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項目提交成果材料目錄

項目提交成果材料目錄

發布時間:2021-04-27 03:48:00

Ⅰ 項目管理辦公室資料怎麼整理,檔案盒目錄是什麼跪求。。。。。

檔案資料:封面,目錄,文件資料和備考表
工程施工資料一般按工程項目分類,使同一個工程的資料都集中在一起,這樣能夠反映該項目工程的全貌。而每一類下,有可以按照專業分為若干類。施工資料的木綠編制,應通過一定形式,按照一定要求,總結整理成果,揭示資料的內容何他們之間的聯系,便於檢索。
不知道你的項目是否是這個施工的。。。

Ⅱ 做項目申報材料時就需將不同的掃描件資料裝訂成且要求有目錄;編目錄時需頁碼數如何操作

逐個編輯,或者在word中設好目錄,自動生成,建議參考以下教程:http://wenku..com/view/5c12547c31b765ce0508140d.html

Ⅲ 科技成果評價是怎麼的流程及需要資料有哪些

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依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對被評價科技成果進行審查與辨別,對其科學性、創造性、先進性、可行性和應用前景等進行評價,並做出相應結論。對成果的知識產權不做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主要針對技術開發類應用技術成果、社會公益類應用技術成果、軟科學研究成果三種類型進行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內容是:
1、技術創新程度、技術指標先進程度;
2、技術難度和復雜程度;
3、成果的重現性和成熟程度;
4、成果應用價值與效果;
5、取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6、進一步推廣的條件和前景;
7、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簡稱評價機構)是指參加科技成果評價試點的具有科技成果評價業務能力,獨立接受科技成果評價委託,有償提供科技成果評價服務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事業單位。
目前,在四川可做科技成果評價的機構推薦:成都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等
科技成果評價項目所需材料目錄
(1) 科技成果評價申請表;
(2) 研製報告(主要包括技術方案論證、技術特徵、總體技術性能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先進技術的比較、技術成熟程度、已推廣應用及取得的效益情況,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的意義、進一步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前景、存在的問題等內容;
(3) 測試分析報告及主要實驗、測試記錄報告;
(4) 專業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測報告;
(5) 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的背景材料,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結論的參考文獻;
(6) 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行業審批文件及產品企業標准;
(7) 繳納國稅、地稅的稅務證明或推廣應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環境生態效益證明;
(8) 用戶應用證明;
(9) 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及榮譽證書
(10) 說明知識產權狀況的相關材料;
(11) 由有資質的查新單位出具的科技成果查新報告;
(12) 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部門立項的項目證書或結題證書等。
成果評價的流程
1、委託方向評價機構提出成果評價需求。
2、評價機構收到被評價成果材料後,初步審查評價委託方提交的技術資料,判斷評價委託方提出的評價要求能否實現。
3、接受評價委託,與委託方簽訂評價合同,約定有關評價的要求、完成時間和費用等事項。
4、確定成果評價負責人。由其選聘熟悉被評價科技成果行業領域的專家擔任評價咨詢專家,同一單位的專家不得超過兩人。
5、對於需要具備檢測或查新報告才能做出評價結論,但評價委託方又未提供相關報告的,評價機構可以要求評價委託方提交符合要求的檢測、查新報告,也可以與評價委託方協商,由評價機構作為檢測、查新委託人取得檢測、查新報告。
6、專家評價。由每位咨詢專家獨立評價,提出評價意見。評價機構工作人員負責匯總每位咨詢專家的評分結果,並計算出綜合評分。
7、評價負責人在綜合所有咨詢專家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完成綜合評價結論。
8、按約定的時間、方式和份數向評價委託方交付評價報告。

Ⅳ IT項目驗收材料如何分冊做目錄

很簡單啊 看下分類有沒有要求 然後把要裝訂成冊的內容做個目錄 比如項目經理任命書-------------1;實施方案報審表----------2;以此類推嘛

Ⅳ 項目的成果形式都有哪些種類

項目的成果形式的種類有:

1、學術論文

2、軟體

3、設計技術資料

4、實版用新型專利權

5、外觀設計專利

6、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5)項目提交成果材料目錄擴展閱讀

科技項目是指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為內容而單獨立項的項目,其目的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不同的科技項目,根據其性質、實施范圍、運作特點有不同的分類。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學成果,是指對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研究報告。

Ⅵ 項目申報材料怎麼寫

建議上網抄

Ⅶ 做科技成果鑒定書要提供哪些文件材料

科技成果鑒定所需材料和文件明細

一、工業應用科技成果鑒定材料
1、科技成果鑒定申請表;
2、項目合同書(自行研究開發的科技成果無需提供上述文件);
3、資料目錄;
4、研究工作報告(工作報告是對成果研究過程的工作總結。其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研究任務來源、立項或選題背景、研製工作的組織過程,成果的主要創新性和先進性以及成果推廣應用前景。);
5、技術研究報告;
6、標准及質量檢測報告 ;
7、設計、工藝及質量檢測文件;
8、查新報告 ;
9、應用單位證明材料;
10、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分析報告及證明材料;
11、涉及污染環境和勞動安全等問題的科技成果,需有關主管機構出具的報告或證明;
12、行業特殊要求的有關文件;
13、科技成果鑒定證書電子版。

二、農業科技成果鑒定資料要求
1、科技成果鑒定申請表;
2、項目合同書(自行研究開發的科技成果無需提供上述文件);
3、資料目錄;
4、研究(推廣)總結報告。包括研究方法、試驗數據、試驗結果及結果分析等,採用技術路線有何突破性進展和創新,推廣應用的范圍、措施,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等進行系統論述;
5、栽培技術規范(要點);
6、與國內外同類技術、方法對比情況;
7、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報告;
8、測產驗收意見或權威部門出具的實打實收報告;
9、應用證明;
10、查新報告;
11、附件:論文、專利、評價證明等;
12、科技成果鑒定證書電子版。

三、醫療衛生科研成果鑒定資料要求
1、科技成果鑒定申請表;
2、立項文件、項目合同書;
3、技術工作總結報告;
4、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報告(側重社會效益);
5、科技成果查新報告;
6、臨床資料及推廣應用證明(推廣應用證明需兩份以上);
7、項目組成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著、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一年以上;復印刊物封面、目錄及論文內容;
8、其它證明材料。

Ⅷ 項目五 資料整理與驗收

一、野外資料整理及野外驗收

野外工作結束後,應系統整理野外調查階段所取得的各項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各種原始圖件、實測剖面、礦產調查資料,各種登記表卡、標本樣品和部分分析鑒定成果等。對這些資料的整理程度除應達到彼此吻合外,還要求做到內容真實完備,格式統一,項目齊全,文字記錄工整,圖面清晰整潔並按規定進行了著墨裝飾。各種標本應根據室內綜合研究和野外驗收的需要進行清理和陳列,部分分析鑒定成果亦應分類裝訂並編制索引,以便查閱。

野外驗收之前還應對已取得的各項資料進行初步的綜合分析,編制和完善各種實際材料圖以及供野外驗收用的1∶5萬地質圖、野外驗收匯報提綱(即野外階段工作情況文字小結)。野外驗收是由圖幅承測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由地質大隊組織進行。驗收時圖幅承測單位必須提供和具備下列資料:

1)圖幅任務書、設計書和相應的圖件以及設計審批意見書;

2)1∶5萬彩色噴墨地質圖;

3)1∶2.5萬野外清圖(附著色透明紙膜片)一套;

4)1∶2.5萬實際材料圖及相關資料庫;

5)遙感照片及其解譯圖件;

6)地層、岩體、構造實測剖面及其原始記錄和實測地質剖面資料庫;

7)地質記錄本、各類取樣記錄本及其他原始記錄表冊和野外地質路線調查資料庫;

8)已收到的各類實驗分析成果報表;

9)各類岩、礦、古生物標本;

10)針對區域礦產調查,還需提交如下資料:

·1∶5萬彩色噴墨礦產圖(含成礦預測圖);

·概略檢查應提交1∶1萬地質礦產草圖、實際材料圖及相關資料庫,物化探異常圖,概略檢查地質簡報等;

·重點檢查應提交1∶2000~1∶1萬地質礦產草圖、實際材料圖及相關資料庫,工程編錄原始資料和工程素描圖,物化探異常圖,礦化體分布和采樣平面圖,大比例尺重要地質剖面圖,重點檢查地質報告等;

·區內已有和正在普查、詳查、勘探、開採的礦床(點)資料,登記卡片和簡表;

·收集、整理的各類物探、化探、遙感異常資料,登記卡片和簡表。

野外驗收以《技術要求》和省局審查批準的圖幅設計及其批復意見書為主要依據,同時結合地質大隊在年度或階段工作中對圖幅設計執行過程中提出的具體意見等綜合衡定圖幅工作質量。驗收重點以審查野外原始資料為主,著重於各項野外調查工作程度的檢查,包括點線控製程度,重大地質礦產問題的解決程度、工作方法、手段的選擇應用,實物工作量部署的合理性,原始資料的完備與整理程度,資料的真實可靠性等各個方面。野外驗收的方式是按專業分組進行,審查資料的內容是全面兼顧、逐項檢查,資料較多時可採用抽查方式進行,但關鍵、重點部分的原始資料必須詳細審閱,必要時會進行野外實地檢查。

野外驗收結果是根據各專業審查小組的評審意見形成野外驗收意見書,簡明扼要地評述野外調查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主要實物工作量工作方法、控製程度,取得的主要地質調查成果及其質量狀況,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進一步工作意見,並明確做出驗收與否的結論。該意見書作為野外驗收的正式文件由地質大隊下達圖幅承測單位並按意見書的要求開展進一步的野外復查補課工作。若野外驗收未予通過,則圖幅承測單位應根據野外驗收指出的存在問題,研究制定補充工作方案,繼續補做工作,直到達到野外驗收標准時,經地質大隊檢查通過或重新組織進行驗收。

二、最終資料編錄與最終驗收

區調圖幅最終資料編錄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野外調查階段所取得的各類原始資料、各項分析鑒定報告和測區已有的前人工作成果進行全面系統地室內整理與綜合研究,從而把野外調查階段所積累起來的各類實際資料進一步深化、提高,使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把這些認識充分而精確地反映在作為區調工作最終成果的文字報告和相應圖件中。為了保證室內整理與綜合研究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資料編錄工作應在圖幅承測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圖幅隊長主持,承擔圖幅施測工作的主要技術人員分工進行。整個工作階段應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以保證資料編錄工作能夠按照預定計劃步驟正常進行。

最終資料編錄工作應在圖幅野外驗收以後並對所在的地質礦產遺留問題已經復查處理的基礎上進行。它是區調圖幅最後一次資料編錄,也是一次總結工作經驗和全面質量檢查的過程。因此,必須做到認真負責、全面、徹底,並按照圖幅設計的規定,對於凡是能夠解決的問題都應予以解決。

最終資料編錄階段,需完成下列資料的整理、編錄並提交最終審查驗收及歸檔保存。

1)原始資料:包括各種野外記錄本、卡片、登記簿及編錄表格,各種野外原始手圖和航照解譯資料,各種剖面資料,各類標本、樣品的分析鑒定報告,野外素描、攝影資料,代表性岩石、礦石、礦物、化石及系統的剖面標本,參考和引用的有關資料。

2)實際材料圖(1∶2.5萬~1∶5萬比例尺的地質實際材料圖、重砂測量實際材料圖、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實際材料圖及其過渡性圖件)和空間資料庫。

3)成果圖件:1∶2.5萬~1∶5萬比例尺的重砂礦物分組異常圖,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數據圖面單元素等量線圖、綜合異常圖,1∶5萬比例尺的地質圖、礦產圖和地形、地質、礦產編稿原圖及相關空間資料庫。

4)分幅或聯幅編制的區域地質、區域礦產調查報告和分幅說明書(紙介質和電子文件)以及在圖幅說明書編制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單項過渡性綜合成果,如地層、岩石、構造登記卡片及表冊。各類綜合分析圖表和附圖、素描等均需編制在附頁上,附於相應卡片之後。

5)項目任務書、設計書、野外驗收意見及審批文件、項目承擔單位的初審意見書。

(一)原始資料的整理和編錄要求

各類原始資料應按最終成果資料編錄的需要和歸檔要求進行系統整理,必須做到:

1)格式統一,項目齊全,資料充分,內容真實並足以滿足各類最終成果圖件和各種文字報告編寫的需要,野外記錄字跡要清晰、整潔,編號不混、不亂,封面加貼標簽,封內編目及索引便於查找和長期保存。

2)原始資料內容不允許在室內塗改,如因復查補充工作後對原記錄有不同見解或有新的發現時則應採取補充記錄或批註形式在適當位置進行補充過修正,一些重要的岩礦測試和古生物鑒定成果亦應在野外記錄的相應部位予以旁註或統一編冊,其中岩石薄片定名、各類化石及孢粉和年齡測定值,直接在野外記錄中注記;區域填圖中所採的岩石薄片、岩石光譜、化學樣、硅酸鹽分析樣等分析成果需按順序號編排裝訂成冊,統一編目,以便於查找和引用。

3)野外記錄中的點號、樣品號、重要數據、路線剖面和素描資料等應著墨書寫,以利於資料的長期保存。

4)經檢查校核後的野外原始資料之間及其與相應圖件,實物標本、樣品和有關分析鑒定報告要做到吻合無缺。

各類野外原始圖件應進行全面核查,要求做到:

1)圖面內容完備,結構和整飾合理,責任表內容齊全,其精度和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2)各種界線與采樣位置標定準確,各類編號注記清楚,不混、不錯、不漏、不重。

3)各種原始圖件之間,原始圖件與野外記錄和實物標本樣品以及文字報告和最終成圖之間應保持完全吻合一致,而不相互矛盾。

4)成圖依據充分,表達方式合理,符合GB 958—1989《區域地質圖圖例》和DZ/T 0179—1997《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1∶5萬)》圖式圖例的統一規定,修改補充部分亦有據可查。

5)圖面清晰、整潔、著色協調醒目,便於閱讀。

全面清理和鑒別野外採集的岩石、礦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及其他各類鑒定樣品,做到標簽完備、編號定名正確並與野外記錄、原始圖件和室內分析、鑒定成果吻合無誤。每個圖幅都要求清理一套有代表性的地層、岩體和構造剖面標本以及有特殊意義的岩礦古生物陳列標本並要將這些標本長期保存。其他標本亦應按類分別整理裝箱以供隨時查閱參考。

對各類岩礦薄片、光片、古生物、孢粉、岩礦石光譜、硅酸鹽、同位素、礦石化學樣等實驗分析鑒定成果進行清理校核,做到成果報告與標簽送樣單,野外記錄和原始圖件相互吻合。對於文字書寫不利於長期保存、字跡模糊不清者應予重新清抄。各項分析、鑒定成果報告經檢查校核無誤後則按編號順序,分別裝訂成冊並於封面上註明圖幅名稱、分析鑒定報告種類和樣品起止號碼以及采樣地區等,如樣品數量較多,則應分冊裝訂。各類成果報表均應編制索引表以便於查閱。

對實測或草測的地層、岩體和構造剖面進行最後檢查校正和整理,要求做到剖面劃分及表示精度符合設計規定,地層厚度計算和作圖方法統一,分層合理,計算結果正確。剖面圖內容齊備,圖式、圖例符合1∶5萬區調現行統一規定。剖面記錄清晰、整潔並與剖面圖、柱狀圖吻合無誤。

對於工作中凡已利用了的1∶20萬區調資料或其他前人資料包括原始資料、測試成果和有關圖文表冊等,均需按1∶5萬區調的統一格式全文轉抄或復制,並作為1∶5萬區調資料的組成部分,最終予以歸檔上交。其中點號和各種實物工作量編號可不改變,而以文字注記說明的方式或在圖件上採用與已利用的點號之下畫一橫線予以區分,以便於查閱。轉抄利用資料和測試成果,均要另成一冊,不得與新作工作的1∶5萬區調資料混編。

(二)主要圖件的編制要求

圖幅最終資料編錄階段需要完成或最後完善下列主要圖件的編制任務:

1)1∶2.5萬地質實際材料圖及相關資料庫

2)1∶5萬地質圖及相關資料庫

3)1∶5萬編稿原圖。(地形底圖、地質圖、礦產圖)

4)1∶5000航片解譯略圖。

5)針對區域礦產調查,還需提交如下資料:

·1∶5萬礦產圖及相關資料庫;

·1∶2.5萬重砂測量實際材料圖及相關資料庫;

·1∶2.5萬重砂礦物分組異常圖及相關資料庫;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實際材料圖、原始數據圖及相關資料庫;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單元素等量線圖(包括組合數據圖和單位元素異常);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綜合異常圖及相關資料庫。

編制各種圖件總的要求是底圖選擇合理,質量符合精度要求,圖面內容真實完備、依據充分,各種點線位置准確,注記清楚,圖面結構和表達方式合理,原始資料、文字報告和圖表之間吻合一致。

1.地質實際材料圖應表示的主要內容

1)地質觀察路線、觀察點及其編號,觀察點原則上應逐點編號。

2)各種地質界線,包括實測與推測地層整合與不整合界線、侵入岩與圍岩接觸界線、蝕變帶界線、相帶界線、變質帶界線、脈岩和各種性質的斷裂構造線和火山構造等。

3)各種產狀要素、地質體及其時代劃分的地質代號、實測剖面位置及名稱。

4)地質調查過程中所採集的各類標本(除陳列標本)、樣品、化石產地及其編號,以及用於填圖的槽探、淺井和鑽孔位置及其編號。

1∶2.5萬重砂礦物分組異常圖的基本技術要求:

採用具有稀網坐標注記的同比例尺薄膜水系圖為底圖。圖中水系、坐標網精度應與同比例尺的地形圖套合一致。該圖系根據測區重礦物自然組合特徵分組編制的重砂成果圖件,圖上表示的主要內容有取樣點位置及編號、異常礦物含量級別(採用圓圈串珠法表示)、異常區、點(即分散暈及高含量點)的分布位置和編號、主要異常礦物名稱或代號。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原始數據圖的基本技術要求:

該圖以同比例尺取樣實際材料圖為底圖,但坐標網線間距應加密到0.5km。圖上表示取樣點位、編號和元素光譜分析原始數據。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單元素等量線圖的基本技術要求:

該圖以同比例尺加密坐標網線的坐標圖為底圖,圖上表示以0.25km2為單位的坐標網格、單元素組合數據(即網格化數據)和依據組合數據通過勾繪的單元素等量線及其異常區。

以上兩種圖件的成圖元素依據光譜分析成果報出數據和區域地質礦產條件而定。一般要求凡有數據報出的元素均需編制原始數據圖,但單元素等量線圖則主要對那些找礦指示意義較大,成果報出數據能夠滿足等量線勾繪的元素成圖,通常以5~6個元素為宜。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綜合異常圖的基本技術要求:

該圖是土壤地化工作的最終成果圖件,它是根據各單元素等量線圖上的單元素異常區,結合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和區域地球化學場的基本特徵,綜合圈定的復合(綜合)元素異常分布圖。圖上表示各綜合元素異常區和異常元素高含量點的分布位置、異常元素名稱和異常區、點編號。

2.地質圖應表示的主要內容

1)實測或推測的各類地質界線,包括地層整合或不整合界線、侵入接觸界線、岩漿岩相帶界線、變質相帶和混合岩化帶界線、蝕變帶界線、各種性質的斷裂構造線和各種脈岩或其他線形地質體。

地質圖上只表示直徑大於2mm的閉合地質體和寬度大於1mm、長度大於2mm的線狀地質體。對於小於上述尺寸,但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體如標志層、控礦層、含礦層和找礦標志等可適當放大或歸並表示。寬度大於50m的斷裂構造帶用雙線加花紋放大表示。

2)各類代表性產狀要素,包括地層產狀、岩漿岩原生構造及岩體接觸面產狀、變質岩或混合岩化岩石的片理或片麻理產狀和不同性質的斷裂產狀。各類產狀要素的選取以能清晰地反映構造性質為原則。

3)能反映地質體時代(期、次或層位)特徵的各類地質符號,以及侵入岩、噴出岩、混合岩和蝕變岩石的岩性、岩相花紋或符號。

4)主要的化石產地,同位素地質年齡測定樣品的采樣位置和年齡測定方法,不同性質的火山口、火山錐,重要的礦化蝕變和圖切剖面線位置。

5)每個圖幅必須附有垂直區域構造線走向的圖切剖面圖。剖面線可以是直線或折線,但必須置於能夠反映全區地質構造特徵的代表性地段。剖面圖的垂直與水平比例尺相同。

以顏色或有色花紋反映的地質體應按照統一規定的色標設色。

6)地質圖不附綜合地層柱狀圖,但每個圖幅仍應單獨編制綜合地層柱狀圖,該圖應具備以下內容:地層系統、地層代號、柱狀圖、厚度、岩性描述。其中岩性描述一欄應以簡練的文字概括其岩性組合、岩相變化、含礦性和具有標准性和代表性的孢粉組合或化石名稱及產出層位。綜合地層柱狀圖的比例尺應大於地質圖比例尺。

3.礦產圖應表示的主要內容

礦產圖應全面反映測區全部礦床、礦點、礦化點、礦產普查異常及高含量點和根據各類找礦產資料的綜合研究而圈定的區域找礦遠景區段,並做到圖面內容與文字報告、礦產登記卡片、普查成果圖件和其他單項礦產資料吻合一致。圖上應表示的具體內容如下:

1)按規模大小分別表示區內各種礦產的產出位置及其編號。其礦床規模參照以下原則規劃:

工業礦床 只經過勘察工作證實而具有工業儲備和利用價值的礦床。包括從前開采過的礦床。

礦點 指在地質調查或普查勘探工作中所確定的或地質上有足夠論據的有礦存在的地段,但由於工作控製程度不夠而尚未正式計算儲量或僅估算地質儲量的礦產地。

礦化點 是指那些經過地表研究,不明工業價值的礦化現象和各種直接找礦標志。

工業礦床的大中小型實際規模按國家儲委正式審定的工業儲量大小決定,以不同圖形和圖案花紋分別表示礦種,符號大小表示礦床規模。

2)按組合礦物、綜合元素分別表示通過區域重砂測量、土壤(或岩石)地球化學測量所確定的全部綜合異常區和高含量點位置及其編號。地球物理測量表示依據等值線而圈定的異常范圍和編號,並用特定符號表示異常種類、註明異常強度。點異常只表示異常的中心位置及其強度和編號。

3)根據區域成礦條件和已知礦化信息、找礦標志的綜合分析所圈定的各類礦產找礦遠景靶區范圍,並將靶區分為A、B、C三類。

4)圖上所表示的各種工業礦床、礦點、礦化點、異常區、高含量點應依據圖上坐標網路,按照自上而下、從左至右的順序統一連續編號。

(三)圖幅說明書的編制要求

圖幅說明書是1∶5萬區調工作主要成果資料之一,也是反映區調工作質量的重要標志,因此,必須認真編寫,對圖幅說明書總的要求是內容真實,論據充分,重點突出,文字簡練,以反映綜合性資料和結論性成果為主,實際材料和結論必須與其他各類圖文表冊資料互相印證。具體要求如下:

1)1∶5萬區調圖幅一般都按單幅(個別情況可按聯幅)編寫地質圖說明書,並提交最終審查驗收,說明書文字數量以控制在3萬~5萬字為宜。

2)圖幅說明書編寫之前應由承測圖幅隊長組織編寫人員擬定說明書詳細提綱,報地質大隊審定,其內容可根據各圖幅區調工作的具體任務、要求和測區地質礦產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側重。說明書不反映區域地質概況,只就圖面所表示的內容闡述基本特徵和今後找礦方向。地質圖說明書隨圖出版發行。

3)圖幅說明書各部分初稿編寫完成之後,應由承測圖幅隊長或組織專人統一修改後交地質大隊初審,然後由作者根據初審意見進行修改補充,再經編寫單位定稿後交付列印復制,提交最終驗收。

(四)最終驗收前的准備及資料歸檔工作

最終資料編錄工作基本結束以後,應將提交驗收的各項主要資料提請地質大隊進行初步審查,一些主要成果資料需經主管隊長或總工程師審查簽署後方能提交驗收,各項資料准備就緒後由地質大隊向各省地礦局提出圖幅最終驗收的請示報告,並對驗收工作的有關准備事宜做出具體安排。

提交最終驗收的資料除全部野外原始資料、技術資料和各種實物資料外,還應提交如下最終成果和過渡性綜合資料:

1)1∶5萬地質圖;

2)1∶2.5萬地質實際材料圖及野外用圖(裱糊磅紙圖);

3)1∶5萬航片解譯略圖;

4)1∶5萬地質圖、礦產圖、地形底圖編稿原圖;

5)各類樣品分析、岩礦、古生物鑒定和同位素測定成果報告(表冊);

6)綜合地層柱狀圖、構造綱要圖(比例尺自定);

7)地層、岩漿岩、變質岩、褶皺、斷裂登記簿(卡);

8)各期次(旋迴)侵入岩、火山岩岩石化學、副礦物、微量元素特徵表;

9)地質圖說明書(列印本);

10)項目經費竣工決算報告;

11)針對區域礦產調查,還需提交如下資料:

·礦產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實際材料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原始數據圖及空間資料庫;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單元素等量線圖(包括組合數據和單元素異常)及空間資料庫;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綜合異常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重砂測量實際材料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重砂礦物分組異常圖及空間資料庫;

·礦產登記卡片;

·各類異常、高含量點登記卡片;

·礦區、礦點和各類異常檢查評價報告或簡報;

·礦產圖說明書;

·地質礦產專題研究報告及相應附圖。

提交驗收的各項資料應於驗收前進行清點、登記和最後整飾並編制資料目錄、索引,以便於查閱。

圖幅最終驗收通過後,要根據驗收會議提出的評議和決議意見對各項資料進行修改補充和部分成果重新復制,並著手進行各項原本檔案資料的立卷歸檔工作。該項工作要嚴格按照部、局統一頒發的有關文件和地質大隊制定的地質原本檔案立卷歸檔的具體細則要求執行。下列資料需要按規定歸檔上交地質大隊資料室:

1)地質圖說明書(最終手稿和提供出版稿各一份);

2)1∶5萬地質圖(著色紙圖)及空間資料庫;

3)1∶5萬地質圖、礦產圖、地形底圖編稿原圖和1∶2.5萬地形底圖編稿原圖以及上述圖件的圖歷簿;

4)1∶2.5萬地質實際材料圖及空間資料庫;

5)1∶5萬航片解譯略圖及空間資料庫;

6)1∶2.5萬野外地質清圖(裱糊磅紙圖);

7)地層登記表;

8)綜合地層柱狀圖;

9)岩漿岩登記簿(卡);

10)各期次(旋迴)侵入岩、火山岩、岩石化學、副礦物、微量元素特徵表;

11)變質岩登記簿;

12)褶皺登記卡;

13)斷裂登記卡;

14)野外記錄簿(包括地質、礦產、重砂、化探取樣、物探測量記錄簿);

15)各類剖面資料(包括草測路線剖面);

16)各種分析、鑒定報告表冊(包括古生物、孢粉和同位素測定及其他分析、鑒定成果);

17)野外素描及影像資料;

18)區調工作任務書;

19)圖幅設計書及局、隊審批意見;

20)野外驗收意見書;

21)最終驗收評議書和決議書;

22)有保存價值的其他技術資料和指示文件;

23)針對區域礦產調查,下列資料需要按規定歸檔:

·1∶5000礦產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實際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原始數據圖;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單元素等量線圖及空間資料庫;

·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綜合異常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重砂測量實際材料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重砂礦物分組異常圖及空間資料庫;

·1∶2.5萬重砂測量野外清圖;

·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野外清圖;

·礦區、點檢查評價報告或簡報及有關資料;

·礦產登記片;

·各類異常、高含量點登記卡片;

·槽探、井探、硐探工程編錄資料。

每個圖幅或聯測地區的代表性地層、岩體、構造剖面標本,代表性的礦石、礦物標本、古生物標本由承測單位進行整理分類裝箱,並開具清單目錄,隨同前述資料上交。

Ⅸ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閱讀全文

與項目提交成果材料目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