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長安大學學術成果認定

長安大學學術成果認定

發布時間:2021-04-30 06:37:36

1. 長安大學研究生學術論文集cnki可見刊嗎

這個就要看你發的期刊是什麼的了

2. 沈家祥的學術成果

氯黴素研究
氯黴素是40年代繼青黴素、鏈黴素、金黴素之後,第四個得到臨床應用的抗生素,它對革蘭氏陰性菌和立克支體有突出療效。沈家祥和同事利用庫房裡僅存的一小瓶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對硝基甲苯為起始原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十餘步反應,打通了氯黴素混旋體的合成路線。
1952年3月8日,他接受了發展氯黴素工業生產的任務。他大膽制訂了通過對硝基乙苯合成關鍵中間體對硝基苯乙酮的方案。首先,他們從苯和乙烯來製取乙苯。而乙烯是從酒精脫水獲得的;為了使酒精脫水,沈家祥自己指導工人做催化劑,自己設計了催化用的管狀電爐。乙苯進行硝化後,分離鄰位和對位硝基乙苯所用的減壓分鎦全套裝置也是沈家祥設計並繪圖交工廠製作的。由於採用了沈家祥設計的新型分餾裝置,分離效果極好。但在得到了對硝基乙苯單體之後,把它氧化為對硝基苯乙酮的可行方法在當時也還是個未知數。當第一次放大分餾硝基乙苯時發生爆炸,他們不是因此退卻,而是通過分析研究,認定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酚類副產物是爆炸的起因,於是在蒸餾前增加了鹼水洗滌的措施,很快解決了問題。
從1952年4月份開始,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打通了這條新工藝路線,得到了混旋氯黴素樣品,為下一步氯(合)黴素的順利投產奠定了基礎。從實際情況出發,當時他們沒有等待光學異構體分拆工藝的成熟就決定以混旋體(療效為氯黴素之半)先行投產,定名為「合黴素」。沈家祥接著負責年產量為6噸的車間的設計和施工,並使它於1955年4月正式投產。一個復雜的化學合成方法的開發,一切從原料開始,包括建立全新的氧化反應,到車間投產,整個歷程不過化了3年功夫,這個速度應該說是難得的。
1955年夏天,他對氯黴素的合成工藝又進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改造。他們在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都陸續發表在《葯學學報》上。這個氯黴素生產新流程(包括後來操作上的改進和提高),竟經受住了30多年的時間考驗,迄今仍然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生產流程。
此外,他在東北制葯總廠期間,還組織指導了環絲氨酸、眠爾通、乳清酸、甲苯磺醯丁脲等多種新產品的研製和開發。
甾體激素類合成
1949年,發現了可的松的強大消炎作用及黃體激素的口服抗排卵作用以後,國際上掀起了對副腎皮質激素和19-去甲甾體化合物合成研究的高潮。沈家祥帶領他在原化工部北京醫葯工業研究院的同事們進入了這一全新的領域。首先,他請教了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黃鳴龍教授。當時,黃先生提出的可的松七步合成法已在上海取得成功。為此,沈家祥採取了另闢蹊徑的方針,以氫化可的松的微生物合成為重點開展工作。他們先是吸取可的松七步合成法中的經驗,簡化Reichstein物質S的半合成方法;同時,又參加了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合作,尋找到能上11β-羥基的梨頭黴菌株,得到40%產率的11-β羥化產物,即氫化可的松,並把這一成果迅速在天津制葯廠投入生產。他在這一領域內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領導完成了地塞米松的合成研究。
1969年冬,他完成了18-甲基三烯高諾酮這樣一個工作量較大的全合成研究。從1973年起,他負責前列腺素類葯物PGF2α的全合成研究。

3. 長安大學科研費報銷有期限

長安大學科研費報銷,
當然有期限。
相關信息,
可嘗試詢問學校財務處。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4. 如何認定國家級 省級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獎的級別,應當看該獎項是由哪裡頒發的。

(一)國家級獎: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獎項。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級四大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二)部級獎:指以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部級自然科學獎;部級技術發明獎;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全國性的各類基金獎,經認定後可視為相當於部級獎。已經認定過的獎項如:霍英東基金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孫冶方研究基金會、吳玉章研究基金會、陶行知研究基金會、錢端升基金會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獎。

(三)省(市)級獎:指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省(市)級自然科學獎;省(市)級技術發明獎;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以上獎項的頒獎文件和獲獎證書有國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級以上政府或政府機關頒發的獎項。

(4)長安大學學術成果認定擴展閱讀:

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課題)認定范圍

1、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

2、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公安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安全部、軍隊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學會)且具有國家獎推薦資格的科學技術獎等。

3、人文社科省部級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優秀成果獎、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頒發的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獎等。

鑒定組織

鑒定由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組織鑒定單位)負責組織。必要時可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者委託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

5. 李雲峰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學術專著/李雲峰[長安大學教授]

1.黃土滲透性與空隙性關系的研究,地質出版社,1994.10出版,單獨撰寫。
2.引黃回灌研究,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9 出版,李雲峰,鄭書彥,田春聲,楊勤榮。
3.關中盆地環境水文地質問題,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7出版,田春聲,李雲峰,鄭書彥,鄭西來,王麗艷。
4.地下水系統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研究,陝西省新聞出版局,1996.3 出版,田春聲,李雲峰,鄭書彥,吳耀國。

研究領域/李雲峰[長安大學教授]

水文地質,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水文水資源,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

學術兼職/李雲峰[長安大學教授]

陝西省水利學會理事,
陝西省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西安水資源學會副理事長,
西安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西安地球環境保護事業研究促進會副會長,
國土資源部礦產儲量評估師,
水利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評審專家,
水利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評審專家,
陝西省國土資源評審事務專家系統專家,
西安市地熱專家組專家。

學術及科研成果
先後參加或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各類重點、縱向、橫向科研項目30多項

發表學術論文89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4篇:
1.准葛爾盆地南緣中段的地下水資源,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85,第2期, 李雲峰,p95-101.
2.陝西富平石川河谷發育特徵及其水文地質問題,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81,第2期,吳在寶,李雲峰,p80-87.
3.富平地下水庫人工回灌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1985,第1期,吳在寶,李雲峰,p4-6.
4.地下水臨界深度及其測定方法討論,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88,第3期,李雲峰,p100-105.
5.利用水銀測孔資料分析洛川塬黃土層透水的最小孔徑,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0,第1期,李雲峰,p75-81.
6.用顯微圖象微機定量分析成果研究洛川黃土孔隙,勘察科學技術,1990,第3期,李雲峰,p6-9.
7.洛川黃土孔隙性模糊聚類分析,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0,第4期,李雲峰,p38-42;(被西安市科協評為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8.洛川黃土地層滲透性與孔隙性的關系,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1,第2期,李雲峰,p60-64.
9.孔隙是影響黃土地層導水性的主導因素,勘察科學技術,1991,第1期,李雲峰,p25-28,(被西安市科協評為三等優秀學術論文)。
10.用層次分析法決策地下水庫回灌方案的排序問題,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2第2期,李雲峰,王文科,李志剛,王希寧,p51-56;(被西安市科協評為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11.左乘轉置矩陣法建立濟南市岩溶水多元隨機模型,勘察科學技術,1992第4期,第一作者,p13-16.
12.用系統聚類分析法對洛川黃土孔隙性進行分類研究,勘察科學技術,1992第4期,李雲峰,p25-27.
13.利用微機測孔資料探討黃土地下水的幾個問題,載《地質礦產部環境地質研究實驗室1990.1991年報》,地震出版社,1992年6月,李雲峰,p66-70.
14.藉助同位素方法研究地下水,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3年10月,李雲峰,p55-59.
15.中小流域水資源合理調蓄問題,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3年10月,楊成田,李雲峰(執筆人),p1-5.
16.地下水人工回灌淤積的室內試驗研究,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3年10月,鄭書彥,李雲峰,王文科,p46-49.
17.灰色GM(1,1)模型研究關中灌區地下水位變化規律,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3第4期,李雲峰,田春聲,p156-160,(被西安市科協評為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18.用放射性同位素氚研究洛川塬潛水的年齡,天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李雲峰;(被西安市科協評為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19.用系統分析法認識洛川黃土地下水的特徵,載《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的系統思維》,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李雲峰,p66-70.
20.利用氫氧同位素研究本鋼鄭家水源地地下水的形成,勘察科學技術,1994第3期,李雲峰,田春聲,吳耀國,p38-40.
21.在水文地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利用電算技術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高教研究,1994第1期,李雲峰,p66-67.
22.大交盆地地下水位動態分析及預報,勘察科學技術,1995第1期,李雲峰,p25-28.
23.用理論計算代替互阻孔抽水試驗研究α—γ關系,陝西水利,1995年12月,李雲峰,p36-37.
24.溫度對地熱水PH值影響的分析與計算,勘察科學技術,1995第4期,錢會,李雲峰,p3-7.
25.本鋼鄭家屯潛水含水層彌散試驗研究,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5第1期,吳耀國,田春聲,李雲峰,p56-59.
26.二維地下水動力彌散參數確定的優選法,勘察科學技術,1996第2期,吳耀國,沈照理鍾左新,田春聲,李雲峰,p14-16.
27.黃河床面介質顆粒級配與滲透系數關系的研究,載《走向二十一世紀環境地學問題研究論文集》,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年7月,李雲峰,李俊亭,李建文,p225-228.
28.本鋼鄭家水源地環境影響評價水文地質試驗研究,載《走向二十一世紀環境地學問題研究論文集》,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年7月,田春聲,李雲峰,吳耀國,鄭書彥,鄭西來,p256-261.(被評為陝西省第五屆自然科學三等優秀學術論文)
29.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Groundwater Artificial Recharge from High-Sediment Load Water,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展講論文,1996年8月,Li Yunfeng,Zheng Shuyang,Wang Wenke,Tian Chunsheng and Li Jianwen,p303.
30.Hydrogeologlcal Test and Research for Envl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Benxi Zhengjia Headwater Site,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展講論文,1996年8月,Tian Chunsheng, Li Yunfeng,Wu Yaoguo and Zheng Shuyang,p283.
31.A Study on Huanghe River Seepage Window to Groundwater,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交流論文,1996年8月, Li Yunfeng,Li Junting and Li Jianwen,p314.
32.Discussion o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of groundwater System,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交流論文,1996年8月,Tian Chunsheng, Li Yunfeng, Zheng Shuyang,Guo Jianqing and Song Guohui,p263.
33.稠油熱采注入水對儲層岩石化學破壞作用的研究,油田化學,1996第1期,李雲峰,錢會,p40-43.
34.試論地下水系統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地球學報,1996年6月,田春聲,李雲峰,鄭書彥,鄭西來,郭建青,p195-199.
35.蒸汽吞吐稠油井注入和采出水中化學組分存在形式及其含量的計算,油田化學,1997第1期,李雲峰,錢會,p36-41.(被《中國石化文摘》收錄)
36.蒸汽吞吐稠油儲層礦物溶蝕量和沉澱量的計算,油田化學,1997第2期,李雲峰,錢會,p143-147.
37.降雨補給潛水的滯後分配,勘察科學技術,1997第3期,李雲峰,p22-25.
38.粘性土空隙分布改變的水文地質效應,載《地質工程與水資源新近展》,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李雲峰,p222-227.
39.關中盆地潛水污染程度的模糊數學評價研究,載《地質工程與水資源新近展》,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田春聲,李雲峰,鄭書彥,p217-221.
40.判定地下水二維水動力彌散參數的直線圖解法,煤田地質與勘探,1997年第2期,吳耀國,田春聲,李雲峰,p31-33.(Ei收錄)
41.圖解分析法求二維地下水動力彌散參數,工程勘察,1997第2期,吳耀國,田春聲,李雲峰,p39-42.(Ei收錄)
42.解析法確定干擾井群的合理布局,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997年12月,李雲峰,李志剛,p47-50.
43.關中盆地地下水系統區域環境影響單元的模糊聚類分析,西安工程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田春聲,李雲峰,鄭書彥,p50-53.
44.The Proction State of Medical Mineral thermal Water in Xi『an Geothermal Field, 第五屆中日地下水學術研討會大會交流論文,1998年5月,李雲峰,郭建青。
45.本溪鄭家潛水含水層二維水動力彌散試驗及其結果分析,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8年第1期,吳耀國,田春聲,李雲峰,楊志強,p32-34.
46.泰斯公式性態分析與誤差估計方法,煤田地質與勘探,1999年第4期,郭建青,李雲峰,王洪勝,p38-42.
47.西安地熱田醫療熱礦水的產出狀況分析,西安工程學院學報,1999年第21卷增刊,李雲峰,郭建青,吳耀國,p71-73.
48.一維河流水質方程解析解的性態討論和誤差估計方法,水文,1999.6,郭建青,李雲峰,王洪勝。
49.分析室內二維砂槽彌散試驗數據的方法,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0年第一期,郭建青,李雲峰,錢會,p59-62p59-62.
50.分析一維河流示蹤試驗數據的質量守恆法,水電能源科學,2000年第2期,郭建青,李雲峰,王洪勝,p24-27.
51.確定河流縱向離散系數的相關系數極值法,水科學進展,2000年第四期,郭建青,王洪勝,李雲峰,p387-391.(Ei收錄)
52.分析擬穩定流徑向彌散試驗數據的反函數法,煤田地質與勘探,2000年第6期,郭建青,李雲峰,王洪勝,p36-39.
53.潛水三維流數值模擬的幾個重要問題,載《西部大開發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二000年學術年會文集》,李雲峰,錢會,吳耀國,p590-591.
54.遼河曙光油田蒸汽吞吐開采過程中水岩作用的研究,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錢會,李雲峰,p33-37.
55.向西安調水對原受益區生態環境影響研究,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李雲峰,張益謙,王瑋,吳耀國,p26-30.
56. 污染河流對沿岸土壤和地下水化學環境的影響—以徐州奎河為例,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吳耀國,李雲峰,王惠民,王超,p59-62.
57.遏制荒漠化發展,鎖住沙塵暴,優化大西北生態環境,「中國西部生態環境中日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論文,2001年4月28日,李雲峰,郭建青,李金榮。
58.含水層底版標高的空間最優估計,地下水,2001年第1期,李金榮,李雲峰等。
59.彌散實驗確定地下水溶質水動力參數的復形調優法,上海環境科學,2001年12期,吳耀國,李雲峰。
60.考慮介質均衡吸附時的室內彌散試驗數據分析方法,工程勘察,2001第4期,郭建青,王洪勝,李雲峰。
61.河流-地下水滲流系統對城市污水的凈化作用,環境科學學報,2002年第1期,吳耀國,王超,王惠民,李雲峰。
62. 地下水滲流的除污功能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2年第1期,吳耀國,王超,王惠民,李雲峰。
63.大同市萬泉河流域玄武岩地下水開發研究,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陳志新,李雲峰。
64. 變差函數在底版標高估值中的應用,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李金榮,楊震放,李雲峰。
65. 西安地熱開發中淺層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預防,「第一屆海峽兩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研討會(台北)」會議報告論文,2002年9月,李雲峰,吳耀國。
66. Efficacy of riverbank filtration for pollutants removal. 「第一屆海峽兩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研討會(台北)」會議報告論文,2002年9月,Wu Yaoguo,Li Yunfeng,Zhang Jiaoqiang.
67.含水層底版標高的兩種估值方法比較,基建優化,2003年第1期,李金榮,李雲峰,楊震放。
68.區域水文地質成圖中的坐標轉換,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年第2期,馮建國,李雲峰,李向文。
69.GIS技術及其在水文學和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應用,西北地質,2003年第1期,王疆霞,李雲峰,徐中華。
70. 兩種方法在地下水估值中的應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年第3期,李金榮,楊震放,李雲峰,李金玲。
71.鄂爾多斯盆地南區白堊系地下水排泄基準研究,2004.5.22「中國西部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報告論文,並收編入「會議論文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李雲峰,李金榮,徐中華,王疆霞,馮建國,侯光才。P552-556
72.肥城盆地石橫電廠水源地岩溶水系統地下水管理模型,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04年第3期,p32-39,王瑋,李雲峰,侯東輝,張二勇。(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博士生);
73. 從區域地下水化學變化規律探討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資源的探采方向,地下水,第26卷第4期,2004年10月,李雲峰,徐中華,侯光才。P37-40
74.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系含水層系統分析,西北地質, (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Vol.37 No.2,2004年第2期,李雲峰,馮建國,王瑋,李金榮,王疆霞,徐中華,李英。P90-96
75. 鄂爾多斯白堊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學形成規律研究,李雲峰, 徐中華, 王瑋,李金榮,王疆霞,馮建國,何青峰,楊鄖成;《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利用》——「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6,P191-216
76. 鄂爾多斯白堊系自流水盆地深層地下水流動系統初步推斷,李雲峰,王瑋, 侯光才,李金榮,徐中華,王疆霞,馮建國;《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利用》——「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6;P104-110
77. 白於山地區白堊系地下水劣質成因探討,李雲峰,王疆霞,王瑋,李金榮,徐中華,馮建國,李英;《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利用》——「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6;P244-248
78. 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系地下水水化學分類研究,馮建國,李雲峰,王疆霞,王瑋,徐中華,侯光才;《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利用》——「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6;P239-243,(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博士生);
79. 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系地下水水化學空間資料庫的構建及應用研究,王疆霞,李雲峰,徐中華,馮建國,楊鄖成;《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利用》——「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6;P379-384,(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博士生);
80.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評價銀川地區地下水質量,陝西地質,2004年6月,vol.22 No.1,姬亞東,李雲峰,郭路,p88-92;(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博士生);
81.地下水源地開發對農業生產的環境地質影響,地下水,第111期第26卷,2004年12月,曹德福,葉丹,李雲峰,P281-284;
82. Guidelines to locate and protect high-quality groundwater in Baiyu Mountain area of China,Yunfeng Li,Zhonghua Xu,Jiangxia Wang,Yaoguo Wu,Guangcai Hou; Environmental GeologyPublisher: Springer-Verlag GmbH ISSN: 0943-0105 (Paper) 1432-0495 (Online) DOI: 10.1007/s00254-004-1190-1 Issue: Volume 47, Number 5 Date: March 2005 Pages: 647 – 652被SCI收錄,編號9051e,被Ei收錄;
83.陝西扶風縣城地下水源地開采方案設計,地下水,第27卷第112期,2005年第1期,萬偉鋒,李雲峰,p34-38;(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碩士生);
84.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關系綜述,西北地質, (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Vol.38 No.2,2005年第2期,郭路,李雲峰,姬亞東,p94-98;(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碩士生);
85. Excel在土壤污染評價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大眾科技,2005年第3期 (總第77期) ,郭路,李雲峰,姬亞東,p47-48;(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的碩士生);
86.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in Feicheng Bas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enth Multidisciplinary Conference on Sinkholes and th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KarstTM 會議論文集,Geotechnicai Special Publication No.144 p142-153,[美]地質技術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Yunfeng Li, Jianguo Feng, Yaoguo Wu, Wei Wang, Donghui Huo
87.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 and Advantages of its Utilization in the Shaanbei Energy Base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enth Multidisciplinary Conference on Sinkholes and th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KarstTM 會議論文集,Geotechnicai Special Publication No.144 p380-384,[美]地質技術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Yaoguo Wu, Yunfeng Li, Yadong Ji, Jiangxia Wang
88.濟寧市水資源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功能實現,地下水,2005年第5期p321-324,徐中華,李雲峰,王疆霞,吳耀國;(註:第一作者為李雲峰指導的碩士生);
89. Application of hydrochemical signatures to delineating por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Ordos Basin, China(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5.10.23電子版已在網上刊出)Yunfeng Li, Weifeng Wan, Yaoguo Wu,Hui Qu, Guangcai Hou

6. 請問在評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時,所發的科研成果只是得到樣刊並沒有被上傳到知網,這樣可以參加評選嗎

您好,轉:獎勵標准與基本條件

第五條 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准為每生每次人民幣3萬元; 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准為每生每次人民幣2萬元。

第六條 國家獎學金申請對象為取得正式學籍的全日制非在職研究生。研究生按照其注冊身份申請國家獎學金,在每個學歷層次上只能申請獲得一次,碩博連讀生可在不同注冊身份上申請獲得一次,但成果不得重復使用。

第七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申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1. 學習年限長於三年的延期畢業碩士研究生和長於四年的延期畢業博士研究生;

2. 在全部評獎流程完成前畢業離校的碩士和博士;

3. 定向、委託培養和人事檔案不在學校者;

4. 休學期間者;

5. 無正當理由或未經請假離校者;

6. 長期不在學校或請假時間累計超過六周者;

7. 無故不按時報到注冊者;

8. 申請資料弄虛作假者;

9. 有論文抄襲、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者;

10. 未完成課程學習者或有補考成績者;

11. 有惡意欠費現象或國家助學貸款有違約記錄者;

12. 參加非法組織及活動者;

13. 有違反校紀校規,受到處分者;

14. 有違法亂紀等犯罪行為,受到刑事、行政處罰者;

15. 其他不具備申請條件者。

第八條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基本申請條件

1.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 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學校規章制度;

3. 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良,具有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意識;

4. 學習成績優異,科研成果突出,恪守學術規范,科研能力顯著,發展潛力大,綜合表現優秀。

第九條 申請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滿足第八條的基本申請條件和以下條件之一可以向學院申請。

1.人文社科類博士研究生在CSSCI收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理科類博士研究生在SCI、EI收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工科類博士研究生申請具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號,並進入實審階段的發明專利1項,或在SCI、EI收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

2.產學研活動、課題申報、學術科技文化競賽活動的成績與貢獻突出。

3.社會實踐調研及社會活動成效顯著,成果在高級別雜志發表,或得到相關部門採納及媒體關注。

第十條 申請碩士生國家獎學金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碩士研究生滿足第八條的基本申請條件和以下條件(含等)之一可以向學院申請。

1. 人文社科類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在CSSCI收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理科類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在SCI、EI收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工科類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已申請具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號,並進入實審階段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或軟體著作權1項,或在CSCD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

2.產學研活動、課題申報、學術科技文化競賽活動的成績與貢獻較大。

3.社會實踐調研及社會活動成效較顯著,成果在高級別雜志發表,或得到相關部門採納及媒體關注。

第十一條 申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社會活動基本要求

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時滿足第八條的基本申請條件和以下所有條件可以向研究生工作部申請。

1. 擔任學校研究生會、研究生團委主要幹部任職一屆以上,工作責任心強,態度積極熱情,群眾基礎好,工作成績突出。

2.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調研及社會公益活動,成效顯著,成果在高級別雜志發表,或得到相關部門採納及媒體關注。

第十二條 科研成果的認定

1.認定的科研成果必須是以湘潭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申請人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申請人為第二作者。

2.社會科學類學術成果必須在學術期刊上正式發表;自然科學類學術成果因發表周期較長,可以視被接收或錄用為發表。

3.在學校認定的一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相當於在CSSCI收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在學校認定的二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相當於在CSSCI收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

4. 在SCI、EI收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相當於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項;在SCI、EI收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相當於申請具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號,並進入實審階段的發明專利1項;在CSCD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相當於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或軟體著作權1項。

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7. 咨詢報告項目怎麼認定學術成果

你需要轉化一下,把你的研究報告轉化為學術文章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出來就可以了。@席地翻書

8. 長安大學的學術研究

根據2014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擁有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3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3個、住房與城鎮建設部重點實驗室1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4個、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2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名稱所屬高校橋梁結構安全技術長安大學道路養護技術與裝備長安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稱所屬高校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西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旱區地下水文與生態效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稱所屬高校公路大型結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長安大學高速公路築養裝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道路鋪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長安大學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名稱所屬高校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舊橋檢測與加固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名稱所屬高校岩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長安大學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長安大學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與國土環境開放研究實驗室長安大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實驗室名稱所屬高校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名稱所屬高校公路橋梁與隧道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交通新能源開發、應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高速公路施工機械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環境保護水土污染與修復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名稱所屬高校道路交通智能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長安大學陝西省地下水與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長安大學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稱所屬高校綜合運輸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長安大學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長安大學 ●館藏資源
根據2014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藏書227萬冊,其中期刊合訂本94591冊;中外文現刊3170種,超星、北大方正等40.77萬種電子圖書。萬方數據資源、中國期刊網(清華同方)、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IEEE 、Ei(工程索引)、 UMI(美國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資料庫)、CSA劍橋科學文摘等四十一種國內外中外文資料庫系統。
●學術期刊
長安大學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汽車駕駛員》等8種全國性期刊,其中2種為國家重點建設期刊,3種Ei資料庫收錄期刊,4種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連續入選「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期刊列表 期刊名稱主管部門主辦《中國公路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長安大學、中國公路學會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教育部長安大學 《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教育部長安大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教育部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教育部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部長安大學 《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交通部長安大學 《汽車駕駛員》交通部長安大學

閱讀全文

與長安大學學術成果認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