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迪士尼等5家影視公司告谷阿莫侵權,如何看待這種視頻節目的侵權行為
谷阿莫作為一名視頻主播,剪輯各類影視作品是他最開始就從事的職業。
其實谷阿莫的侵權行為較難鑒定。自從微博,抖音,火山等小視頻的盛行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視頻剪輯工作,將大量的電影電視劇部分畫面剪輯拼接成一個新的小視頻,從而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和點贊。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製作短視頻的行為,是具有侵權行為。
我所關注的一個視頻主播,他與谷阿莫是同樣的視頻主播。不過不同的在於它是將還會形成電影的書本進行劇情概括提煉,然後通過自己所觀看的眾多影視劇進行畫面的剪輯處理,形成了他自己所獨創的視頻短片。
這樣的視頻重新構建已經無法鑒定是否侵權,甚至可以說是進行了真正地二次創作。
對於迪斯尼等五家影視公司控告谷阿莫侵權,我覺得他的侵權行為是成立的。
⑵ 一個迪士尼的卡通片,是三個昆蟲來的,有一隻像蟑螂,有一隻像蒼蠅···麻煩大家幫我找找看,謝謝了
蟲蟲總動員
螞蟻王國最大的威脅是一群蝗蟲,這群蝗蟲總是搶奪螞蟻們的勞動成果—糧食,他們是螞蟻王國的一大塊烏雲。在一次蝗蟲進行掠奪時,飛力為了保護他的發明把糧食碰到了懸崖下。惱火的蝗蟲抓住了公主的妹妹小不點來出氣。緊要關頭,飛力挺身而出,怒斥蝗蟲軍團的頭目霸王。為了得到更多的糧食,霸王放開了小不點,他威脅說如果他下次來得不到雙倍的糧食他將血洗螞蟻王國。
由於飛力把糧食都弄丟了,大家把心中的恐懼和不滿都發泄在他的身上,螞蟻王國決定驅逐飛力。為了留在自己的祖國,飛力提出了一項建議:他將去找比蝗蟲更大的蟲子來趕走蝗蟲。由於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螞蟻王國給了飛力一次機會去兌現他的承諾。
飛力來到了城市,在這里他看到了一群昆蟲打敗了一群無賴的挑釁,這使得飛力對他們十分崇拜,認為他們就是能夠打敗蝗蟲的「大蟲子」。實際上這群昆蟲是一群失業的馬戲團演員,有甲蟲、螳螂、蜘蛛等。他們正在找事作,於是便接受了飛力的邀請,但並沒有說明他們的身份。
來到了螞蟻王國,螞蟻們並不十分相信這些模樣古怪的昆蟲,並且昆蟲們自己也有些害怕,打了退堂鼓,准備離開這里。雖然得知昆蟲們的真實身份後飛力很失望,但他極力阻止昆蟲們離開,否則他會被螞蟻們認為是個大騙子。後來昆蟲智斗小鳥,救出了飛力和小不點,得到了螞蟻們的好感,也找回了自信心。由於飛力受到了小鳥的啟發,決定做一支假鳥來嚇退蝗蟲。假鳥完成了,霸王也帶著它的惡棍軍團逼近了螞蟻王國。
孰料這時馬戲團的老闆來找他的昆蟲演員了。當螞蟻們得知昆蟲們是馬戲團的演員時,失望萬分。螞蟻王國驅逐了飛力和昆蟲們。恰恰這時,蝗蟲軍團來了。在小不點的勸說下,飛力和昆蟲們決定一起迎戰蝗蟲。雖然假鳥開始嚇住了蝗蟲的進攻,但狡猾的霸王識破了飛力的假鳥,准備一舉摧毀螞蟻王國。不料出現了一隻真鳥,而霸王以為這還是飛力的詭計,毫不退讓,於是成了鳥兒的腹中餐。於是蝗蟲們潰不成軍。
又是一個春季來到,原公主當上了蟻後,飛力也受到了嘉獎。而昆蟲們,回到了他們的城市。一個完美的結局。
⑶ 迪士尼對其員工的管理對其外部營銷有何作用
我不太懂去解釋,給你看一篇文章近日曝光的港府與迪士尼談判的財務方案,港府需要負擔逾九成的總投資來玉成「好事」。已經有經濟學者指出,這樣大規模的投資肯定要虧本,迪士尼以不足一成的投資額換取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權,另加管理費收入,港府亦有讓利之嫌。畢竟興建迪士尼與建食水設施或公路網是有根本性的差別,政府對盈利性商業活動的參與,不應該與社會性及基礎性建設方面一視同仁,不加悉別。近二十年來國際社會已普遍形成了共識,即政府在經濟領域的角色,應盡量退出盈利性的活動,而把精力放在建構一個公平的游戲規則之上,具體的服務提供亦應該只限於少數市場未能及時提供的「公共產品」。這個集體智慧的形成,絕非憑空想像出來,而是在經歷了過去一段時期多國政府積極插手經濟領域的慘痛經驗後,痛定思痛的成果。這其中包括中國,經過三十年的中央計劃及二十年的經濟改革後,近數年間中央政府及眾多的經濟及政治學家已經確立「公共財政」的思路,確認政府必須大力調整職能,把不該做的事都歸還給市場,如此方有可能辦好政府本份以內的事。政府的功能是培育市場,而不是越俎代庖。誠然,受過去政府支配經濟的影響,培育市場在大陸尚需一定時日,政府要退也不能即時全退。但重要的是,公共財政思路的確立,將指導各級政府在經濟領域的決策。在目前階段,縱然不能全退,但一個政府的政績,將以其有沒有為政府退出市場而做好准備來衡量。將港府與迪士尼的談判放在這樣的國際以至全國的框架下,便引出以下幾個問題:建設迪士尼樂園屬於什麼類別的活動?是否符合公共財政理論下的政府份內之事?若不符合,則存在什麼非常重要的具體考慮,足以支持政府做出超越常規的參與?需要考慮的焦點並非在於港府只佔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權是否太少了(因為出資逾百分之九十),而是在於港府應否「落場」做這盤生意辦企業當大股東。對上述兩個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建設迪士尼樂園肯定是一項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決策,不屬於公共財政思路下的政府份內事之列。從活動的性質而言,迪士尼與其他的商業項目並無差別,只是規模不一。既然不屬於「份內事」,有沒有非常重要的具體考慮來支持政府去辦「份外事」呢?港府興建迪士尼的構想,是在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游旅業收入停滯不前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建設迪士尼樂園將為疲弱的經濟發揮刺激性的作用,其美國文化形象亦符合香港國際都會的特色,因此雖然亦有關注環保生態人士提出異議,但在計劃提出以來,佔主流的輿論均表歡迎。問題的症結在於社會對計劃的支持並非是無條件的。一個項目的成就,不能以政府施政方針哲學的大轉移作為代價。鑒於迪士尼建設規模龐大,加上項目對經濟的外部效益,社會人士大體上並不反對政府在填海、土地平整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上有所投入,以達致培育市場,吸引投資者的效果。事實上,按照最近曝光的資料,單是這筆基礎性建設開支便達十五億美元,占整體投資的一半。這樣高水平的支出,項目的外部效益是否能夠抵銷,本身已經存在疑問。再加上環保人士的質疑,政府應否用公帑「培育」這個市場,並非是全無爭議性的。更嚴重的是,目前透露的方案要求港府除了負責這十五億美元的基本工程外,還要透過注資及借貸的形式,負責另外四成的投資支出。換句話說,假若按此方案來建設香港的迪士尼樂園,香港將首次出現一個以盈利為根本目的的政府所有企業,政府實際出資逾九成(二十七億五千萬美元),所以方案中的共佔五成五股權是虧本了(政府出資九成中包括八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和二億美元商業貨款。但為何政府要貸款予一個商業項目?這同樣涉及政府應該做什麼的基本政策問題)。必須強調,政府控股建設迪士尼與過往政府出資建首條海隧、地下鐵路以及食水設施是截然不同的事。後者均屬於市政基本設施,服務收費是項目理財的范疇,縱然虧本了,這些公共服務都不能貿然按「商業決定」來決定關閉或大幅調高收費。與之相反,迪士尼樂園是百分百的商業項目,沒有人會質疑營運迪士尼的目標便是賺得盈利,在這情況下,社會人士便須詢問政府,假如迪士尼公司如此擔心盈利前景以致它不願作出投資,港府有沒有必要自己一手包辦?長期以來港府對市場均奉行積極不幹預政策。這個近年來漸被忽略的政策思路,簡單來說,便是近二十年來風行國際,近數年開始在大陸確立的公共財政哲學,執行這個政策,關鍵在於分辨對什麼要「積極」,對什麼「不幹預」,拿揑分寸,審度形勢,衡量好積極的「度」,不幹預的底線。目前的形勢是否迫使政府要如方案般積極地干預迪士尼項目的建設?答案顯然否定的。香港的優勢不在她有多少個大型項目而在其政策環境和游戲規則(這亦是迪士尼屬意香港而非上海的一個主要原因),香港市民大多數都歡迎迪士尼,但不能因而動搖香港的根本政策。假若我們因一時之利而輕視根本,何異舍本逐未?而且,又有什麼生意是包賺的?會不會明白多一點
⑷ 香港迪士尼樂園虧本始末哪位知道
我不太懂去解釋, 給你看一篇文章 近日曝光的港府與迪士尼談判的財務方案,港府需要負擔逾九成的總投資來玉成「好事」。已經有經濟學者指出,這樣大規模的投資肯定要虧本,迪士尼以不足一成的投資額換取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權,另加管理費收入,港府亦有讓利之嫌。畢竟興建迪士尼與建食水設施或公路網是有根本性的差別,政府對盈利性商業活動的參與,不應該與社會性及基礎性建設方面一視同仁,不加悉別。 近二十年來國際社會已普遍形成了共識,即政府在經濟領域的角色,應盡量退出盈利性的活動,而把精力放在建構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之上,具體的服務提供亦應該只限於少數市場未能及時提供的「公共產品」。這個集體智慧的形成,絕非憑空想像出來,而是在經歷了過去一段時期多國政府積極插手經濟領域的慘痛經驗後,痛定思痛的成果。這其中包括中國,經過三十年的中央計劃及二十年的經濟改革後,近數年間中央政府及眾多的經濟及政治學家已經確立「公共財政」的思路,確認政府必須大力調整職能,把不該做的事都歸還給市場,如此方有可能辦好政府本份以內的事。政府的功能是培育市場,而不是越俎代庖。 誠然,受過去政府支配經濟的影響,培育市場在大陸尚需一定時日,政府要退也不能即時全退。但重要的是,公共財政思路的確立,將指導各級政府在經濟領域的決策。在目前階段,縱然不能全退,但一個政府的政績,將以其有沒有為政府退出市場而做好準備來衡量。 將港府與迪士尼的談判放在這樣的國際以至全國的框架下,便引出以下幾個問題 : 建設迪士尼樂園屬於什麼類別的活動? 是否符合公共財政理論下的政府份內之事? 若不符合,則存在什麼非常重要的具體考慮,足以支持政府做出超越常規的參與? 需要考慮的焦點並非在於港府只佔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權是否太少了 (因為出資逾百分之九十),而是在於港府應否「落場」做這盤生意辦企業當大股東。 對上述兩個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建設迪士尼樂園肯定是一項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決策,不屬於公共財政思路下的政府份內事之列。從活動的性質而言,迪士尼與其他的商業項目並無差別,只是規模不一。 既然不屬於「份內事」,有沒有非常重要的具體考慮來支持政府去辦「份外事」呢? 港府興建迪士尼的構想,是在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遊旅業收入停滯不前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建設迪士尼樂園將為疲弱的經濟發揮刺激性的作用,其美國文化形象亦符合香港國際都會的特色,因此雖然亦有關注環保生態人 士提出異議,但在計劃提出以來,佔主流的輿論均表歡迎。 問題的癥結在於社會對計劃的支持並非是無條件的。一個項目的成就,不能以政府施政方針哲學的大轉移作為代價。鑑於迪士尼建設規模龐大,加上項目對經濟的外部效益,社會人士大體上並不反對政府在填海、土地平整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上有所投入,以達致培育市場,吸引投資者的效果。事實上,按照最近曝光的資料,單是這筆基礎性建設開支便達十五億美元,佔整體投資的一半。這樣高水平的支出,項目的外部效益是否能夠抵銷,本身已經存在疑問。再加上環保人士的質疑,政府應否用公帑「培育」這個市場,並非是全無爭議性的。 更嚴重的是,目前透露的方案要求港府除了負責這十五億美元的基本工程外,還要透過注資及借貸的形式,負責另外四成的投資支出。換句話說,假若按此方案來建設香港的迪士尼樂園,香港將首次出現一個以盈利為根本目的的政府所有企業,政府實際出資逾九成 (二十七億五千萬美元),所以方案中的共佔五成五股權是虧本了 (政府出資九成中包括八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和二億美元商業貨款。但為何政府要貸款予一個商業項目? 這同樣涉及政府應該做什麼的基本政策問題)。 必須強調,政府控股建設迪士尼與過往政府出資建首條海隧、地下鐵路以及食水設施是截然不同的事。後者均屬於市政基本設施,服務收費是項目理財的範疇,縱然虧本了,這些公共服務都不能貿然按「商業決定」來決定關閉或大幅調高收費。與之相反,迪士尼樂園是百分百的商業項目,沒有人會質疑營運迪士尼的目標便是賺得盈利,在這情況下,社會人士便須詢問政府,假如迪士尼公司如此擔心盈利前景以致它不願作出投資,港府有沒有必要自己一手包辦? 長期以來港府對市場均奉行積極不幹預政策。這個近年來漸被忽略的政策思路,簡單來說,便是近二十年來風行國際,近數年開始在大陸確立的公共財政哲學,執行這個政策,關鍵在於分辨對什麼要「積極」,對什麼「不幹預」,拿揑分寸,審度形勢,衡量好積極的「度」,不幹預的底線。 目前的形勢是否迫使政府要如方案般積極地干預迪士尼項目的建設?答案顯然否定的。香港的優勢不在她有多少個大型項目而在其政策環境和遊戲規則 (這亦是迪士尼屬意香港而非上海的一個主要原因) ,香港市民大多數都歡迎迪士尼,但不能因而動搖香港的根本政策。 假若我們因一時之利而輕視根本,何異捨本逐未?而且,又有什麼生意是包賺的? 會不會明白多一點
⑸ 索尼和迪士尼分道揚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真正的原因是兩個公司之間的利益,所以導致合作崩盤。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次的這個蜘蛛俠,可能是商談的過程中沒有商談好,導致兩家公司分道揚鑣。其實這樣對他們兩家公司也不是最好的結果。最好的結果就是他們兩家公司各讓一步,做到利益共最大化。
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以《蜘蛛俠:英雄遠征》為例,其總票房超過10億美元,迪士尼可獲得5000萬美元。但這與索尼製作的《蜘蛛俠》電影為索尼帶來的總票房相去甚遠。(《英雄遠征》最近成為索尼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電影。)
兩方最重要分歧在於,迪士尼方是希望未來《蜘蛛俠》的新電影能按照各50%的分配其中的利潤,但是索尼還是希望能繼續保持現狀,也就是說迪士尼獲只能獲得5%的收入分賬,雙方都不肯讓步。最後導致兩家分道揚鑣。
⑹ 華特·伊利斯·迪士尼成功的故事是什麼
沃爾特·迪斯尼,即華特·伊利斯·迪士尼,(1901.12.5.—1966.12.15),華特迪士尼(和他的哥哥 Roy O. Disney)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他是世界最著名的的電影製片人、導演、劇作家、配音演員和動畫師之一,他是有聲動畫片和彩色動畫片的創制者,曾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後來,他又根據這些可愛的銀幕形象設計和創建了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迪斯尼樂園。他對於夢想的勇敢追求,卓越的洞察力和對商業敏銳的眼光使他成為著名的企業家,他也是一位慈善家。
【早年生活】
童年對華特迪士尼來說並不怎麼好過,父親伊利亞斯經常要求他和哥哥們打工,他們一旦表現不好就會挨打。
1918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年25歲的三哥羅伊馬上應征入伍,到海外去參加戰斗。同年7月,華特高中畢業後去看望在芝加哥城邊上大戶海軍基地接受訓練的羅伊,羅伊給華特講了一些海外戰爭的故事,華特對參軍的興趣大增。當天他就決定要入伍。由於徵兵人員對華特的年齡有疑問,要求他出示出生證明。由於找不到准確的證明,華特迪士尼模仿父母的簽字,成為了國際紅十字會的一名志願兵。
服完兵役後,華特回到了芝加哥。之後又回到小時候生活過的堪薩斯,在這里,華特真正開始了他的創業。到堪薩斯後,華特通過三哥羅伊的介紹在一家名叫普雷斯曼魯賓的廣告公司(Pesmen-Rubin Commercial Art Studio)做畫家,由於公司對他的繪畫能力有質疑,因此他只幹了一個月就被解僱了。
1920年,華特和一位當時也在普雷斯曼魯賓公司工作的同事烏布·伊沃克斯(Ub Iwerks)合夥成立了伊沃克斯—迪士尼商業美術公司(Iwerks-Disney),由於從一項業務中總共才掙到135美元,伊沃克斯—迪士尼商業美術公司成立不到一個月就停業了。
之後,華特加入了堪薩斯市廣告公司,並在這里學到了拍攝電影和動畫的基本技術。
華特建立了歡笑動畫公司(Laugh-O-gram Films),並成功通過電影發行人弗蘭克·紐曼發行公司製作的動畫短片。1922年5月23日,華特徵的烏布的同意,將伊沃克斯—迪士尼商業美術公司的剩餘資產並入歡笑動畫公司。在歡笑動畫公司,華特製作了《小歡樂》(Laugh-O-Grams)動畫,並賣給了堪薩斯城的發行商。在製作《愛麗絲在卡通國》(Alice Comedies)的過程中,已經更名為紐曼歡笑動畫的公司倒閉了。
1923年7月,華特迪士尼到了洛杉磯,准備在好萊塢發展。
到洛杉磯後,華特迪士尼和哥哥羅伊迪士尼成立了迪士尼兄弟製片廠(Disney Brothers Studio),並接著製作《愛麗絲在卡通國》系列動畫。
1925年7月25日,華特迪士尼與製片廠的女員工莉蓮邦茲(Lillian Bounds)在愛達荷州結婚。度完蜜月回到好萊塢後,華特迪士尼決定把迪士尼兄弟公司改名為華特迪士尼製片廠,因為他認為單個名字比帶有「兄弟」一詞更有吸引力。
1926年,位於海布瑞恩的新片廠建成了。隨後,迪士尼兄弟開始在新片場製作《幸運兔子奧斯華》(Osward, the Lucky Rabbit)系列動畫。
1927年《幸運兔子奧斯華》推出後反響不錯,因此1928年2月,華特迪士尼帶著莉蓮到紐約去找發行人查爾斯·明茨(Charles Mintz)討論續簽合同的問題。華特原本要提高價格,但明茨卻要求華特降低價格,並告訴華特,他已經買通大部分《幸運兔子奧斯華》的製作人員,而且根據合同他擁有這系列動畫的版權,如果華特不答應降價要求,他自己也可以繼續製作《幸運兔子奧斯華》。
在回好萊塢的火車上,華特·迪士尼突發靈感,創作出了一個以老鼠為原型的卡通形象——莫迪默(Mortimer Mouse),後來經過莉蓮的建議,這個卡通形象改名為米奇(Mickey Mouse)。
1928年3月,華特開始了第一部米奇系列動畫《飛機迷》(Plane Crazy)的製作。隨後又製作了第二部《飛奔的高卓人》(Gallopin』 Gaucho)。由於這兩部動畫的反響很有限,當時有聲電影又剛剛興起,因此華特決定用帕特里克·鮑爾斯研究出的方法來給第三部米奇系列動畫《威利汽船》 (Steamboat Willie)配音,創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1928年11月18日,《威利汽船》在紐約僑民影院進行首映,反響空前!這一天也被定為米奇的生日。
1929年,華特除了繼續推出米奇系列動畫外,為了增加流動資金,華特開始製作新的名為《糊塗交響曲》(Silly Symphony)的系列動畫短片。
1930年,一個名叫喬治·博格費爾特的紐約商人為了給自己的孩子聖誕禮物,向迪士尼片長購買了米奇和米妮形象在玩具、書籍和服裝上的使用權。接著,華特迪士尼授權紐約的拜博——蘭出版公司出版發行米奇的出版物。
1931年,泰尼柯勒(Technicolor)公司發明了一種彩色電影拍攝技術。華特開始考慮拍攝彩色動畫。並利用這種技術在1932年7月30 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動畫《花與樹》(Flowers and Trees)。同年,為了對華特迪士尼創作出米奇表示感謝,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華特奧斯卡特別獎。1933年,華特推出動畫《三隻小豬》(Three Little Pigs)。同年12月19日,華特的第一個女兒黛安·瑪麗·迪士尼(Diane Marie Disney)出生。1934年6月9日,華特推出動畫短片《聰明的小母雞》(The Wise Little Hen),唐老鴨第一次出現。1935年2月23日,華特推出第一部彩色米奇動畫《米奇音樂會》(The Band Concert)。1936年12月31日,華特的第二個女兒莎倫·梅·迪士尼(Sharon Mae Disney)出生(實際為迪士尼在1937年一月莎倫出生兩周的時候領養)。
【動畫黃金時代】
1937年12月21日,華特在好萊塢卡塞劇院(Carthay Circle Theater)正式推出了影史上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華特在這部影片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影片花費大大超過預算,很多人都認為沒有人會去看一部一個多小時全是動畫的電影,由美國媒體甚至稱製作《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是「迪士尼的愚蠢」(The Disney Folly)。然而影片上映後反響空前,在正式上映的第一場上,很多名人都起立鼓掌!接著在1938年,由於影片中的歌曲很受歡迎,華特發行了影片的原聲帶,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張電影原聲帶。1939年,華特第二次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榮譽獎),而且有一座大金人加七座小金人。
1940年2月7日,華特推出第二部長篇動畫電影《木偶奇遇記》(Pinocchio)。同年11月13日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體音響的電影《幻想曲》。
1941年,迪士尼製片廠的動畫師由於不滿華特的一些做法,比如要求他們加班,工作量大,不承認工會等,實行的大罷工,後來經過羅伊的工作,罷工停止。同年,華特作為美國政府的親善大使到中南美洲訪問,還有與創作出《幻想曲》第三次獲得奧斯卡特別獎。這一年10月23日,華特推出第四部長篇動畫《小飛象》(Dumbo)。另外,由於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華特製片廠的大部分廠房都被美國軍方用作軍用。
在隨後的戰爭期間,由於華特製片廠的不少員工都被征去參軍了,除了發行了《小鹿斑比》(Bambi),華特無法繼續拍攝長篇動畫,因此開始拍攝中短篇幅的動畫電影並製成合輯發行,如《致侯吾友》(Saludos Amigos)、《三騎士》(The Three Caballeros)、《為我譜上樂章》(Make Mine Music)、《旋律時光》(Melody Time)和《米奇與魔豆》(Fun and Fancy Free)等。1946年11月12日,華特還推出了製片廠第一部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另外,在這個期間華特也為美國政府拍攝了不少宣傳影片。
二戰結束後,很多當年參軍的員工回到片場,幫助華特製作影片。1950年2月15日,迪士尼再次推出了一部長篇動畫《仙履奇緣》 ,從這開始,華特的動畫製作進入黃金時期。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華特推出了《小飛俠》、《小姐與流浪漢》、《睡美人》、《101忠狗》、《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影片。1950年7月19日,華特推出了迪士尼第一部真人電影《金銀島》。在1964年8月29日,華特還推出了真人與動畫結合由朱麗葉安德魯斯主演的電影《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這也是影史上迪士尼成就最高的電影。另外,華特也開始在電視上播出《迪士尼奇妙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Disney)。
⑺ 上海迪士尼有水上娛樂項目嗎
上海迪士尼水上娛樂項目:
1.晶彩奇航
2.探險島
3.雷鳴山漂流
4. 船奇戲水灘
5.加勒比海盜——沉落寶藏之戰
⑻ 喬布斯的成就
主要在電腦和手機上有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