當、缺乏克服學習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長期學習困難所造成的學習興趣銳減甚至厭學情緒的膨脹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相當數量的學生成為學習困難學生,即所說的「差生」。 在十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一直在摸索著怎樣才能較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我的一些體會: 在教學管理與教學實踐中,如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從現有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為達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個體學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效果,只有實施「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 一、調整好教學內容 備課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都應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如針對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課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生智能的差異,在課堂提問、例題講解、鞏固練習上有區別,所要求的思維程度不同,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補差」。 二、改變授課形式 要盡量保證在同一節課內既有面向全體的「合」環節,又有兼顧優、差生的「分」環節。這樣教學過程能自然地融進預習、新授、質疑、輔導、鞏固、小結的正常教學程序,從而較好地解決好、中、差各層次間的動靜支配的矛盾。從而有效提高課堂40 分鍾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設置作業 課內作業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統一標准,統一要求,以面向中等學生為主,同時差生經過努力也能完成。課外作業則分層設計。一是根據優生學習水平和教材內容,設計要求較高、難度較大的題目,拔尖提高;二是根據中等生狀況,以鞏固所學知識為目的,設計相應的習題;三是根據差生的學習水平和教材內容,適當放緩坡度,將難度較大的練習分解或給予具體提示,這樣,既能緩和差生學習困難的狀況,切實減輕差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 四、輔導方式的多樣性 一方面應側重於完成階段性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差生可採取個別輔導的方法,輔導內容從最低點開始,對中等生可採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長補短,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對優生除給予較多的獨立思考和個別點撥外,可通過成立興趣小組,組織參加各種學科競賽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輔導內容主要是拓寬、加深,以可接受為原則,可適當超出教材教學要求,主要培養其思維、想像、創造的能力。 五、考試和考核 考試、考核也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實行分類考查。每份試卷可包括基本題、提高題和深化題三大類。基本題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提高題供差生選做,中等生和優生必做;深化題供中等生選做,優生必做。三類題的比例可以為基本題佔85%,提高題佔10%,深化題佔5%。分類考查後,要根據考查的不同結果,及時採用不同的矯正措施,對沒有過關的學生,除通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幫學小組等方法進行幫助外,還要組織平行檢測,對在平行檢測中達標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確保各類學生都能達到各層次的教學目標。 六、改進評價方法 評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應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學習有困難、自卑感強的學生,要多給予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逐漸消除自卑;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採用激勵評價,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不甘落後,積極向上;對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採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更加努力拚搏。

⑹ 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對有差異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實行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訓練、不同的評價等方式,使每個學生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教學與當代科技迅猛發展的現狀相適應,與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與人的心理發展規律相適應,與人的智力和認知發展規律相適應教學模式。那麼怎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呢?
一、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突出學生主體意識
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渠道,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了解他們的學習技能、智力因素、學習品質、學習興趣等。掌握這些後,對學生進行分類,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各種愛好。在教學中,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所有學生,在學習成績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能找到自己的愛好,發揮學生個性特長。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樂觀的對待每個學生的發展,樹立學生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觀念。
二、明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構建不同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每個學生的發展為理念,合理的構建教學內容,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要改變傳統的「統一的綱性」標准,對那些基礎差的學生,要實施先淺後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將教材劃成不同層次,構建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去完成。對學生的分層要求,不僅要從量上去區分,也要從難度和綜合度上區分。對那些難度較大、跨度較大的內容不作過分的要求。對接受能力差點的學生,不要立即要求他們做綜合的訓練。切忌在教學中犯急於求成的錯誤,因為那樣不但提高不了教學效率,反而會喪失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分層次教學時,我們要從備課階段做起,將教學時間、教學要求、教學方法等各個環節都要進行充分考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於同一個知識點,要設計出不同的提問和要求,要做到針對性,在面向全體的時候,照顧個別。努力做到雖然分層但不散,盡管面向整體,但不死板。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根據課堂上的情況,隨時做好調控,將因材施教自然的融合到預習、提問、練習、輔導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四、明確練習設計策略、實施分層次輔導
在實施分層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分類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對於較高層次的,要求高點;對於中等生,要適當減低難度,或者將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對於基礎不好的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問題,逐步提高練習的難度,這樣就能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全面的發展每個學生。課後輔導,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抓好課後輔導,對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幫助很大。在實施分層教學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在具體的教學輔導中,我們不能採取補課等增加學生負擔的形式來進行。而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類輔導的方法來進行。對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輔導的內容側重於對所學知識的拓寬、加深上;對於學習成績欠缺的學生,輔導的內容側重於掌握學習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對於中等成績的學生,輔導的內容側重放在培養他們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上。通過不同形式的輔導,力爭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進步。
五、採取多種形式的考查與評價
對學生進行考查與評價,目的在於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只用試卷考試的方式。如果只用試卷進行考查,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永遠比那些基礎差的學生考的分數多,這樣就不利於調動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他們經過幾次努力,仍然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遠遠落後時,就會喪失學習信心。因此,我們要在具體考查、評價學生的時候,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如課堂中的表現、是否善於提出問題、完成作業情況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查和評價。努力通過考查與評價,讓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⑺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簡介
所謂的分層教學,比較集中地被強調了幾點: 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 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綜合各家觀點,分層教學在西方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學實行,有些學校在小學高年級實行。 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1.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
編輯本段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
(又稱「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法:①了解差異,分類建組。②針對差異,分類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④階段考查,分類考核。⑤發展性評價,不斷提高。
分層走班模式
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課摸底結果,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暫稱之為A、B、C、D教學班)。「走班」並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這些文化課的時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走班」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它的特點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
戶外分層教學
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
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
知識與能力的分層教學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先選擇相應的學習層次,然後根據努力的情況及後續學習的現狀,再進行學期末的層次調整。這一形式參照了國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在認識社會及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條件與階段目標科學地聯系在一起,更有利於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學上,此模式同時配合有「分層測試卡」(即分層目標練習冊),由於「分層測試卡」是在承認人的發展有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多層次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應有的肯定。實施這一評價手段,對測試內容應當重在對當堂所學內容的檢測(只要認真聽就可達標),注意對學生新舊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的檢驗,較高層次的學生則側重於創造能力和檢測(要求動腦筋,有創新精神)。 分班教學
「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分層。它基於網路的「個別化」教學,關鍵是設計適合各類學生,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利用網路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於計算機資料庫儲存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5.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6.定向培養目標分層模式
這種模式多限於職業教育。指按照學生的畢業去向分層分班教學。具體做法是:入學時進行摸底調查,既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學生對就業與升學的選擇,在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同時,也反饋學生自身的學業情況,正確定位。然後,以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為依據,分成兩個層次,升學班與就業班。兩個班的主要文化課安排同樣的教材、同樣的進度,只是教學的目標和知識的難度有區別,升學班更注重應試能力的訓練,就業班則突出文化知識與職業實踐的結合。當二年級學生參加水平測試並合格後,學校又給學生提供第2次選擇,升學班進一步強化文化課與主要專業課,而就業班則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 分層依據:以美國部分州為例,主要依據智力測驗分數、學習成就、教師意見和家長意見決定分層。 分層范圍:通常在主要科目實行分層,如數學、英語、科學、社會。 分層管理:一般實行彈性機制,分層不是固定的,每學期或每學年要進行調整,層次變化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如進步顯著就可以上調,學習吃力則可以下調。 因為是按照科目分組,實際上所有科目都在A組或所有科目都在D組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層次的組中學習。 分層教學的優點是,由於增加了智力測驗和成績作為依據,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更加便利。由於不同科目各自分組,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學生的興趣和差異。 [1]分層教學的缺點是在管理上比較復雜
編輯本段國內外分層教學的研究概況
20世紀初分層教學被引入學校教學以來,將班級進行分層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徵.從1916年開始,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大量展開.分層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經歷了一個"馬鞍型"的發展過程. 分層教學最先出現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面對著大量移民兒童的湧入,為了教育這些背景各異的新生,教育官員認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他們進行分類(分層).到50年代,英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在將學生根據能力分到不同的層,並且始終待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加強了種族間的不平等,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平等的區別對待的方法,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而對"高能兒童"則給予特殊照顧,助長了他們自高自大的驕傲習氣.同時,由於分層,使得學生之間的隔閡加深了,易造成社會矛盾,是一種不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由此,分層教學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對教育制度進行抨擊和反思,產生了要加速培養"尖端人才(精英)"的緊迫感,從而恢復了對分層教學的重視,並開展了再實驗,再研究,現評價,形成了對分層教學新的研究高潮.經過再研究,教育家們發展兒童之間智力和能力客觀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業化國家高度社會分工需要各式各樣具有不同能力,資格和水平的人才.據調查發現,60年代中期,英國的小學存在96%的教師都在分層後的班級里教書.法國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級進行分層次,開設向職業教育分流的技術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呈現出兩大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持贊成的態度,認為教師對分層後的同質班級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產生積極的效果.另一種是持反對態度,認為分層教學對差生不公平,認為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於美國政府對精英人才和學術成就的重視,大部分學校重新回到分層教學的實踐當中.據美國1993年的一項調查中顯示,86%的公立中學仍在實施分層教學,只不過方法上有所調整.根據現有的研究,至今對於分層教學是好是壞的問題仍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結論.不同教學目的價值觀使得人們對分層教學的評價有贊有貶. 美國的"分層教學"與"小班化"教學,"主體教育""賞識教育"相結合,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國外,分層教學的形式多樣,有基礎班,提高班等,並形成走班的選修制.但是我國的學校多數是大班額超負荷教學,盲目地照搬國外的分層教學模式確實行不通.因此,在中國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值得探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國內各省市都有學校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子.各地在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都總結出了不少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教育實驗取得顯著的效果,在當時造成很大的影響.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實驗.1993年福州八中英語學科的教育實驗,平行分班,分層授課,大面積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東莞塘夏理工學校1999年實施以升學和就業進行分層的教學實踐,連續兩年都有170多名畢業生通過高職和普高高考.青島經濟職業學校2001年在英語,數學兩學科實施"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管理,效果顯著.(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東威海第二職業中學在2001級學生數學,英語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將數學,英語都分為A,B兩個層次,變原來固定的班級授課制為固定班級授課制+流動的A,B兩個層次教學制.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英語平均分差異不顯著,但優秀率明顯高於入學時;雖然A層(中差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許多,但是A層次教學壓力很大. 沈陽市8所職業學校自2000~2005年進行了英語分層次教學,對A,B,C層的學生分別進行探索性教學,提高性教學和補償性教學.實驗顯示成績越好的學生進步越快,各層次學生在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在2002~2003年對四個B班(分A,B層)進行實驗,通過對課型,教材組合,課堂活動,課外學習要求,評估標准等進行個性化設計並實施,大大地提高B層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效率. 北京外貿學校在2003級的英語教學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其弊大於利,C層學生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建議用班內分層制. 溫州教師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對2003級高一新生進行英語分層,探索利與弊,實驗結果顯示:分層有利於中高層次學生提高積極性和增強自信心,但對於成績處於低層次的學生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90年代末以來,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紛紛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有的針對所有課程實施分層教學,也有針對某一門學科的分層教學,特別是英語科.十幾年來,中職校內進行的分層教學試驗,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已提供了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依據. 許多教育網頁中刊登有關"分層教學"方面的文章,如劉樹仁的《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蔣國平的《職業學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探析》,程桂勤的《關於分層英語教學的報告》,劉少娟等的《突出主體地位 嘗試分層推進——英語,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和實踐》等.雖然分層教學的研究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很多專家曾經對此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層教學的概念,並對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國期刊網中關鍵詞"技工學校英語分層教學"的連接沒有,網路中搜尋也沒有,這說明分層教學在技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極少.雖然分層教學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而且以走班分層教學的形式居多,但這些方案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操作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從技工學校的角度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⑻ 分層教學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分層教學主要有: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實施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分層教學的簡介

分層教學,比較集中地被強調了幾點:
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 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
分層教學在西方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學實行,有些學校在小學高年級實行。

閱讀全文

與分層教學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