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秋紅的獲獎情況
1.韓秋紅 全國優秀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7年
2.韓秋紅 《西方哲學的現代轉向》 東北師范大學優秀教材特等獎 東北師范大學 2007年
3.韓秋紅 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 長春市委、市政府 2006年
4.韓秋紅 「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網路課程 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網路資源類)二等獎 吉林省教育廳 2006年
5.韓秋紅 社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九屆高教科研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 2005年
6.韓秋紅 東北師范大學校級「優秀女教師」 東北師范大學工會、婦委會 2005年
7.韓秋紅 積極履行職責的省政協委員 政協吉林省委員會 2005年
8.韓秋紅 當代中國文化中的宗教問題 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吉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2004年
9.韓秋紅 當代中國文化中的宗教問題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 2004年
10.韓秋紅 關於深化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民盟第十五次高等教育研討會一等獎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教育委員會 2004年
11.韓秋紅 積極履行職責的省政協委員 政協吉林省委員會 2004年
12.韓秋紅 陳愛梅 《黑格爾之後——現當代西方哲學》 東北師范大學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東北師范大學 2003年
13.韓秋紅 當代中國文化中的宗教問題 吉林省哲學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 吉林省哲學學會 2003年
14.韓秋紅 關於城市社區建設 長春市優秀調研成果 長春市優秀調研成果評審委員會 2002年
15.韓秋紅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方向嬗變的社會根源——從哲學轉向當代資本主義理論 吉林省哲學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吉林省哲學學會 2002年
16.韓秋紅 吉林省民盟優秀盟員獎 中國民主同盟 2002年
17.韓秋紅 關於長春市社區建設的調查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吉林省社會學學會 2001年
18.韓秋紅 西方馬克思理論方向嬗變的社會根源 吉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論文三等獎 吉林省社科領導小組 2001年
19.韓秋紅 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吉林省哲學學會一等獎 吉林省哲學學會 2001年
20.韓秋紅 長春市民盟特殊貢獻獎 中國民主同盟 2001年
21.韓秋紅 《理性的耕耘》 東北師范大學優秀著作獎 東北師范大學 2000年
22.韓秋紅長春市民盟優秀盟員獎中國民主同盟2000年
㈡ 王利民的學術簡介
科研項目:
1.「兩宋理學詩派研究」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 主持人 已完成
2.「王士禎詩歌研究」 南通師范學院項目 主持人 已完成
3.「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夏丏尊傳」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主持人 已結題
4.「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朱彝尊傳」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主持人 已結題
5.「宋代理學詩與宋代文化發展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主持人 6.「曝書亭全集」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獻整理類項目 主持人 已結題
7.「宋明理學詩人群體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主持人 在研
8.「秀水朱氏家族史」 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6WZT019) 主持人 在研
9.「宋明理學與江西文學研究」 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 主要參加者 已結題
10. 「宋代理學詩人論稿」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07FZW003) 主持人
11. 「中國古典文獻學」 贛南師范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主持人
12. 「明清小說研究」 贛南師范學院課程多媒體課件研製項目 主持人 已完成
13.「高校文學課程多媒體網路系統教學研究」 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立項課題 主持人
14.「朱熹文學創作及其影響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主持人 在研
15.「兩宋士大夫文學研究·張栻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
16.「寧都三魏研究」 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08WX10) 主持人
17.「清史·文苑傳」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 受聘專家
獲獎:
1.1993年在蘇州大學獲得朱敬文獎學金。
2.1997年在南京師范大學獲首屆研究生科研成果二等獎。
3.1997年在南京師范大學被評為三好研究生。
4.1998年在南京師范大學獲得華藏獎學金。
5.1998年被評為南通師范學院優秀骨幹青年教師。
6.1999年在南京師范大學被評為研究生「科技活動先進個人」。
7.1999年在南京師范大學獲得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
8. 2002年製作的教學課件獲江蘇省高等學校「方正奧思杯」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好課件獎。
9.2003年被南通師范學院工會評為「文明教工」。
10.《冒辟疆與董小宛》於2005年獲南通市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1.《流水高山萬古心——〈南嶽倡酬集〉論析》於2005年獲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2007年「地域文化研究與文學教學互動模式實驗」獲江西省第十批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13. 《濂洛風雅論》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7年10月19日。
14.2007年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15.2007年被評為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
16.《王士禛詩歌研究》於2009年獲江西省第十三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7.《曝書亭全集》於2011年獲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教學特色:
王利民具有系統的中國古代文學知識和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系統地講授過「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文化概論」、「詞學通論」、「曲學通論」等本科課程,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整體思路清晰,教學重點突出,教學組織嚴密,多媒體課件設計合理,語言表達流暢,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經常組織課堂討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教學效果良好。
王利民擔任的研究生課程有「中國古代典籍校讀」、「古代碑傳文研究」、「中國古代各體文學研究」、「宋元明清文學與文藝思潮」。在教學中態度認真,備課充分,課堂講授重視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和系統性,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後輔導及時、耐心,作業批改細致。王利民現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和省級課題,在對研究生講課時,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同時把自己擁有的文獻資料和電子資料庫大量提供給研究生,引導他們參加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在科研實踐中學習和提高,受到了研究生們的歡迎。
論著:
1.《宋詞藝術技巧辭典》(參撰)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中國藝術通史》(責任編輯)(特約校對) 江蘇文藝出版社99年第一版
3.《中國古代文學史》(副主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冒辟疆與董小宛》 (第一作者) 中華書局2004年4月第1版
5.《平屋主人——夏丏尊傳》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6.《博大之宗——朱彝尊傳》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7.《王士禛詩歌研究》 中華書局2007年4月第1版
古籍整理:
1.《曝書亭全集》 校點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2.《千家詩》 審定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國學備覽》版
論文:
1.《清初山東有兩位王士禎》 《文學遺產》95年3期
2.《貝葉綺語話西樵》 《古典文學知識》95年3期
3.《王士禎紀游詩簡析》 《中國韻文學刊》94年2期
4.《王士禎七絕的清遠風格》 《南通師專學報》94年2期
5.《王士禎竹枝詞簡論》(第一作者) 《南通師專學報》95年2期
6.《吳中詩人徐楨卿》(第二作者) 《吳中學刊》94年3期
7.《〈歷朝詩集小傳〉和〈靜志居詩話〉對讀》(第二作者) 《南通師專學報》96年2期
8.《綺麗餘波溉漁洋》 《社會科學輯刊》97年4期
9.《〈易傳〉死生之說揆義》 《周易研究》97年4期
10.《胡寅的志節及其〈崇正辯〉》 (台灣)《孔孟月刊》37卷2期
11.《唐宋時代在華的外國商人》 《文史知識》98年4期
12《憶念與報償》 《南京師大學報》98年3期
13.《〈宋詩紀事〉辨正一則》 《文教資料》98年4期
14.《論王士禎的題畫詩》 (台灣)《古今藝文》第25卷4期
15.《論王士禎的贈答送別詩與社會角色意識》 《青海師專學報》97年1期
16.《王士禎的家世和家學淵源考》 《南通師專學報》97年2期
17.《李兆元家世和生平考》 《南通師專學報》98年2期
18.《南驅北馳 笑傲疆場》(第二作者) 《基層生活》98年1期
19.《〈朱熹集·訓蒙絕句〉辨正》 《江海學刊》99年6期
20.《從〈武夷棹歌〉論朱熹詩歌的雙重文本》 《東方叢刊》99年4期
21.《陳子昂的玄感和朱熹的理興》 《中國韻文學刊》99年1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1期全文轉載
22. 《實踐性·實用性·創新性——兼評近年出版的幾部寫作教材》(第二作者)
《常州工業技術學院學報》99年3期
23.《〈宋詩紀事〉指誤一則》 《文獻》2000年1期
24. 《論張載之學是易學》 《周易研究》2000年1期
25.《劉子翚「不遠復」三字元及其對朱熹的影響》《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1期
26. 《從故國之思、盛衰之感到盛世之音》 《南通師院學報》2000年1期
27.《〈訓蒙絕句〉與朱子學的形成》 《朱子學刊》總第十一輯
28.《朱松和他的詩歌》 (台灣)《孔孟月刊》39卷4期
29.《建構〈朱子理學美學〉的形式體系》 (台灣)《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七期
30.《朱熹〈東歸亂稿〉的理學意蘊與理語情趣》(第一作者)《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3期
31.《〈宋詩紀事〉「朱張林聯句」辨正》 《江海學刊》2001年4期
32.《朱熹詩文的文道一本論》 《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1期
33.《朱熹題畫詩論析》 (台灣)《孔孟學報》80期
34.《〈伊川擊壤集〉與先天象數學》 《周易研究》2003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3年9期全文轉載
35.《從〈牧齋凈稿〉看朱熹的道教信仰》 《宗教學研究》2002年4期
36.《冒辟疆的情緣》(第一作者) (台灣)《古今藝文》第28卷1期
37.《王漁洋詩歌藝術論》 (台灣)《古今藝文》第29卷2期
38.《秦蜀驛道上的神韻與性靈》 《中國韻文學刊》2003年1期
39.《流水高山萬古心——〈南嶽倡酬集〉論析》 《文學遺產》2003年1期
40.《冒辟疆與董小宛的閨中雅趣》(第一作者) 《文史知識》2003年1期
41.《從〈伊川擊壤集〉看邵雍的人生志趣》 《南通師院學報》2003年1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6期摘
42.《〈冒辟疆董小宛合傳〉前言》(第一作者) 《南通今古》2003年2期
43.《復社領袖冒辟疆》(第二作者) 《文史知識》2003年8期
44.《李方膺論》(第二作者)
《揚州八怪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5.《王漁洋香奩體詩詞創作論略》 (台灣)《古今藝文》第30卷4期
46.《二程的詩歌創作軌跡與交際領域》 《南通師院學報》2004年1期
47.《二程詩辨偽》 《江海學刊》2004年2期
48.《南通旅遊項目規劃及線路設計構想》 (第一作者) 《蘇東學刊》2004年3期
49.《從〈伊川擊壤集〉看邵雍的風月情懷》 《浙江大學學報》2004年5期
50.《宋南渡之際武夷詩人群體的人員構成及其交遊》 《新國學》第五卷
51.《「九天」與「九神」考》(第一作者) 《雲夢學刊》2005年5期
52.《傳存三千靈鬼的心魂——評嚴迪昌著〈清詩史〉》《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53.《劉子翚家世考》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期
54.《濂洛風雅論》 《文學遺產》2006年2期
55.《張載詩真偽考辨》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3期
56.《最憶虎頭痴——朱彝尊與顧炎武》 《朱彝尊研究》第2期
57.《朱彝尊與端硯》 《嶺南文史》2006年第4期
58.《濂洛風雅之開山——周敦頤的詩歌創作軌跡及其詩友》
(台灣)《古今藝文》第33卷1期
59.《滄江夜夜虹貫月,莫令光怪驚菰蘆——王士禛歌行體詠物詩論析》(第二作者)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期
60.《朱彝尊與曹寅交遊考》 《紅樓夢學刊》2007年2期
61.《朱彝尊的嶺南之游》 《嶺南文史》2007年第2期
62.《鴛水情緣——朱彝尊〈風懷二百韻〉之本事》 (台灣)《古今藝文》第33卷4期
63.《儒者與隱士的對話——朱熹與劉韞倡酬詩論析》 《中國詩學》第十三輯
64.《杞菊之眷·遂初之求·舞雩之風——簡析張栻辭賦的哲理內涵》
《船山學刊》2009年2期
65.《朱國祚詩歌簡論》(第一作者)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2期
66.《朱彝尊著述研究及〈曝書亭全集〉》 《嘉興學院學報》2009年5期
67.《高校文學課程運用多媒體網路系統的教學原則》(第二作者)《福建論壇》2009年8期
68.《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碰撞——高校文學課程教學方法對比研究》(第二作者)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教育科學文摘》2009年第4-5期摘
69.《論朱熹山水詩的審美類型》(第一作者) 《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1期
70.《人文關懷視野下的一部力作——評〈清初廟堂詩歌集群研究〉》(第一作者)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六輯
71.《朱茂晭詞簡論》(第二作者) 《嘉興學院學報》2010年2期
72.《理學之維:邵雍的詩學觀念》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一輯,黃山書社2010年11月
73.《從《伊川擊壤集》看邵雍的歷史意識》(第二作者) 《求索》2011年2期
74.《朱休度詩歌簡論》(第二作者) 《嘉興學院學報》2011年4期
㈢ 如何申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每三年評選一次,具體時間不定。
2.所有推薦材料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網回」進行公示。
3.擬答獲獎成果名單自公布之日起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網」進行為期1個月的公示。
4.獎勵委員會向教育部報告評獎結果,由教育部批准、公布評獎結果並授獎。
申報成果包括著作(含專著、工具書、古籍整理、譯著)、論文、研究報告(含調研報告、咨詢報告等)以及普及類成果(教材、教輔和文學藝術類作品除外)。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學規劃辦、社科聯等部門頒發的關於你在社會科學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獎勵。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含專著、譯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讀物、工具書),或公開發表的論文、調研報告,以及被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或省直廳級以上單位採納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報該獎。一般情況下,優秀成果獎分著作、論文、調研咨詢報告三大類,每類設一、二、三等獎。
㈣ 南昌大學理學院的榮譽獎勵
理學院2008、2009兩年都獲「南昌大學校園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和「南昌大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理學院數學建模教練隊指導本科生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勇奪國際一等獎2項、二等1項
2010年學院獲南昌大學三屆三次教代會提案工作提案徵集優秀組織獎,倪永年教授的提案《加強南昌大學研究生科研「誠信」教育,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獲優秀提案二等獎
理學院獲2008-2009年度學校辦公室先進集體,陳志高評為2008-2009年度學校辦公室先進個人
2010年陳華副教授的論文《高科技企業克服技術創新核心剛性對策的系統分析》獲江西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會科學)
理學院評為南昌大學2008-2009學年學生黨建工作單項紅旗單位,葉春雲評為學校2008-2009學年學生工作先進個人
2009年賈仁安教授的著作《規模養種生態能源工程反饋動態復雜性分析》獲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9年陳義旺教授榮獲「江西省師德先進個人」和「江西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
2009年陳義旺教授主持的「理工結合資源應用型化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評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全校3項)
2009年塗國平教授負責的《高級系統動力學》評為省級研究生優質課程
2009年徐義紅教授負責的《線性代數》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理學院數學建模教練隊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國家一等獎1項,國家二等獎3項
2009年賈仁安教授指導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2009年傅春暉被評為「全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
2009年理學院獲南昌大學教職工優秀師德論文評選優秀組織獎
2009年分析化學教研室評為學校教書育人先進集體
2009年鄧群釗教授評為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2009年吳芳英教授獲「南昌大學中興發展獎學獎教金」
2009年理學院獲南昌大學青年教師教案和講稿競賽優秀組織獎,並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
2009年戴延鳳教授獲學校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全校5名),徐義紅教授和陳華英講師獲二等獎(全校15名),劉靜華講師獲鼓勵獎
2009年理學院獲學校教師授課競賽優秀組織獎(全校3個)
2008年公共數學教學團隊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人朱傳喜教授)
2008年化學專業評為省級特色本科專業
2008年朱傳喜教授的《關於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教改模式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8年賈仁安教授獲省級教學名師獎
2008年理學院榮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08年黃永瑚副教授被評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2008年理學院獲「南昌大學校園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和「南昌大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2008年理學院獲「南昌大學黨建工作創新獎」,院團委榮獲南昌大學2008年度「五四紅旗團委」稱號,獲2008-2009南昌大學「優秀基層學生會」
2007年朱傳喜教授獲國家教學名師獎(我校唯一一名)
2007年賈仁安教授等主持的《「系統動力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7年朱傳喜教授等主編的《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榮獲「第二屆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馬新生教授等主編的《高等數學實驗》榮獲二等獎
2007年以凌意教授為領頭人的校創新團隊獲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7年李鳳儀教授獲省技術發明獎獎三等獎
2006年倪永年教授喜獲「全國模範教師」
2006年《高等數學》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朱傳喜教授)
2005年基礎物理實驗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評為江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㈤ 彭迪雲的工作經歷
●1984.07—1993.04 江西大學經濟學系 助教/講師;
●1993.05—1995.05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講師/教研室主任;
●1995.06—1999.06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9.07至今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1997.01—2002.03 南昌大學經濟學系 副主任;
●2002.04—2008.03 南昌大學研究生院 副院長;
●2008.04—2010.07南昌大學研究生院黨委書記;
●2010.08—2014.06南昌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
●2014.06至今 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院長 ;
●2015年 2月至今 南昌大學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6.06至今 南昌大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學術晉升主要經歷和榮譽稱號:
——1992年晉升講師。
——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1997年被批准為碩士生導師。
——1998年,被批准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1998年,獲「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1998年,獲「江西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江西省普通高校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
——1999年破格晉升教授。
——1999年,獲199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
——1999年,獲「江西省第四次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0年,獲「江西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1年被批准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002年獲「第十一屆江西省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2003年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2003年,獲「江西省高校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3年,獲得江西省「百名專家談崛起」三等獎1項。
——2004年獲「第二屆江西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稱號。
——2005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2005年,獲「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次)。
——2006年獲「『十五』期間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管理先進個人」稱號。
——2009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全省高校省情教育專家。
——2006年,獲「江西省2004、2005年投入產出應用分析軟科學課題獎」三等獎1項。
——2007年,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8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全省高校省情教育專家。
——2008年,獲 「江西省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二等獎。
——2009年,獲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次)。
——2006~2011年,先後4次進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信譽榜,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評為「認真負責的鑒定專家」。
——2011年,獲「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12年被確定為江西省咨詢業協會(管理)注冊咨詢專家。
——201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3年,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稱號和「江西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稱號。
——2013年,獲「江西省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次)。
——2013年,獲江西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我為江西教育改革獻一策」一等獎。
——2014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4年,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稱號。
——2015年,獲「江西省2014年度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和「江西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
㈥ 王喬的學術成果
[1]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發揮稅收對優化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作用研究」(在研)
[2] 主持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我省財政收入形勢分析與對策」(已結題)
[3] 主持財政部財政改革與發展重大問題研究項目「加強與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問題研究」(已結題)
[4] 主持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分稅制下地方稅體系研究」(已結題)
[5] 主持財政部重點課題項目「新一輪稅制改革難點、約束條件及對策研究」(已結題)
[6] 主持財政部重點課題項目「我國上市公司治理與股權再融資問題研究」(已結題) 代表性論文
[1] 股權結構、股權再融資行為與績效.《會計研究》.2005年第9期;
[2] 「十一五」期間我國稅制改革應該處理好幾方面的關系.《稅務研究》.2006年第2期;
[3] 通貨膨脹對基本養老個人賬戶基金的影響與對策.《財貿經濟》.2007年第1期;
[4] 我國現行稅制結構影響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實證分析.《當代財經》.2008年第2期;
[5] 四大主體功能區框架下的稅收征管模式探討.《稅務研究》.2009年第7期;
[6] 基於國際比較的中國非稅收入的現狀與評價.《經濟評論》.2009年第6期。
代表性著作
[1] 《比較稅制》.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2] 《非稅收入管理問題研究》. 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8年4月
[3] 《上市公司治理與股權再融資》.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7月
[4] 《中國稅收環境研究》.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7月 [1] 《論建立和完善地方稅體系》獲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學會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
[2] 《中國稅收若干問題研究》獲江西省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
[3] 《股權結構、股權再融資行為與績效》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
[4] 《政府征稅規模的公平合理性分析》獲第十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7)。
㈦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什麼意思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學規劃辦、社科聯等部回門頒發的關於你在答社會科學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獎勵。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含專著、譯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讀物、工具書),或公開發表的論文、調研報告,以及被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或省直廳級以上單位採納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報該獎。一般情況下,優秀成果獎分著作、論文、調研咨詢報告三大類,每類設一、二、三等獎。
㈧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報表怎麼填
一.評獎來范圍
時間限制:14年自1月1日至15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成果
內容限制:1.在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專著、編著、譯著、教材、科普讀物等社會科學著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機關和市社科聯確定的軟課題
3.在市級以上(含市級)刊物發表的社會科學論文
二.格式要求
《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報表》一式四份
成果原件及復印件(著作及調研報告類每項成果必須報送原件4份,論文類每項成果必須報送原件1份,復印件3份)
成果如被有關部門採納,須附上證明材料;被中央、省級報刊轉載須附上復印件(同樣一式四份)
三.申報時間
2016年6月10日前,欲申報此成果獎的講師需將准備完全的申報材料(包含《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報表》一式四份及根據要求准備的支撐材料四份)及所在院系科研分管領導簽字蓋章的初審表一起送至科研處。
四.參評成果及各項附件概不退還
具體要求請閱讀群共享中的文件:關於印發《武漢市(第1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實施方案》的通知
㈨ 鄭曉江的科研成果
1993年-2004年科研成果獲獎情況 序號 課題名稱 獲獎人 獲獎單位 獲獎時間 備注 1 中華民族精神之源 鄭曉江 全省高校第三屆(1991-1992)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1993年 2 中華民族精神之源 鄭曉江 江西省第二屆青年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993年 3 試論中國傳統死亡智慧的現代價值(論文) 鄭曉江 江西省第六次社科三等獎 1994年 4 中國死亡智慧 鄭曉江 江西省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1996 5 生死哲學系列研究 鄭曉江 江西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1998 專著 6 傳統道德與當代中國 鄭曉江、李承貴、楊雪騁 江西省高校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999 專著 7 傳統道德與當代中國 鄭曉江 江西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0 8 論中國傳統死亡智能慧與「生死互滲」觀 鄭曉江 省高校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1 9 論中國傳統死亡智慧與「生死互滲」觀 鄭曉江 江西省第五次青年社會科學二等獎 2001 代表性論文 1 張載生死觀及其現代沉思 《船山學刊》 2000年 2 道家生「生死一體」觀及其現代價值 《中國道教》 2000年 3 免於死亡焦慮與恐懼之方法——中國傳統死亡智慧與「生死互滲」觀 《中國哲學史》 2000年 4 中國死亡教育的新進展及沉思 《中國心理》 2000年 5 人生價值之源的尋覓 《文化中國》 2000年 6 《論陶淵明之生死觀》 《中國哲學史》 2002年 7 《思想考古方法與中國哲學史研究》 《現代哲學》 2002年 8 儒家德治理念與實踐研究 《孔孟學報》 2003年9月第81期 9 論王船山的生死哲學 《孔孟月刊》 2003年11月第3期 10 黃檗古寺——尋訪希運禪師 《普門學報》 2003年5月第15期 11 論周敦頤的人生哲學 《孔子研究》 2003年11月第6期 12 人生與民族—論文天祥的人格氣節 《文化中國》 2004年6月第2期 13 論陸學即實學 《文史哲》 2004年5月第5期 14 佛教與臨終關懷 《普門學報》 2004年5月第21期 15 宜黃大師歐陽竟無的學術與精神 《世界宗教研究》 2004年1月 16 《論王安石的學術思想與變法實踐》 《求索》 2005年3期 17 《周敦頤生死觀探微》 《學海》 2006年3期 代表性專著 序號 成果名稱 出版社 出版時間 1 《傳統道德與當代中國》(三人)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 2 《穿透人生》 上海三聯 1999年 3 《傳統──現代人的兩刃劍》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9年 4 《中國人生精神》(二人)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 5 《西方人生精神》(二人)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7年 6 《生死兩安》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 7 《中華民族精神之源》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8 《拷問人生》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5年 9 《中國死亡智慧》 台灣三民書局 1994年 10 《楊簡》(二人) 台灣三民書局 1995年 11 《禍福之門》 台灣漢欣出版社 1996年 12 《生死智慧》 台灣漢欣出版社 1997年 13 《善死與善終》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4 《中華賢哲》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5 《超越死亡》 正中書局 1999年 16 《生命終點的學問》 正中書局 2000年 17 《尋求人生的真諦》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2年 18 《穿透死亡》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 19 《八千里路雲和月》 新華出版社 2003年 20 《神遊千古—尋訪歷史文化偉人》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年 21 《中國生命學——中華賢哲生死智慧》 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5、9 主編著作 序號 成果名稱 出版社 出版時間 1 《中國神秘術大觀》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3年 2 《中國死亡文化大觀》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5年 3 《中國生育文化大觀》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9年 4 《中國避邪文化大觀》 花城出版社 5 《療救人生》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8年 6 《宗教生死書》 台灣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7 《融通孔佛——一代佛學大師歐陽竟無》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 8 《江右思想家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 9 《解讀生死》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 10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年 11 《六經注我》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12 《草根南昌》 學苑出版社 2006年 13 《贛文化研究》(1—11期) 1994-2004 已經主持完成的科研課題 序號 課題名稱 課題類別 經費 批准時間 1 傳統道德與當代中國 國家青年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5萬 1994-1998 2 江右思想家研究 江西省社科重點項目 6000元 2002-2004 3 江西思想家及江西人之精神研究 省教委 4500元 2002-2004 4 陸九淵與「江西之學」研究 省級 4000元 2003-2005 5 南昌市民俗民居調查與研究 橫向課題 5萬 2004年 6 三清山道教文化調查與研究 橫向課題 5萬元 2004-2005 7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沿岸景觀線『贛文化長廊區』 文化內涵設計」 橫向課題 3萬元 2004 8 「我們的贛江」沿江景觀帶主題命名 橫向課題 2萬元 2004 9 葛仙山歷史文化調查與研究(副組長) 橫向課題 1.5元 2004 10 宋代江右思想家研究 國家重點人文基地子項目 2萬元 2003-2006
㈩ 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什麼意思
科技成果獎抄是一個統稱,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國家部委授予的科技獎項,比如某某省科學技術獎就屬於省部級科技獎,參照國家科技獎有一些分類,但每個省情況不同,基本分類是最高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成果推廣獎等,不同的地級市獲得省部級科技獎的數目是不一樣的,要和科技實力掛鉤。
地質科學技術理論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論水平,學術意義和作用劃分獎勵等級,地質報告,主要按理論技術水平和實用價值劃分獎勵等級。地質科技成果獎分為四等。
(10)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擴展閱讀:
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主要獎勵以下四類成果:
1、屬於國內首創,本行業先進和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
2、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益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