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給出一些建議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是導致我國科技版成果轉移轉化權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創新認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獎勵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
二是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由三方組成,一是由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等,無法高校的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的,充分發揮其溝通協同的作用。讓企業和高校能夠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B. 高校教師的研究成果專利是屬於教師還是學校有哪些法律依據
嚴格意義來講,由於高校老師的研究內容是不確定的,所以他做出的任何專成果都能屬於職務屬發明,都得屬於學校,特別是自身研究方向一致的發明創造內容
但是,一般來說,除非是課題項目直接獲得的成果,其他自己興趣愛好做的一些發明創造,作為非職務發明,自己來申請專利什麼的,也沒什麼大問題,一般學校不會深究的
C. 有那些大學研究hadoop,成果比較好,專指國內的大學
hadoop又不是什麼學術理論,有什麼好研究的。
hadoop是yahoo的分布式產品,是基於google三篇分布式論文實現的,所以樓主應該問哪間大學研究分布式系統比較深入。
在國內,分布式技術沒特別的突出研究,比較前沿的技術都是互聯網大公司研製,如、ali、tencent。不過各個高校都有開分布式的課程,北大清華貌似有公開課,一般計算機專業比較出名的學校,都有不錯成果吧。
D.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什麼會這么難
1、高校科研機制的限制E. 中山大學科研成果有哪些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學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973計劃(包括國際重大科學計劃)15項,主持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共18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類項目58項,理工醫科領域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7項,其中,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0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7項研究分別獲中華醫學科學獎一、二、三等獎。
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重點及一般項目189項。2011年,學校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41項,立項數在全國高校並列*9。「十一五」以來,全校文科共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210項,其中,2006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16項,2007年獲廣東省2004-200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1項;2009年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8項,廣東省2006-200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3項;2011年獲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5項;2013年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5項,獲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7項。
F. 高校改革成果豐碩包括哪些方面
招生多了
高校佔地多了
合並多了
混子多了
老師多了,禽獸也多了
論文多了,ctrl+c也多了
畢業的多了,工作難找了
大學生開始去工地打工了
G. 從高校辭職後到另一所高校之前的科研成果都不算了么
如果你以論文或專利的形式總結並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並且你是第一完成人,那麼不管你的工作單位如何變化,對你後續職稱的晉升是沒有影響的。如果沒有發表,同時,原單位沒有人能復盤你的研究,那也沒有問題;否則,你得盡早總結了,因為這其中並沒有法律上的不妥。
H. 您好~!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高校教師的研究成果專利是屬於教師還是學校有哪些法律依據
屬於誰只有一個標准,那就是看是不是職務工作
具體區分標准:1.完成工作任務版
2.利用職務權便利,利用學校的設施等等
3.有合同約定成果的歸屬
相關法律:著作權法11條~21條,關於著作權歸屬的確定
I. 武漢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72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
學校連續十餘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
J. 國內幾所花大價錢搞基礎研究的高校,怎麼就不出成果呢
北大理科規模全國最大,建校115年,沒發過第一單位的物理學N/S。華東的幾所牛B哄哄的「文理「學校也是一個樣,花那麼多錢搞理科,就搞不出幾篇像樣的論文。