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國有土地的使用和轉讓由什麼部門管
國土資源和管理局
② 土地轉讓去哪個部門辦理
按照以前的話,土地使用權轉讓,要到土地所在地國土資源局(俗稱土地局)辦理變更手續,領取新的土地證
現在大部分地方土地跟房產合並一起,辦理不動產產權證明,所以應該去當地不動產管理局辦理
③ 土地到底歸誰管
這是個難解的問題
④ 農村土地流轉糾紛 哪個部門管理
現在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要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流轉;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承包農戶、也可以是其他按有關法律及有關規定允許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個人、且應當具有農業經營能力;流轉後,土地應用於農業;流轉應當由出讓方和受讓方簽訂書面合同,流轉自雙方簽訂合同之日起生效;流轉可以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但是上述兩個法律法規均均是在1992年以後頒布實施的,對1992年的行為不能適用,而1992年也未有明確的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法規,故1992年的流轉行為找不到法律法規可以適用。
因此,可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對該流轉行為進行定性。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公平、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等價有償等。鑒於該土地一直由你方耕種管理、承擔農業稅、抗洪搶險任務等等(當然你方需有證據可以證明,比如村民的證言、村委會證明、繳交承包費用的票據、繳交農業稅的票據、抗洪搶險任務分配給你方的文件等等),可以認為該流轉行為是有效的,你方已經享有該土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所以,對方不能要求你方退還該土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僅供參考。
⑤ 土地流轉,政府那個部門住管。
您好,您所指的土地如果是農村集體土地則只能是轉讓、轉包、互換和出租等形式 的使用權流轉。除了轉讓需要村委會同意外其他三樣流轉都可以自行協商然後報村委會備案。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的「四荒地」流轉條件是一樣的,這在《農村土地承包法》有明文規定。如果土地非農村集體則按照《土地管理法規》規定不能夠雙方自主意思就完成流轉,還要向主管部門(國土局)申請審批,完成一系列的手續。詳情請聯系當地國土部門。
⑥ 私自買賣土地有誰管,我家的土地出了打官司,還有誰管
1、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2、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3、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⑦ 請問買賣土地誰來管理
各級土管部門,其他部門沒有管理土地的職責
⑧ 農村集體土地到底是誰誰在管理哪個部門的集體土地的轉讓又是由誰負責的
小隊的山屬於農村集體土地,根據法律以下是土地承包經營的步驟
①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
②承包工作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訂並公布承包方案;
③依法召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
④公開組織實施承包方案;
⑤簽訂承包合同。
你們的大隊是否就是代表村民會議的決定?
我只能說現在的法律是不健全的,農民還是處於弱勢地位,想要和強勢的一方斗很難啊!
還有,法律是禁止賣地的,他們想要承包出去還能說得通,如果是賣地那麼他們就是犯法!
⑨ 土地出讓金繳納給哪個部門哪些法律規定提出過具體要求
如果開發商不補繳土地出讓金,土地仍然是劃撥土地使用權,不能補辦出讓土地使版用權。
這種情況下,權如果要辦理房產證,假如是房改房,經市政府批准,還是可以申請辦理房產證的,可是這種房產證以及土地證不能轉讓,如果轉讓則需要補繳土地出讓金。
如果不是房改房,就基本不可能辦理房產證。
⑩ 土地轉讓之後政府補貼的錢應歸誰所有
所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指原來的土地承包戶在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後,經向發包方申請並經發包方同意,將其部分或者全部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受讓土地的農戶享有對該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相應權利並履行相應義務的行為。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後,原土地承包經營戶與發包方的土地承包權利義務關系自行終止,土地承包關系變更為受讓土地的承包戶與發包方之間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利義務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28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4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據此規定,承包人與發包方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後,就依法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也有權依法就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第33條之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承包人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後,其有權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以及需要依法決定是否轉讓其承包經營權。決定轉讓的,雙方也要基於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來進行轉讓,而不能是出於其他人的強迫。
(2)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在我國,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只有兩個:一是國有;二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農民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取得的只能是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而非所有權。因此承包人只能就土地的經營權進行流轉,而不能對土地的所有權進行買賣。而且經營權進行流轉後,也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生產用途。
(3)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按照我國《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農村土地的承包期限十分明確,不論是耕地承包,還是草地、林地的承包,在依法確定了承包期限後,承包經營權流轉後的受讓人所取得的承包經營權的期限都只能是原承包合同所確定期限的剩餘期限。承包合同期限屆滿,可以由新的承包人依照《物權法》及《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繼續承包,而不能直接在流轉合同中突破原來承包合同所規定或者約定的期限。
(4)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也就是說,由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因而作為受讓方的新承包經營者必須以農業生產經營用途來受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就需要他具有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否則,即使通過轉讓取得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也無法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真正目的。
(5)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這一點是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程序中對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作為受讓人的一種保護性規定。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受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時相對於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具有優先權。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4條的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人,其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轉包費、租金、轉讓費等,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流轉的收益歸承包人所有。
17.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遵循何種程序?
承包人作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其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與否。一旦其決定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就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1)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15條以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益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事先向發包方提出轉讓申請。如果發包方不同意,應當在七日內給出不同意的理由。承包方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同意的,應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報告,並且轉讓方在鄉(鎮)土地管理部門提供的同意文本格式的流轉合同上簽字蓋章,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承包人轉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轉讓合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一式四份,轉讓雙方各執一份,發包方和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管理部門各備案一份。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當事人申請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登記的,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予以受理。雙方當事人應當提交以下材料:①變更的書面申請;②已變更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或者其他證明材料;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原件;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受理變更申請後,應當及時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並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簿上記載。原發證機關應予以受理,並及時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手續。
(2)採取轉包、互換、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18.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之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應當包括以下條款:
(1)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2)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3)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4)流轉土地的用途;(5)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6)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7)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